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中小学办学条件

一:国家规定中小学班额是多少

根据国家关于《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等文件的规定:农村完全小学最大规模是24班、1080人,城市完全小学最大规模是30班、1350人;农村初级中学最大规模是24班、1200人,城市初级中学最大规模是30班、1500人;九年制一贯学校最大规模是45班、2250人;完全中学和高级中学最大规模是36班、1800人。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要求合理规划学校的服务半径和订学规模,普通高中原则上不超过3000人,初中和小学原则上不超过2000人,幼儿园原则上不超过360人。

二: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保障和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根据《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以及其他教育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全市中学、小学、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

第三条 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章 设校与招生

第四条 义务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民办学校作为义务教育的有益补充,但要合理布局,控制数量,保证质量。公办学校不得搞“一校两制”,学校内不准设民办校或民办班等民办的办学机构。

第五条 公办初中和小学,学生凭教育部门制发的《入学通知书》免试入学,教育部门按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原则划定学校施教区,确保一人一个学位,学校不得拒收本施教区的学生入学。民办学校须经教育部门审批,按规定的时间、计划和招生原则招生。

第六条 公办高中的招生,应严格执行“三限”的规定要求,不得突破择校生的招生比例和收费标准。择校生、借读生与统招生在受教育、评价和升学等各方面均享受同等权利和待遇。

第七条 确应开办的或改革投资体制的学校须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高级中学必须报市教育局审批,省级示范性学校要报省教育厅备案。

第八条 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校,不准开设重点班,不得分快慢班。经批准开设的实验班须有实验课题、计划、目标,确定实验周期和时间,且不得收取规定以外的费用。

第九条 各级各类学校在招生前或招生过程中的招生广告必须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学校不得对学生及家长做无原则的承诺,不得做违背招生原则的任何工作。

第十条 各学校的领导、教师、班主任不得谋私利而为本校或他校提供生源。

第三章 教学与管理

第十一条 要严格按国家规定的课程(教学)计划开课,开设科目、课时数均不得随意增减。新课程所选用的教材须经省或市教材审定机构审定批准并被列入中小学用书刊号目录,未列入目录的教材不得选用。未经批准使用的实验教材,不得扩大使用范围。

第十二条 辅导资料的编写和使用,要经省级或市级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必用的教学辅导用书按规定在省教材推荐目录中选订一套。不准一套教材选用二套以上辅导用书或练习册。严禁擅自编印、销售学生所用复习辅导资料、练习题、作业题、考试卷。任何人不得组织学生统一购买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核定批准的各类资料和练习册、练习题、作业题、考试卷以及学生作业本等。

第十三条 要控制学生每日在校的课内外活动时间,在职教师不准在任何时间组织3名以上学生在校外集体补课或上新课。毕业年级学校因正常理由需补课的,须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 课后作业要精选、适量。不得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练习,坚决禁止以作业惩罚学生的行为。课表内的自习应由学生自己支配,教师不得授新课或补课。

第十五条 要控制考试次数。小学语文、数学只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其他学科以平时考查为主,不考试。小学升初中不进行招生考试。初中各学科除期中、期末考试外,每学年可进行一次以教育科研为目的的质量测试。

第十六条 中小学生参加的竞赛活动须在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项目中进行,而且必须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增加过重的学生学业负担。除国家规定外,各种竞赛成绩均不作为升学参考。严禁利用竞赛活动哄抢生源。

第十七条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师备课、讲课、辅导、作业批改管理制度......余下全文>>

三:中小学学校标准化建设中校舍设施方面有什么具体要求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条 文 说 明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城市正在加速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且在具备条件的城市开始普及高级中学阶段的教育。随着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校园、校舍的条件与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创造适合青少年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办学条件与育人环境,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学校建设标准,使学校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有章可循。这是制定本建设标准的基本目的。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新建普通中小学校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改建、扩建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要视学校已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网、绿化等现状和具体情况,参照本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第三条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是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制订的,在校舍各类用房的配置和面积指标上,首先要保证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基本需要,配备必要的办公和生活用房,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场地。同时,面对基础教育改革对校园校舍的条件与环境的更高要求,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逐步创造与完善。

第四条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的新建、扩建和改建都必须先规划设计,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建设。校园规划设计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城市规划的要求、周边环境情况和学校现状等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校园规划设计要便于建设单位根据需要和可能分期实施。

第五条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要认真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同时还应符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与相关建筑法规的规定。

第二章 学校建设规模与校舍用房的组成

第六条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规模系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对中小学学制和班额人数的规定、生源、实行最佳规模办学的程度、办学的社会效益及有利于合理确定教职工编制、便于教学管理等原则确定。

第七条 校舍用房组成中各类用房的设置是根据教育日益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以及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考虑的。它是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规划设计和建设的依据。各地在执行中可根据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办学的合理需要制订实施细则。有条件的地区以及边区、少数民族地区等有特殊需要的学校,如示范性学校、民族学校等,经主管部门批准,可增设本章未列出的用房,并可适当扩大有关用房的面积。

第三章 学校网点布局、选址与规划设计

第八条 学校网点布局

一、城市普通中小学校网点布局,既要考虑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又要考虑使学校形成适当的规模,实行"最佳规模"办学,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应避免规模过小,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新建、扩建、改建城镇居民住宅区时,城市规划、开发等有关部门应会同教育部门,根据规划的居住人口和人口出生率测算拟建学校的规模,并选择合适地段,按本标准规定的生均校园用地面积和校舍面积指标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二、学校的服务半径,要尽可能避免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穿越高速公路、铁路干线、无立交设施的城市主干道上学而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第九条 校址选择。新建、迁建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址一定要选择在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地段。

第十条 校园规划设计。城市普通中小学校的新建、扩建和改建都必须根据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规模做好总体规划设计。总体规划设计应做到:各组成部分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应协调一致,与校园绿化、美化融为一体,构成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人文景......余下全文>>

四: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育

中国的中小学分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三个阶段,共12年。小学有5年制和6年制两种,前者约占小学总数的35%,后者约占65%。初中多数为3年制,极少数为4年制(约有98%的初中生在3年制学校)。小学和初中一共9年,属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学制3年。 1、实施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各级政府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统计,1998年全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8.9%,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含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的比例已达94.3%,初中阶段入学率达87.3%。全国90%的人口地区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73%的人口地区普及了初中阶段义务教育,大城市市区和沿海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已开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农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普及义务教育工作。1987年,原国家教委和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的意见》。目前我国农村普遍推行“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把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同发展地区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促进了农村教育和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国有95.2%以上的小学、87.6%以上的初中、71.5%以上的高中设置在县镇和农村。1995年?2000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其中中央拨专款39亿元,加上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共100亿元,用于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2、教学工作 中小学每个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小学全年教学时间为38周,机动时间1周,节假日13周;初中全年教学时间为39周,机动时间1周,节假日12周;高中全年教学时间40周,机动时间1?2周,节假日10?11周。中小学实行一周5天授课制。1993年秋季开始,初中和小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这个方案包括课程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这一方案将课程分为国家安排课程和地方安排课程,地方安排课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课程内容。现行普通高中课程由学科课程和活动两部分组成。学科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活动包括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1999年,教育部开始组织、设计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均可就近入小学学习,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7周岁入学;已基本普及初中义务教育的地方,小学毕业生可免试就近升入初中学习。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学习,要经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成绩合格,方可升入高中阶段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期、学年和毕业生的终结性考试、考查是对学生的合格水平的考核。小学毕业考核,语文、数学为考试科目,其它为考查科目。初中毕业考核,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毕业年级文化学科范围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考试学科,其它科目则实行结业考试或考查。

五: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的解读一

推动义务教育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就《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答记者问2014年8月,教育部制定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标准)。为什么要制定管理标准?管理标准有哪些主要内容?如何推动管理标准的贯彻落实?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请您介绍一下教育部为什么要给学校管理工作制定标准?答:首先,制定管理标准是落实规划纲要、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加强学校管理的要求,确定了“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的具体发展任务。制定管理标准,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相关要求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策略和检验标准,将有效促进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内涵发展。其次,制定管理标准是实现管理育人、构建和谐校园的迫切要求。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当前,一些学校管理水平不高,问题较为突出。2014年5月,北师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心理环境指数”,显示我国11%的中小学校处于“心理环境预警线”之下,在学校纪律秩序管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生自主发展等软环境指标上存在突出问题,说明学校基本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急需指导和改善。制定管理标准,有利于指导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发挥管理的育人功能,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再次,制定管理标准是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科学治理的现实需要。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是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有的学校在管理上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办学行为不规范,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乱招生、乱补课、乱收费,存在安全隐患等。制定管理标准,基本可以回应解决学校管理“管什么”的问题,为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有利于地方教育部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最后,制定管理标准是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校关系的具体体现。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需要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管办评分离,进一步理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教育部的职能定位主要是“制定标准、发现典型、督导检查”。制定管理标准符合教育领域简政放权的总体要求,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进行监督、指导和服务的重要手段,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问:请您介绍一下管理标准是怎么来的?答:一是对基层实践经验的总结。管理标准所提出的92条管理要求是对各地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有关规定的科学总结。如辽宁省制定了《辽宁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提出12个方面36条规定。湖南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提出23条具体规定。山西省孝义市制定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方案》,设置了4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61个三级指标,涵盖了领导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特色学校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内容。这些地方性文件对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对教育部已有文件的汇总。管理标准起草过程中,我们先后搜集了40余部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并对文件相关内容进行整理研究,使标准的有关要求有了文件依据。2014年4月,我们又根据新的形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标准文本,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并根据近期发布的加强中小学......余下全文>>

六:请问如何知道自己的肝出了问题?

1、有没有乏力、厌油腻?

2、有没有黄疸?

3、有没有顶区(右上腹)疼痛?

4、B超+肝功检查。

七: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需办理什么手续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批准发布《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的通知

建标〔2008〕159号

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设厅(委、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根据《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和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8〕24号)的要求,由教育部负责编制的《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发布,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原《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同时废止。

在农村普通中小学校项目的审批、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严格控制建设标准的有关要求,认真执行本建设标准,坚决控制工程造价。

考虑到全国各地情况差异很大,在具体执行时要实事求是,根据环境条件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规范和设计,不要不顾条件硬性追求达标。

本建设标准的管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教育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八年九月三日

前 言

修订《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工作是根据原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同意开展《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局部修订工作的函”(建办标函[2006]437号)的具体要求和安排,按原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程序规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2007]144号),由教育部负责主编,并委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具体承担修订工作。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建标[1996]640号)自1997年6月1日起试行已10多年,在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10多年来教育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国家规范的修改,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也应修订,以适应农村教育的发展。

修订过程中,我部发展规划司请省、市、自治区教育部门对《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提出修订意见,组织编制组到有关省市对农村普通中小学校抽样进行实地调查,收集近几年教育部和有关部委局文件中关于校舍建设和安全工作的要求。编制组在分析研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修订稿,征求各有关部门、地区和学校的意见后,召开全国审查会议,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六章,包括总则,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学校布局、选址与校园规划,建设用地指标,校舍建筑面积指标,校舍主要建筑标准。

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邮编:100816)。

本标准主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参编单位:上海市教育基建管理中心

上海高等教育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教育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教育建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林 红、奚道章、胡建中、叶文俊、何梅珍、丁铭杰、甘建栋、张 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八年七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203

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204

第一节 建设规模... 204

第二节 项目构成... 205

第三章 学校布局、选址与校园规划... 207

第一节 学校布局... 207

第二节 学校选址... 207

第三节 学校总体规划... 208

第四章 建设用地指标... 209

第五章 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211

第一节 校舍建筑面积总指标... ......余下全文>>

八:学区房存在就是教育部门的失职

“学区房”的概念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各中小学办学质量存在严重差异。重点学校的存在有其历史原因,1962年教育部明文规定,要求各地选定一批重点中小学,这些学校的数量、规模与高一级学校的招生保持适当比例。由于重点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生来源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催生择校热,譬如,重点学校要从现有体制取得经费,渠道之一就是“共建费”。政府、企业或机构资助一笔不菲的费用,学校提供学额作为交换。此举将权势部门子女的择校费转化为公款,不需要家长自行出资,对学校也十分安全。

望采纳

九:求教育部发表的禁止中小学补课的文件

日前,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妇联要认真安排好学生暑期工作,组织好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把时间还给学生,使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健康、安全、文明、愉快和有意义的暑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知要求,一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暑假学习生活。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中关于“不占用学生法定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或集体补课”的规定,禁止组织集体补课、有偿补课的行为;要加强督导检查,对违规补课的行为要及时查处。二要合理安排假期作业,丰富作业的形式。各地中小学校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确保学生有自主安排活动的时间。要丰富作业的形式,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要更新作业的形式,鼓励引导学生利用假期积极参加体育文艺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大自然,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三要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开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重点是做好社会实践活动。各地中小学和团队组织要利用暑期组织学生以“我为祖国服务”为主题,本着就近就便安全的原则积极开展体验劳动、公益活动、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服务家乡、服务社会。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和团队组织,可以利用暑假组织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夏令营等活动,使学生接受教育和锻炼。四要教育和引导中小学生暑期文明上网。各地中小学校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有关法规,严于自律,不进网吧;在家庭和学校上网学习、娱乐时,不登录、不浏览未成年人不宜的网站,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危害,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不沉溺网络。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加强对子女暑期上网的教育管理,切实承担起家长的责任。五要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丰富假期精神生活。各地中小学要通过组织读书比赛、撰写读书报告等形式鼓励学生在假期多读书,读好书。要向学生推荐一批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年龄特征的书籍,特别是反映新中国建立的艰辛历程、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光辉成就和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的书籍。有条件的中小学应定期向学生开放图书馆、阅览室等资源,为学生假期读书提供服务。六要充分利用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开展暑期活动。各地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要积极利用自己和当地已放假的中小学的场所、设施,以及当地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体育馆等公共资源或文艺团体、专业运动队、科研院所、企事业等单位的相关资源,开展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多种可选活动项目,满足未成年人暑期多样化校外活动的需求。要丰富活动内容,更新活动形式,以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育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还可按照《文化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在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因地制宜地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和培训活动。七要做好暑期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各地中小学校要继续按照有关文件要求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学生进行一次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的教育。学校、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组织开展学生室内集中活动,要制订甲型H1N1流偿防控工作预案,落实相应的防控措施。要引导学生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居住和活动场所的开窗通风,减少或避免前往人群拥挤的室内场所,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膳食营养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八要切实做好中小学生暑期安全工作。各地中小学校要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学生和家长进行防火、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暴力、防触电、防交通事故等......余下全文>>

十:如何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根据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和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以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为核心,以推进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更好地激发每个学校的活力,更好地发挥全社会的作用。

政府宏观管理,就是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创新方式,把该放的放掉,把该管的管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学校自主办学,就是要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明确权利责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社会广泛参与,就是教育质量要接受社会评价、教育成果要接受社会检验、教育决策要接受社会监督,最大限度吸引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领域。政府、学校、社会,管、办、评三者之间,权责边界既应当是清晰的,又一定是相对的,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支持,由此形成现代教育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现代教育治理能力。

一、把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把握办学方向,是政府的首要职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做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工作,始终是教育第一位的要求。当前的关键,是要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实化、具体化,转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体现到课程标准、教材编写以及考试评价之中。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近,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抓好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教育,创造有效形式、形成长效机制。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开展节粮、节水、节电“三节”活动。特别是节约粮食工作,要从餐桌抓起,从食堂抓起,从各级各类学校抓起,营造劳动光荣、节约光荣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要突出诚信教育重点。

在教育系统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将学生诚信表现记实性写进成长记录,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有效机制,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价值观念和制度保障。要用铁的手腕治理考试招生违规违纪问题,用铁的纪律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坚决守住教育考试招生这块净土。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出台《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创新教学方法,分学段有序推进,打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根基。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明确学生在学期间参加志愿服务的要求,以记实方式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

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工作。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通过多种形式,保障学生体育活动时间,教会学生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推进体质健康测试,学生测试结果通知家长,学校测试结果向社会公开。要改进美育教学,充分发掘传统艺术资源,因地因校制宜,教会学生使用一两种乐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部署和推进各类课程改革。出台实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对各学段育人目标和各学科内容设计提出具体要求。修订课程标准,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修订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大纲,研究提出大学相关教材修订和使用意见。做好教材编写工作,全面修订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教材,完成义务教育德育、语文、历史三科起始年级统编教材审定;组织修订中等职业教育教材;修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高质量编写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