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论述题

一:区域经济学 郝寿义 简答论述题

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与地理学交叉而形成的应用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一词常作为区域经济学的同义词。当区域经济学的课题特别涉及到城镇时,则使用城市经济学一词。

区域经济学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关系协调的科学。 其与区位理论既有联系,也存在区别。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应用经济(二级学科)下的一个三级学科。

关于区域经济的研究对象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

(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特定地理范围的经济学,它与一般经济学并无什么差别,只是其研究范围是区域而不是国家,持此种观点的多为初学者。

(2)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规律,所以又将其称为空间经济学,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诺斯、里查森、胡佛等。

(3)研究区域的主要问题,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诺斯、里查森、胡佛等艾萨德(被誉为西方区域经济学的创始人)、周起业和刘再兴等。

(4)研究区际差异和联系,持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杜贝。

(5)研究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和相互关系,持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张敦富。

(6)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关关系的决策性科学,持此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栋生、李京文、郝寿义和安虎森等。

二:经济学基础论述题

失业会产生诸多影响,一般可以将其分成两种: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

失业的社会影响虽然难以估计和衡量,但它最易为人们所感受到。失业威胁着作为社会单位和经济单位的家庭的稳定。没有收入或收入遭受损失,户主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家庭的要求和需要得不到满足,家庭关系将因此而受到损害。

失业的经济影响可以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理解。当失业率上升时,经济中本可由失业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就损失了。衰退期间的损失,就好像是将众多的汽车、房屋、衣物和其他物品都销毁掉了。从产出核算的角度看,失业者的收入总损失等于生产的损失,因此,丧失的产量是计量周期性失业损失的主要尺度,因为它表明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

三:问:如何答经济学中的论述题,有背的方法吗?

哈哈,这个你不用担心啦,这些题一般都在教科书上有经典题型,你只要看一下模板和核心知识就好了,在高鸿业的经济学书中有很多这些题,万变不离其宗,它考的一定是某项核心知识点。不可能叫你自己去论述新东西,都一定是别人的经典观点,换汤不换药。比如论述货币政策的题就考过很多了。你只要记住那些基本知识点就好了。就像高考被政治一样,论述题就是要你在运用书本上的基础知识答题的时候,加入自己的一些见解就好,根本不用紧张,因为它主要还是考教基础知识的。如果你是要考研的话,多背基础知识以及主要与实事相关的知识,因为论述题有时会联系实际出题。

四: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所谓宏观经济是指: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 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高水平的和快速增长的产出率、低失业率和稳定的价格水平。

2008年国内外环境较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经济运行将高位趋稳,经济增长率小幅回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势头放缓,固定资产投资略有降温,消费品市场活跃旺盛,外贸顺差增速有所回落 。

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所以要实行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为的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解决民生问题。

到了下半年,“防过热、防通胀”转为“一保一控”,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经历了汶川大地震、奥运会, 我国资源、能源市场价格倒挂现象已经相当突出,灾区灾后重建方案的启动也将进一步拉动钢筋、水泥等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从而近期PPI有可能继续高涨。随着PPI上涨带来的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原材料等成本价格上涨最终将部分转嫁到消费市场,CPI就可能出现报复性反弹。此外,为理顺要素市场价格传导机制,倘若国家对价格管制将逐步放松,CPI后期上涨压力不断增大。

因此,物价问题仍然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最突出矛盾。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应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和经济社会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适时微调,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切实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五:经济地理学论述题谈谈造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增长极,比如说该地区某主导产业比较发达,那么就会带动就业、与此相关的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GDP的增长,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比如大城市往往拥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就业机会、创新环境、金融资本活跃等等,这个城市也会成为一个增长极,带动一大片区域的经济增长。

上海宝钢主要是利用其区位优势,沿海港口,便于从海外运来原料,也便于销售,同时,由于上海市经济的发达,其金融资本活跃,也便于宝钢的发展。同时,钢铁行业和建筑、汽车等等国民经济很多领域都相关,宝钢的发展也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六:微观经济学论述题

在简单商品经济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转化之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就开始发挥决定性作用。这种“市场决定性作用”具有社会历史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某些资源配置中同样起决定性作用。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决定性作用”,不仅具有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决定性作用”性质不同的经济基础,而且具有与倡导“市场万能论”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导向不同的政府调节方式和调节领域,从而既能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积极引导作用,又能避免价值规律可能导致的消极后果。

关键词:市场;决定性作用;国家宏观调控;国家微观规制;资源配置

自商品经济产生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交换方式的进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在简单商品经济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转化之后,资本主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就开始发挥决定性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尽管市场发挥作用的条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但在一定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中同样起决定性作用。

市场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对用于生产和消费的各种资源加以配置的一种方式。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而调节商品的供给和需求,进而影响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从而调节经济运行和发展。所谓市场决定性作用,就是指通过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等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影响。

一、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决定性作用”

(一)在无国家干预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1.“市场决定性作用”的表现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商品价格的波动对各种生产资源和消费资源进行自发配置。在这一阶段,市场中的商品交换主体处于自由竞争的地位。除税收以外,政府对交换主体的影响微乎其微。恩格斯指出,在大工业发展初期,自由竞争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在这种社会状况下大工业才能成长起来”[1]。历史上,随着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展开,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这一条件下,由于没有政府对商品交换的调节和干预,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以商品价格的较大波动表现出来,从而导致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失衡逐渐成为常态。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例如,1842年至1868年期间,经济危机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每十年左右就爆发一次。[2]商品供求失衡以及经济危机又反过来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表现为商品相对于消费者购买能力的过剩、劳动者失业、企业破产、生产设备闲置等等。

在无国家干预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虽然仍然表现为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但商品供求失衡以及经济危机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更加巨大,对生产力的破坏更加严重。随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社会大生产程度越来越高。市场交换主体之间的无规制自由竞争已不适应社会大生产的需要。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和私人垄断资本追求垄断利润的动机驱动下,垄断资本主义初期生产的社会化和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张,使得经济危机更加猛烈地爆发。而经济危机对社会资源配置的破坏和浪费程度最严重的典型案例,就是1929年至1933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2.“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原因

在无国家干预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决定性作用”的上述表现,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在主观方面,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使得价值规律的盲目自发作用没有受到有效约束。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看不见的手”的有误命题(即资本所有者受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比其本意更能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直到1929年至1933......余下全文>>

七:北京哪里有卖小说<金色豪门>(又名<英华世家>) 10分

家里楼下报亭有,你哪的啊!

帮你买啊

八:三种失业类型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1、自愿意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失业有很多种类,根据主观愿意就业与否,即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所谓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由于这种失业是由于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而造成的,所以被称为自愿失业,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因此不是经济学所研究的范围。

另一种是非自愿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收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这种失业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经济学中的所讲的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

2、磨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非自愿失业又可以分成这样几种类型,可以分为磨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这种失业的性质是过渡性的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的供给一方,因此被看作是一种求职性失业,即一方面存在职位空缺,另一方面存在着与此数量对应的寻找工作的失业者,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不完备,厂商找到所需雇员和失业者找到合适工作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期都存在,并将随着经济结构变化而有增大的趋势,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失业存在是正常的。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也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变化导致的,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社会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当经济发展处于一个周期中的衰退期时,社会总需求不足,因而厂商的生产规模也缩小,从而导致较为普遍的失业现象。周期性失业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的行业,周期性失业的影响越严重。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