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翻译

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课译文

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译文】 仪地长官求见孔子,他说:\'君子到了这里,我都要求见。\'见孔子后,出来说:\'诸位,不要在乎官职,天下无道很久了,老天要你们的老师成为号令天下的圣人。\'

2、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尔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译文】长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过,让子路询问渡口。长沮说:\'驾车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是鲁国孔丘吗?\'是。\'他天生就应该知道渡口在那里。\'子路再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我是仲由。\'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是。\'坏人坏事象洪水一样泛滥,谁和你们去改变?你与其跟随避人的人,哪里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的人呢?\'他边说边不停地播种。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说:\'人不能和鸟兽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谁打交道?天下太平,我就用不着提倡改革了。\'

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己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译文】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歌路过孔子车旁,说:\'凤啊!凤啊!你怎么这样倒霉?过去的不可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赶上。算了!算了!现在的执政者很危险!\'孔子下车,想同他说话。他赶快避开了,孔子没能与他交谈。

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返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译文】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后面,遇到一位老人,用拐杖挑着农具。子路......余下全文>>

高中选修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三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翻译 40分

1、【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2、【原文】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

孔子说:“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

3、【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4、【原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5、【原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6、【原文】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弘扬道义,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

7、【原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8、【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

10、【原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子贡问政。孔子说:“确保丰衣足食、军事强大、人民信任。”子贡说:“如果不能同时做到,以上三项中哪项可以去掉?”“军事。”“如果还不行,剩下二项中哪项可以去掉?”“衣食。自古皆有死,缺少人民的信任,国家就要灭亡。”

11、【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天冷时,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先秦诸子选读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全文 翻译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原文与译文译文

1【原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评析】孔子虽说有“生而知之者”,但他不承认自己是这种人,也没有见到这种。他说自己是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的。他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至于遇到困难还不去学习,就不足为训了。

2【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评析】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3【原文】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评析】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4【原文】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1),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3);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4);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5);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注释】(1)居:坐。(2)愚:受人愚弄。(3)荡:放荡。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4)贼:害。(5)绞:说话尖刻。

【译文】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5【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1),慎而无礼则葸(2),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3)。君子笃(4)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5)不遗,则民不偷(6)。”

【注释】(1)劳:辛劳,劳苦。(2)葸:音xǐ,拘谨,畏惧的样子。(3)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4)笃:厚待、真诚。(5)故旧:故交,老朋友。(6)偷:淡薄。

【译文】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评析】“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目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会出现“劳”、“葸”、“乱”、“绞”,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6【原文】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余下全文>>

先秦诸子选读《荀子》翻译

《荀子· 修身》翻译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诗》曰:“噏噏呰呰,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此之谓也。

大意

本段叙述人们对善与不善应采取的态度,指出君子隆师亲友、好善不厌,因而能够取得成功。

扁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禹。宜于时通,利以处穷,礼信是也。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勃乱提僈;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此之谓也。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窃货曰盗,匿行曰诈,易言曰诞,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多闻曰博,少闻曰浅。多见曰闲,少见曰陋。难进曰偍,易忘曰漏。少而理曰治,多而乱曰秏。

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刦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之炤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夫是之谓治气养心之术也。

大意

本段讲述什么是善以及致善的具体方法。文中指出通过修身使品德高尚是公认的善,而修身则必须在礼的制约下完成,即使具体的修养方法也离不开礼和老师。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端悫诚信,拘守而详,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任。体倨固而心势诈,术顺墨而精杂污,横行天下,虽达四方,人莫不贱。劳苦之事则偷儒转脱,饶乐之事则佞兑而不曲,辟违而不悫,程役而不录,横行天下,虽达四方,人莫不弃。

行而供翼,非渍淖也;行而俯项,非击戾也;偶视而先俯,非恐惧也。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

大意

本段讲述是良好品德修养的意义。指出良好的品德修养可以使人轻视富贵权力,这样的人可以横行天下,转危为安。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意亦有所止之与?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倚魁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故学曰:“迟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余下全文>>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论语翻译

《有教无类》原文与译文 1 【原文】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2 【原文】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3 【原文】子路问:“闻斯行诸 (1)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 (2) ,故退之。” 【注释】 (1) 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2) 兼人:好勇过人。【译文】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4 【原文】子张问曰:“令尹子文 (1) 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 (2) 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 (3) 弑 (4) 齐君 (5) ,陈子文 (6) 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注释】 (1) 令尹子文: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子文是楚国的著名宰相。 (2) 三已:三,指多次。已,罢免。 (3) 崔文:齐国大夫崔杼(音zhù)曾杀死齐庄公,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应。 (4) 弑:地位在下的人杀了地位在上的人。 (5) 齐君:即指被崔杼所杀的齐庄公。 (6) 陈文子:陈国的大夫,名须无。【译文】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免职,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了。(他每一次被免职)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来接任的新宰相。你看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是忠了。”子张问:“算得上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子张又问:)“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了,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他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这个人你看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上清高了。”子张说:“可说是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 5 【原文】子曰:“不愤 (1) 不启,不悱 (2) 不发。举一隅 (3) 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 (1) 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2) 悱:音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3) 隅:音yǔ,角落。【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6 【原文】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7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1......余下全文>>

求先秦诸子选读论语单元的七篇课文的翻译

【原文】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下。” 【原文】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译文】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 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 子路回来,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原文】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车前走过,他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换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从政的人都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和他交谈。接舆赶快走开了,孔子无法和他交谈。【原文】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译文】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怎么说是老师?”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出门......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