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咖啡厅毕业论文应该找一些什么样的文献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二:关于咖啡论文的参考文献,按格式给12条,谢谢 25分
咖啡论文俺可以和你探讨一下。
三:雀巢咖啡市场经营战略论文的参考文献 20分
雀巢咖啡市场经营战略论文可以给你发几分参考的,很简单。
四:谁有关于咖啡厅设计的相关文献?关于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和任务书,急~~!
去图书馆找资料吧
五:写毕业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时,如果是专著,出版社是必须按照书里版权页上的写吗?
你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没有关系的,前面加地区西安
六:word怎么自动生成参考文献格式
方法/步骤
打开需要排版的论文;
我们使用一篇参考文献尚未编号的论文为例,从头讲解引用的自动生成过程。
我们首先对参考文献进行编号,编号的详细过程如图中所示;
然后,我们将光标放到需要插入参考文献引用的位置,在Word的“插入”模块中选择“交叉引用”;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要引用的文献;
备注:这里的“插入超链接”选项可以勾掉。
点击“插入”按钮,就可以该位置已经正确的插入了引用;
当我们的参考文献编号发生变化时,比如之前第一篇参考文献变成了第三篇,我们只需要选择文中之前插入的引用,点击右键,选择更新域,引用就会自动更新啦!
七:求此民族音乐论文中的六个参考文献是什么
摘要: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近代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由于“海派”的文化传统,上海成为中国新式音乐教育的试验场;其次,上海外国租界的音乐生活,为中国专业音乐人才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第三,大量市民阶层的存在,以及浓厚的商业氛围,现代化传媒的兴盛,使上海酝酿滋生了中国第一代流行音乐。 关键词:近代中国音乐;上海;地位 上海是近代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城市。它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国近代新文化形成中的地位,得到了学术界普遍的关注。作为近代新文化一个方面的近代中国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上海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与上海城市独特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以及经济社会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上海在近代中国音乐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不但会使我们对近代中国音乐发展史有深入的理解,也通过一个侧面使我们对上海城市的个性有深切的体会①。 一、近代音乐传播先驱 上海,由于独特的历史因缘和独特的文化环境,成为近代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桥头堡,也成为酝酿近代中国新文化的温床。近代中国新音乐的形成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近代的音乐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近代西洋音乐的传播和普及;一是传统音乐的传承与改造②。其中,尤以西洋音乐的传播和普及为近代中国音乐形成的主要动力和内容。 近代西洋音乐的传播,大致通过以下途径:1、基督教堂所带来的西方宗教音乐;2、新式军队中输入的西洋军乐;3、海外留学生带回来的西洋音乐;4、近代学堂对西洋音乐的普及。这四种途径先后出现,而尤其以第四种因素对中国近代音乐的面貌影响最为深远。上海在近代中国夙得风气之先,在近代西洋音乐传播中亦是如此,其主要表现则在于它成为近代新式学堂普及西洋音乐之最早试验场。 上海自五口通商以来就成为海外基督教在华传教的大本营,因此基督教堂所带来的音乐对上海信徒的熏染尤为深远。但教会音乐对于中国近代音乐形成的贡献毕竟有限,新音乐的形成更依赖于新式音乐教育的发展。由于基督新教把教育作为在华传教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大量精力和财力用于办学,而其所办学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传授西洋音乐。从目前的资料来看,传教士在华办学以上海为最早,而学堂中设置音乐教育科目也以上海为最早。例如1861年在上海创立的清心女中,在教学中已把音乐与语文、算术、圣经等科目相提并论。创办于1892年的上海中西女塾为展示平时教学成果,还举办音乐会。音乐会的规模不仅限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还半年一次对家长们,一年一次对普通市民公开演出①。 而上海人沈心工,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从事新式音乐教育的中国人。他出生于商人家庭,1902年到日本留学,1903年回国后,在南洋公学附属小学任教,开设了中国最早的唱歌课。1904年出版了《学校唱歌集》,开创了“学堂乐歌”的形式。学堂乐歌是中国人最早用西洋音阶谱写的歌曲,成为近代音乐史的发端。上海的务本女塾、南洋中学等学校以及沪学会等团体都邀请沈心工指导唱歌。在沈心工《学校唱歌集》出版后,很多学堂开设了乐歌课,通过陆续出版的音乐教科书籍,初步的音乐知识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在此背景下,1907年公布的《奏定章程》,规定音乐课为初级小学的必修课。因此,李叔同曾推崇沈心工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②。 另一位上海人曾志忞也为中国近代西洋音乐的传播做出巨大贡献。曾志忞是上海著名商人曾铸之子,1901年去日本留学。在日本他参加了沈心工发起的“音乐讲习会”。并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音乐教育论》,这是我国最早系统阐述近代音乐教育问题的论文。1907年归国他即与高砚耘、冯......余下全文>>
八: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带有参考文献的
1、一种综合分离提取茶多糖、茶氨梗、茶多酚和咖啡因的方法2、一种提取天然茶多酚的方法3、一种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新方法4、从老鹰茶中提取茶多酚的方法5、一种从粗老绿茶中提取茶多糖和茶多酚的方法6、一种从茶叶中同时提取茶多酚、茶多糖、咖啡因的新方法7、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8、从茶叶中提取分离茶多酚的新工艺9、一种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方法10、一种从茶叶中同时提取茶多酚和咖啡碱的方法11、从茶叶提取物-含咖啡因茶多酚中脱除咖啡因的方法12、二次溶剂浸提法提取茶多酚的方法13、一种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和分离单体EGCG的方法14、甜茶多酚的分离提取方法15、一种从茶多酚中提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方法16、从老鹰茶中提取茶多酚的方法17、一种茶多酚的酯水混合相转移提取方法18、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方法19、从茶树花中提取茶多酚的加工工艺20、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茶色素的方法21、一种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副产咖啡碱和茶多糖的方法22、高纯茶多酚提取方法23、富硒高纯茶多酚及提取方法24、从茶叶中综合提取茶多糖、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的方法25、一种茶多酚的提取方法26、茶多酚的提取方法27、茶多酚与茶色素的提取方法28、从提取过茶多酚的下脚料中提取茶多糖的方法29、提取茶多酚的方法30、提取茶多酚的工艺方法31、高纯茶多酚绿色提取工艺32、从茶叶提取高纯度茶多酚茶色素茶咖啡碱工艺33、负载型吸附剂及其用于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方法34、高纯茶多酚提取的新工艺35、在茶叶中提取茶多酚及其副产品的方法36、一种茶多酚的提取方法37、茶多酚提取新工艺38、一种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方法39、从茶叶中综合提取茶多酚咖啡碱叶绿素蛋白质的技术40、茶叶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提取方法
九:咖啡厅各种统计表格
俺也要!!! 找了一晚上,没合适的!!!
十:咖啡是何时传入中国的
晚清咖啡传入我国,民国在华已站稳脚跟。
咖啡传入中国
从语言文字上看,《康熙字典》既无“咖”字,又无“啡”字,更无“咖啡”一词,可知清初中国人尚未接触到咖啡。清中叶中国有没有咖啡(饮料),目前尚在搜寻当中。笔者仔细查阅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明清俗语辞书集成》中所收的几种清中叶至清末的字书、辞书及其他书,均无收获。如清乾隆年翟灏所编之《通俗篇》(有商务印书馆1958年点断版),清嘉庆年顾张思之《士风录》,清嘉庆年郝懿行之《证俗文》,清道光年高敬亭之《正音撮要》等。最初Coffee的中译名肯定不统一,例如“嗑肥”等。①而且还不排除被音译成其他词汇的可能性。不过,今日汉语之正式名称“咖啡”则应化出于日语的“珈琲”。因为如前所论,日本人先接触记下咖啡,先开办咖啡店,且把它写成“珈琲”。从1894年起日本又大举侵华……是故汉语就定其名为“咖啡”。据我所查所知,最早的“咖啡”一词大概出现于民国初年的《中华大字典》(中华书局,1915年),意思也对:“咖啡,西洋饮料,如我国之茶,英文 Coffee”。此后,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辞源》也收入了“咖啡”一词,且解释得又详细又正确。可见“咖啡”一词在民国时代进入了汉语词汇库并固定下来,广泛使用。
来华的外国人何时何地在中国煮、喝他们自己带来的咖啡,似乎已很难确定了。不过据现在所查知,在鸦片战争以前的嘉庆年间,来到中国当时最大的通商口岸广州的洋人已煮、饮自己带入的咖啡。这种饮食习惯中国人亦有所感觉。“外洋有葡萄酒……又有黑酒,番鬼饭后饮之,云此酒可消食也”。②据《广东通志》所说的番鬼、黑酒、饭后饮、能帮助消化等判断,所谓黑酒,应该是指咖啡。与之有些类似的可可多制成巧克力食用,且可可饮无咖啡饮那样流行。
个别中国人开始品尝饮用咖啡可能始于同治年间。同治五年(1866)上海的美国传教士高丕第夫人出版了一本《造洋饭书》,该书是为来华的外国人吃西餐和培训中国炊事员、厨师而编写的。书中除了把coffee音译成“磕肥”之外,还讲授了制作、烧煮咖啡的方法:“猛火烘磕肥,勤铲动,勿令其焦黑。烘好,乘热加奶油一点,装于有盖之瓶内盖好,要用时,现轧”。③这里先讲了焙炒熟咖啡豆,待要煮饮料时,才轧碎马上煮。后面则讲如何加水煮咖啡等。但它没讲加糖,可能有疏漏。那些受外国人培训做西餐煮咖啡的人多半是受雇佣的中国人,他们因工作需要难免不尝一口咖啡。洋人在中国吃西餐喝咖啡时,有时也会请中国官员和他们的中国熟人吃一吃喝一喝。由此可知,同治年间已有中国人尝过咖啡。中国出现经营性的咖啡馆则大概在清末。据清末民初之人徐珂叙述:“饮咖啡:欧美有咖啡店,略似我国之茶馆。天津上海亦有之,华人所仿设者也。兼售糖果以佐饮”。徐珂的书采取了许多清人笔记,可推断所谈之事出现在清末。但此书出版稍晚于《中华大字典》,故难判明“咖啡”一词哪本书最先使用。不过最先印成铅字的则是《中华大字典》。可见到了民国,咖啡馆或大饭店酒店宾馆所附的咖啡厅在各大城市普遍出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参见清同治五年高丕第:《造洋饭书·杂类·二五一》,中国商业出版社。1986年,第52页。
②清嘉庆年陈昌斋等撰:《广东通志》卷95《舆地略·物产·谷类》注引《舟车闻见录》,同治三年刊本,第1646页。
③清同治年高丕第:《造洋饭书·杂类·二五一》,第52页。
关于中国何时何地开始引种栽培咖啡,其种植又如何传播,这些情况更加不明。《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咖啡条,《中国农......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