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咏怀诗其一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的翻译

夜里睡不着觉,

起床坐着弹琴。

月光照在薄薄的帷帘上,

清风吹拂我的衣襟。

孤鸿在野外哀鸣,

鸟儿在北边树林的上空盘旋鸣叫。

这时徘徊会看到常什么呢?

暗淡的景象叫人独升起无限的忧思。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的赏析

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评析]

《咏怀》诗现存82首,是阮籍平生诗作的总题。由于生活在政治黑暗的魏末晋初时代,阮籍之诗大多隐晦曲折。刘宋时期的颜延之说:“阮籍在晋文代常虑祸患,故发此咏。”(《文选李善注引》)李善也说:“(阮籍)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猜测。”(《文选·咏怀诗注》)

本诗是《咏怀》的第一首,它典型地体现了上述诸特点,用现代的批评术语来说,它近乎一首朦胧诗,它写了“明月”“清风”“孤鸿”“翔鸟”,也写了自己不寐而弹琴,写了自己的“徘徊”“忧思”,但却没有指明或暗示其具体内容。清代一些学者往往征引史实来考证其所指,结果往往是反失其旨趣。其中方东树之见“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昭昧詹言》),较为贴近。

其实,如果能透彻地了解阮籍其人,此诗也并不难解。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阮籍传》)。正如他“醉六十日”,以使文帝之“为武帝求婚于籍”,终于“不得言而止”(同上)一样,“酣饮”不过是他用以逃避显示的手段,内心的痛苦却是无法排遣的。史书中“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的描写,就正是他痛苦内心的深刻表现。所以这首诗,只要看他“孤”“独”二字,就不难“曲径通幽”了。

此诗起首,诗人就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孤冷凄清的夜境:“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酣饮为常”的诗人在此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坐,弹响起了书法心曲的琴弦。这是从实景来理解。然而,也不妨把这“夜”看成是时代之夜,在此漫长的黑夜里,“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伟大的孤独者,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其六十一》)呵!

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描写这个不眠之夜。清人吴淇说:“‘鉴’字从‘薄’字生出……堂上止有薄帷。……堂上帷既薄,则自能漏月光若鉴然。风反因之而透入,吹我衿矣”(《六朝诗选定论》)。进一步,我们还可以从这幅画面的表层意义上,感受到诗人的旨趣。诗人写月之明,风之清,正衬托了自己的高洁不群;写“薄帷”、写“吹我襟”,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这虽非屈子那种“登昆仑兮食玉英”的浪漫境界,但那种特立危行,不被世俗所理解的精神却是一致的。

三四句,诗人着重从视觉、感觉的角度描写,五六句不但进一步增加了“孤鸿”“翔鸟”的意象,而且在画面上增添了“号”“鸣”的音响。这悲号长鸣的“孤鸿”“翔鸟”既是诗人的眼之物、眼前之景,又同时是诗人自我的象征,它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唱着一曲哀伤的歌。“北林”化用《诗经》“鴥(“音郁”)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秦风·晨风》)之典,从而暗含了思念与忧心之意。“北林”与“外野”一起进一步构成了凄清幽冷之境界。

结尾二句“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诗人的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有如庄周梦为蝴蝶后“蘧(音“渠”)蘧然而觉”,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他也许想到许多许多:“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其三十九》),却“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其三十三》),“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者”(《其十七》)。诗人只能永远得布道慰藉,只能是无限的忧思,孤独地徘徊,永恒的悲哀。

纵观全诗,似是“反复零乱,兴寄无端”(沈德潜语),“如晴云出珐,舒卷无定质”(王夫之语),但如果把握了诗人“悲在衷心”的旨趣,就自可理解这首“旷世绝作......余下全文>>

跪求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快啊!再不给就死定了、、帮帮我

曹魏后期,政局混乱,曹芳、曹髦等皇帝既荒淫无度又昏庸无能,司马懿父子掌握朝政,废曹芳、弑曹髦大肆诛杀异己。此时文人的命运与建安时大不相同。拥曹的何晏、夏侯玄等人被杀。嵇康拒绝与司马氏合作,亦惨遭杀害。阮籍本有济世志,但不满于司马氏的统治,故以酣饮和故作旷达来逃避迫害,最后郁郁以终。

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专国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立曹髦。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曹髦,立曹奂。死后,由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阮籍就是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旋。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 “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示意著诗人内心的焦躁。然而。这里的动是似如磐夜色为背景的。动,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这首诗言近旨远,寄托幽深,耐人寻味。

阮籍咏怀诗名句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鉴赏!!!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1、生平、性格 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他的父亲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当时,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晋书?阮籍传》)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阮籍传》)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 2、创作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怀”。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主要作品有《咏怀诗》82首,抒写内心的苦闷,揭露现实的黑暗,充满愤世嫉俗之情,限于政治环境,《咏怀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寄托,借古讽今的手法,诗旨遥深,隐晦曲折。阮籍继承了《诗经》、《楚辞》及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贡献。他的散文《大人先生传》,讽刺世俗庸人的虚伪和贪婪,文笔辛辣至极。辑有集13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阮步兵集》,近人有黄节著《阮步兵咏怀诗注》。编辑本段诗歌鉴赏阮籍的诗大量运用了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托了对时政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伪的礼法之士。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这是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中的第一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 “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读者可从诗中所展示的“情形色相”中感受到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但是那股“忧思”仅仅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人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之味,却难以把握其具体的内容。“言在耳日之内,情寄八荒之外”,即是此诗显著的特点。其实,如果能透彻地了解阮籍其人,此诗也并不难解。阮籍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政治形势险恶,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旋。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忧思独伤心。”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失望和愁闷的心情。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阮籍传》)。正如他“醉六十日”,以使文帝之“为武帝求婚于籍”,终于“不得言而止”(同上)一样,“酣饮”不过是他用以逃避现实的手段,内心的痛苦却是无法排遣的。史书中“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的描写,就正是他痛苦内心的深刻表现。所以这首诗,只要看他“孤”“......余下全文>>

阮籍《咏怀》(其一)中“忧思”到底怎么理解?

在那个“唬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的乱世之中,纵有天大才气,也只能故作放浪,以图保身。可是母亲去世,好友(嵇康)被杀,自身又壮志难酬(只是个步兵校尉),焉能没有忧思。

如何看待阮籍的咏怀诗

一)《咏怀诗》的内容

了解了阮籍其人,我们再来看看《咏怀诗》的内容。今存阮籍诗五言古诗八十二首,四言十三首,总题为《咏怀》。《传》载:"(阮籍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四言真伪未定 ,五言公认为阮籍所作,是其文学成就的最高代表。

关于《咏怀诗》的写作缘由,明人冯惟纳认为,"非必一时之作。盖平生感时触事,悲喜怫郁之情感寄焉。"(《诗纪》)清人吴汝纶也认为,"八十一章(注)决非一时之作,吾疑其总集生平所为诗,题为'咏怀'耳。"(《古诗抄》卷二)可知,《咏怀诗》不是阮籍一时一地的作品。缘由是感时触事,"发愤以抒情"。内容是抒发"悲喜怫郁"的感伤情怀。可以说它是其生平感慨的总汇集。臧荣绪《晋书》载:"籍拜东平相,不以政事为务,沈酒日多,善属文论,初不苦思,率尔便成……。"可知,《咏怀诗》为其任东平相之后作,反映的是阮籍后期的思想状况。

《咏怀诗》题材十分广泛,内容丰富,但极其晦涩。南朝刘宋诗人颜延平说,"阮籍在晋之代,常虑祸患,故发此咏耳"(《文选》李善注引)。魏晋易代,政治风云变幻莫测。面对"名士少有全者"的社会现实,诗人一方面激愤难抑,故借诗以宣泄;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顾及自身的安危。"既咏己之怀,又须避佞悻者之口,为阮籍者,难乎其难矣!"(靳极苍《阮籍咏怀诗详解》)

《咏怀诗》其一:写孤独、愁思。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研究学者认为此首具有整个组诗的序诗意义。末尾两句为组诗定下"咏怀"的感情基调,被视为全部《咏怀诗》的总纲。清人方东树评价此诗时说:"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昭昧詹言》卷三)

首句写深夜不寐,满怀愁绪,孤独之感油然而升,借弹琴以排遣。三四、五六句中的薄帷、明月、清风、孤鸿、翔鸟等意象,营造出孤独寂寞的氛围。看似写景,实是写人,情景交融,含蓄而且意味无穷。

其三:写隐逸情怀。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棘。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以草木盛衰的自然现象,感慨世事兴亡,富贵荣华不足以恃的现象。诗人欲找寻一个能够寄托内心理想的精神家园。在何处呢?去西山,欲效仿隐居的伯夷叔齐?末句诗人否定了隐去的念头,代之以对现实的无奈。

用比兴的手法抒发对现实的憎恶,表达隐逸情怀,寄托对理想的向往,是诗人常用的方式。如孤鸟、寒鸟、孤鸿、离兽等意象。见于《咏怀诗》其四、其六、其八、其九、其十四、其十八、其三十、其三十二、其五十七、其五十八等等。

其十一: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随。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虽忠于曹魏,但恨其昏聩,在慨叹之余,大胆抨击揭露司马氏隐谋篡位的野心。此类主题是八十二首《咏怀诗》的重心所在。发愤以抒情,悲世以叹息,表现了一位正直士大夫在政治夹缝中生存的矛盾和苦闷。相似诗篇如:其十二、其十三、其十六、其二十、其二十五、其二十六、其三十一、其三十三、其五十四等等。

另外,《咏怀诗》中还有其他内容,如追慕英雄功骇哆......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