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班语言喜欢你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考虑到我班幼儿的能力,第一环节以谈话导入“你喜欢你自己吗?”“喜欢那个地方”来切入主题,如果一开始就以讲述故事内容,这样很容易把重点放在理解故事内容上,这样,束缚了孩子的思维,使孩子仅仅停留在故事的表面层,况且故事内容对大班孩子来说过于简单。于是,我挖掘故事的综合价值,让幼儿通过猜想故事情节——完整听故事——情景表演——评价我自己五个环节来开展活动。在情景表演环节中我首先请能力强的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戴上头饰扮演小动物角色练习故事的对话,其余幼儿和老师一起讲对白部分,重点突出小动物夸奖青蛙的话。由于幼儿表演欲望强烈,我尊重了幼儿,第二次请能力一般的幼儿表演,这样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对故事的理解,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在最后一个环节在我的肢体语言提示下,幼儿边大声说边翘起大拇指用“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的小手很能干,会画画、折纸、剪纸……”等结束,使幼儿更加自信,活动气氛更加活跃。
我想一个活动能够精心设计,效果应该还是可以的。
二:中班语言春天里的故事写反思
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放在充分感知60年代,70年代生活上,做到既不夸大事实,也不回避问题。我们的学生都是出生在90年代的孩子,他们一生下来就赶上了祖国的大好春天,对于改革开放前的那段岁月是一片空白,没有一点感性的认识。没有认识就很难感受到今天生活的美好,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最近认知区域入手来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从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是“改革开放”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改革开放的话题很大,其间包容了太多的历史背景和政策措施,如何让学生从身边的浅显的事例中感受到这种变化,是本堂课的难点,为了分解难点,徐洪英老师在课前布置了调查访问,在课内又充分利用听课老师的资源,将品德的课堂无限扩大。在课堂里,用探讨、交流、食物呈现等方式,尽量多的让学生感受祖国正在走进一个万象更新时代。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教学设计说明
1、对低年级段三线的目标定位的思考
阅读线的教学目标: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②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a、规范学生的语言。b、积累词句。c、培养说话能力。
生活线的教学目标:①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学会观察学会思考。②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有要说。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写话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段写话的具体要求:①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②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③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2、对贴画作文的认识—(贴画作文,把学生引入写作的殿堂。)
①为学生创造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②营造表达氛围,提供想象题材。
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强,喜欢画画,喜欢图片,剪贴画的过程,正是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动心的“随心所欲”中,实现快乐写作。
3、确定“四季的故事”主题习作的初步设想。
①以情境线为中心,提升阅读线、生活线的教学目标,实现三线之间的整合。
②立足生活(四季),创造故事(想象),立足于生活的想象写作,实现课程标准中写实与写虚的习作要求。
③在三线中都融合了想写、会写、乐写的快乐作文的总目标,以阅读线、生活线为基础,诱发习作之乐,以情境线为中心提升习作之乐。
针对以上的思考,我在本学年确定了“四季的故事”主题习作教学设计。以下是“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
第一步(阅读线)→ 诵读积累 → 诵读春天 → 激趣
↓ ↓ →想写(诱发习作之乐)
第二步(生活线)→ 观察生活 →欣赏春天 → 导情 ↓
↓ ↓ ↓
第三步(情景线)→ 贴画写话 → 表现春天 → 表达→ 乐写(提升习作之乐)
“春天的故事”主题式教学分三步完成。第一步进行阅读线的教学内容,即优选三篇描写春天的文章进行阅读积累,通过美文诵读,启发学生对春天展开想象,将学生的思维带入春天的意境,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之情,为下一步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自去体验春天的美作好铺垫。
第二步,学生带着对春天的向往之情走进大自然,去寻找春天,观察春天。学生带着一定的学习目的走进春天,用自己的眼、口、鼻、心去体验春天的美。通过亲身体验,学生真正感受到春天是美丽的,多彩的,自然产生热爱春天之情。“情动而辞发”,这又为下一步打好基础。
第三步,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自然有了表达的需要。这时进行图片搜集、剪贴,而后进行写话创作,书写“春天的故事”。
以上三步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其过程可概括为“激趣---导清---表达”。学生在任何一步教学中,都不是......余下全文>>
三:幼儿园中班语言 香喷喷的蛋糕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引导幼儿感受小老鼠们关爱妈妈的情感。
2、培养幼儿专心听故事的习惯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3、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生日礼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观察画面,理解故事。
难点:情感迁移,将小老鼠对妈妈的爱迁移到小朋友身上。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生日歌、做礼物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喜欢过生日吗?你收到过生日礼物吗?你们给自己的父母送过生日礼物吗?送了什么礼物呢?
二、活动过程:
1、唱生日歌,引出故事。
师:“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是谁在过生日?”(师出示最后一幅图)
师:“小老鼠们是怎样为他们的妈妈过生日的?知道这生日蛋糕是怎么来的吗?”
2、观察画面,理解故事
师:今天是鼠妈妈的生日,鼠老大有个提议,会是什么?鼠老二、鼠老三同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他们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钱,可是这点钱只够买张大饼,怎么办呢?他们会想什么好办法呢?
师:小老鼠们家,他们是怎么做的?鼠老大、鼠老二、鼠老三他们分别想了什么方法?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师:看,他们把大饼变成了什么?
师:老鼠妈妈看见了大饼,觉得怎么样?
师:为什么鼠妈妈说这是她吃过的世界上最好吃的蛋糕。
师:老师告诉你们这个故事的题目就叫“最好吃的蛋糕”。
幼儿自主阅读“好吃的蛋糕”。
3、情感迁移
师:你们喜欢故事中的小老鼠吗?为什么?
三、小结
爸爸妈妈最喜欢的礼物是小朋友自己动手做的礼物,只要不是用钱买来的, 不管做得多难看,爸爸妈妈都会非常开心。
四、课后拓展
幼儿选自己最喜欢的材料做生日礼物,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讨论的是有关生日的话题,幼儿很感兴趣,从头至尾幼儿都能认真地听老师讲故事,有很强的表达欲望,很多幼儿能用完整的话来回答老师的提问。通过三只小老鼠给妈妈过生日的故事,让幼儿明白了两点:其一,父母也喜欢过生日,最为父母的宝贝,应该主动记住父母的生日,并送上自己做的生日礼物,还要说一些生日祝福的话让父母开心:其二,自己制做的生日礼物是父母最喜欢的,只要不是用钱买来的,哪怕做得很难看,父母也会非常高兴,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宝贝懂事了,会关爱父母了,会表达自己的爱心了。同时,幼儿自己制作礼物的过程,也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四:中班语言《谁的本领大》活动反思
《谁的本领大》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爱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生动的故事情节,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讲述的兴趣。此活动通过两种小动物之间的争论“谁的本领大”,使得每一位幼儿喜欢说,有机会说,还能勇敢地说。选择的这一活动深深吸引着幼儿,这是因为老师给小朋友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在活动过程中给幼儿提供了大量的语言表达机会,尊重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创造性的想象。
在活动开始,以“猴子和梅花鹿都有什么本领呢?谁的本领大?”孩子们都在积极的思考着、回应着。“猴子的本领大,因为猴子能爬树。”“梅花鹿的本领大,因为梅花鹿跑的快。”这一话题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这时,我并没有肯定和否定孩子们的想法,而是让他们欣赏故事。
接着,裁判员小熊的出现,把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通过小熊的一番话后,我问孩子们“梅花鹿听了小熊的话怎么想。”想法一:“梅花鹿会想,我跑的比猴子快,我肯定是冠军。”想法二:“我跑的快,但是我不会爬树摘果子呀,怎么办?”孩子们的回答另我出乎意外,在预设问题时,我考虑到孩子们的想法肯定是会觉得梅花鹿赢,因为猴子跑的慢。然而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他们已经学会关心同伴,不在以自我为中心了。虽然孩子们的表达各不相同,我没有评价,只是给予他们微笑的认可,这促使幼儿产生了交流的愿望,表达的欲望更加地强烈了。
再次观看视频,验证幼儿的猜想。当开始比赛后,梅花鹿过了河,发现猴子还没有过河呢?梅花鹿会想什么。想法一:“哈哈,我过了河,小猴也太慢了吧?”想法二:“我过了河,但是我摘不到果子。”想法三:“我得回去,帮助小猴过河,我们同心协力才能摘到果子,这样我们才能得第一名。”面对各种回答,发现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实在太强了,尤其是小可,她用到了同心协力这个词,我当时就肯定了她的想法。
纵观这个活动,通过运用讨论的形式引导幼儿边猜想边验证,同时在捕捉有效谈话的基础上,学会围绕话题谈话,不跑题。在听、说中能争先恐后、自由畅快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同时不断丰富幼儿的各种经验、感受,使幼儿乐于表达,真正有话可说,也让孩子们明白了有了本领不能骄傲,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互帮互助的本领才能更大的道理。
五:中班社会领域《春天的故事》反思
1.了解春季动植物的变化及人们服饰的变化,能认真观察。2.对种植活动感兴趣,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雨露。3.积极参加郊外活动,能和同伴分享食品。4.知道3月12日植树节,能爱护小树苗。5.认识图形,感知10以内的数量关系。、6.学习系鞋带,勇于克服困难。7.练习绕障碍走及平衡能力,游戏中能遵守规则。8.学习用弧线作画,能均匀涂色。9.音乐活动时能与同伴共享空间,大胆地进行表演。10.学用粘合的方法捏泥,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使用泥工工具。
六:幼儿园中班语言故事课后反思你爱我吗
中班语言活动:你爱我吗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找一找、猜一猜、说一说,引导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
2、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感受故事中“浓浓的爱意”。
3、知道爱的方式有很多种,学会用肢体语言表达对身边人的爱。
二、活动准备
1、故事PPT ;
2、背景图一幅;活动图片一套 ;
3、大爱心一个 ;小爱心若干 。
4、歌曲《爱我你就抱抱我》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入场
师: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动起来吧。(听音乐做动作)(师幼互动活跃气氛,增进感情)
(二)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引导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幅图,图里藏着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看背景图
师:
1、图上看到了什么?(大树)。
2、树上谁藏在那儿?(幼儿猜测)(出示浣熊妈妈和小浣熊)。
3、浣熊妈妈和小浣熊眼睛有什么不同?(浣熊妈妈眼睛是闭着的在睡觉,小浣熊的眼睛睁的好大)
4、小浣熊眼睛睁的那么大在看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哦这里也有小动物藏在这呢?你们觉得有可能是谁呢?(幼儿猜测)(出示袋鼠妈妈、小袋鼠)
5、小袋鼠正常是在妈妈的袋袋里,怎么好像掉地上了,怎么办?(让袋鼠妈妈把它抱起来)我们一起帮袋鼠妈妈加把劲,也来抱一下,哎呀,再亲一口吧。
6、袋鼠妈妈把袋鼠宝宝宝抱到怀里,还亲了一下,瞧小袋鼠的眼睛,好像在跟妈妈说话也,它有可能对妈妈说什么呢?(谢谢妈妈)为什么要谢谢妈妈?(妈妈爱小袋鼠),小袋鼠还会怎么说?(我爱你妈妈)
7、小袋鼠和妈妈在一起好幸福啊,小浣熊看了心里会怎么想呢?(我的妈妈爱我吗?)
8、小浣熊想着想着爬到了妈妈的背上。(换第二幅浣熊的图)它好像又看到谁了,我们找找看,哦这儿藏着呢,让我们再来猜一猜,可能是什么小动物呢?(幼儿猜测)(出示小猴妈妈和小猴)
9、猴妈妈的手放在小猴头上,在干什么呢?(梳毛)。
10、看看小猴的表情,哦,好舒服的样子,我来做猴子妈妈,也来让你们舒服一下吧。
11、这么舒服要对妈妈说什么呀?(谢谢妈妈,我好爱妈妈)
“乖孩子们,妈妈也爱你们哦。”
12、小猴被妈妈梳的好舒服,小浣熊看了心里会怎么想呢?它的妈妈爱它吗?
(通过找、猜、想、说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引导幼儿看动画,完整的听一遍故事
师:
1、小浣熊的妈妈爱它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为什么一开始觉得自己的妈妈不爱它?
3、袋鼠妈妈是怎么爱小袋鼠的?(模仿动作、对话)欢欢是怎么想的?
4、小猴子的妈妈是怎么爱她的?(模仿动作)欢欢是怎么想的?
5、为什么欢欢会这么想?
6、表达爱的方式有好多种,小浣熊的妈妈是怎么爱它的?
7、欢欢和妈妈是怎么说的?
7、你是欢欢的话,会对妈妈说什么?
(引导幼儿从故事中体会词语:抓牢、最嫩的,感受各种动物妈妈对孩子的爱)
(四)讨论 (迁移到生活中,感受身边的爱,知道爱有好多种,学习爱的表达方式)
1、故事中的动物们的妈妈都有自己爱孩子的方式,那生活中,你们的家人是怎么照顾(关心)你的呢?
2、怎么让家人知道,你也好爱他们?
小结:爱是看不见的语言,通过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能表达,虽然方式各有不同,但都是家人之间的关心和爱。
(五)展示自己爱的方式
在我们的身边有好多你爱的人,今天在你身边的有谁?(小朋友)你们爱他们吗?怎么表示你的爱?请用你的表达方式向你的朋友表达一下......余下全文>>
七:中班语言(要小心哦)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孩子们正是在我创设的这个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发展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乐意与人交往。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八:中班语言教学反思
小熊砍树活动反思
我为本次活动设置的目标是: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看图谱念儿歌;2、知道要爱护树木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儿歌图谱是幼儿第一次接触到,因此本次活动我将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怎样看图谱学念儿歌,将已往传统的跟读跟念转换为幼儿自己看着图谱帮助记忆诵读儿歌。
这是一个设计优美的课件,有着美丽的意境和悦耳的音乐,一开始孩子们就被课件所深深吸引,课件中憨态可掬的小熊,设计恰当的对话都能很好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一步一步跟随课件层层深入,理解了儿歌的内容,为儿歌图谱的识读奠定了基础。在课件中结合了环保的教育,将没有树木的危害很直观的展现在幼儿面前,沙漠化的城市,风沙的侵略,死去的小鸟给了孩子强烈的心灵震撼!他们在课后都会自发的谈论没有树的危害,他们对我说:“没有树木的世界太可怕了,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由此看来老师单纯的说教对比生动直接的视觉冲击来说显得那么的淡薄和无力,因此我了解到中班的幼儿心理还是以直观形象的刺激为主,我们应该多为他们准备的是直观形象直禒的东西,他们能理解,能产生共鸣!在图谱的教学上教师通过简单的示范让孩子了解了图谱上的图片文字一起组成了儿歌的内容,可以帮助记忆儿歌。在这个环节中孩子由于地域的习惯,“屋”他们总是习惯的念为“房”,我在此进行了多次的纠正,课后有老师提出疑问:是否有必要为此进行多次的纠正能否就能按照孩子的习惯用语念成房即可。我的个人意见,儿歌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押韵的u,念成“屋”时能够体现儿歌的押韵的美,因此在这我产生了疑问。
本次活动的最大不足是由于使用课件造成教师频繁地在操作台和孩子座位前奔走,感觉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由于使用的不是自己制作的课件,在操作上不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来调整,我同时打开了3个课件进行操作,因此在衔接上也出现了小问题,这些是课件操作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