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位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是哪四位?
密斯·凡·德·罗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原名Maria Ludwig Michael ) 勒· 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Walter Gropius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代表作品 密斯:巴塞罗那展览会德国馆,范斯沃斯住宅 柯布西耶:萨伏依别墅 格罗皮乌斯:包豪斯 赖特:流水别墅.
二:原现代主义代表人物
后现代主义建筑简介与理解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 ,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 母亲之家(罗伯特·文丘里) [1]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 强烈。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现在,一般认为真正给后现代主义提出比较完整指导思想的还是文丘里,虽然他本人不愿被人看作后现代主义者,但他的言论在启发和推动后现代主义运动方面,有极重要的作用。 文丘里批评现代主义建筑师热衷于革新而忘了自己应是“保持传统的专家”。文丘里提出的保持传统的做法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他主张汲取民间建筑的手法,特别赞赏美国商业街道上自发形成的建筑环境。文丘里概括说:“对艺术家来说,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实际上,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本创作方法。 西方建筑杂志在二十世纪70年代大肆宣传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但实际直到80年代中期,堪称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无论在西欧还是在美国仍然为数寥寥。比较典型的有美国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美国电话电报大楼、美国费城老年公寓等。 1976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建成的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与旧馆相连,墙面的颜色、图案与原有建筑有所呼应。在一处转角上,孤立地安置着一根木制的 、变了形的爱奥尼式柱子,短粗矮胖,滑稽可笑,得到一个绰号叫“米老鼠爱奥尼”。这一处理体现着文丘里提倡的手法:它是一个片段、一种装饰、一个象征,也是“通过非传统的方式组合传统部件”的例子。 1982年落成的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是美国第一座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建筑 的大型官方建筑。楼高15层,呈方块体形。外部有大面积的抹灰墙面,开着许多小方窗。每个立面都有一些古怪的装饰物,排列整齐的小方窗之间又夹着异形的大玻璃墙面。屋顶上还有一些比例很不协调的小房子,有人赞美它是“以古典建筑的隐喻去替代那种没头没脑的玻璃盒子”。 美国电话电报大楼是1984年落成的,建筑师为约翰逊,该建筑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区繁华的麦迪逊大道。约翰逊把这座高层大楼的外表做成石头建筑的模样。楼的底部有高大的贴石柱廊;正中一个圆拱门高33米;楼的顶部做成有圆形凹口的山墙 ,有人形容这个屋顶从远处看去象是老式木座钟。约翰逊解释他是有意继承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纽约老式摩天楼的样式。 美国建筑师史密斯被认为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中的佼佼者。他设计的塔斯坎和劳伦仙住宅包括两幢小住宅,一幢采用西班牙式,另一幢部分地采用古典形式,即在门面上不对称地贴附三根橘黄色的古典柱式。 1980年,威尼斯双年艺术节建筑展览会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世界性展览。展览会设在意大利威尼斯一座十六世纪遗留下来的兵工厂内,从世界各国邀请20位建筑师各自设计一座临时性的建筑门面,在厂房内形成一条70米长的街道。展览会的主题是“历史的呈现”。 被邀请的建筑师有美国的文丘里、巳穆尔,斯特恩、格雷夫斯、史密斯,日本的矶崎新,意大利的波尔托盖西,西班牙的博菲尔等。这些后现代派或......余下全文>>
三:现代建筑的主要派别 叙述代表人物 作品 主要风格特点
派别
战后初期影响较大的有表现派(expressionism)、风格派(de stijl,也称新造型派neo-plasticism,或要素派elementarism)和构成派(constructivism)。德国、法国、荷兰以及十月革命后最初几年的苏联是这些新流派最活跃的地方。1919~1920年建造的德国波茨坦市的爱因斯坦天文台(建筑师E.门德尔松)是表现派的代表作品。建筑师G.T.里特弗尔德1924年设计的荷兰乌德勒支市一所小住宅体现了风格派的特征。苏联美术设计师B.E.塔特林1929~1930年所作的第三国际纪念碑建筑设计方案是构成派的作品。
美术方面的派别
表现派、风格派、构成派等原是美术方面的派别。它们对建筑创作的影响主要是在造型风格方面。要解决建筑向何处去的问题,还需要回答一系列实际的与理论的课题。其中包括建筑如何满足现代生产和生活提出的功能要求;建筑如何同工业和科学技术相配合;建筑如何适应新的社会经济条件;建筑师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方
中国的现代建筑
法等等。在这些方面,19世纪下半叶以来已有一些人作过探索。在此基础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一批青年建筑师提出了比较系统比较激进的改革建筑创作的主张,并且推出一批大胆创新的优秀作品,大大推动建筑改革走向高潮。德国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和L.密斯·范·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特点:广义的现代建筑指折中主义之后出现的以新结构、新材料、新形式为核心的建筑
1、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
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
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
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2、现代建筑在美学上的特点:
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
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
建筑形象的逻辑性;
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
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
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参考资料:《外国建筑史》《艺术史》
代表人物:德国的格罗佩斯和米斯·凡·德·罗,法国的勒·柯布西耶,芬兰的阿尔瓦·阿尔托
这个也许不全,建议你搜现代主义建筑会更好
四: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核心人物主要有哪些
现代主义思潮本身具有很复杂的背景,严格地说,现代主义不是一个什么流派,而是由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创作手法派别汇成的一股文艺思潮(包括美术、音乐、戏剧和建筑等等)。十九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震碎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兴起,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加疏远冷漠,社会变成了人的一种异己力量,作为个体的人感到无比的孤独。二十世纪初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中,人类使用借助科技发明的武器大规模屠杀自己的同类,西方的自由、博爱、人道理想等观念被战争蹂躏得体无完肤,西方文明被抛进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现代主义应运而生。
五:现代主义风格建筑代表作
现代主义风格,1960-1975。缘自西方60年代兴起的“现代艺术运动”他是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建造适应现代生活的建筑,外观宏伟壮观,很少使用装饰。 代表人物有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格鲁皮乌斯,代表作如巴塞罗那展馆。
后现代主义风格,亦称“后现代派”,1980年开始出现。这一风格的建筑在建筑设计中重新引进了装饰花纹和色彩,以折衷的方式借鉴不同的时期具有历史意义的局部,但不复古。 代表人物有文丘里、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es)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雷夫斯与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查尔斯.加斯米(Charles Gwathmey)、约翰.海杜克(John Hejduk)、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并称“纽约五”(New York Fie)。 代表作品如宾夕法尼亚州Chestnut Hill区文丘里住宅,俄亥俄州建成的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
六: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美学观是什么
国外建筑美学观的变迁:从黑格尔到后现代主义
983
人类对建筑的审美活动,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无论中西,莫不如此。古希腊罗马建筑十分推崇人体美,讲究度量及秩序和谐,充分反映了时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古希腊罗马建筑的“五柱式”就是明证。我国早在先秦时期的周代,就有诗人赞美那舒展的屋顶:“如鸟斯革,如晕斯飞”。但是,对建筑进行专门的美学研究,则是!750年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诞生以后的事情。
国外关于建筑美学的专门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黑格尔视建筑为艺术之始,把它作为艺术发展的第一阶段——象征型艺术的代表。他认为:“建筑是与象征型艺术形式相对应的,它最适宜于实现象征型艺术的原则,因为建筑一般只能用外在环境中的东西去暗示移植到它里面去的意义”(显然,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是他哲学思想的一部分,黑格尔沦述建筑美的全部意义和根本目的在于说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他通过将建筑艺术与雕刻艺术相比较,认为建筑作为艺术的起源,以及包括建筑美在内的建筑艺术的全部意义,最为重要的在于找到建筑本身的自有意义,这就是自在自为的理念或绝对精神,这“是打开建筑的多种多样的结构秘密的唯一一把钥匙,也是贯穿到迷径似的建筑形式中的一条线索”。由于建筑艺术与雕刻艺术的“分别在于这种艺术作为建筑并不创造出本身就具有精神性和主体性的意义,本身也不就能完全表现出这种精神意义的形象,而是创造出一种外在形状只能以象征方式去暗示意义的作品。所以这种建筑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表现方式上都是地道的象征性艺术。”
注重于艺术的形式分析是西方艺术和美学研究的重要特征和一贯传统,这一传统在黑格尔生活的时代依然影响到艺术和美学研究。黑格尔认为艺术是普遍理念和个别感性形象对立统一的精神活动,艺术发展所经历的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三个不同阶段也就是艺术理念与艺术形式之间关系的三种不同表现:即形式大于理念,形式与理念的和谐、形式小于理念。浪漫型艺术(如音乐、诗歌)是艺术发展的顶峰,艺术从此就要衰落,艺术精神就要脱离艺术发展到宗教和哲学上去,从而得出了艺术消亡的错误结论。
黑格尔建筑美学的贡献和启发主要在于考察艺术史的历史树学高度及其闪烁的辩证思想的光辉,黑格尔美学的终极目的虽然在于论证理念或绝对精神自己实现自己并又回复到自己的发展过程,但对包括建筑在内的各种具体艺术的研究是深刻的,指出了建筑的些特征,看到了艺术发展的些规律。尽管黑格尔的出发点和前提是错误的,但整个西方艺术理论可以说到了他那里才有了完整的体系。
与中国的情况不同,在西方文化传统中,建筑历来被视为一门艺术,与雕刻、音乐、绘画相提并论。因此探论建筑与其他艺术之问的关系便成了西方美学研究的市要内容之一。比黑格尔略旱的许莱格尔、歌德、谢林等人的比喻“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至今人们还耳熟能详对此,黑格尔曾经明确指出:“弗列德甩希•许莱格尔曾经把建筑比作冻结的音乐,实际上这两种艺术都要靠各种比例关系的和谐。
十九世纪以后,西方建筑艺术理论弧究分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个时期。在现代主义发展时期,西方建筑艺术流派纷呈,主义繁多如“形式随从功能”、“国际主义风格”、“机器美学”、“房屋是居住的机器”、“装饰就是罪恶”等上张,如未来派、构成派、风格派、造型主义等流派,表征了这一时期西方建筑艺术思潮的发展演变。从总体上看,它们都倾向于功能主义的美学取向,从不同方而以各自立场为功能上义展开论述有如学术界达成的共识:这时期建筑的美学风格可以概括为“功能主义”的......余下全文>>
七: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
现代派建筑。产生于19世纪后期,成熟于20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于全世界,是20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用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和要求的崭新的建筑,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色彩,又称现代派建筑。
新的建筑学原则。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形、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风格特征。在20世纪20~3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特征:平屋顶、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
推陈出新。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式样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造型和线条。以简洁的造型和线条塑造鲜明的社区表情。
立面和建材。通过高耸俯建筑外立面和带有强烈金属质感的建筑材料堆积出居住者的炫富感,以国际流行的色调和非对称性的手法,彰显都市感和现代感。
色彩。竖线条的色彩分割和纯粹抽象的集合风格,凝练硬朗,营造挺拔的社区形象。
布局。波浪形态的建筑布局高低跌宕,简单轻松,舒适自然。强调时代感是它最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