我国贫困现状

现阶段我国贫困现状依然严峻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们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邓爷爷当年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由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目前第一步已经实现了,先富的人已经先富起来了,但很多先富的人缺乏社会责任感,不愿意带动后富的人。

这时候就需要国家进行收入再分配,使用一系列政策来培育中产阶级,只有中产阶级逐步壮大了,我们才能够达到共同富裕,从而解决贫困问题。目前国家正在做这件事,从现在来看处于起步阶段,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虽然还不完善,但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当然我个人认为,这不仅是政府的事情,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情,政府也是想把这件事情做好,希望广大群众都能团结起来,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支持,少一些埋怨,少说些风凉话,遇到问题共同解决,遇到一些黑暗面及时反映,共同把这件事做好。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遇到了黑暗面就心理失衡了,这很正常,客观的说如果是我遇到也会心理失衡,但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我们目前的政府已经是最好的了,多支持吧,埋怨也没用,呵呵。

中国贫困问题现状、原因及解决方案 5分

中国问题实质上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中国问题。在“13亿人口,9亿农民”的国度里,无论怎样强调农民问题都不为之过分。相反,对农民问题视而不见或漠然处之,那就是贻误了中国最大的问题。正视农民问题、分析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农民贫困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结果、责任和解决方法都来自于社会、依赖于社会。论文研究是以分析农民贫困为核心,以农民贫困的外在表现——经济上的贫困群体,文化上的落后群体,政治上的弱势群体为基础,以自组织方法论为理论依据,以自组织的耗散结构环境条件方法论、协同学的动力方法论和超循环结合方法论为视角,分别从农民贫困问题产生的环境条件因素——“城乡分治,一国两策”和“户籍制度”及自然条件等方面,从农民追求发展的动力机制——竞争与合作方面,从超循环结合——资源的循环利用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我们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减少,竞争与合作不足,资源低效利用是农民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源。我们找到的对策是:1、改善环境资源条件——结束城乡分治,废除户籍制度;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民就业政策,真正落实农民的“国民待遇”;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策略,向农业投资,优化农村自然环境。2、完善动力机制——优化竞争与合作,创建农民合作组织,走科技兴农的发展战略。3、超循环利用资源——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超循环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必须减少农民,走城市化发展的道路。 论文的突出之处,是运用了二十世纪最前沿科学技术方法论——自组织方法论对当前我国农民贫困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和论证,为解决我国农民贫困问题提供了又一思路,又一理论依据。

贫困短板的存在说明我国怎样的发展现状

去年底,习总提出了“四个全面”——即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其实这都是老调重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听着耳熟吗?

全面深化改革 听着耳熟吗?

全面依法治国 听着耳熟吗?

全面从严治党 听着耳熟吗?

难道以前就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吗!

政府总是拿新名词绕藤老百姓,就像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一样,中国根子不改变,结出的果

子还是以前那样的。

你说四个全面和以前有区别吗?哪一个又实现了呢?三十年前就喊让老百姓奔小康,人家共产党官员早就

富得流油了,咱们老百姓呢?还在奔小康,你说咱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进入小康呢?

所以,现在谁的鬼话都不要相信,老百姓只有忍耐,再忍耐。。。。因为三十年后,共产党的口号一定还

是让老百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个全面还是 涛声依旧。。。。。

以前怎么样现在依旧怎么样。

我国当前的贫困状况表明了怎样的基本国情

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简单的说就是:

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简述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

明恩溥《中国人的素质》一书中描述: “中国人有能力毫无怨言地等待、泰然自若地忍受苦难。”但“正是这种无限的忍耐力,使中国出现了最悲惨的景象……中国人见怪不怪,以至于心肠变硬……灾难一旦来临,便只有承受了。 在国权沦丧的近代,鲁迅曾经痛苦...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科学的贫困人口识别指标体系,也没有进行过真正意义上的贫困人口普查,所有关于贫困人口数量的判断皆是根据抽样调查估算而得,政府、国际机构、学者都有各自的不同估计。政府估计采用的是收入贫困线,此贫困线是1994年国家统计局根据菜篮子法测算的满足最低需求的食品贫困线和利用回归法测算的非食物贫困线的加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625元的官方贫困线(随后每年都进行调整)。根据此贫困线估计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在3 000万左右,贫困发生率为3%。而此标准仅为国际目前用来测算全球10个最贫国的人均每日1美元标准的66%。

已经被识别出来的14.绩万个贫困村覆盖了我国1.8亿农村人口,官方口径为覆盖了我国83%的贫困人口,即2 400万,据此可以计算出这14.8万个贫困村的平均贫困发生率为13%。但根据我们在全国100个贫困村进行的参与式贫富排序结果,其贫困发生率在30~80%。这样可以估计,实际的贫困人口数量至少是目前官方公布数字的3~6倍,即7 200万~1.4亿左右。如果还考虑到贫困村确定中存在的问题,则实际贫困人口数量要还多。不少地方贫困村识别过程中的限定指标的做法,使得最后确定的贫困村数量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情况,还有相当数量的与现在已经认定的贫困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相似的贫困村未能被列入贫困村名单。

农村贫困人口生计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自然资本受到不可抗拒因素的影响较多,使生计暴露于风险之下,而没有可行的措施予以补救;2)贫困农户的物质资本一般只能维持自身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面临风险的时候不具有转换性,不能转变为可以交换的资产来降低生计脆弱性;3)贫困农户没有可以流动的金融资本积累,并且金融服务的可及性也非常低,他们更多地依赖于农村的非正规金融机制;4)贫困农户缺乏对人力资本进行投入的能力,他们绝大部分人没有参加过培训,并且也有相当部分的农户不能送孩子上学,也不能去医院看病;5)贫困农户的社会资本主要表现为家庭网络,很少参与各种社会组织,也很难拥有社会权威,而相对封闭的狭窄的家庭网络使农户抵御逆境的打击有时是非常无力的。

虽然我国扶贫干预逐渐转向以贫困村为单元,扶贫项目要求到村到户,但是贫困村的基本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体系依然十分薄弱。

结合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我国贫困现状的特点并分析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现实意义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之际,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召开的第一个中央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会上,习大大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作出部署,明确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大政方针、目标任务、总体要求。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就要认真学习贯彻习大大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使扶贫开发工作站在高处,想在远处,干在实处。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新的显著进展。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脱贫攻坚先易后难,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找准方位才能把握航向,主动作为才能克难前行。今天,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全党同志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上来,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向贫困发起总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写下新的光辉篇章。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