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用新生儿呼吸机
1、气管插管的配合
插管时,至少要有两名护士做医生的助手,分工协作,复苏囊在加压给氧的同时,让宝宝呈仰卧位,肩背部稍微垫高,头处于低位,口腔中有痰影响插管的时候,要立即把痰吸出来,护士在旁边协助医生插管。 插完管,然后加压给氧,观察小孩胸廓起伏的情况,听两肺呼吸音是不是相同,然后护士协助医生用胶布固定好插管,等医生调好参数,就可以打开呼吸机。
2、病情观察及护理
宝宝在使用呼吸机时,要注意观察宝宝胸廓起伏大小是否对称,宝宝神志、面色怎样,比如是否有紫绀、烦躁、摇头等现象,要注意呼吸道是不是有痰阻塞或呼吸机有没有发生故障,这些都要及时处理。观察小孩有没有主动呼吸,跟呼吸机是不是同步,否则要及时给予调整。避免脱管、堵管及气胸的发生,如果小孩发生躁动要及时使用镇静剂。
如果气管内有痰的话,要吸痰。在吸痰前先加大氧流量1分钟,操作的人要戴口罩和无菌手套,用吸痰管插入气管吸痰,注意吸痰管要使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并且软硬要适度,外径为内径的一半大小,快速开闭负压吸引器,间歇性的吸引,对气管组织创伤会比较轻,抽出吸痰管时要慢慢转动着向上提出气管,每次吸痰时间不要超过10秒。每次操作的原则是:准确、快速、无菌。如果痰太多的话需要多次吸痰,在间歇期要为患者通气4-5次,避免病人缺氧。
如何避免和减少新生儿的护理安全隐患
1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管理因素:如有的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护士长对职责、制度、常规检查不到位;对新护士、年轻护士的业务培训以及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等方面的训练欠缺,管理力度不够、要求不严;护理人员严重不足、配置不合理,超负荷工作或分工协调不当。 1.2 护士因素 1.2.1 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经济意识、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观念不断增强[2],而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缺乏法律知识教育,思想跟不上改革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只注重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对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给病人造成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1.2.2 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由于护理理论知识缺乏,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认真执行护理规范,护理措施不到位,不遵守规章制度,不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按习惯、凭印象草率办事,是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 1.2.3 业务技术水平低下:对病人病情变化观察力欠缺,处理意外情况能力不足;对药物剂量不清楚,换算有误等。 1.2.4 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交接班不认真:由于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完整性,护理工作中有多种规章制度,少数护士工作态度不严谨,玩忽职守,粗心大意,缺乏责任心。 2 新生儿患者安全质量管理 2.1 保暖、复温:由于新生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和皮肤调节功能不足, 常表现为体温不稳定, 因此, 应加强保暖护理。早产儿和病情危重、反应差者入暖箱保暖,箱温根据患者胎龄、体重、反应调节,开关暖箱侧门时防止压伤患者手指, 严格检查有无漏电等情况, 以防意外发生。每次护理患儿时动作应快速轻柔,以免打开暖箱过久,温度下降。用热水袋保暖及洗澡时, 严防烫伤。 2.2 喂养:合理喂养是提高新生儿患者治愈率的关键[3]。目前主张早开奶,喂奶后少刺激患儿,抬高头肩部30°,以免奶液反流而引起误吸。 2.3 一般护理:新生儿入院后,要求做好皮肤护理,脐部、口腔护理每天2次,每次大便后及时用湿巾清洗臀部,必要时用鞣酸软膏擦试臀部,并使用干爽棉质尿布,以防止尿布疹和红臀的发生。 2.4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新生儿的反应,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配合处理。 2.5 消毒隔离、预防感染:预防为主,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控制院内交叉感染[4]。凡进入新生儿病室的工作人员及探视的患儿家长,必须穿新生儿病室的专用衣、鞋、帽,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技术操作。病房内使用空气净化器早晚各消毒1次, 2h/次, 配奶间、操作间、洗澡间紫外线消毒2次/d,辐射保暖台、暖箱、光疗箱等每日用0.1%含氯消毒液擦拭,患儿出院后及时终末处理。接触新生儿的医疗用品分别采取擦拭、浸泡和高压灭菌方法消毒。严格执行探视陪伴制度,探视 3 次/周, 每次只限1人。患者有特殊感染及可疑传染病者应入住隔离室, 必要时转传染病院治疗。 3 护理安全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3.1 人员素质管理要求:新生儿病房应选择工作责任心强,专业技术水平高,熟悉专科护理理论及技术操作和有良好心理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好的护士在新生儿病房工作[5]。目前, 我科共有 17 名护士, 其中本科生9名, 在读本科 3名, 大专5名。护士长,护理组长带头履行岗位职责及各种规章制度,组织领导本病区护理业务、科研、教学管理工作。 3.2 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管理:要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实习护士、轮转护士及新......余下全文>>
如何提高新生儿安全用氧意识防止
随着对医院院内感染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生儿管理已越来越受重视。对于刚刚失去母体的保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的新生儿来说,院内感染是常见危害之一[1]。根据新生儿病房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将安全管理引入新生儿病房管理中,确定护理安全管理内容,完善并制定各项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把握好每一个护理安全环节,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提高服务质量,为患儿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 1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管理因素:如有的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护士长对职责、制度、常规检查不到位;对新护士、年轻护士的业务培训以及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等方面的训练欠缺,管理力度不够、要求不严;护理人员严重不足、配置不合理,超负荷工作或分工协调不当。 1.2 护士因素 1.2.1 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经济意识、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观念不断增强[2],而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缺乏法律知识教育,思想跟不上改革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只注重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对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给病人造成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1.2.2 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由于护理理论知识缺乏,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认真执行护理规范,护理措施不到位,不遵守规章制度,不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按习惯、凭印象草率办事,是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 1.2.3 业务技术水平低下:对病人病情变化观察力欠缺,处理意外情况能力不足;对药物剂量不清楚,换算有误等。 1.2.4 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交接班不认真:由于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完整性,护理工作中有多种规章制度,少数护士工作态度不严谨,玩忽职守,粗心大意,缺乏责任心。 2 新生儿患者安全质量管理 2.1 保暖、复温:由于新生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和皮肤调节功能不足, 常表现为体温不稳定, 因此, 应加强保暖护理。早产儿和病情危重、反应差者入暖箱保暖,箱温根据患者胎龄、体重、反应调节,开关暖箱侧门时防止压伤患者手指, 严格检查有无漏电等情况, 以防意外发生。每次护理患儿时动作应快速轻柔,以免打开暖箱过久,温度下降。用热水袋保暖及洗澡时, 严防烫伤。 2.2 喂养:合理喂养是提高新生儿患者治愈率的关键[3]。目前主张早开奶,喂奶后少刺激患儿,抬高头肩部30°,以免奶液反流而引起误吸。 2.3 一般护理:新生儿入院后,要求做好皮肤护理,脐部、口腔护理每天2次,每次大便后及时用湿巾清洗臀部,必要时用鞣酸软膏擦试臀部,并使用干爽棉质尿布,以防止尿布疹和红臀的发生。 2.4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新生儿的反应,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配合处理。 2.5 消毒隔离、预防感染:预防为主,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控制院内交叉感染[4]。凡进入新生儿病室的工作人员及探视的患儿家长,必须穿新生儿病室的专用衣、鞋、帽,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技术操作。病房内使用空气净化器早晚各消毒1次, 2h/次, 配奶间、操作间、洗澡间紫外线消毒2次/d,辐射保暖台、暖箱、光疗箱等每日用0.1%含氯消毒液擦拭,患儿出院后及时终末处理。接触新生儿的医疗用品分别采取擦拭、浸泡和高压灭菌方法消毒。严格执行探视陪伴制度,探视 3 次/周, 每次只限1人。患者有特殊感染及可疑传染病者应入住隔离室, 必要时转传染病院治疗。 3 护理安全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3.1 人员素质管理要求:新生儿病房应选择工作责任......
通过对胎儿或新生儿的体细胞进行显微镜观察,难以发现的遗传病是
答案B
通过对胎儿或新生儿的体细胞进行显微镜观察,可以判断特纳氏综合征,其少一条染色体,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缺失,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可直接观察红细胞。所以答案B。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做完手术之后不久就安排出院,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需不需要在留院多观察一下?
注意事项
(1)继续服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3~6月,甚至长.
(2)术后3~6个月来医院全面复查,出院后如有心功能不全表现或切口愈合不佳,及时来医院就诊
(3)出院后3~6个月内不要剧烈活动,一是因为心功能不适应,二是胸骨尚未愈合好(骨头完全愈合需100天左右).
(4)注意穿衣保暖,天气凉时少户外活动,以免伤风感冒.因为经手术后的病人抵抗力较差,容易上呼吸道感染,甚至肺炎,而肺部炎症时心功能会受明显影响,不利于尽早康复,甚至少数严重感染病人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而有生命危险.
(5)加强营养补给,维持营养平衡.
婴幼儿年龄较小,免疫力较差,家人也没有太多的专业知识可以请专业的护士上门护理。和怡在家可以提供护士上门护理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