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身份宰相心分别怎么理解
“乞丐”身份宰相心,困屠长安报国无门
唐朝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街头,在一行长长的队伍里,杜甫穿着一件又短又窄的粗布衣服,刚刚40出头的人,却被贫病折磨得白了鬓发。他夹着一个布口袋,和饥民一起排队,等着买官府低价出售的米糊口。
这是令人无比痛心的一幕。今天,当我们读着他那字字珠玑的诗句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1200多年前一心报国的杜甫竟然会沦落为长安街头的一个饥民。
杜甫出生于唐朝一个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因此从小就被安排在一个现成的轨道里:追求仕途事业和不朽的功名。杜甫7岁学诗,15岁就已扬名,被洛阳的名士们器重。可惜,他24岁时赴洛阳考试,未能及第,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打击。为了继承家族的事业——做官,杜甫只好到长安寻找机会。
刚到长安,对世事炎凉、官场黑暗没有过多了解的杜甫,还满怀信心。在写诗表露心迹时,还是一副豪情万丈、跃跃欲试的模样:“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然而,此时的皇帝唐玄宗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开明天子了,他信用奸臣,堵塞言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残酷的现实击碎了杜甫的理想,可是,杜甫对玄宗仍然抱有幻想。
天宝六载(747年),也就是杜甫来长安的第二年,玄宗诏告天下,凡有一艺以上者,都可以到京城应试。然而此时正值奸相李林甫频频制造冤案之际,他为了防止前来参加考试的人在对策时指斥他的奸恶,竟然施展阴谋诡计,让当时的考生全部落选。杜甫怎么也想不到,考试竟会是这样的结果,他作了许多首诗,来表达自己痛苦而且愤慨的心情。
既然考试的路子走不通,不甘心的杜甫便想绕过这个大奸臣路障,直接向京城显要们投诗,以求得他们的援助和引见。这条路,又使我们的诗圣从乞食者变成一个讨官者,受到了双重的侮辱。
杜甫首先“相中”了韦济。韦济原来是河南尹。他很喜欢杜甫的诗歌,几次慕杜甫的诗名,去陆浑庄杜甫家中寻访,向人打听杜甫的情况。杜甫得知后,马上作《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一诗,对韦济的赏识表示感谢。天宝七载,韦济高升,迁尚书左丞。杜甫又写了《赠韦左丞丈济》诗,大大颂扬了一番韦家的门第,并向他诚恳呼吁:“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希望得到韦济的鼎力提拔。
韦济也确实在百官会集的场合为杜甫扬过诗名,可这对于杜甫的仕途之路,却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受挫后的杜甫又先后赠诗给汝阳王、京兆尹鲜于仲通等人,在这些诗里,杜甫毫不掩饰自己的痛苦,哀哀地说道:“有儒愁饿死,早晚报平津。”可令他失望的是,这些人都没有提携他。
在频频投诗请求引荐的同时,杜甫还直接向玄宗献赋,以求天子赏识。天宝十载,杜甫投献三大礼赋《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于南郊赋》)给皇帝。这次终于惊动了圣上,玄宗也很看重杜甫的文才。杜甫暗暗松了一口气,以为自己终于可以为国效力了。不料,昏庸的皇帝只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杜甫入仕报国的梦仍是泡影,没有任何进展。直到五年以后,他才被授予京兆府兵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钥匙)的官职。一个身怀大志奇才的人,如此苦苦努力了十年,才得到这么一个小小官职,真是令人感慨不已。
杜甫虽然从小接受儒家正统文化的熏陶,被祖父、父亲培养成了家族中一个循规蹈矩的“棋子”,然而他的性格中又有很狂放的一面。在《旧唐书》本传里,对杜甫性格的描述是“性褊躁”、“无拘检”、“傲诞”,他恃才傲物到不把屈原、贾谊这等人物放在眼里。就连谢灵运也还佩服曹植才高八斗,而杜甫连曹植的账也不买,可见他年轻气盛时,比谢客(即谢灵运)有过之而无不及。只可惜生活的磨难剥夺了他与李白、高适等朋友在一起时纵酒放歌、慷慨怀古的快乐。对人生信仰、政治理想的执著追求,让杜......余下全文>>
“盘错神明惧,讴歌德义丰”是什么意思
盘错神明惧, 讴歌德义丰。 尸乡馀土室, 谁话(一作难说)祝鸡翁? 赠韦左丞丈济 左辖频虚位, 今年得旧儒。 相门韦氏在, 经术汉臣须。 时议归前烈,
杜甫的诗!急!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贫交行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关于左的歌词诗句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喜钱左丞再除华州以诗伸贺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律
左辖辍中台,门东委上才。彤襜经宿到,绛帐及春开。民望恳难夺,天心慈易回。那知不隔岁,重借寇恂来。
赠韦左丞丈济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左辖频虚位,今年得旧儒。相门韦氏在,经术汉臣须。时议归前烈,天伦恨莫俱。鴒原荒宿草,凤沼接亨衢。有客虽安命,衰容岂壮夫。家人忧几杖,甲子混泥途。不谓矜馀力,还来谒大巫。岁寒仍顾遇,日暮且踟蹰。
赠许左丞从驾万年宫
作者:卢照邻 朝代:唐
闻道上之回,诏跸下蓬莱。中枢移北斗,左辖去南台。黄山闻凤笛,清跸侍龙媒。曳日朱旗卷,参云金障开。朝参五城柳,夕宴柏梁杯。汉畤光如月,秦祠听似雷。寂寂芸香阁,离思独悠哉。
送李左丞巡边
作者:许棠 朝代:唐 体裁:五律
狂戎侵内地,左辖去萧关。走马冲边雪,鸣鞞动塞山。风收枯草定,月满广沙闲。西绕河兰匝,应多隔岁还。
颂取之左右逢其原
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
取之左右逢其原,香严腊月火烧山。对面谩人犹伫思,打得香严也是闲。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是狂妄吗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 原文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作者:杜甫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杜甫的百忧集行诗词
百忧集行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古代文学诗人,谁是得不到才华的施展,而郁郁而终的?
杜甫杜甫,字子美,唐先天元年(西元七一二年)生於河南巩县。父名闲,是奉天县的县令。祖父名审言,在武则天的时代,担任膳部员外郎。曾祖父依艺,位终巩县县令。杜氏原住於湖北的襄阳,到了依艺这一代迁居巩县。
杜甫祖先中最显赫的,乃杜甫的十三代祖先——杜预,其人文武双全,擅长各种学问,於文著有《春秋左氏集解》,於武则是当魏、吴、蜀三国鼎立时,在夺取魏实权晋之下为将军,其平定了吴,世称「杜武库」。杜甫承袭他这位远祖所奠定的传统,深深以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为终身奉行的原则。
祖父杜审言遗留给杜甫的是诗的传统。在初唐的文坛,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号称「文章四友」,不仅文章写得好,更以五言诗知名。杜甫常以祖父为荣,后来在蜀作「赠蜀僧闾丘师兄」中赞美祖父
杜甫出生於玄宗即位之年,父亲杜闲在外作官,母亲在杜甫幼年时就已去世,他的几个弟妹都是继母卢氏所生。杜甫小时多病无母,四岁时便寄居在洛阳建春门内仁风里的姑妈家,有一次杜甫和姑妈的儿子同时生了大病,姑妈全力以赴照顾他反而牺牲了儿子,这股伟大慈爱的亲情,深烙杜甫心中并养成他淳厚的性情。
杜甫在七岁时初次写诗,他在《壮游》诗中谈到: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当他十四、十五岁时,已俨然具有文士的风范,和一些文人们往来,意气风发。
杜甫在开元十九年二十岁时,开始了他的吴越江南之旅,此期到开元二十三年二十四岁止,看遍六朝时代留下的文物,并在姑苏台上遥想当年吴越争霸的历史,在西陵古驿台寻找禹穴,追索秦始皇的行踪,体悟浓郁的思古幽情,让杜甫「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如此意气风发,才气满溢。
在开元二十三年回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却落第失败了。但杜甫似乎怀抱洒脱,不在意得失,又继续游历的计划。
甫此次转向古齐鲁燕赵的形胜之地,去享受怀古快意,而且杜闲当时尚在山东衮州当司马,此行可以顺道探望父亲。
这段期间从开元二十四年二十五岁到天宝四年三十四岁为止,即是〔壮游〕中所叙述的「快意八九年」。杜甫在衮州认识苏源明,苏为尚古派诗人,两人尽情畅游齐赵,并纵谈文史,成为莫逆,后来苏源明在杜甫五十三岁去世时,杜甫曾作一首〔八哀诗〕哀悼这个好朋友。
纵游齐赵中,杜甫写了两首好诗〔登衮州城楼〕及〔望岳〕。杜甫七岁开始作诗,但作品已散佚,今天杜甫诗集开卷的作品是他到衮州来作的这两首诗。
由齐鲁回洛阳后,杜甫已是而立之年了,在洛阳与偃师县之间的首阳山麓,建造了名为陆浑庄的家园,并在这时候娶杨氏为妻。杨氏是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夫妻之间,感情非常融洽,尤其在安史乱起后,他们共尝许多流亡的艰辛,每次分离,杜甫总有许多思家的作品。
天宝三年(西元七四四年),杜甫留在洛阳,并与遭高力士等人谗言而被逐出宫廷的李白相遇,当时李白四十四岁,比杜甫大十一岁,他的文名已传遍天下,其时尚默默无闻的杜甫,必怀著向往和尊敬之心与李白交往。杜甫当时对李白的人和诗都非常向往,遂跟著李白,和当时也失意的高适(四十四岁)相遇,一起至梁、宋游历。三人各自有不少作品记述这段生活,杜甫写过〔昔游〕、〔遣怀〕,李白写了〔梁园吟〕、〔战城南〕,高适则有〔东征赋〕、〔琴台诗〕等。
之后三人分手,高适南游楚地,李杜同往山东,李白在紫极宫修道,杜甫则专程去拜访北海太守李邕,两人相偕游历下亭、鹊山湖亭等处;之后,杜甫到山东探望弟弟杜颖,李白这时恰在鲁郡老家,听说杜甫来了,匆匆赶来相会,杜甫情感真挚写了一首〔赠李白〕
传神地形容出李白的豪情来。这年冬天,两人在鲁郡东城一别,此后一生都未再相见
情感绵泛不尽,......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