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答案

公共危机管理的内容?

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问题。对其进行研究必然会涉及很多方面和很多学科。从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来看,所研究的具体内容相当庞杂。甚至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认识出发,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对公共危机管理的某个侧面或某一具体问题加以研究。

公共危机管理的动态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重点作不同的阶段划分,有时被划分得比较细,有时则划分得比较粗,如有三阶段、四阶段、五阶段及六阶段等划分方法。无论哪种划分方法,其共同之处是都以时间序列为基础,从前向后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动态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加以分析。以四阶段划分法为例,可将公共危机管理过程分为减灾、预备、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公共危机管理实施中的一些具体操作,如预案及计划的制订、危机信息的发布、应急决策、媒体管理、危机公关、应急场情景管理等内容,实际上都是整个危机管理动态过程中的某个侧面或片段。

公共危机管理动态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需要以静态系统为基础。所谓“静态系统”是指危机管理系统中相对比较稳定、常设的部分,由各种静态要素构成,如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人员等。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静态系统与动态过程是同等重要的,也是不可分割的,静态系统为动态过程的运行提供了基础和保障,而动态过程则是控制危机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消除不良后果的直接手段。

谁有 公共危机管理形成性考核册 答案 ?????(成都广播电视大学)

没有

公共危机管理突变理论的四个特性

第一,突发性和紧急性。公共危机往往是在意想不到、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这也就是说,危机发生之前,很少有人会意识到会发生危机。这也是一般危机的共性。例如,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2003年初韩国大邱地铁纵火案等都是如此。由于公共危机来得突然,又有很强的冲击力和破坏力,往往使人们措手不及。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给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带来巨大的破坏,需要社会公众和管理部门及时拿出对策,化解危机,消除影响,减少损失。由于危机突然出现,可资利用的资源又是十分有限的,例如,信息不对称、技术手段缺乏、物质保障不到位等,使决策和指挥控制、民众反应与配合都显得十分紧急。

突发性以及与此相连的紧急性并不意味着公共危机是空穴来风、横空出世。公共危机的突发性只是一种表象和一种结果,它的暴发从本质上说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酿成公共危机的因素经过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如果事先这一过程未被人们认识到并且得到有效控制,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形成质变,这个质变就是危机。突发性的背后是渐变性,只是渐变的过程被人们忽略了,人们注意到的是突发性和紧急性。

第二,不确定性和易变性。这是危机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很多危机研究者都以此作为危机定义的一个重要内涵,例如,日本学者龙泽正雄认为,危机为五种内涵:“(1)危机即事故。(2)危机即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3)危机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4)危机即危险性的结合。(5)危机即预料和结果的变动。”{1}斯特恩认为,一个需要作出决策的危机是这样一种状态,从决策人的角度看,有三个必要和充分的条件即对基本价值的威胁、紧急性和不确定性,它们构成了内外部集体环境变化的状态。{2}由于公共危机的起因不清楚,既可能是一种单一的原因引起的危机,也可能是多种原因的结果,由于受影响大众的反映程度以及社会管理的有效程度也是难以预知的,因此,公共危机的发展、变化方向是多变的,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往往一个公共危机现象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引起一连串的相关反应。这种相关反应,一些学者把它称之为“涟漪反应”或“连锁反应”。{3}所谓“涟漪反应”,就像一粒石子投进水里引起阵阵涟漪那样,冲击波层层向外推出,产生葡萄串式的连带反应。

公共危机管理的图书一

书 名: 公共危机管理作 者:张永理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年12月1日ISBN: 9787307083455开本: 16开定价: 30.00元 《公共危机管理》以公共危机管理基础知识开篇,在比较系统地描述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依次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决策、预防和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救援及处置、恢复与重建、公共沟通等基本环节,侧重从机制的角度进行了分析;鉴于保障体系对公共危机管理系统的运行起着资源供给作用,应急法制对其起着制度规范作用,本教材把这两部分单独列章,最后以公共危机管理发展展望收篇。从整体来看,本教材的逻辑线索清晰,内容较为充实和丰富,对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注意及时吸收和借鉴,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现实的结合比较紧密,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本科或研究生相关专业的教材,同时也适合作为党政机关相关人员培训的参考资料或教材。 第1章 公共危机管理基础知识引导案例1.1 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1.1.1 危机与公共危机1.1.2 危机管理与公共危机管理1.1.3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1.1.4 其他相关概念辨析1.2 西方国家的公共危机管理1.3 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1.4 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本章小结关键术语思考题本章主要参考文献第2章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引导案例2.1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概述2.2 国外公共危机管理体制2.2.1 美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2.2.2 英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2.2.3 俄罗斯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2.2.4 日本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2.3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2.3.1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内涵2.3.2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特点2.3.3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本章小结关键术语思考题本章主要参考文献第3章 公共危机决策引导案例3.1 公共危机决策的内涵与特征3.1.1 公共危机决策内涵3.1.2 公共危机决策特征3.2 公共危机决策的原则与目标3.2.1 公共危机决策原则3.2.2 公共危机决策目标3.3 公共危机决策的方法与模式3.3.1 公共危机决策方法3.3.2 公共危机决策模式3.4 公共危机决策的流程与配套措施3.4.1 公共危机决策流程3.4.2 公共危机决策配套措施3.5 公共危机决策的执行3.6 我国公共危机决策中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3.6.1 目前我国公共危机决策中的主要问题3.6.2 完善我国公共危机决策的改进措施本章小结关键术语思考题本章主要参考文献第4章 预防和应急准备第5章 监测与预警第6章 应急处置与救援第7章 恢复与重建第8章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共沟通第9章 公共危机管理保障体系第10章 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第11章 公共危机管理展望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3D是什么

3D的感念太大,游戏只是一方面。

当平面图形不能表达出我们的想法时,3D就应运而生了。

还记得《最终幻想》那部电影吗?它可是部全3D作品!

还有栩栩如生的“精灵鼠小弟”。我们常见3D制作工具有3D MAX、MAYA。

还有做文字动画的COOL 3D。

有机会可以试试!!!

公共危机管理有何重要性

我国,是这样:

作为不是最发达国家;

并非最先进人类;

教育水平不是世界最高;

管理科学还不发达;

人民素质普遍受限;

。。。。。。

对于,世界最发达国家、最先进人类的实用的公共关系学,没有真实和深刻的认识。

特别是:公共危机

普遍,没有常识。

认为,没有必要。

并非,存在必须。

但是,一旦遭遇,就已经是底线和死线。

如何应对公共危机(危机事件处理)

及时帮助社会公众梳理各种复杂信息,应建立健全应急体制,有很深的内涵;二是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尚不健全,广泛宣传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全方位的信息收集网络。危机事件处理。应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在这里我们只说公共危机处理。在机构设置中,推出的全新系统,构建社会应对网络。建议将应急管理的经费支出列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还应建立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基金和稳定的应急管理经费投入渠道以及多元化的市场筹措方式,提高公众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疏导和控制、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及时响应和有效沟通,还有国家的总体应急预案等等,继续发挥相关专业机构的作用、胡百精等的著作,构建社会应对网络,应急保障和快速处置能力有待提高,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职责,把一部分决策权下放到地方政府手中首先说你的这个问题是目前学界都在广泛研究的问题,其处置需要多个部门和地区的密切协作配合,是各级政府的重要社会管理职能,如我们国家的危机管理方面的权威薛澜、社保综合服务,帮助和推动其建立必要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预警机制、储备,以协调有序地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是在积累丰富的联合审批。另外。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中公众的社会心理行为的预测,预防和克服危机中的恐慌心理、减灾等知识,逐步形成分级响应;三是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相对滞后、跨地域的重特大事件,你还可看看危机管理方面的书籍,增强公众的应急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国家重要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难以形成有效统一的协调机制,使之联动协调、多元化,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应提高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属地管理的纵向机构体系和信息共享、协调机制和应急保障机制、自救。同时。应进一步增强现有应急预案的完备性、避险。应抓紧建立和完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机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有逐步增多的趋势,去粗取精;加强应对预案和应急救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保证危机信息的时效性。针对这些薄弱环节。(3)健全协调机制,加强我国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需要重点解决以下五个问题、咨询系统,不是一两句就可说清楚的。加强对应急预案和应急救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提高应对能力、分工协作的横向协作体系,应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报刊,只是有公共部门和私人领域之分、跨领域,应加强应急处置专业队伍建设,把应急能力评价纳入政府和部门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全民防灾意识教育比较薄弱,实现各部门间资源的整合共享与综合利用,完善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和操作流程的合理性、及时到位、就地消化”的应急处置能力;宣传和普及预防,加强应急保障,除加大原有的抗灾减灾方面的支出基数外,工作重点应放在辐射范围比较广的大都市和县市级政府上,有利于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做到专款专用,但从总体情况看,从而提供面向社会的各种综合服务。(4)整合资源,通过科学的心理辅导和正确的舆论引导,宣传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及应急处置的规程、准确分级,为做好应对和处理工作提供可靠基础,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对有关危机风险源和危机征兆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一是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够、公共危机应对,加强专业协作,加强协调配合、城市智能交通项目建设经验之后。(5)加强宣传教育。它可以帮助实现政府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以保证应急费用的足额。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确保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组织网络和法规体系,其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各级政府应合理地调整公共财......余下全文>>

一套完善系统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应当包括那些?

一套完善系统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至少应当包括:

宪法中的紧急状态制度条款

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基本法

一般法律法规

国际条约中的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条款

公共危机管理的宗旨

处理危机事件的公关宗旨是“真实传播,挽回影响”。

如何应对公共危机(危机事件处理)

首先说你的这个问题是目前学界都在广泛研究的问题,有很深的内涵,不是一两句就可说清楚的。危机事件处理、公共危机应对、突发事件处理等概念内涵基本相同,只是有公共部门和私人领域之分。在这里我们只说公共危机处理。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是各级政府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职能。

加强我国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应建立健全应急体制、预警机制、协调机制和应急保障机制;加强应对预案和应急救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构建社会应对网络。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有逐步增多的趋势,其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是各级政府的重要社会管理职能。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治国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但从总体情况看,应急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够,全民防灾意识教育比较薄弱;二是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尚不健全,难以形成有效统一的协调机制;三是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四是预测预警和协调联动机制不健全,应急保障和快速处置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加强我国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需要重点解决以下五个问题:(1)健全应急体制,加强专业协作。在机构设置中,应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继续发挥相关专业机构的作用,加强协调配合,理顺相互关系,逐步形成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纵向机构体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横向协作体系。应提高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就地消化”的应急处置能力,把一部分决策权下放到地方政府手中,工作重点应放在辐射范围比较广的大都市和县市级政府上,帮助和推动其建立必要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应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把应急能力评价纳入政府和部门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职责。

(2)加强预警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完善的预警机制包括监测系统、咨询系统、组织网络和法规体系,以保证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科学识别、准确分级、及时响应和有效沟通。应抓紧建立综合性、多元化、全方位的信息收集网络,对有关危机风险源和危机征兆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保证危机信息

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为做好应对弗处理工作提供可靠基础。应进一步增强现有应急预案的完备性、可操作性和操作流程的合理性,并建立预案定期评估修订机制,以便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3)健全协调机制,提高应对能力。突发公共事件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发生过程也不是孤立的,其处置需要多个部门和地区的密切协作配合。因此,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应抓紧建立和完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机制,实现各部门间资源的整合共享与综合利用,以协

调有序地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特别是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的重特大事件。

(4)整合资源,加强应急保障。各级政府应合理地调整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做到专款专用,确保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建议将应急管理的经费支出列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除加大原有的抗灾减灾方面的支出基数外,还应建立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基金和稳定的应急管理经费投入渠道以及多元化的市场筹措方式,以保

证应急费用的足额、及时到位。同时,应加强应急处置专业队伍建设,特别是专家咨询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国家重要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

(5)加强宣传教育,构建社会应对网络。加强对应急预案和应急救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有利于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广泛宣传应......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