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

一:小学教师为什么要做小课题研究

为什么要开展教师小课题研究

1、“群众性”——学校教育科研的本质。学校教育科研具有校本性、实践性、广泛性三个基本特征。首先,它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应该是促进学校发展,因此,它具有很强的校本性,必须立足学校的发展实际,务求实效。其次,学校教育科研着重解决的是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它必须与教师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必须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相对纯理论研究而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另外,课程改革的基本条件是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而这一转变必须在教师自身的实践探索中才能真正实现,这就要求第一线的教师除了应当具备传统所界定的专业特性之外,还必须拥有一种扩展的专业特性——有能力通过较系统的自我研究和对别人经验的研究,通过在实践研究中对有关理论的检验,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因此,学校教育科研应该属于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广泛性,它在学校工作中应无处不在。  2、“专业性”——学校教育科研的困境。但综观我们现行的教育科研,要求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如同专业研究,有科学的假设、按照科学的程序、选用科学的方法,发现和揭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育规律,为教育科学理论的建设做出贡献。这样的研究范式无论是对教育工作的改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还是在提升来自中小学的实践经验,提高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水平方面等确实都发生过很好的作用。

3、小课题研究使学校教育科研回归“群众性”。而要使教育研究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就需要对当前过于强调发现规律、理论突破的“高(目标)、大(课题)、全(方位)”课题研究模式进行反思,回归到它关注教育实际问题解决的朴素追求,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工作和完善自我统一道路上来。这就要求学校教育科研,应从较多地关注课题本身发展与教育科学成果的获得,转换为更多地对教师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成长的关注;从较多地把教师的研究当作教育理论专业人员的研究来要求和衡量,转换为强调教师的研究是日常教育教学背景下针对教育实践问题的研究;从较多地关注沿用自然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转化为更多地关注教师研究方法的人文性和个性化。关于教师如何做研究这个命题,有许多的教育专家进行过阐述,应该说,近年来,教育研究的形式及表现已经在逐步打破规范的专业化课题研究,教育反思、教育随笔、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等等,都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热情。

二: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要做小课题研究

主要的原因是:1、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教师改进自己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2、小课题研究与学校的主课题研究两者互动互补,和谐交融;3、小课题研究源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等等方面,关于小课题研究中还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你可以来,亿百出版网看看。

三:小学语文老师可以进行哪些小课题研究

可以给同学们多讲解哈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含义,毕竟是小学生,理解能力差点,也可以让他海多学学古人那种出於泥而不染的精神,让他们成为中国下一代独领风骚的诗人…

四:中小学教师怎么样进行小课题研究

您好,可以安排各学科的教育部十三五规划课题,网上可查,专门用于评职称,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望采纳!!!

五:小学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读后感

担任课题组组长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对于课题研究自己一直以来也是“摸石头过河”,很缺少关于课题的一节相关理论知识的积淀。我想,要想从事课题工作,非找一本理论书籍,学习学习不可。恰恰这时,我得到了《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这本书。这本书是辽宁省特级教师,沈阳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徐世贵所著。接近30万字,共13章。从开展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开始讲起,涉及到从如何选题,如何写方案,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反思,成果搜集到如何组织和评价等内容。语言通俗易懂,并且结合实例,对我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为了留下深刻印象,我细致揣摩每段的内容,对照学习每个案例,边品味边细读,同时做好读书笔记和自己的随想,就像徐世贵老师在我眼前亲自做培训。我每天坚持读一章,大约三小时。读完整本书后,无比畅快!原来读书不是只需要囫囵吞枣,精雕细琢的品味的确收获颇丰。

当看到“小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的时候,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于是觉得我们的课题似乎从中可以借鉴一下,并且进行适合我们学校现状的创新。就主题学习实验而言,目前的瓶颈可能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我想,大家分组进行一个领域的子课题研究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操作方法。

当看到“怎样撰写教学模式”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又想到了我们的课题研究。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既稳定又发展变化的程序框架。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应是开放的,发展的,进化的,他需要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模式是否也需要这样?

当看到学生自主教师导学六步教学法的时候,我又想到了我们的精读课。

找准我们课题的切入点,进行深入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炼,再提炼后实践,我想这是我们未来开展课题研究的方向。

去伪存真,扎实研究,做研究型教师。在研究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我想这才是课题研究的真正意义。

六:什么是教师小课题研究

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培训材料之一

1、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我们给它这样定义:作为教育活动“当事人”、“实践者”的教师,自觉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

通俗地说,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

它具有开口小、周期短、易实施、见效快的特点。

有专家认为这类课题无须审批立项,是教师自发进行、自我负责的“常态化”研究行为。它提倡一种“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

确实,“小课题”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个人研究行为,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也是利益主体。

2、小课题研究的特性

案例:

顾老师任教语文,最近为班上的学生不愿发言而大伤脑筋,的确,那样的课堂常常如入“无人之境”。经过一番思考,顾老师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课堂时间紧,发言机会少,导致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被挫伤。于是,顾老师根据《中国青年报》文章的启示,尝试“站起来就说”。他对本班学生做了一个征求意见调查,54%的支持率让他颇感欣慰。然而真正实施起来,竟无一人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在征求部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顾老师感到光凭“激励”还不行,还得“强迫”,于是他又公布了一项新规定“每周每个学生语文课上主动发言不少于两次;凡少于两次的学生必须当众唱歌,必要时还得‘请家长’……逐周累计发言次数,奖励前三名。”此举见效显著,课堂气氛随即“活跃”。然而,顾老师很快发现:少数同学是前半周看热闹,后半周胡乱找几个问题提提,答答,完全应付了事。针对这种情况,顾老师采取了“要点提问法”、“即时提问法”,对那些一堂课上一次都没主动发言以及心不在焉的学生突然提问。伴随着这样的“软硬兼施”,学生们的强迫感日渐消失,慢慢习惯了“站起来就说”的形式。

案例: 与克隆作业过过招

任教五年级语文的王老师,意外发现本班部分学生有长期抄袭作业的现象。她控制住了自己的恼怒,先是不动声色地与个别学生接触,了解具体情况。然后,她决定与“克隆作业过过招”。

王老师首先设置了专题作业评讲课。评讲课上她先表扬了所有语文作业全对的学生。然后让这些学生当小老师,为大家作解题示范,几个抄作业的学生自然就“挂黑板”了。尽管在座的学生多心知肚明,但王老师仍未解开真相,这让“抄手”们十分愧疚。

接着,王老师又组织学生们自编自导中队会“诚信为金”,大家通过讲故事、演话剧、夸典型、表决心等形式,进一步激发和增强“诚实守信”的意识和信念。

更为重要的是,王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做出针对性改进。首先,她在班上建了学习互助小组,引导学生们积极、正确地对学困生以学习援助;其次,她在平时的新授课上,特别留心学困生的表现,有针对地调整教学节奏;再次,她在作业批阅中增大了面批的分量,更加关注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孩子们渐渐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诚挚关心,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分析:从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归纳出小课题研究的特性:

(1)“属己”性:上例可以看出,小课题研究不是为了建构某种宏大的理论,也不是为了发现某种普遍规律,而是完全出自教师自身的需要,这种需要既包括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美好愿望,又包括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成长动机,在于提升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能够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与新课改的召唤水乳交融,这是教师应对“专业困境”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姿......余下全文>>

七:为什么中小学教师要更关注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的研究更能体现教学的现状以及管理改革的问题等等方面,因此很多人都会选择小课题的研究。对于课题研究的流程以及课题研究的方法你都可以来亿百出版网看看。

八: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要做小课题研究

改变思维角度看待教育现象。

对某一教育现象深入的思考。

对自己教育工作有个反思和总结。

对某一教育现象有个系统的学习(别人的研究状况)。

对某些教育方法进行实验对比。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