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主义著作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著作读后感
《资本论》是马克思耗尽毕生心血的结晶。《资本论》把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在一起,是一部系统的、逻辑严密的经济学著作。它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深刻地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必然性,肯定了它的历史地位,揭示了它内部不可克服的矛盾及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它不仅是一部经济学巨著,而且是一部哲学巨著、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的,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关于《资本论》的内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开篇时指出;“在第一卷,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但是,这个直接的生产过程并没有结束资本的生活过程。在现实世界里,它还要由流通过程来补充,而流通过程则是第二卷的研究对象。在第二卷中,特别是把流通过程作为再生产过程的媒介来考察的第三篇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至于这个第三卷的内容,它不能是对这个统一的一般的考察。相反地,这一卷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资本在自己的现实运动中就是以这些具体形式互相对立的,对这些具体形式来说,资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和在流通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只是表现为特殊的要素。因此,我们在本卷中将要阐明的资本的各种形式,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在各种资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竟争中,以及在生产当事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一步地接近了。”这是马克思对《资本论》前三卷研究对象、内容和理论结构的概括和说明。
二:谁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读书报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高等院校恢复了正规化的马列主义理 论教育。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广大马列主义课教师,在解放思想,拨乱 反正,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培养学生的 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目前高等 院校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贯彻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领导体制、课程设置、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师资 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改进;有些地区或学校的领导,还 没有把加强和改进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没有把它看作是 加强学生思想工作的核心。为了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有关思想理 论工作的指示精神,加强和改进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特作如下规定。 一、新时期必须加强对高等院校学生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行动指南,是培养学生无产阶级世界观 和共产主义道德的理论基础。把马列主义理论课作为必修课,是社会主义 大学区别于资本主义大学的重要标志。所有的大学生都必须认真学好这门 课程。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在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大量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 。现在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是将来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的骨干力量,是党和国家干部的重要来源。他们的世界观、理论水平、 道德修养以及科学文化素质,能否适应新时期总任务的要求,能否正确地 认识和处理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党 和国家的盛衰。 我国的大学生具有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 探索、敢于创新,这是他们的优点。但也应看到,十年内乱在社会上造成 的思想上的消极后果,还远没有消除干净;对外开放的历史环境固然有利 于学生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 思想也不可避免地会渗透进来。在这样的形势下,必须加强和改进马列主 义理论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辩别是非的能力,抵制形形 色色的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思想的侵蚀,自觉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实现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贡献力量, 并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各级党委宣传部(或科教部)和教育部门必须充分认识马列主义理论 课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领导,坚决纠正一切轻视马 列主义理论课的错误倾向。任何把马列主义理论课看成是“可有可无”, 把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同学习专业对立起来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马列主义理论课和学校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有机整体。马列主义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马列 主义理论课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马列 主义为指导,两者应密切结合,但不能互相代替。从红专两个方面全面培 养学生,是学校各门课程和各项工作的共同任务,学校党委和校长要统一 领导,全面安排,组织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专门人才。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改革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的生命力就在于同各个时代、各个国家 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回答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余下全文>>
三:马列原著导读读后感
当我们在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著作时,各人都有一套自己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方式,而且每人对于同样的话语也有不尽相同的理解。当下有很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已经不再适宜于中国时代的发展了,中国特有的国情已经不同于马克思的时代,应该由一种更为适宜中国发展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实践,并取而代之。然而,上了马拥军老师的课,我深感到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如此之浮浅,其思想之深邃,博大精深,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乃需要一定的“修炼”。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绝非我们一直以来被灌输并称之为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主要的问题是让人们发自内心的思考着这一“人究竟怎么活”的问题。人怎么活,不仅仅是作为动物的人所要生存的问题,而更为多的是作为人所必须思考生活的意义的精神上的问题。当一个人没有精神的时候,他只是活着,而且是仅仅活着而已,弧就是一具行尸走肉的躯壳而已。只有精神可以永存于世而不朽,在我们阅读马克思的著作时,犹如亲耳聆听他老人家对于世人的谆谆教导,他就像在昨天刚刚与我们交谈过他的思想和心得。马克思不愧为20世纪最为伟大的思想家,居于其他思想家之首。我们不能漠视正是他的思想改变了整个世界,尤其在当今之中国,影响最为深刻且深远,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的土壤,已经影响并且还将继续影响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为了自己的幸福和自由及更为美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争取。没有谁敢于否定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毫无瓜葛。这也正是马克思所愿望的那样,自己的思想能够增进人类的福祗,造福全人类。但是我们又不能否定对于马克思著作的误读误解,带着功利主义的目的去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能强行分割开来。马克思讲的是真理,是不朽的,但我们在理解马克思的思想,阅读他的著作的时候不能断章取义,生吞活剥地去读,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其思想,并标榜自己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自己都不敢说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并且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来使用。这也是我国历来在应用或解释马克思的著作时候经常犯的一种理解者自认为正确的错误,也是对于马克思的盲目崇拜而使用的一种手段,一种被歪曲的思想,一种被误读误解的思想,一种被人为强行阉割的思想,我们有怎么能从中领悟其中的真正思想的精髓呢?并以这种思想作为我们的指导,带领我们航向不明的彼岸,想来都是非常之可怕。统治阶级总是希望封杀对其统治不利的思想于萌芽之中,掩盖历史的真相,剥夺人民言论自由的权利,使其统治的国家只能用一种声音说话,用一种方式思考,对于“异端”的出现就一定将其赶尽杀绝,历史上的很多伟人成为“思想犯罪”的无为的牺牲品,以愚民政策来教导其统治下的人民,此乃统治阶级惯用之手段。马克思主义不是“万金油”,能医治一切社会的病态,也不是仅仅一个“主义”就能搞定一切的。马克思在他用自己的理论指导法国的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中也并未成功,但实践的经验是需要积累和摸索出来的,他很快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并为下一次革命宝贵的经验。批判不等于简单的批评或判断,而是在对其思想理解的基础上以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事实或理论的方式对其进行辩论,从而发现对方理论的不足之处。马克思看待任何理论或学说都是用批判的眼光,马克思的哲学历来都是批判和革命的哲学,但不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周围的一切,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哲学的批判也是如此之彻底。国际歌中有一句最为著名的话语“世上从来没有救世主”救世主就只能是自己。马克思也是如此,但有了正确的理论的指导就可以少走弯路,有了一个可行的计划和未来的理想图景,一步步走下去,最终会到达光辉的......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