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参与观察法

一:按参与程度的不同,可以把观察法划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正确

按参与程度的不同,

可以把观察法划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二:什么是参与式观察法

什么是参与式观察法?

所谓参与观察法,

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三:什么是参与式观察法

这道判断题正确,因为:参与观察根据参与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部分参与观察。所以这道题答案是正确。请君参考!

四: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有什么区别

与其他研究技术相比,参与观察导致研究者把他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强加于他试图理解的那个社会世界的可能性最小,它常常是在“没有先入之见”的情况下进行这种探讨的。因此,它为获得社会现实的真实图像提供了最好的方法。重要的是:参与观察时,由于身临其境,观察者可以获得较多的内部信息,这也是记者官员好采取暗访手段的原因。所以,观察者在参与观察时,一般都需要隐瞒自己的身份。

五:观察法多数是什么式观察,适用于定性类型的调查研究

观察法的类型   1.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指不借助仪器,靠自身感觉器官进行观察;间接观察指借助于各种仪器来进行观察。直接观察比较简便,但人的视野与精力有限,记录难以精确全面;间接观察适于客观记录和多角度的观察,但使用仪器往往比较麻烦。   2. 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参与性观察是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观察;非参与性观察是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处于旁观。直接观察的优点是:观察研究者可以不暴露自己的研究者身份,使观察处于秘密的状态;由于参与进去,对观察对象的活动就有了比较深入的体验和理解,有助于理解观察对象背后的心理活动和动机,使观察比较深入。非参与性观察比较冷静客观,但不易深入。教师可以采用参与性观察,也可以采用非参与性观察。

六:参与观察法的全参与观察与自我观察

“北京天体沙龙”最初于2002年底开始于一位男青年在互联网设立论坛(BBS),召集志同道合者。他在互联网上检索到了我关于天体主义的几篇文章,便写来电子信件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讲,自那时起,我便开始了自己的“全参与”。Danny L. Jorgensen认为有四类研究对象特别适用于参与观察法,而我所面对的这个天体组织几乎同时具备了这四类对象的特性:人们对该现象所知极微;圈内人和圈外人的观点有重大差距;该现象对圈外人为晦涩不明;该现象非为公众可见。[2](P18)其中第二条特别值得一提,天体爱好者视自己在追求一种圣洁的信念与理想,而圈外人更多从性的角度对他们加以揣测。在进行此项研究的过程中,我也专门收集了圈外人的观点,发现此种偏见根深蒂固,即使对于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开明人士”也不例外,因篇幅所限本文专门谈方法论,其它研究将另行论述。具体到当前中国的天体组织这一研究对象,我认为还可以补充一点采取全参与观察的必要性:天体爱好者深知主流社会对他们的偏见与排斥,所以对冒然出现的研究者或“局外人”将更有可能采取拒绝的态度,即使接受访谈,在主流舆论的作用下也难以保证其所述客观。所以,只有作为“自己人”,在暂时不透露研究目的的背景下进入研究情景,才可能获得一个组织或运动从酝酿到成长的全部客观资料。如果说以上是基于主观权衡的话,还有一个客观的原因也注定了我采取全参与观察法,这便是:我自己也是一名天体主义者,对天体主义的信念推崇备至。我曾经专门走访传闻中哈尔滨太阳岛的天体营,还在我作版主的BBS里组织过两次关于天体的讨论,写过多篇相关文章,极力宣扬天体主义理念。在生活中我一直向往参加天体活动,去实践天体理想。因此,可以说我便是我自己的一个研究对象,我首先是圈内人,然后才是正进行全参与观察的一个研究者。从这层意义上,我又是一个“自我观察者”。在我与同业谈及“自我观察”这个概念的时候,曾受到质疑:研究者是否可以将自己作为研究对象?

七:参与观察法的参与观察法的应用

(1)采用参与观察方式进行的研究,通常不是要验证某种理论或假设,其目的是对现象发生的过程提供直接的和详细的资料,以便对其有比较深入的理解。(2)参与观察之初,研究者都需要为自己作为一个陌生人出现而进行某种方式的解释。(3)由于参与观察特定方式的要求,参与观察者往往要经历一个“先融进去”,“再跳出来”的过程。(4)采用参与观察法时,应尽量减少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相互作用造成的负面影响。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