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号影评

求电影《集结号》影评

在《集结号》中,我们看到的战士不再英勇无敌,也看不到那些符号化的革命英雄主义场面,因为在导演冯小刚看来,怕死是人类的本性,没有人愿意打仗。

镜头从对准将军改为描写普通士兵,英雄也“怕死”不会主动请战、牺牲时更不会高喊口号撞枪子儿……正在辽宁宽甸紧张拍摄《集结号》的冯小刚日前接受记者探班采访时表示:电影表现战争的方式有很多种,作为第一部大制作的战争商业大片,《集结号》也会凸显英雄主义,但肯定不是传统的主旋律战争片。冯小刚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至少讲清楚一件事情,“怕死是人类的本性,但在这种本能下主角谷子地又做出勇敢的举动,这个反差,对比出来才是真正的英雄。”

“战士”迎着炸点上

在我们熟知的一些战争片中,敌人总是溃不成军,好人往往以一敌百,而力图还原战争真实的《集结号》将把人从神身边拉回来。

《集结号》的拍摄,既有规模宏大的战争场面,也有注重细节的巷战镜头。记者探班时恰逢攻坚战突破城门的一场戏。韩国技术人员正在按照冯小刚的要求埋炸点,这些技术人员曾为《太极旗飘扬》制作战争效果。他们为这场戏使用了最新的气爆技术,可以保证20厘米外的人不会受伤。因此,《集结号》中我们看到的,不再是过去一些战争片中“战士”躲着炸点和子弹跑,“好人怎么炸都炸不死的”的神奇场面,相反,这里的“战士”们将迎着炸点上。

英雄不再高大全

《集结号》的剧本非常简练有力,比如过去战争英雄站起来一边豪言壮语一边机枪扫射,四周倒了一大片自己还没事儿,但这次不少英雄“刚站起来还来不及说一声‘啊’,就已经中弹阵亡了”。冯小刚表示,影片希望从士兵角度塑造一系列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他们将脱下高大全的外衣,一个个真实地牺牲在战场上。

符号化场面更人性

正是因为每一次牺牲都非常宝贵,以往的战争片中经常出现的“主动请战”剧情这次也不会再有,这些符号化的革命英雄主义场面在《集结号》剧本中被做了更多人性化的细节处理,比如最英勇的排长焦大鹏,为了保留连队血脉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撤退。冯小刚表示:“这部电影我要解决这么一个问题,没有一个人是愿意打仗的,他一定是怕打仗的,怕死是人的本性,我必须把这种真实感还原出来。剧中主角谷子地除了坚定不移执行命令,考虑得最多的就是士兵的生命。”

集结号影评

典林同学 2008-01-05 20:54:30

直到故事最后,电影才告诉观众,谷子地是个孤儿,是在谷子地里被人捡到才活下来,抚养成人,因此就被取名叫做谷子地。这个名字犹如无名氏的同义语,很像是中国农民的一个象征。这不仅因为它本身与农业所具有的地理特征紧密相关,而且因为它是一个如此不具有特殊性的词汇,就像二狗子之类的任何一个象征着传统的中国底层人群的名字一样。重要的是,无名氏意味着一个以独立的存在为表象的虚空。表面上它被无名氏三个字所填满,但实际上却空无一物。关于它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我们对它背后的那个曾经的生命一无所知这个事实。因此,无名氏意味着来去都不知所踪,是一个被挖空了背景和意义的空白。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影片其实是在坚持说明这样一件事实:谷子地不想做无名氏,无论是对他自己,还是对他的那些在战斗中死去的四十七名兄弟。他试图改变被埋没的状态,试图消除那种不断压倒过来的彻底的虚无。尽管死亡已经使得生命的气息不复存在,但他显然希望不要把他的兄弟们推入无名氏那虚无的深渊。他所要的无非就是因为曾经鲜活的存在而必须得到肯定的意义。

谷子地的这点精神在某个时候感动了我。我把这看作是历史漩涡中的一点醋。也就是说,它让这部以战争场面为噱头的电影,有了一点点味道,从而与中国电影中主流战争叙事那种人性的缺席拉开了距离。我们的战争电影向来都是人海战术的大场面,人民的气势展露无遗,但唯独缺席的就是人。人被历史所淹没,被历史必然性所摧毁,连一点尘埃都没有留下。英雄必须没有人性,必须对我这个字眼进行彻底的否定,必须对性别、年龄、婚姻、人伦的个性特征进行革命性消除,必须以历史和集体的名义取代任何可以使人联想到个体感受及其人性的概念,否则他就无法为了民族、国家和党的利益毅然让自己爆炸,从存在化为虚无。至于敌人更是没有人性可言,因为我们对他的仇恨已经使得他不再是人。他只能是反动派、汉奸、叛徒,而不再具有任何可以成为人的可能性。就像《集结号》里的士兵说的:我杀的是反动派。他的潜台词是:那不是人,所以没什么好忏悔的。

但遗憾的是,谷子地的言行顶多只是在四分之一的意义上试图在历史的漩涡里恢复一点人性的底色。其余的四分之三,以他为代表的生活在革命的二十世纪的中国人是不可能做到的。他的正名活动依然是在整个二十世纪后半叶所确立的逻辑框架之内完成的。这个框架的神圣性和强迫性,在这部只有四人之一人性的电影里显然依旧固若金汤。并且很可能因为那点催泪效应而得到加强。

这个四分之一,就是在对党和国家的召唤及其回应中,部分地确认了人们活着以及死去的意义。显然,谷子地没有对神圣的死亡充满迷恋,他一直为兄弟们的死去感到痛苦。但在死亡成为事实之后,谷子地对人性的肯定,其实只能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人不可能就这么无缘无故地消失。他必须有一个名分。这个名分,在谷子地的精神世界里,就是为了人民解放而壮烈死去的烈士。他甚至因为他的兄弟没有得到这个名份而感到不安和悔恨,甚至想以自己的死来填满这个心灵上的沟壑,并最终引导他通过挖寻早已成为废墟的尸骨来恢复这份存在的意义感。尽管在电影里,对那些更加朴实的农民来说,这个名分之所以重要,仅仅是因为这可以多分到两担谷子。但谷子地显然是认真的。他以一种偏执狂的态度和言行,把这条宏大信仰支撑下的人性线索坚持到了最后,直到那个曾经使他们遭遇委屈的主人,重新给了他们热情的拥抱。因此,完全可以说,谷子地的人性是个半成品。它顽强的脚步,在遭遇到没有面容的国家和人民的热情拥抱时,嘎然而止。

谷子地的真诚透露出冯小刚是个聪明人。不仅在票房上,而且在政治上,......余下全文>>

如何评论电影《集结号》?

集结号》的主题当然是集结号,不管有没有吹响……谷子地,解放战争中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士,一名在听到集结号响前拼命死战的英雄。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也怕死,所以他要求他的兵把耳朵竖直了,听听有没有吹号,吹了就撤;但是他也不怕死,因为他是军人,在没有得到命令,没有听到号声前,他必须拖住敌人。这就是军人,比任何信念都浪漫,正因为死亡与残暴如此靠近,因此浪漫执念地去守护自己捍卫的荣耀,就成了面对害怕的武器。每一个军人都彷佛一首诗,既无名渺小又伟大的历史史诗。是这些无名的木牌唤醒了下一世的人们,杀辱与权力搏斗的残酷,战争不该再存在发生伐

军魂固然是本片体现的中心,但我浮浅地认为这只是其中之一,导演更多的是用黑色的方式讽刺了某些当权的人,或者说拿起鸡毛当令箭的人。当老谷在战俘医院被医生和护士反复追问身份,在二斗的军营里被二斗追问身份,在落户时被文员查问事件经过等等等等,这说明什么?在某些人眼里,前线的战士只有胜利和死亡两种正确的选择,如果选择了活命那就等同于背叛,不管你是用什么方法活下来的。所以,几乎每个人都带着有色眼镜来看老谷,战士不信任他,组织更不信任他,所以每个人对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好好交代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不管老谷如何解释,他们都不相信,也许他们心中早有了一个答案,就等老谷自己说出口……

还记得《血色浪漫》里,钟跃明的父亲是怎么落难的吗?组织上是怎么让他交代的吗?当他的战友全部牺牲,而他一人活下来的时候,有谁相信他的清白?

一名军人,在战场上的荣耀,不光是牺牲,更可贵的是面对敌人的炮火,能够保住自己部队的旗帜,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就像《集结号》最后,老谷在战友墓前上首长报告一样:“九连集结完毕,请指示!”可是,上面的人,谁管你?团长撤退了,因为怕被“咬”……打仗,打烂了要整编,打胜了还是要整编……战士辛辛苦苦换来的旗帜,在他们眼中如同一粒沙,一句轻描淡写的整编,一切都灰飞烟灭……

如果这部片子是其他导演的,可能,军魂就是最大的话题,但这部片子是小刚的,请记住这个人,无时无刻不流露出一丝黑色的幽默。讽刺,是他电影的主题,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

最后,老谷知道了一切,原来号声从来没有响过,所以,老谷也就一直扛起九连的大旗,没有让它倒下。这才是真正的军魂!当集结号终于响起的那一刻,九连所以指战员,在老谷的口号声中列队授勋:“九连集结完毕,请指示!”

集结号电影影评2000如题 谢谢了

《集结号》:昆虫结构,英雄气概 生物学上称昆虫的特征之一为“身体的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三个体段,但不分部”。这三个部分从外观看起来连接得相当突兀。《集结号》就是这样一部像昆虫一样的电影。 ——基督山伯爵 很多人说《集结号》拍的好,但至今没有看到一个真正可以说服人家承认它“好”的理由;很多人说《集结号》差,道理说得很详细,也很中肯,但是却遭来了万人唾骂。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正方视其为神,反方鄙之为妖。说实话,在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也是坚信这是一部好片的,也唾骂过那些批评《集结号》的文章,然而看过之后,我只能用失望二字来形容,感觉就好象是看着一只充满英雄气概的昆虫,在主旋律下肆无忌惮地飞舞。 对《集结号》的失望主要是对影片结构的失望,这种突兀的过渡和转折是让人无法忍受的。首先从影片的故事内容来看,主要是讲九连连长谷子地为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部下追认烈士称号的事情,故事本身就相当煽情,时间的跨度也相当大,从解放战争一直延伸到和平年代。按照我们通常的思维,讲这样的故事一般都是用倒叙的手法来讲,但是编剧却偏偏要像编年史一样正着讲,误导了我们的冯导,于是《集结号》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前半部分节奏紧凑,后半部分情节平淡拖沓,前半部分营造的氛围没有能够保持到影片结束,这种氛围在半当中就被拦腰砍断,夭折了。 《集结号》的故事力求面面俱到,冯小刚拍得很仔细很认真,这点是要肯定的,但是电影毕竟不是电视剧,尤其是对于这样一部时间跨度相当大的电影来说,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应该要分的相当清楚。 影片的宣传海报上打的标语是“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那么牺牲自然是重头戏,牺牲是在战场上的死亡,毫无疑问就是要通过残酷的战争来表达。影片的前50分钟全部都是战争戏,制作的也相当的精良,这些战争戏绝对是中国战争片中第一位的。但是这里似乎除了视觉冲击外,其他的什么也没有留下。47位士兵中的大多数的牺牲都是用“阵亡××个”来代替掉的,那些主角的死在看的时候的确很能打动人,至少我的眼睛在前50分钟里也是湿过的,但是他们的牺牲所带来的感人效果并没有被继续地升华下去,而是在半途被硬生生地掐断了。 一行过场字幕掐断了解放战争部分的全部感人效果,也掐断了那值得称赞的视觉冲击。镜头转到了朝鲜战场。如果说解放战争部分的成功是韩国爆破组的功劳的话,那么朝鲜战争的这段我是百分之百相信是冯小刚自己的东西。这一段的情节非常搞笑,笑场声不断,这一笑,冯氏幽默表现出来了,但是前面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爆破出来的煽情效果却被淡化掉了,在“前轱辘不转后轱辘转斯密达”的笑声中,有多少人还会记得前面那些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记得那些英雄们倒下的悲壮镜头,记得那紧凑的战争节奏。那些最关键的东西就这么被遗忘了,完全没有了。 朝鲜战场就那么毫无意义地炸了几下,断了座桥,结束了。谷子地手上的那颗地雷也从此没了下文,就这样,字幕再次出现,时间转到了和平年代,朝鲜战场上的那颗地雷成了一个永恒的迷,让人倍感不适。 和平年代的故事讲的是谷子地为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九连士兵追认烈士的感人事迹,这样看来朝鲜战场的内容就显得是多余的,完全没有加入的必要。和平年代的故事中依然少不了搞笑的冯氏幽默,于是一样的道理,冯导笑一笑,煽情没眼泪。 这个段落的故事照理说应当是整部影片中最煽情的地方,重点讲述着谷子地为了给手下平反而受尽摧残受尽折磨的整个过程,但是在这里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些艰难的过程,只看到了组织找他的谈话,看到了给邓超介绍对象,看到了那黑乎乎的煤堆!挖煤的场面也没有感到太大的煽情效果......余下全文>>

集结号电影影评的题目

颓喷出弊搜秀美缎平移微博鸭梨小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