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问号到感叹

疑问到感叹作文题目

从“?”到“!”

人的一生充满了问号,随时随地都会遇到,让我们通过努力把每个大大的问号变成一个个大大的感叹号!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的问号,有的问号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变成感叹号,有的却不能。从我懂事开始,就遇到了不少的问号。

幼儿园

四、五岁时,刚开始上幼儿园,我脑子里出现了很多问题。从幼稚到成熟,从“一加一等于几”到“七乘以八等于几”。去幼儿园的途中,我的脑子里出现了幼稚的问题,比如:“幼儿园学习吗?”“幼儿园的老师长什么模样?”等等,到了幼儿园后,我的这些简单的问号变成了感叹号。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问妈妈:“我为什么要去幼儿园呢?”妈妈笑了笑说;“只有去幼儿园才能得到简单的知识啊!”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我那更多的问号渐渐变成了了感叹号。小班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接着要上中班了,我的问号又出现了:“为什么我要进入中班,而不是继续上小班呢?”在中班的时候问题还是一个接一个,可是大部分的问好问号在上大班都得到了解决。到了大班我又有了不同的问题,经过自己的学习和老师的指点,我的问号慢慢都转换成了感叹号。我更加期待小学的生活。

刚上小学

七岁那年的9月份我上一年级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妈妈带我去报名,可是妈妈带我去的不是上幼儿园的那个地方,我的疑问又出现了,为什么不是原来的那个学校呢?老师和原来的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还有没有滑滑梯和摇摇椅呢?进入学校后,我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老师的介绍帮我解决了不少的问题。经过一年的学习,我在幼儿园带来的疑问一一解决了。随着自己的长大和不断的学习,新的问题、疑问一个个被解决,变成了一个个感叹号,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现在

现在我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了,还有一个多学期的时间我将成为一名初中生了。我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比如:“百分号是谁发明的?”“人最多能活到几岁?”等等。我的问题不再是以前那样的幼稚和无知了,有时连大人都答不上来。有一次,我正津津有味地看书,妈妈突然叫我去做事,我慢吞吞地起来,放下书去做事,我把我脑海里的疑问告诉了妈妈:“为什么人的长相都不一样呢,即使是双胞胎?”妈妈和颜悦色地说:“这个问题我也回答不上来,等你长大了,学了更多的知识,你就会慢慢知道的。只有多问为什么,多学习你才会知道的更多,才会越来越聪明啊!”

人的一生充满了问号,随时随地都会遇到,让我们通过努力把每个大大的问号变成一个个大大的感叹号!

问号后面可以加感叹对吗?

这是对问句的肯定用法。意思是不可思议的感觉。例如。你是人么?!顾名思义大家都是人啦。所以没有什么好怀疑的。问的同时已经确定了。这种用法常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不可思议啊。惊讶啊。一般正规作文里不能用,该用法不是正规的。在自己的小说中可以的。望能帮到你。

连用感叹号和问号有什么作用

感叹号是表示感叹或是感慨的一种表达点缀,而问号则是表示疑问或惊奇而不理解.而对你所说的两个连用的话,则是既感慨又疑问的那种表达形式.

我的笔记本电脑上的感叹和问号怎么打不出来呢

就只是打不出这两个? 你把输入法换到英文试试看

作文标题的末尾可否写问号

语文学习》2009年第6期刊登了朱新敏老师的文章《标题的末尾到底要不要问号》,从文章与标题关系的角度做了合理的阐述。在此,我想换个角度,从标点符号使用规范和标题语句自身特点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阐释。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标题末尾能不能用问号。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对标点符号的用法作了如下的说明:“现在通行的标点符号有十四种,分为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属于点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着重号、间隔号属于标号。“点号主要是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的。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的。”(同上)也就是说,由于文章标题末尾是不需要停顿的,因此不能用逗号、句号等点号;但表明句子性质和作用的标号是可以用的,常用的如省略号。而“问号和感叹号两种点号也兼属标号:就它表示问句、感叹句末了的停顿而言,是点号;就它表示疑问、感叹的性质而言,是标号。”(同上)据此可知,标题末尾是可以用问号的。

其次,标题末尾什么情况下用问号,什么情况下不用呢?

为方便阐述,仍沿用朱新敏老师所举的10个例子,引用如下:

例1:《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人教社1995年版,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

例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上)

例3:《我为何而生》(人教社2000年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

例4:《“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更适宜”?》(《语文学习》2005年第4期)

例5:《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同上)

例6:《“三章”岂能变成“两章”?》(同上)

例7:《陈水扁有能力接招吗?》(《参考消息》2005年5月10日10版)

例8:《高老头“视钱如命”?》(《语文学习》2005年第5期)

例9:《“猫腻”还是“猫匿”》(同上)

例10:《为什么要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同上)

分析以上十个标题的语句构成,例1、2、3、6、7、10中都有表示“问”的词,例1、3中分别是疑问代词“哪里”“何”,例2、7中都用了疑问语气词“吗”, 例10中“为什么”也表疑问,例6中“岂”表示反问。例5、9中则分别用了“是……还是”“还是”这种表示选择的词,也包含有“问”的成分。这些语句本身已具备了“问”的特征,它们都是问句,表意都是清楚的,不会发生理解错误,所以,作为标题,它们用不用问号都是正确的。再如:《乒乒乓乓,路在何方》(《扬子晚报》6月18日),《为何日本人在中国“赎罪”总能成为新闻?》(《联合早报》2009年6月26日),《重点高校生源:本地化还是多元化》(《中国教育报》2009年6月22日),这几则标题,有的用了问号,有的没用,都是正确的。

而例4、8的情况则不同,这两个句子本身都没有“问”的特征,如果文章是要表示对这种说法的质疑和否定,就必须加问号,否则就是一种肯定式陈述,意思就反了。再如:《四川高考生用甲骨文写作?》(《齐鲁晚报》2009年6月22日),这个标题中没有表示“问”的词,而它又必须表示疑问,末尾就一定要使用问号,让问号来担当疑问的任务。

还有一种情况也需要加以辨析。例如:《看看谁“技”高一筹》(《中国教育报》2009年6月17日),《应聘能否成功不在于性别》(《齐鲁晚报》2009年6月22日),这两则标题中都有表示“问”的词“谁”、“能否”,但从语句本身来说,它们都不是问句,第一个标题语句中“谁‘技’高一筹”作动词“看看”的宾语,全句并不表示疑问;第二则标题中“应聘能否成功”作整个语句的主语,全句也不表示疑问,它们都是陈述句,句子本身就不能用问号,做标题当然也不能用问号。

最后纠正一下朱老师......余下全文>>

英语读音中问号句与感叹句的读音一样吗?

这个是不一样的

问号的使用方法?

标点符号的7种点号,9种标号中,问号在试题中频频出现,令很多学生感到茫然,现就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请看下面例子:

①“你知道吗?”那声音最后说,“将来你会不再相信你现在这个信仰,你会认为自己受了骗,白白地毁了你的年轻的生命。”

②怎么了?你。

③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

更多内容请看连接

参考资料:hi.baidu.com/...c.html

人生是否充满了无数个问号?

是的。

你的问题又使你的人生增加了一个问号。

人生就是问题摞着问题,麻烦接着麻烦,困难挨着困难。哗 但是,那又怎样?别人能过,你也能。

一句话的后面可以既加问号又加叹号吗

可以

问号和叹号叠用有两种形式。问叹号“?!”表示问中有叹,叹问号“!?”表示叹中有问,有时对两者不加区别,以使用“?!”居多。这种叠用形式表示语气既有疑问语气,又有感叹语气,具有把较复杂的感情糅合成一体的作用。试比较一下,“这是你的看法?”“这是你的看法!”“这是你的看法?!”这三句的语气是不一样的。第一句单纯表示疑问,第二句单纯表示感叹,第三句提出疑问时带有感叹语气,表示说话人想不到听话人竟持有这样的看法。再从下面一个实例体会问号和叹号单用和叠用的区别:

“……怎样才能解决长江洪水?怎样才能除害兴利?”“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既然修那么多支流水库还抵不上一个三峡水库,那为什么不在三峡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光明时报》1997.11.7)

前三个问号都表示单纯的疑问语气,最后一个提问带有感叹语气,所以叠用了问号和叹号。

一、用于带强烈感情的反问句的末尾

(1)“我招惹谁了!?”祥子带着哭音,说完又坐在床沿上(老舍《骆驼祥子》)

(2)他父亲做尽了坏事,他会是个好东西?!(曹禺《雷雨》)

二、用于带责难语气的疑问句的末尾

(1)陈忠阳接到电话很火,开口就责问他:“怎么能这样闹呢?!”(周梅森《人间正道》)

(2)这这这这干嘛?!(赵元任《中国的文法》)

三、用于带惊异语气的疑问句的末尾

“就凭这三本书,能——轰?!”

“可以肯定,这就是打开核秘密的三把钥匙。”(苏方学《两弹元勋邓稼先传略》)

四、不必要的叠用

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主要靠文字,不是靠标点。问号和叹号毕竟代表是两种不同的语气,叠用时要慎重,只有句中包含两种语气都比较强时才使用。在一般情况下要根据句子着重表达的语气,选用一种合适的符号。例如:

(1)居同安说:“吴书记,坐了六个多小时的车,你也不累?!”

(2)种种迹象是否说明活页文选开始调整思路?!

(3)这是什么话?!

这三句叠用问号和叹号是没有必要的。例(1)(2)保留问号,例(3)保留叹号即可。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