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区划方式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在生态现状调查、生态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确定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提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位于北纬4°15'~53°31',东经73°34'~135°5',自北向南有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5个气候带。地貌类型十分复杂,由西向东形成三大阶梯,第一阶梯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从青藏高原的北缘和东缘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之间,海拔在1000~2000米;第三阶梯为我国东部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我国独特的气候和地貌特征是我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农田和城市等各类陆地生态系统发育与演变的自然基础。我国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格局见附图1。森林生态系统:我国森林面积为174.8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18.2%,森林蓄积量为124.56亿立方米。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受热量的影响,从北到南依次分布的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有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等。草原生态系统:我国草原面积为390 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草原面积的13%,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1%,其中84.4%的草原分布在西部。我国草原可分为温带草原、高寒草原和荒漠区山地草原3 大类。温带草原分布于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北部和松嫩平原西部,受水分的影响,从东到西依次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高寒草原为青藏高原所特有,东部半湿润地区为高寒草甸,西部半干旱区为高寒草原。荒漠区山地草原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天山、昆仑山等山系。湿地生态系统:世界各类型湿地在我国均有分布,湿地总面积为38.5 万平方公里,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并拥有独特的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在自然湿地中,沼泽湿地为13.7 万平方公里,近海与海岸湿地为5.9 万平方公里,河流湿地为8.2 万平方公里,湖泊湿地为8.4 万平方公里。荒漠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极端干旱的地区,总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5,沙漠和戈壁面积共约100 万平方公里。我国荒漠生态系统有小乔木荒漠、灌木荒漠、半灌木与小半灌木荒漠和垫状小半灌木(高寒)荒漠4 个主要类型。农田生态系统: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面积为121.8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2.7%,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我国农田分为水田和旱地两种类型,分别占全国农田总面积的26.3%和73.7%。水田以水稻为主,旱地以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等为主。城市生态系统:全国设市城市为661 个,城市人口为35 894 万,并已形成3 个城市群和11 个区域城市中心。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由于数千年的开发历史和巨大的人口压力,我国各类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干扰和破坏。生态系统退化,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洪涝灾害、保持土壤、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大幅度降低,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生态问题,国家生态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生态敏感性是指一定区域发生生态问题的可能性和程度,用来反映人类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后果。生态敏感性的评价内容包括土壤侵蚀敏感性、沙漠化敏感性、盐渍化敏感性、石漠化敏感性、冻融侵蚀敏感性和酸雨敏感性6 个方面。根据各类生态问题的形成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各地域单元的生态敏感性特征,按敏感程度划分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以及一般敏感4 个级别。全国生态敏感性特征见附图2。......余下全文>>

生态功能区划的方法

生态功能分区是依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区划依据和分区等级分区等级生态功能区划分区系统分三个等级。为了满足宏观指导与分级管理的需要,必须对自然区域开展分级区划。首先从宏观上以自然气候、地理特点划分自然生态区;然后根据生态系统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划分生态亚区;最后根据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环境问题划分生态功能区。区划依据生态功能区划的依据,即划分各级生态功能区划单位的根据。不同层次的生态功能区划单位,其划分依据应是不同的。  生态功能区划进行3级分区。一级区划分:以中国生态环境综合区划三级区为基础(参看附件E),各省市可根据管理的要求及生态环境特点,做适当调整。二级区划分:以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服务功能类型为依据。城市及城市近郊区可以作为二级区。三级区划分:以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指标为依据。分区方法一般采用定性分区和定量分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区划界。边界的确定应考虑利用山脉、河流等自然特征与行政边界。(1)一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气候特征的相似性与地貌单元的完整性。(2)二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生态系统类型与过程的完整性,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类型的一致性。(3)三级区划界时,应注意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的一致性。分区命名依据3级分区分别命名,每一生态功能区的命名由3部分组成。一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气候和地貌特征,由地名+特征+生态区构成。气候特征包括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南、中、北)亚热带、热带等,地貌特征包括平原、山地、丘陵、河谷等。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二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生态系统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典型类型,由地名+类型+生态亚区构成。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草地、湿地、荒漠、河口、滩涂、农田、城市等。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三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的特点,由地名+生态服务功能特点(或生态环境敏感性特征)+生态功能区构成。生态服务功能特点包括荒漠化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水文调蓄、土壤保持、海岸带保护等。生态环境敏感性特征包括土壤侵蚀、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酸雨敏感性等,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生态功能分区概述生态功能分区概述结果应包括对每个分区的区域特征描述,包括以下内容:(1) 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典型的生态系统类型。(2) 存在的或潜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生态环境问题的驱动力和原因。(3) 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可能发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4) 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服务功能类型和重要性。(5) 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方向。生态功能分区的图件和数据库生态功能分区的结果必须用图件表示,采用计算机制图编制。同一地区各种图件的比例尺要保持一致,各省应根据省域范围与生态环境地域复杂情况确定合适的比例尺。所有图件和基础数据要汇编成数据库。8.6.1 基础图件应包括地形图、气候资源图、植被图、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人口分布图等。8.6.2 备选图件应包括自然区划图、气候区划、农业区划图等。8.6.3 成果图件应包括生态环境现状图、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布图、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分布图、生态功能区划图等。

生态功能区划的主要内容

?根据暂行规程,确定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包括以下内容?(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2)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异规律评价?(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4)生态功能区划方案?(5)各生态功能区概述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

(1)主导功能原则:生态功能的确定以生态系统的主导服务功能为主。在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域,以生态调节功能优先;在具有多种生态调节功能的地域,以主导调节功能优先。(2)区域相关性原则:在区划过程中,综合考虑流域上下游的关系、区域间生态功能的互补作用,根据保障区域、流域与国家生态安全的要求,分析和确定区域的主导生态功能。(3)协调原则:生态功能区的确定要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重大经济技术政策、社会发展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和其他各种专项规划相衔接。(4)分级区划原则: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应从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工作宏观管理的需要出发,进行大尺度范围划分。省级生态功能区划应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相衔接,在区划尺度上应更能满足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工作微观管理的需要。3.目标(1)分析全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类型、生态问题、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提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明确各类生态功能区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以及生态保护目标,划定对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起关键作用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域。(2)按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思想,改变按要素管理生态系统的传统模式,分析各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别提出生态保护主要方向。(3)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指导区域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产业布局、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有哪些?

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有四个:

1、川西高山峡谷水源涵养功能础

2、盆周山地水土保持与水涵养功能区

3、盆地低山丘陵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功能区

4、川西南山地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功能区

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的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使城市布局更合理,更有利于人们的生活环境的改善

由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于2008年7月31日发布,此次区划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分为生态调节、提供产品与人居保障3类。读右图回答9一10题。 小题1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1: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以确定出该地区为塔里木河流域,土地荒漠化是该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因而其生态调节功能为防风固沙。

小题2:为了防止塔里木河流域的荒漠化发展,应退耕还草,合理利用水资源;A、B、D项分别为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调节功能的保护方向。

在哪可以下到西北各省区的生态功能区划图啊?

我这里有,只是图太大了

加快实施什么战略,严格实施环境功能区划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独具特色、内涵鲜明,是着眼两个百年战略目标、放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发力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机统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理念先导,续写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坚持创新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继续沿袭传统粗放型工业文明发展的老路,必然面临难以为继的问题。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十三五”时期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  坚持协调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塑造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视角看,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构成五位一体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把握总体布局中坚持协调发展,就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如果说在这个问题还需提升认识,那就是全社会都要意识到,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视角看,城乡发展一体化与区域结构均衡化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逾越的历史任务。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城乡区域共同繁荣。  坚持绿色发展。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环境问题的一个基本教训,就是大部分地方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原因是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型使用。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在节约资源上做加法,把节约资源作为根本之策;在能源消费总量上做减法,推动节能降耗。  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主动参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关系到每个国家的命运。可再生能源开发、使用和普及,深刻改变着现有能源结构。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化危机为生机。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生态文明归根结底是为了人。只有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才能维护当代人的生存环境,维系资源环境对人类的长远供养能力,实现环境权益的代际公平。  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科学把握绿色发展的着力点  建立绿色发展产业体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在本质上是要建立一种人与自然、消费与生产、物质与精神之间平衡协调的文明形态。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中心、以“自然—社会—经济”复杂巨系统的动态平衡为目标、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转化与生物生长的规律为依据发展生态产业,形成“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信息业—生态服务业”的新型国民经济结构。为此,必须从战略高度全面推进经济发展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构建......余下全文>>

城市生态功能区划制定目的是什么,它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其要点是以正确认识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生态问题性质及产生的根源为基础,以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目的,依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不同,生态敏感性的差异和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它是研究和编制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

由于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的复杂性和地方上的差异性,使得不同区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所不同,其导致的结果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在充分认识客观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依据区域生态环境主要生态过程、服务功能特点和人类活动规律进行区域的划分和合并,最终确定不同的区域单元,明确其对人类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大小,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生态建设政策的制订和合理地环境整治.而这些正是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