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划经济

一:中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经济

简单的说和现代的管理技术--PDCA是一样的。

也可以作为目标管理。计划经济,其实也是一种目标经济。如何实现计划,是和当时的大环境有密切关系的

政治服务与经济,经济反作用与政治。在当时特定的经济政治条件下。那样做是有道理的。

随着国家的发展,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当前的市场经济就更加适合当前的条件了。

计划中有市场,市场中有计划!看看当前汽车厂商就知道,都会谈到今年计划销售多少辆等等。

二:计划经济时期具体指什么时间

计划经济时期----1949年10月共和国成立后,前三年是经济恢复时期。至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期间都属于计划经济时期。

党的十四大---大会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三: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计划经济的?然后什么时候结束还是没有结束?谢谢!

我国在1956年一五计划完成后基本形成计划经济体制;

1992年,计划经济已经结束——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上,江泽民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结束。

补充:

1、1952年11月成立了国家计划委员会,1954年4月中央又成立了编制五年计划纲要草案的工作小组,并形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初稿)。到1956年底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改革开放后用来描述其经济形式的官方术语。在1992年,邓小平到深圳南巡时确立。

四: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的过程

改革开放后,中国真正大跨步进入市场经济应该是在92年小平南巡考察之后。中国对沿海城市实行更宽松的政策,引进外资兴办工厂企业,同时也放松户籍管理制度,廉价劳动力得到有效利用。使得政府增加了税收,促进了就业,同时利用外资或合资企业里获得的相关经验和技术,带动了本土企业以及关联企业发展。可以说这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让资源(人口资源、物质资源、土地资源等)得到了有效的配置,充分地迎合了国际市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就是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

对于粮票我还比较陌生,但我肯定它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之一。当时国家实行“大锅饭”的平均主义,由政府公社统一供给粮票。直到后来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给农民土地让其自负盈亏,而非之前的“多劳不多得,少劳不少得”,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了生产力。

补充知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计划经济体制:

就是计划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而且几乎在全社会的范围内排斥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在这种经济体制下,经济资源首先集中在政府手中,然后由政府根据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通过各级政府部门逐骇向下分配,最终跟着下达给企业的生产计划分配到各个企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2)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过程:

(1)提出:南方谈话

(2)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基本框架确立: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

(4)理论进一步完善: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体制

(5)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21世纪初95%以上的商品和资源实现了市场配置。

3、历史意义:

(1)调动了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2)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五:怎样评价中国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具有以下重要特征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基于经典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描述,公有制一直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财产形态。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和国有化的过程。从所有制的结构来看,改革前中国的经济体制中“一大二公”的特征十分明显,完全符合传统计划经济的共同标准。在我国的公有制经济中,按照公有程度不同,城市工业经济所有制主要包括: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农村则主要以土地国家所有和农村集体所有制为主,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下达的指令性的农产品统购计划和相应的生产计划,并不具有完整的集体产权。农村土地在国家所有的基础上,由集体管理,农民对土地仅有使用权。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1956年我国国民收入中,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曾经高达90%以上,个体经济比重下降为7.1%,私营经济更是降到0.1%以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意味着我国所有制结构和调节方式都实现了向完全计划经济的转变。国家对经济活动采取直接指令性行政管理。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主要标志是国家或中央政府成为经济运行中的核心主体,而企业由于只执行既定的生产计划成为政府的附属物。国家主要通过一定阶段的经济发展计划实施对经济运行的调控和管理。通过组建专门的经济计划部门制定发展计划,并对企业通过指标、计划参数、实际评价等实行全面的控制,而企业的绩效则完全表现在对计划的完成和当局的偏好。高度计划指令经济要求对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都要做出细致的计划,但由于信息问题,导致计划多具有刚性而缺乏灵活性。经济决策权高度集中。国家不仅要负责宏观方面的资源配置,甚至对微观的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和支出都做出计划,以实现资源在微观主体间的配置。导致在国家和政府之外并不存在实际的微观经济主体。这种体制导致经济决策权力高度集中在中央的省级的党政系统的领导机构,而企业和民众个人、立法和司法机构以及下级党政部门没有决策权。在后来,决策更加集中与个别领导人手中,导致急于求成的指导思想和不规范的个人决策左右集体决策而引发的一系列决策失误,严重损害了计划经济的正常运行。社会资源的计划配置。计划配置资源的一个核心机制在于行政命令手段替代价格机制。在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被压低到最小的范围。在经济运行的各个层面都充斥着政府的计划和指令。资源流向的指令刚性导致配置效率的下降,使得大量的资源都被按照政府意愿配置,资源的利用结构极不合理。政府当局往往出于政治目的实施资源配置计划,而将经济效率的标准放在政治目标之后,这也是导致计划经济配置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交易活动的非价格特征。按照制度经济学关于交易的观点,交易是人类经济行为中最一般的经济活动。市场经济的核心特征在于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交易,而计划体制下的交易活动则被行政指令所替代,交易对象被消除了商品本性。交易活动的非价格特征,根源于计划经济本身取消货币媒介的思维。这导致在货币支付之外,人们开始寻求其他的支付方法,通过牟取权力,搭便车等行为进行变相支付等行为也是导致计划经济效率低下的根源。分配方式上采取按劳分配。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应当以按劳分配为主。这种分配方式的核心在于,根据单个劳动者的贡献大小决定其分配数额,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却不劳动者不得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公民之间进行分配。但由于工业革命后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行为更多得表现为一种合作的社会性生产和团队生产过程,单个劳动者的边际产出和贡献率无法......余下全文>>

六:中国谁提出计划经济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同样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夺取了政权。建国后,我国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解是完完全全的空白,基本上是全盘照搬苏联模式。在抗美援朝和国民经济初步恢复后,毛泽东提出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即“社会主义工业化”、“改造农业”、“改造手工业”、“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到1957年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基本建立起了公有制占绝对统治地位的100%计划经济体制。

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的左倾思想逐渐占了上风,并先后发动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国经济陷入彻底的混乱与倒退,但从本质上说,仍是一种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发,邓小平和陈云在1979年首次提到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不矛盾的概念。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995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现奋斗目标的关键之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自此,“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深入人心,国家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调节。

七: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计划经济的

78年改革开放为标志吧,实际上的市场经济时期是从84年左右开始的吧。

八:为什么计划经济在中国实行不了?

不是实施不了。政策从没有说实施不了的,只有好不好的问题。

最主要的改革原因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计划经济与生产力已经不相适应了。

马克思并没有提出计划经济,只是提出了加强调控的“国家资本主义”。

计划经济的概念是列宁在1906年写的《土地问题和争取自由的斗争》中提出的:“只要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弗也无力消灭不平等和剥削。只有实行巨大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制度,同时把所有的土地、工厂、工具的所有权转交给工人阶级,才能消灭一切剥削。”

计划经济可以防止自由经济所产生的种种经济崩溃,并且贫富差距小,人人都有工作。但需要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稍有不慎就容易与实际情况脱节,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与生活的不便。

九:目前中国的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区别?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区别

二者都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所谓社会资源配置,就是决定一定时期,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如何分配。

二者区别在于配置资源的根本方式不同。计划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如何分配等经济决策的大权高度集中于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政府通过制定一个无所不包的计划,来安排上述事情,来配置资源。在市场经济下,上述经济决策是由经济主体分散自主作出的。而他们决定上述问题的依据是市场价格,价高利大则生产,否则就不生产。因此,市场价格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指挥人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因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当然,市场经济并不是完全没有计划。每个企业都有严密的计划。但是,有计划不等于就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本质特征是,政府的指令性计划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手段。市场在这里是残缺的,价格不反映商品供求 ,只是单纯作为核算手段。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