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教学开题报告
国学,是祖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博大精深。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教师要学习和传播国学经典,努力营造课堂的国学文化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国学经典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举行经典诵读活动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在诵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古代诗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们仔细地欣赏、品味。在国学经典诗词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内涵,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古人的名言警句,使学生自觉按圣贤的要求约束自己,身体力行去实践。经典诗词中,还蕴含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励志哲理,展现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思维方法,也体现了“吾日三省吾身”、 “人贵有自知之明”的立人之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使学生体验到“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处处暖人心”的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从“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中体验那种辛勤为民、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从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更让学生树立了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奉献的远大抱负。可见,一首好诗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在声情并茂的经典诵读中,让学生轻松记住一生受用的礼义廉耻,懂得谦卑,懂得真诚,懂得仁孝。
在平时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式,例如课前五分钟诵读、举行朗诵比赛、表演读、古诗新唱等,让学生咀嚼体悟,自然就润养身心,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在无形中得以传承。此外,我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在国学课上做一些讲解与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内涵。让国学经典课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学经典传承活动中来,增长见识,修养身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把国学与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结合
好的习惯包括举止文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认真听课、规范写字读书、感恩、勤俭节约、惜时守时等,这些都可以在国学经典中找到。
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要做到三到,在《弟子规》内容中说道: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书时,心、眼、口都能一起用到这件事情上,加上手到、脑到和信心,才能发挥实力。肯用心思索,用眼睛专注书中的文字,用口清楚地念出字或动手搜集资料,并且养成力行的习惯,这样读书、做事就能成功了。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有同学因为不小心地碰撞而吵起来,互相指责对方,我就用《弟子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这些内容教育他们,让他们懂得要讲究文明、和睦相处。通过类似的国学经典,让孩子们懂得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同时,加强养成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把国学经典与养成教育融合在一起。国学经典无不渗透着做人的哲理,尤其是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名言,经久不衰,至今仍散发着勃勃生机和魅力。我们宝安中学附属小学创作的《附小三字经》,就是把......余下全文>>
如何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开题报告
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开题报告
行,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