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减负

一:如何看待教育部给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近日网络上议论纷纷的关于教育部给小学生减负的十条规定,很多家长和老师对这些规定的细则存在担忧,小学生到底要不要减负,应该如何减负,这恐怕不是十条规定就解决得了的问题,其根本还是要找到小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给小学生减负,小编带大家看看这十条规定的具体内容:

1,阳光入学

各地要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实行信息公开,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利用网站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开每所小学和初中的招生计划、范围、程序、时间和结果,积极推行统一的网上报名招生。

【小编短评】所谓阳光入学,是针对现在的小升初、初升高存在的潜规则而言,学校为揽生源不择手段,俗话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才渐渐的演变到小学生入学选拔也存在潜规则。

2,均衡编班

按照随机方式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均衡编班。严禁以各种名目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编班过程要邀请家长、社区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参加,接受各方监督。

【小编短评】这也是当前应试教育产生的后果,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老师和家长的目光就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茶前饭后讨论的都是“你家孩子学习成绩怎么样啊?”就这造成了当前的后果。学校为抓升级率,为制造考试状元,为突出业绩,分快慢班,把资质聪明的学生和教学有经验的老师编排到一个班。

“零起点”教学

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

【小编短评】社会在进步,教学水平也在进步,现在有很多学校蓄意培养学生提前学习下一年级的课程,有的学生甚至在小学就已经开始学习初中的知识了,今年的高考新闻中,有13岁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不知道这种新闻被大肆报道之后,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眼里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都提倡孩子跨级入学,提前进入社会吗?

不留作业

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积极与家长、社会资源单位联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设施,组织参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农业劳动。

【小编短评】这条规定小编也深有体会,小学生放学后老师都会布置家庭作业,一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书包开始写作业,有的甚至要写到半夜才能写完,这都是应试教育的结果。现在要取消家庭作业了,老师和家长又开始担忧,不留作业孩子怎么巩固学过的知识?怎么参加考试?看来应试教育不改革,这样的规定也只能是空谈。

规范考试

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每门课每学期测试不超过2次。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

【小编短评】这个规定简直有点不合理,一至三年级取消考试,这等于完全抹杀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试教育的今天,学到最后不考一考怎么知道结果如何呢?给小学生减负却给学校给家长施压了。

等级评价

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采取“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级评价,多用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成长。全面取消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

【小编短评】在小编的印象中优秀为85分以上,良好为75分以上,合格为60分以上,待合格为60分以下,这项规定只是换汤不换药。

一科一辅

教辅材料购买遵循“一科一辅”和家长自愿原则。学校和教师不准向学生推荐、推销或变相推荐、推销任何教辅材料。

【小编短评】原则是应该这样的,但是实际中很难实现,看着别的学生都有练习教材,唯独自己没有。这些必须从意识上改变学生及家长的观念才能实现。

......余下全文>>

二:减负困境:教育部十条可行吗?

翟杜鹃学生的“减负”问题是一个常提常新的话题,日前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教育部拟定了全国统一的硬性规定《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并向全社会公开征询意见。从内容上看,这次的“十条规定”是针对目前我国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普遍现象的,在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不留作业等方面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此新规一出,便引发社会的热议。根据此次公布的征求意见稿,小学招生要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按照随机方式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均衡编班,严禁以各种形式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规定还要求小学生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以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对于考试,规定也有了具体要求,小学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在安排其他任何形式的考试。另外,十条规定要求学校和教师不得在课余时间、寒暑假、双休日和其他法定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教育部拟定的“十条规定”对学生的各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很多老师和家长却大呼很多规定都很不现实,而且过于死板不够灵活。比如小学生不留书面作业的规定,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还比较适用,但对于高年级有其是准备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很不现实,他们的课程学习内容难度有所增加,而且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课后的作业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在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后,很多网友也纷纷发表意见,有不少人认为政策的目的虽然是为了“减负”,尤其是通过对学校教育的作业和考试的规定,但是这样无形中却造成另外一种局面,那就是“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的困境。中国目前的人才选拔模式主要就是依靠考试,进入大学需要考试,进入社会依靠学历,对于学生来说,成绩更高的才更有竞争力。因此,“十条规定”中的部分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把课内的压力转移到了课外,增加了家长和社会的压力,在无形中给孩子们更多的负担。另外,在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均衡的情况下,学生免试就近入学这样的规定已经隐含了教育的不公平。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防止“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困境的产生,不仅需要政府规定的出台和落实,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三:在教育部的号召下,学校尽力给学生减负,可家长却返其道而行之,是什么原因促使

想赢在起泡线,别人都减压了,我的孩子还在努力,那么一定比别人更多机会。一般都是这样的心理。求采纳

四:教育部拟定的 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

减轻了他们的压力,让他们能够健康、全面的发展,而不是埋在书堆里。望采纳,谢谢。

五:我想问一下,根据中国教育部发布的命令要求学生减负的原则,为什么还要求学习生物化学和物理呢?两者不是

问题来了,不学生物,谁给你养猪?不学化学,谁给你制造地沟油?不学物理,谁给你搬砖?要是你说大学可以再学,这样不就是给大学加负了吗?

六:教育部规定给小学生减负,不布置家庭作业,大家认为可行吗?

我认为不可行。学校减负但家长不会减负,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即使学校不布置作业,家长们也会变本加厉的。

七:有高考的存在“减负”该怎么减?

教育部针对其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正式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规定》中,规定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组织参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农业劳动;考试方面,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真正把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下来。教育部新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向全社会公开征询意见,引发学校、家长和网友们的热议。我们认为,仅仅小学生减负是远远不够的,关键问题在于高考这根指挥棒。应该说,教育部的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小学生课业负担沉重本身与以后的初中考高中、高中考大学有直接的关系。最后的总根子还是在高考这根指挥棒。高考这根指挥棒不改革,减负就不会有效果。众所周知,如今的高考,试题复盖面广,答案具体明确。阅卷、评分十分方便,不会引起争议。但是,就是容易把知识搞得支离破碎、互不联系,而且助长死记硬背,难以考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谈不上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这样的高考不改革,中小学校还是会坚持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陈旧教育理念和方法。这种担忧不是凭空而来的。就如同我们的房产市场喜欢用行政调控一样,房价越调控越高;同样如此,我国的学生减负也减了一二十年了,事实上,不少地方早已出台类似规定,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课时和作业确实少了,补习班却更多了。减负的结果,往往是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每次减负过后,学生的书包不见轻下来,反而越来越重了。这不能不让我们的公众对这些减负的政策措施产生怀疑。高考直接决定学历,学历决定就业,就业决定前途。在这样一个依靠学历来体现价值的时代,没有学历,寸步难行。反向推理,学历需要高考,高考需要学习基础,而学习的基础就奠定在小学和中学。  另一方面,社会高速发展,就业形式严峻,家长盼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希望自己孩子将来会有大作为,对孩子有着高要求。家长已经不满足于孩子具备生存能力的基本要求,掌握更多技能,精通更多才艺,能说更多外语成为更多家长的共识。在这些观念的滋润下,越来越多的培训班、特长班、训练营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随着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家长会有更多的财力为孩子的教育做投资,并且他们非常乐意这么做。孩子的课外时间会换来更多的特长练习。改革中高考制度,按照国家教改规划所确定的高考改革思路打破一考定终身,推进考试和招生分离,探索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考试招生新模式这要求政府教育部门实施一系列放权,把考试组织评价权交给社会专业机构,把招生自主权交给学校,把选择权交给受教育者。这根高考指挥棒实在太厉害了。一分之差,万人之下,事关前途命运,谁敢违背?要改革,就必须从这根指挥棒改起。

八:德国小学 “减负”为什么成功?

其实纵观国外的学校,还是以私立学校为主的。公立和私立的学校像是对立的两方。教育部令行减负,私立学校的呢各具特色,就像国内的部分私立学校一样已经把减负作为校方教育任务一部分。回到国内,私立学校的兴起,无异于教育改革的推手,减负的任务早晚会完成的。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