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一是向上级报告,

二是联系救援,

三是现场状态控制,如紧急疏散人群,

四是善后处置

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应采取哪些应急处置措施

问: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规定了哪些制度?  答: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组织各方面力量,依法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避免其发展为特别严重的事件,努力减轻和消除其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害。对此,突发事件应对法与现行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的法律、行政法规作了衔接,同时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实际需要并参考借鉴国外一些应急法律的规定,规定了一些必要措施:  一是,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人民政府应当针对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二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有关人民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人员救助、事态控制、公共设施和公众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措施。  三是,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依法采取强制隔离当事人、封锁有关场所和道路、控制有关区域和设施、加强对核心机关和单位的警卫等措施;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时,公安机关还可以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  四是,发生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突发事件后,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保障、控制等必要的应急措施。 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6457097.html

怎样处理应急突发事件

处理应急突发事件也叫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是企业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危机管理是专门的管理科学,它是为了对应突发的危机事件,抗拒突发的灾难事变,尽量使损害降至最低点而事先建立的防范、处理体系和对应的措施。

企业危机管理的内涵

危机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危机监测、危机预警、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达到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总结危机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机处理科学化、系统化的一种新型管理体系。危机管理的要素有:

1、危机监测

危机管理的首要一环是对危机进行监测,在企业顺利发展时期, 企业就应该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变的心理准备,建立一套危机管理机制,对危机进行检测。企业越是风平浪静的时刻越应该重视危机监测,在平静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杀机。

2、危机预警

许多危机在爆发之前都会出现某些征兆,危机管理关注的不仅是危机爆发后各种危害的处理,而且要建立危机警戒线。企业在危机到来之前,把一些可以避免的危机消灭在萌芽之中,对于另一些不可避免的危机通过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得到解决。这样,企业才能从容不迫地应对危机带来的挑战,把企业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3、危机决策

企业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正确的危机决策。决策要根据危机产生的来龙去脉,对几种可行方案进行对比较优缺点后,选择出最佳方案。方案定位要准、推行要迅速。

4、危机处理

首先,企业确认危机。确认危机包括将危机归类、收集与危机相关信息确认危机程度以及找出危机产生的原因,辨认危机影响的范围和影响的程度及后果。第二,控制危机。控制危机需要根据确认的某种危机后,遏止危机的扩散使其不影响其他事物,紧急控制如同救火兵刻不容缓。第三,处理危机。在处理危机中,关键的是速度。企业能够及时、有效地将危机决策运用到实际中化解危机,可以避免危机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企业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1.制度化原则

危机发生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难以完全预测的。这种突发事件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对企业或品牌会产生恶劣影响。因此,企业内部应该有制度化、系统化的有关危机管理和灾难恢复方面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这些流程在业务正常时不起作用,但是危机发生时会及时启动并有效运转,对危机的处理发挥重要作用。国际上一些大公司在危机发生时往往能够应付自如,其关键之一是制度化的危机处理机制,从而在发生危机时可以快速启动相应机制,全面而井然有序地开展工作。因此,企业应建立成文的危机管理制度、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成熟的危机管理培训制度,逐步提高危机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在这方面,天津史克面临康泰克危机事件时的沉着应对就是一个典型的危机处理成功范例。相反,阜阳奶粉事件发生后,危机处理的被动和处理缺乏技巧性,反映出一些企业没有明确的危机反应和决策机制,导致机构混乱忙碌,效率低下。

2.诚信形象原则

企业的诚信形象,是企业的生命线。危机的发生必然会给企业诚信形象带来损失,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矫正形象、塑造形象是企业危机管理的基本思路。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企业要努力减少对企业诚信形象带来的损失,争取公众的谅解和信任。只要顾客或社会公众是由于使用了该企业的产品而受到了伤害,企业就应该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公开道歉以示诚意,并且给受害者相应的物质补偿。对于那些确实存在问题的产品应该不惜代价迅速收回,立即改进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以尽力挽回影响,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维护企业的诚信形象。“泰诺”中毒事件的处理维护了约翰逊公司的信誉,赢得舆论和公众......余下全文>>

对于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有哪些?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十条规定: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公安机关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1. 强制隔离使用器械相互对抗或者以暴力行为参与冲突的当事人,妥善解决现场纠纷和争端,控制事态发展;

2. 对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设备、设施以及燃料、燃气、电力、水的供应进行控制;

3. 封锁有关场所、道路,查验现场人员的身份证件,限制有关公共场所内的活动;

4. 加强对易受冲击的核心机关和单位的警卫,在国家机关、军事机关、国家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外国驻华使领馆等单位附近设置临时警戒线;

5.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必要措施。

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发生时,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依法出动警力,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尽快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网上有好多,百度一下就行了。

餐饮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突发事件处理手册一、 突然停电、停水,如何营运? 遇到店内突然停电、停水,处理步骤如下: 1、 及时汇报上级部门。 2、 联系相关单位,了解停电、停水原因。 停电、停水应及时与有关单位联系,了解停电、停水的原因,例如停电了,应与电力局或是房东联系,了解停电区域。如果只是我店所在楼停电,可找房解决。如是电力局的原因,整个区域停电,应了解什么时候来电。 3、 寻求解决方法。 平时应与电业部门搞好关系,遇停电时,即借用发电车(功率不小于200千瓦)应急。停电后,尽量保证营业,不能完成的工作可与相邻分店联系,请求帮助,保证营业区的照明,如一时无法供电,可缩小营业区域,及时在营业区内点上蜡烛,照常接待。厨房可压缩出品。在夏天气温高时(超过35℃),无法营业时应及时停止进客。 遇突然停水后,马上联系相关单位询问供水时间,及时与相邻分店联系。同时可联系消防单位,提供用水,也可组织员工到员工宿舍或较近的地方提水,以保证照常营业。因无水不便清洗餐具,可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另外,也可组织员工将蔬菜拿到宿舍或较近的有水的地方清洗。二、 突然局部起火,该如何营运? 遇到店内局部起火,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处理步骤如下: 1、 遇到厨房内起火,在场人员应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如火势较大,自己无法控制,及时拨打119报警。 2、 遇柴油灶起火,应立即关掉油阀,并用灭火器灭火。 3、 遇到餐厅内起火,应视起火位置、起火原因解决。如推车煤气起小火,应及时关闭煤气阀并推离客人身边,及时扑灭。如电路起火立即由电工关掉电源并及时疏散顾客,同时组织灭火。如火势较大,本店员工无法扑灭,马上拨打119报警。 4、 如局部小火灾,应在事后及时(24小时内)上报公司上级部门。如火灾较严重,必须当时电话上报公司上级部门,事后将事件经过书面上报。 三、 突然出现大面积殆工,如何营运? 遇到本单位突然出现大批的员工殆工,处理步骤如下: 1、 组织其他员工加班,顶替殆工员工的工作。 2、 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从其他店抽调人手补充。 3、 主动了解殆工原因。 4、 寻求解决办法。 5、 如自己解决有困难,及时与上级领导联系,以求帮助。四、 突然发生斗殴事件,如何营运? 遇到店内发生打架斗殴事件,处理步骤如下: 1、如果是公司内部员工发生打架斗殴事件,要及时制止,针对事件原因和责任人送有关部门处理。同时上报上级部门。 2、如果是在餐厅内顾客之间发生打架斗殴事件,应视情况疏导旁边其他顾客,将旁边的顾客引导到其他区域消费,尽量保留单据,让顾客买单。如因当时情况特殊,造成顾客未买单,由店经理负责处理并申报。 3、与此同时,及时拨打110报警,并保护好现场,交110处理。 4、 向上级部门报告。 五、 突然遇卫生、消防等部门来检查,该如何营运? 遇到卫生、消防部门来突然检查,处理步骤如下: 1、 由一名管理人员做好接待工作,尽量安置在餐厅就坐,争取时间。 2、 由另一名管理人员及时对要检查的项目进行处理,例如遇高峰期时,厨房比较乱,应及时组织员工对检查人员比较注意的地方如冰箱、冰柜,清洁餐具的地方;灭火器的摆放等进行快速整理。 3、 适当整理后再请检查人员进厨房检查。如卫生部门抽样检查,尽量将餐具用开水烫过后交其检查。 4、 检查后问题严重的要马上想办法解决并向上级部门报告。六、餐厅突然接到上百份外送单,该如何营运? 1、 突然接到百份以上的外送订单,须第一时间通知店内负责人,负责人须了解顾客订单的标准及要求,并留下对方联系号码,告知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答复。 2、 店负责人召集厨房负责人碰头,了解原料情......余下全文>>

国家公共突发事件处理应急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第三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国务院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组成,国务院主管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第四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成立地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领导、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第六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治突发事件相关科学研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隔离、医疗救护、现场处置、监督检查、监测检验、卫生防护等有关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储备,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

国家对边远贫困地区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给予财政支持。

第七条 国家鼓励、支持开展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反应处理有关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八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严格的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九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第二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

第十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请国务院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十一条 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二)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三)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

(五)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六)突发事件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

(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第十二条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补充。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做好传染病预防和其他公共卫生工作,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对公众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专门教......余下全文>>

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 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第四条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第五条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第六条 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第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从其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八条 国务院在总理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必要时,国务院可以派出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当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相关类别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上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指导、协助下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应部门做好有关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第九条 恭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条 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及时公布。

如何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对于基层领导干部,平时最担心,工作中最棘手的恐怕就是各种突发事件。如果不能迅速果断地及时控制局面,使矛盾激化、事态扩大,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提高领导干部

处理突发事件的

能力,有效化解危机,

尤为重要。

一、在思想上做好充分准备,时刻保持警醒基层领导干部对各种突发事件,要有一种常备不懈的精神状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对自己管辖范围内或负责的工作中,可能突然发生的情况,要高度警觉,心中有数,不能有侥幸麻痹心理。当然,这种高度警觉,是在清楚洞察形势、科学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保持的警觉,而不是心中无数,整天精神高度紧张,惶惶不可终日,那就变成了有事没事瞎紧张,盲目的警觉。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有征兆的,我们所说的突发事件,只是说它发生和发展的非常迅速,超过了常规,并不是无端生事就酿成了巨变。只要认真分析现实中的各种突发事件,我们就会看到这些事件的发生、发展以至于激化,都有着可以把握的脉络和规律。如果能科学把握这些规律,就能进行主动的、科学的预防和预警,及时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把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因此,基层领导干部

必须站得高看得远,比一般群众研究得要深一些,预见性要强一些,平时想问题、办事情,善于发现倾向性、苗头性、全局性的因素,锻炼见微知著的能力,做到未雨绸缪,始终保持一种清醒的警觉,能够避免的

,及时进行预防,在无法避免时

,也能够做好应对的准备,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在平时工作中做好充分准备,搞好

各种应急预案基层领导干部对各种突发事件,必须制定出具体的、周密的、细致的应急方案,并把这种方案付诸实施,才能算是真正有计划、有准备。应急方案和我们日常所做的工作计划与方案不同,它可能用得上,也可能用不上。一种应急方案这次没用上,可能有多方面原因,或许是因为我们预防工作做得比较好,消除了产生突发事件的隐

患;或许是某些因素发生了变化,阻止或延缓了事态进一步激化,暂时没有爆发。当制定的应急方案没派上用场时,

基层领导干部要及时做好群众和一般干部的思想工作。如果我们在群众中进行了广泛动员,并领导群众采取了切实的预防措施,而事件并没有像原先预期的那样发生,更要及时向群众作出认真负责的说明,消除误解,避免群众认为应急方案根本用不着,而增加了以后的工作难度,降低了领导的威信。

三、及时进行有效组织和动员,取得群众理解支持

正确处理突发事件,

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组织、动员和影响群众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没有人民群众对基层领导干部的广泛信任是不行的。越是关键时刻,越能检验基层领导干部的威信,越能体现群众对基层领导干部的信任程度。群众对基层领导干部的信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培养和平时积累,

基层领导干部只有

在日常工作中

积极为广大人民群众多办实事、好事

,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群众信任

。有的基层领导干部遇到突发事件,往往埋怨群众在关键时刻觉悟不高,不理解领导意图

。实际上,基层领导干部

只有认真总结教训,扎实改进工作

方法和工作作风,

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在关键时候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浅谈如何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加剧,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基层政府应急管理工作人员,我认为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制定预案是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制定、适时演练、及时修订、不断完善各种应急预案,形成一个“相互衔接、配套协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的基础环节。应急预案制定好了,突发事件处置起来就有“案”可依,从容应对;否则,就会盲目被动,无从下手。应急预案出台后,还要在应急演练和实战中修订完善,不断提高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二、加强储备是保障。手里有粮,心里才不慌。加强应急物资、资金、人员的储备,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的有力保障。一是物资储备,主要包括大型机械设备、运输工具、通讯设备、能源、砂石料、钢材、粮食、药品等;二是资金准备,每年应视地方财力和突发事件处置需要拿出一定资金,建立应急资金专账,以备急需;三是人员准备,重点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主要包括公安、武警、消防、卫生、基干民兵、技术专家等应急分队准备,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三、及时报告是关键。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是处置的黄金时间。加强应急值守,按照“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原则及时报告突发事件信息,迅速组织应急分队赶赴现场抓紧处置。四、科学处置是核心。现场科学处置、控制事态发展、减少损失,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的核心。一是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迅速出动具备相应处置能力的应急队伍,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二是结合应急预案和现场事态情况,果断科学决策,采取得力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局面;三是坚持“优先救人,救物次之”的原则,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四是超出处置能力的,迅速请求上级应急管理部门支援。五、善后处理是重点。事后恢复与重建,以及善后处理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的重点。一是应急处理结束后,应及时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迅速恢复公共设施;二是做好抚恤、安置等善后工作,出台扶持相关地区和行业发展优惠政策;三是举一反三,分析评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有几个主要过程,包括

突发事件管理也叫危机管理。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危机管理是企业、政府部门或其他组织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通常可将危机管理分为两大部分:危机爆发前的预计,预防管理和危机爆发后的应急善后管理。

危机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危机监测、危机预警、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达到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总结危机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机处理科学化、系统化的一种新型管理体系。危机管理的要素有:

危机监测

危机管理的首要一环是对危机进行监测,在企业顺利发展时期,企业就应该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变的心理准备,建立一套危机管理机制,对危机进行检测。企业越是风平浪静的时刻越应该重视危机监测,在平静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杀机。

危机预警

许多危机在爆发之前都会出现某些征兆,危机管理关注的不仅是危机爆发后各种危害的处理,而且要建立危机警戒线。企业在危机到来之前,把一些可以避免的危机消灭在萌芽之中,对于另一些不可避免的危机通过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得到解决。这样,企业才能从容不迫地应对危机带来的挑战,把企业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危机决策

企业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正确的危机决策。决策要根据危机产生的来龙去脉,对几种可行方案进行对比较优缺点后,选择出最佳方案。方案定位要准、推行要迅速。

危机处理

首先,企业确认危机。确认危机包括将危机归类、收集与危机相关信息确认危机程度以及找出危机产生的原因,辨认危机影响的范围和影响的程度及后果。第二,控制危机。控制危机需要根据确认的某种危机后,遏止危机的扩散使其不影响其他事物,紧急控制如同救火兵刻不容缓。第三,处理危机。在处理危机中,关键的是速度。企业能够及时、有效地将危机决策运用到实际中化解危机,可以避免危机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危机处理

1、承担责任原则(SHOULDER THE MATTER)

危机发生后,公众会关心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利益的问题,利益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无论谁是谁非,企业应该承担责任。即使受害者在事故发生中有一定责任,企业也不应首先追究其责任,否则会各执已见,加深矛盾,引起公众的反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是感情问题,公众很在意企业是否在意自已的感受,因此企业应该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表示同情和安慰,并通过新闻媒介向公众致歉,解决深层次的心理、情感关系问题,从而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

实际上,公众和媒体往往在心目中已经有了一杆秤,对企业有了心理上的预期,即企业应该怎样处理,我才会感到满意。因此企业绝对不能选择对抗,态度至关重要。

2、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Y)

企业处于危机漩涡中时,是公众和媒介的焦点。你的一举一动都将接受质疑,因此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企图蒙混过关。而应该主动与新闻媒介联系,尽快与公众沟通,说明事实真相,促使双方互相理解,消除疑虑与不安。

真诚沟通是处理危机的基本原则之一。这里的真诚指“三诚”,即诚意、诚恳、诚实。如果做到了这“三诚“,则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1)、诚意。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公司的高层应向公众说明情况,并致以歉意,从而体现企业勇于承担责任、对消费者负责的企业文化,赢得消费者的同情和理解。

(2)、诚恳。一切以消费者的利益为重,不回避问题和错误,及时与媒体和公众沟通,向消费者说明消费者的进展情况,重拾消费者的信任和尊重。

(3)、诚实。诚实是危机处理最关键也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我们会原谅一个人的错误,但不会原谅一个人说谎。

3、速度第一原则(SPEED)

好事不出......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