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危机

一: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危机吗

不少人有这样一个幻觉,以为只要中国还在,中国人还在,普通话还在,关于中国的学问和文化遗产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还安安稳稳地存在着,甚至是发展着,不管是令人欣喜地还是令人讨厌地。所以我们同时听到“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和“走向开放的中国仍然面临铲除封建主义的重任”的声音。可是现在的问题恰恰在于,这两种似乎对立的说法的共同前提,即中国传统文化的活生生的存在,几乎快要消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面临断子绝孙、无以为继的重大危机。

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说一个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主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1)这个文化是否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即一些以团体的方式、用自己的生命实践在自觉地传承她的“道统”的人们;(2)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3)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做出的重大选择;(4)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简言之,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的,就要看她的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有呼应。按这样一个看法,我们就不能说古埃及文化还活在埃及,或两河文化还活在伊拉克。当然,任何活文化都会发展、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有血脉相通、“基因”相连。如果出现了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强行改变,被另一种异己文化顶替而不是与之交融,就不能再说这是一个原来文化的新形态了。更具体地说,如果以上讲的四个标志中的一个所指示的现象基本消失,那这个文化就出了较大的问题,有两个或三个标志现象不明显,这个文化就已陷入危机,如果四个标志现象都不可见了,这个文化就已经寿终正寝。

那么,自新文化运动、“文化革命”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遭遇了什么异变呢?简单的一个回答就是:她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横行而来的西方文化顶替掉了,而且其残存的部分也正在被全球化过程进一步扫荡。由于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以下的讨论将主要以儒家文化为例来说明这个判断。针对以上的四个标志,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也就是说,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礼、文、仁、德、《春秋》等)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请注意,传承文化道统的生命实践与对某个文化形态感兴趣、做研究、有好感、偶一实践等等都不是一回事。举例来说,道家文化至今尽管十分衰弱,但还是有自己的生命实践团体的,也就是还有道教徒这么一批人或团体在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传承着道家文化的精髓。佛家文化的传承团体也是后继有人。印度的印度教、日本的神道教等也是这样,或者还要兴旺得多。至于西方宗教团体就更不用说了。对世界历史发生过重大影响的宗教或准宗教中只有一些相当古老的,比如古埃及宗教、古希腊宗教,才完全消失了。能够存活到近一千年的大宗教或准宗教,后来又完全灭绝了的极少,就像耆那教(天衣教、白衣教)、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明教)这样衰微的宗教至今都还有传人。像儒家或儒教这样,影响曾经那么巨大深入,却在不足一个世纪的时间中其传承团体荡然无存的情况可谓绝无仅有。其中尽管有一些具体原因,比如儒家团体与历史上的政治形态联系过密,但由此还......余下全文>>

二:古人云,之人之国,必先之其历史,之其文化,你对当前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危机有何

中国文化没有危机,四大古文明唯中华文华不绝,这不是偶然,是中华文明的博大、进取、包容性的必然结果。现在中华文明早已扎根于整个亚州并远播世界。你所谓的危机实际上是整个世界的危机!中华文明做的是吸收和容纳世界一切优秀文明,而某些所谓文明干的却是剥夺、蚕食、对抗其他文明的勾当,而这正是世界危难所在,也酿造了当前空前的包含恐怖主义在内的世界灾难。如果说中国文明有危机,那也是世界文明的危机,中国文明若会断绝,则人类必然覆灭!

三:中国社会并没有面临文化危机

你好,中国面临着西方,美国,韩国,日本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与人民在这些文化当中的选择,并且中国文化表现的不是十分给力,所以如果这些不算的话,那么我支持你的观点

四: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现状

保护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建设偿国特色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从秦汉开辟的丝绸之路到晋朝法显的南亚之行,从唐朝玄奘西天取经到明代郑和下西洋,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许多志士仁人、高僧学者、工役商贾不辞辛苦,长途跋涉,把热汗和鲜血洒在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道路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交流史话,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中国经历了**,也经历了改革开外,在这5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对外宣传与交流也一道与共和国茁壮成长。然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外来文化充斥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这种现状已经对新时期的青少年们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面对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传统文化,它应该深入每一个人的骨髓。然而当代青年在面对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带来的冲击时,应该如何去对待,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年轻的一代人。 据一项调查表明目前西方文化,主要是美国文化在青年所接触的外来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影视片还是音乐,美国大众文化产品对中国青年的渗透力都是其他文化所无法企及的。外来文化之风吹入神州大地的时间远远短于本土传统文化的形成历史,然而它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拥有相当数量的青睐人群,甚至可以向本土传统文化挑战。外来时尚文化之所以能够得到众多青年拥护的原因,并非由于其内涵的丰富或深远,而是通过宣传、包装、造势等多方面的努力和突破,打造出来的鲜亮形象博得了青年的偏爱,而这恰恰是传统文化自身所忽略的。我国传统文化单以内容上的博大精深为傲,而忽视了外在包装与其他必要的宣传手段,造成形式上逊人一筹的现状。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近年来,洋人的情人节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年轻人和在校大学生中日渐流行。我们青年为什么过情人节?是纯粹追求一种节日的浪漫,还是认同其节日的文化内涵?传统的“七夕”节代表的也是爱情,为什么不受追捧?应如何弘扬民族文化并积极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其实“七夕”也有人过,只是人少一些而已。单就这两个节日来讲,确实有点意思。“七夕”的来龙去脉大家都清楚,而情人节则清楚的不多。知道“七夕”的人,都清楚这个节日其实并不浪漫,还带有感伤的情调,不过也罢。重要的是,但凡节日,总要有点仪式,有象征物,而“七夕”是没有的。 另外,央视主持人芮成钢称星巴克开进故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蹋,呼吁要将星巴克赶出故宫,认为其“破坏了故宫的“神圣”。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附和者人言汹涌,反对者更是此起彼伏,大有冲决一切罗网之气势。反对者认为,星巴克进入故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蚀。故宫一座古色古香的大殿一角,知名咖啡店星巴克在这里开了6年。“星巴克”是美国消费主义精神的代表符号,更多的是与小资、时尚联系在一起,这与暮鼓晨钟、苍凉威严的紫禁城能和谐地搭配吗?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不可避免地会互相交集,而国外的消费文化与本土文化遗产之间也很容易产生对峙与冲突。星巴克与故宫,就是这么直接地“交上了火”。星巴克在故宫里已开了6年,6年间,人们已习惯了它的存在,虽说它和紫禁城的堂皇之气总有些不相调和。 针对这个事件,星巴克全球总裁做出了以下的回答:6年前,应故宫博物院的邀请,星巴克在故宫开了分店。我们是抱着对紫禁城文化历史传统的尊重和高度敏感开设这家分店的。我们一直并且会继续表达我们对(紫禁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的尊重。我们也为让这家店适应紫禁城的环境作了认真的努力。 而中国的学者上海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孙晓忠教授认为,当故宫失去皇权后,这个空间对内形......余下全文>>

五:为什么说只有传统文化才能救中国

中国有句古话,就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很是应验。为什么会这样我常想,我想答案应该是这样的:因为人小时候做事说话完全是发自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这时候他所表露出来的东西,是最真实的。所以这时候看人最准,一旦进入社会,会有种种的干扰,让他迷失自己内心。不但别人看不准,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但是一个人能成功与否,就是要看其能排除干扰真实表达内心的程度。只有听从自己真实内心,敢于表达真实的自己,才能成就人生和事业。

其实一个民族也是这样。一个民族的真实内心,就是这个民族的文化。孔子老子以及那时候的古圣先贤们,相当我们这样个民族的幼年。他们所开创的文化,是没有外界压迫,是自由自在的发自内心的,是这个民族内心最自然的流露。 而发展到今天,我们的民族就像一个孩子成年了,开始步入社会, 有很多不如意,有很多外界的诱惑和压迫。特别是西方的文化的入侵,让我们开始迷失自己了。我们跟在西方的后面,吃力的追赶着,因为西方的那一套,不是我们擅长的东西。不是我们内心的自然流露。东西方走的是不同的路。要是我们学的和他们一样,我们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而且其精髓也是学不来的。

我们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就必须听从我们内心的召唤。怎样寻找这个真实的内心?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因为它是在没有压迫,没有干扰的我们的童年时候的发自内心的东西,这才是我们真正擅长的东西。也是最真实的表达,不诚无物,不听从我们的内心,糊里糊涂的跟在别人后面。永远也无法成功,只能渐行渐远,直至迷失自己。

也许你会说中国传统文化落伍了,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我只想这正是你迷失自己的表现,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童年的东西,他当然不完善,重要的是它是真的,它的方向是正确的。我们需要在传统的文化的基础上来一次文艺复兴。只有这样才能拯救中国的思想危机,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

六: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流失原因

<漫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by 南野藏马

前几日在书房,兴之所致,随手拎起了一本四书,翻到到第一面,念了两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便发现自己意兴阑珊,随手又把它扔到了书橱里,拿起本日本漫画,有滋有味地啃到最后。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感叹中国当代青少年(主要是指80年代和90年代)对于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反省自己前日所为,不禁感到惭愧,一向标榜热爱传统文化的我自己不也正慢慢放、弃这些中国骄傲么?

时逢国庆,单位邀请我们新行员写一篇关于爱国主义的文章。我便想,是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一篇空洞的文章来感叹祖国多么秀美多么壮丽的河山,还是切实关注一下我们正在慢慢遗失的民族骄傲呢?

台湾忠信工商学校的校长高震东在内地演讲时说,“什么是爱国?哪里是爱国?什么都是爱国,哪里都是爱国!”爱国是微小却又具体的。我们身在中国,有时却茫然不知自己国家有什么,是什么。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是我们过于注意别人的东西?爱国其实很简单,最基本的是要了解和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发展起来的。她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慢慢沉淀而成。她是千百年来国人对文化的希望,是国人对文化思想的反思。当我们今日面临着随资讯发达的电子时代而如洪水般涌来的西方文化时,还有多少人可以坚持那涓涓的细水长流?

我们的81年代后、90年代的孩子们心目中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我想不会是女子十二乐坊穿着性感的高叉旗袍在舞台上闹哄哄的演奏那所谓的传统民乐吧?还是认为鲁迅先生笔下那个满嘴“之乎者也”的孔乙己就是代表中国的古代文人?

简练的讲,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诗、书、礼、易、春秋”。我用五经的名字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是因为它刚好总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五个方面。“诗”,是指从最早的诗歌《诗经》开始到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古乐。“书”,是指历代文人体现他们思想观点的专著,包含了古代文人的人生观,体现了古人的人文精神。“礼”,是指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礼法制度、思想、以及教育体制。“易”,并不单纯的是指《易经》,还包括了农业、医学、天文、地理、数学。而“春秋”便是特指从《尚书》到《春秋》、《史记》、《资治通鉴》等一系列的史学专著。中华传统文化涵盖范围之广,思想之博大精深,怎可以用现代那些伪民俗或是一个酸朽的孔乙己可以概括、代表的!

如果80年代和90年代的孩子们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或是SHE的《长相思》里才开始接触体会到中国古典诗词之美是不是太迟了?自《诗三百》到《汉乐府》再到《全唐诗》、《全宋词》,还没包括屈原、班固的楚辞、汉赋,更没提到魏晋的“蓬莱文章建安骨”,这浩瀚如海般的诗词国度,怎是一首《东风破》所能表达的?现在我们是否只停留在小学课本里教的“离离原上草”或是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的阶段,或是为了逗情人开心为她轻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浓情蜜意?

我们现在是否能从那些靡靡之音中感受到古人的潇洒不群、壮志豪情呢?是否知道古龙金庸小说里的“任侠之气”是指“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致,与君痛饮三百杯”。而“侠之大者”是指“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呢?大概只会沉迷在江湖恩怨、打打杀杀中了吧。

没有了“花间一壶酒”、“共剪西窗烛”的烂漫情怀,没有了“誓扫匈奴不顾身”、“醉里挑灯看剑”的壮烈胸襟。没有这些古韵的滋养,我们......余下全文>>

七:中国的传统文化还能坚持多久?

会很久,而且会越来越深远…… 1、中国传统文化在百年来的动荡中(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的确被破坏得很严重,几乎难以承继。 2、百年来,不少有识之士无法正常汲取祖国传统文化的营养,转而想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寻找民族解救良方,欧洲的、前苏联的、美国的等等,大量外来文化被带入,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国人的生活。 3、但西方的实践并没有带给我们太理想的社会生活。相反,西方国家短短几百年中,不少社会问题至今未得到很好解决,也不断出现新问题、新危机。事实上,最发达的美国如今在其经济、外交等方面都出现了严重问题,并不同程度影响着世界各地,可以这么说:由美国参与的地区将长期得不到安宁,更别谈发展。 4、中国作为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各国,这不能说与传统文化没关系;在前百年中的落后,也不能说与传统文化的消融没有关系。尽管这百年来打击不少,许多传统文化只留下了影子,不少在现实生活中已消失。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一代代的传承,其精粹已在国人心目中植入骨髓,岂是轻易能磨灭的。 5、如今,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国家把越来越多的传统节日定位法定假日;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确定并予以保护……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将得到复兴,将带领国人走向较之汉唐时期更为出色的明天!

八:现在想买电脑,不想太贵的

自己去电脑城攒一个,应该不会太贵,流行配置大约5000左右!

九: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

记得有一档节目,当主持人问钱文忠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有什么用的时候,他说:“我还是那句话,我也不知道学习传统文化有什么用,但是要离开了文化,你学什么都没有用。”这就是他的回答,这句话不是贬低传统文化,而恰恰是颂扬了它。按我的理解,他的意思是说,不要一味地想看到传统文化具体的作用,它不能用经济的尺度去衡量。它的作用只能从宏观上去解释。

当代社会,竞争压力太大,很多人都表现出浮躁焦虑的情绪。这时人们就需要一种精神上的放松,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就能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当然了,不是说非等到有压力了才去学习传统文化,而是要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把自己的心胸打开,学习一些传统的立身处世之道。不要认为它已经过时了,这些东西正是我们在这个商品经济社会中奔忙时所丢掉的财富。所以我们很多人才会感到空虚。

学习传统文化,不是故弄风雅。有些人在这个方面对它存有一定的误解。现在考试不再要求学生写八股文了,所以除了学好语文去应付考试之外,现在的学生对传统文化仿佛不太感兴趣,甚至漠视它的存在。我上大学选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开始只是觉得它比较适合我的性格,再加上我对此又比较感兴趣。可学了之后才知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于是对此就更加喜爱。但我并不是说所有人都要去选这个专业,毕竟是“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我只是觉得我们不能没有传统文化,它将要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传承,这可以说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之一。骄傲自满,闭关锁国固然不好,但崇洋媚外,妄自菲薄也是不可取的。

所以说,现在的人,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必须学一些传统文化,现在有好多的民间传统习俗和文化已经失传,有的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继承传统文化,把它发扬光大,不只是我们这些专业人员的事,而应该是全体中国人的一项共同的责任。甚至还可能是一些喜爱中华文化的外国朋友的事。因为中国的文明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之一,如果就连我们自己都不去学习它,了解它,珍惜它并且发扬它的话,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中华几千年灿烂的文明就真的变成了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了。我无法想象这样一种后果,那就是若干年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会在世界文明的舞台上被歪曲变形,甚至销声匿迹。我希望这样的文化悲剧永远不要上演!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