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扶贫工作规划

一:怎样做好2015至2020年扶贫村五年计划

第一,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要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中央要做好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筹备、考核评价、总体运筹等工作,省级要做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市(地)县要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深入贫困乡村调查研究,亲自部署和协调任务落实。

第二,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第三,切实强化社会合力。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健全东西部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要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坚持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的投放,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要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资金。

第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是基础。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选派扶贫工作队是加强基层扶贫工作的有效组织措施,要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工作队和驻村干部要一心扑在扶贫开发工作上,有效发挥作用。

二:怎样做好2015至2020年扶贫村五年计划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国范围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我国贫困人口大量减少,贫困地区面貌显著变化,但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三:贫困村产业扶贫规划空间布局怎么写

贫困村相对扶贫村较落后,包括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由于没有先进的技术,以及教育,而扶贫村能够得到外界社会科技,文化方面的普及,和援助,所以会比贫困稍好一点

四:如何填写户级精准扶贫计划脱贫措施规划

即是每个贫困村要有坚强的“两委”班子;有科学的发展规划;有脱贫的...精准扶贫个人帮扶计划 农村精准扶贫帮扶措施 贫困村贫困户精准扶贫

五:中央政府现在怎样对农村扶贫计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体制改革推动式扶贫

始于1978年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于缓解农村贫困,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下降,使农民收入迅速增加。此外,国家还采取措施使社会财富的分配逐步向农民倾斜。

(二)大规模开发式扶贫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决定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对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进行综合开发,以解决贫困地区人口的温饱问题,为贫困地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与此同时,我国专门性的扶贫开发领导机构“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从此,我国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政府扶贫的指导方针改变了以往单纯救济的扶贫方式,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确立了开发式扶贫的指导方针。

(三)重点攻坚式扶贫

从1991年起针对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脱贫致富难度较大的地方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集中帮扶行动。在这一期间,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对象、措施和期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为落实扶贫攻坚计划,中央多次召开扶贫工作会议。经过努力,2001年5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宣布攻坚计划基本完成。

(四)参与式扶贫开发

进入21世纪,我国农村的扶贫开发面临着新的困难。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成为迫切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2001年5月中央召开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总结了以往扶贫开发的成就和经验,部署了今后10年的扶贫开发工作。根据会议的精神,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新纲要注重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和卫生事业, 并且意识到疾病是使农户陷入贫困的一个主要因素,扶贫规划强调参与式扶贫、以村为单位进行综合开发。新纲要承认城乡间人口流动是扶贫的一个重要途径, 并采取新的政策举措使农村居民更容易从城镇新出现的工作机会中获益。

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7年的1479万人,低收入人口也从2000年的6213万减少到2007年的2841万。与此同时,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

二、当前我国农村扶贫政策面临的新挑战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农村扶贫开发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中,农村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处于不平等的市场竞争地位,资金和资源的流失和投资倾斜使贫困地区稀缺的资源大量向发达地区流动,贫困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矛盾

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贫困地区不仅存在着经济规模、经济基础、经济实力的差距和发展阶段的差距,而且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经济效益也不如发达地区。此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很重要的方面是要求贫困人口素质有相应的提高,贫困农户应该具备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在农村贫困地区显得比较落后和缺乏。并且贫困地区在追求经济效益,尽早摆脱贫困的主导思想支配下,常常不能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往往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基础......余下全文>>

六:如何给報社记者汇报村级扶贫工作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制定出台中国2011至2012扶贫开发纲要,提出了新的标准,制定了新的扶贫政策,我乡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竖立“大扶贫”理念,认真落实扶贫促发展,低保保生存的扶贫方针,扎实推进整村推进、产业开发、科技扶贫、社会帮扶等扶贫开发,制定扶贫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全乡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全乡扶贫开发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乡贫困基本现况

2011年我乡被列为扶贫整村推进乡,是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乡镇之一。全乡辖17村80个村民小组,有3254户14499人,有劳动力8670人,贫困人口12249人,占总人口的84%。境内沟壑纵横,高寒阴湿,交通不便,特别是南北两山,历史自然条件差,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尽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我乡的扶贫开发力度,但全乡群众生活还尚未摆脱贫困现状。

七:结合本村实际如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

一、分类聚焦精准识别。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从农户申请、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告公示到镇县两级审核,严格按程序开展工作,做到信息采集客观真实。按照国家规定的识别方法、标准和程序,在全村贫困人口控制数范围内组织工作力量对贫困人口进行再聚焦、再分类,分三类识别:第一类为“社会抚养贫困户”,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痴、呆、傻、残贫困户。第二类为“优先发展生产贫困户”,包括有一个高中以上在读学生农村户、大病大灾致贫但尚未丧失劳动能力农村户(已丧失劳动能力的则在第一类登记)、重度残疾但有生产经营门路能自食其力的农村户等三种户群。第一、第二类贫困户优先识别。第三类为“发展生产贫困户”,即在上级下达的贫困人口控制数范围内剔除第一、第二类贫困户后按照相关条件识别出来的贫困户。

二、因户施策精准帮扶。针对贫困户情况进行分类帮扶,确定责任人和帮扶的措施,全面落实扶贫责任制,做到一户一策。第一类户主要由民政部门认真落实好最低生活保障措施,组织社会各界开展爱心慈善活动,组织捐款捐物,尽量改善他们的生活生存条件。第二类户主要按照扶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双到”要求,组织动员全县所有党员、干部和社会能人、企业法人实行“一对一”、“户对户”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做到每个户有帮扶责任人,每个党员干部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帮扶对象。第三类户主要挂靠和依托相关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组织生产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增加收入来源,享受相关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内容的到户惠农、扶贫政策。

三、进退有序精准管理。对在册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以年度为单位开展动态监测评估。根据村组代表会评议,并按规定程序公示无异议,已经脱贫的贫困户,不再列入在册贫困户范围,并在年度贫困户数据更新时从数据库中予以注销;对确因相关原因致贫的贫困户,经公示无异议,予以重新录入贫困户数据库。年度贫困户数据库刷新及贫困户的录入、退出均应全程进行公示,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进退有序,确保扶贫信息真实、可靠。

八:在村里如何做好精准扶贫工作1500字

你是村干部吗?这个得根据当地情况写呀

九: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村级扶贫调研计划

第一,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要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中央要做好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筹备、考核评价、总体运筹等工作,省级要做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市(地)县要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深入贫困乡村调查研究,亲自部署和协调任务落实。

第二,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第三,切实强化社会合力。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健全东西部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要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坚持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的投放,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要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资金。

第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是基础。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选派扶贫工作队是加强基层扶贫工作的有效组织措施,要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工作队和驻村干部要一心扑在扶贫开发工作上,有效发挥作用。

十:2015作为第一书记驻村怎样扶贫工作

善于谋划理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薄弱村改造必须立足村情实际,创新发展思路。驻村“第一书记”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研究问题,谋划、指导工作,紧紧扣住“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三大主要职责,既要善于从宏观上理清思路,紧紧抓住带有方向性、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不放,又要能够从微观上透视规律,找准工作的切入口和着力点,聚焦发力,把握节奏,一件一件地抓好落实。

科学运作抓落实。“上面千根线,基层一根针” ,村级党组织面临着大量的具体事务,驻村“第一书记”如果跳不出繁杂的事务圈,就会造成被动应付,让事务性工作牵着鼻子走,成为上蹿下跳的“救火队员”。因此,驻村“第一书记”要学会“弹钢琴”,大事要总揽,小事要放手,不追求事事都要管,但要确保事事有人抓。要巧与授权,支持村组干部行使分管职权,对于分工内的工作做到不插手,不干预、通过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使事事责任明,人人职责清

巧于管理带队伍。驻村“第一书记”作为“空降兵”要迅速地融入村级党组织,就必须在“管”字上做文章,“理”字上下功夫。所谓“管”,就要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建立严格地管理层次,分清职责范围和对象,建立“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快干慢不一样”的绩效考核机制。所谓“理”,就是坚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善于与村组干部处朋友,将他们团结凝聚在自己周围,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特别是要处理好与村党组织书记的关系,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分工不分家,通力协作。

敢于担责做表率。驻村“第一书记”就要有担当第一责任的风范和气度。基层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各种问题络绎不绝,工作中难免不会出现失误。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千万不能见了荣誉就抢,见了责任就让,要勇于面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乃至失误,甚至是村组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村组干部从失误中总结经验教训,在吃堑中长智,使村组干部感到一种温暖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形成自身强大的非权力影响,放大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社会各界信任与信服。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