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一:简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

(一)风险预防

预防策略是指信用卡风险尚未发生时,发卡机构事先采取的一定的防备性措施以减少或降低信用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这里对签名制管理、挂失止付管理和透支进行具体分析。

1.签名制的风险管理

2.挂失止付的风险管理

3.透支风险管理

(二)风险的分散转移

分散转移方法是信用卡风险管理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指发卡行通过某些合法的交易方式或业务手段将自己所面临的信用卡风险分散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承担的一种策略。

1.向担保人转移

2.向保险机构转移

(三)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发卡机构因发现从事某种经营活动可能带来风险损失,有意识地采取回避措施,放弃或拒绝某项业务

二:如何深入学习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Credit Risk)内容涉及很广。基本两大块是 wholesale 和 retail credit risk. 这里只谈 wholesale.

基本的模型框架分为 structural 和 reduced approaches. 前者类似基本面分析,从公司的资产结构分析公司的信用状况,对违约风险建模,违约率表达为公司资不抵债的概率,最后转化为 barrier option 的定价问题。后者类似技术面分析,根据市场观测的 credit spread data(可以是 CDS 或 bond implied spread)出发, 直接对 default rate 建模,模型形势类似利率模型。但为了更好地拟合市场数据往往引入 jump component, 最著名的是 Duffie, Pan & Singleton 的 AJD 模型。

为了 capture obligor 之间的 default correlation 往往引入 Copula Function, 如著名的 Gaussian Copula, t-Copula, Gumbel Copula 等。

可以根据应用分为信用资产定价(Credit Asset Valuation)和信用风险度量(Credit Risk Measure). 前者主要包括对各种涉及信用风险(违约及风险评级 /Credit Spread 变化)的金融传统产品(如债券,贷款等)和金融信用衍生品(CDS, CLN, CDO 等, 以及它们的 option)的定价和风控 / 对冲,也包括很重要的一块也就是 CVA/DVA/FVA 的计算,主要目标是根据对手风险(Counterparty Risk)的估值调整对 OTC 衍生品(注意不仅仅是信用衍生品)的价格。比如你作为甲方与乙方签订了一个利率互换协议,对 100 万美元的面值,你每季度付给乙方 5%的利息,乙方每季度付给你 LIBOR+2.5%的利息。由于 LIBOR 是浮动的,其市场波动会影响整个互换的价值。如果利率大幅增加,比如 LIBOR 现在是 6%,那么乙方净欠你 3.5%,而如果乙方的信用不太好,比如评级为 B,你当然就会担心乙方此时毁约,因此在定价时要把乙方违约的风险计算进去,这就是 CVA.同样,乙方也担心你在利率下降时会违约,从而也会要求在合同上 price in 你违约的风险,这对你来说就是 DVA.

作为风险度量方面,银行内部风控和监管部门都会要求量化银行的信用资产和负债的风险以决定信用资本率,通常是某个置信度(如 99.9%)下 portfolio 损失分布的一个点估计(quantile)或尾部平均(tail average). 计算可以用 Basel 的标准(standardized)方法,也可以用所渭的 IRB 方法,后者又分为 basic 和 advanced,不同的方法无非是对三个参数 EAD,PD,LGD 的来源的限制不同,而具体计算公式是 BCBS 规定死的。使用 advanced IRB 的银行可以使用自己的内部模型决定这三个参数,如用 logit 和 probit function 做为回归函数 model PD, 用 decision tree 来 model LGD, 至于 EAD, OTC derivative 的 exposure 可以用 CVA engine 算出,TCP(如 lines of credit)的 EAD 则要根据历史数据估计 conditional drawn amou......余下全文>>

三:如何加强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一、金融全球化中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信用风险、国家及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无疑是最重要的风险。信用风险可定义为银行的借款人或交易对象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义务的潜在可能性。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将信用风险限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获得最高的风险调整收益。

随着我国资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金融业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参与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在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式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开发适用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显然,在金融业日益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度量模型的研究,缩小与国外同行的差距,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

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直接金融市场发展势头迅猛。随着资本市场的扩张和直接金融工具的发展,中小企业进入金融市场变得更为容易,银行作为融资中介的地位下降,企业融资出现了“脱媒”现象。但是,由于发展中经济具有“追赶型经济”的特点,其目标是经济高速、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背景是市场机制不健全和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在发展的初期阶段,选择银行主导型(bank-orient systems)而不是市场主导型(market-orient systems)的金融体制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银行融资将仍是企业筹措资金的主要方式,银行体系面临的风险将是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构成要素。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不仅是商业银行作为微观金融主体进行内部管理的自主行为,从全局上看也是防范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导致银行信用体系和支付体系崩溃、引发货币危机、股市暴跌和金融危机的需要。

四:信用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企业有何意义?急用。谢谢

所谓商业银行即是以信用为基础、以经营货币借贷和结算业务为主的高负债高风险行业。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商业银行区别于一般资本主义工商业具用充当资本家之间的信用中介、充当资本家之间的支付中介、变社会各阶层的积蓄和收入为资本以及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的作用。商业银行在一国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关键地位和作用以及其经营特点,导致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一旦银行经营风险转化成现实损失,不仅可能导致银行破产,而且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后果。加之中国已经加入WTO,进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面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严峻形势,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使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已然成为不可回避且及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银行信贷市场中,由于种种复杂原因导致大量的贷款无法收回,由此而导致的资产质量状况和经营效益状况的恶化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沉重包袱。各家银行贷款行为日趋谨慎,实行了严格的信贷配给制,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我国银行经营风险日趋显现、经营日益艰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那么就从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率、资本利润率、收入利润率等方面来分析我国目前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情况。

1、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是由逾期、呆滞、呆账贷款三部分组成的。1999年开始,四大商业银行陆续剥出一万亿元的不良资产由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此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占全部贷款的很大一部份比率。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由于政策性任务而户负的沉重包袱,国有企业的亏损通过信贷关系转嫁给电子基团国有商业银行,资金难以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加大了信贷资产的风险和损失。

2、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资本安全和承担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它能有效的衡量银行机构经营的稳健程度。资本充足率越小,风险越大,安全度也越差,因为资本占资产的比率越小,当资产一旦发生损失时,给予补充的能力越小。根据规定,为了加强银行经营的安全性降低风险性,银行资本弃足率不得低于8%,但据统计资料业示,我国的各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极少有达到这一标准的,并且这一指标又呈下降趋势,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资本金不足的情况使得银行经营处于高风险区域,导致发展后劲乏力、抵御风险能力低下等不良后果。

3、存贷比率是银行贷款对存款的比例。该比例越大,风险越大,银行经营的安全程度也就越低。贷款越多,产生信用风险的几率也就越大。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约束和激励机制,我国银行经营理念发生扭曲,不惜牺牲信贷资金的安全、流动和效益为代价,片面追求贷款规模,普遍存在着"超贷"的现象。

4、资本利润率为利润总额和资产总额之比,收入利润率为利润总额与营业收入之比,二者都是衡量银行盈利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商业银行业绩的集中体现。资产利润率和收入利润率越高,说明银行的盈利能力越强,实力也越雄厚,其抵抗风险的能力越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和收入利润率普遍较低,其中农业银行更是出现连年负利润的情况,与其在中国银行业中的规模和地位极不相称;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情况则明显优于国有商业银行,个别银行的指标可以和外资银行相抗衡。

五:商业银行有哪些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

推荐一本:梁世栋的《商业银行风险计量理论与实务》

六:银行风险管理重要性

众所周知,目前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信用风险。即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债务人不能按期还款而违约所形成损失的可能。二是市场风险。即市场的价格变化使头寸蒙受的损失,它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价格风险等。三是操作风险。即因不完善的内部管理程序和不规范的内部操作程序而形成的风险。信用风险是最常见的,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也是最大的。操作风险主要是由于银行点多面广,且管理水平、宽严程度不一等原因造成的,也是较容易出现的风险。市场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汇率和利率管理还没有完全放开,这方面造成的损失是较小的。

从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进程和实践来看,在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千变万化的市场条件下,如果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够,这三大风险都会给商业银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商业银行的倒闭和破产。由于历史背景和客观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始终是一个簿弱环节,表现为规模扩张与资产实力不相适应,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质量不相匹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完善等。因此,商业银行要进行有效的风险预警、监测、管理、控制、防范和化解就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构筑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形成全程的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按照商业银行的内部设置和审贷分离原则,设客户经理、风险经理、内控审计三道防线。客户经理负责市场营销和客户关系的管理与维护,并对营销的项目及客户的背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出初步意见;风险经理在不接触客户的情况下,以客户经理提供的书面材料为基础,对客户的主体资格、融资背景、项目的可行性、合法合规性、合同的完整性以及抵押物产权价值等诸多方面进行独立的审核审查,形成客观独立的书面意见,揭示和预测风险程度,提出降低信贷风险的措施和对策;内控审计主要是在一定时间内负责对客户经理、风险经理的工作是否依法合规进行检查监督,整个经营管理过程在没有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果发现风险或出现重大失误和损失,则按照相关规定,对有关部门或相关责任人进行适当的处罚。以上三道防线明确划分了三个部门之间和岗础之间的职责,形成职责分离、相对独立、相互制约。[1]

二、打好风险管理的三项基础,形成全员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一是进行一定的投资,提高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形成一定规模的数据库,不断完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计量分析模型,建立健全风险指标识别系统、预警系统和监控系统,提高各类信息的处理能力。二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专业队伍。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风险管理制度、措施、动态和整个运行机制,都要靠人来执行,所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风险管理专业人才是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三是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制度。使各个业务部门以及下至各个客户经理,对资本成本、费用成本、风险成本等,都要有所了解,使之在处理各项业务时自觉地处理好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市场与风险之间的关系,保证各项业务建康有序的发展。

三、构建风险管理的三个层面,形成全新的信贷风险管理垂直方法

要实现信贷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就必须改变商业银行现有的分行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建立总行风险管理部——分行风险管理部——支行风险管理部三个层面的专业垂直管理层次,提高和增强风险政策的贯彻力度和速度。总行风险管理部主要制定风险管理的战略决策,制定和修改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预警、计量、监测和控制系统,确定银行可以承受的风险水平,并对分行以及风险管理机构的负责人进行绩效......余下全文>>

七: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三大机制的是什么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三大机制:

一、内部控制机制

内控机制建设就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既定目标,防范和减少风险的发生,由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对内部业务流程进行全过程的介入和监控,采取权力分解、相互制衡手段,制定出完备的制度保证的过程。

二、对冲机制

“对冲”英文“Hedge”,词意中包含了避险、套期保值的含义。对冲交易简单地说就是盈亏相抵的交易。对冲交易即同时进行两笔行情相关、方向相反、数量相当、盈亏相抵的交易。

三、经济资本配置机制

实施经济资本的配置是商业银行实施资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银行主动运用经济资本进行指导战略和业务决策的体现。经济资本配置是指,在理论上或形式上计算支持一项业务所需要的资本额(即经济资本额),再对全行经济资本的总体水平进行评估,综合考虑信用评级、监管当局规定、股东收益和经营中承担的风险等因素,在资本充足率的总体规划之下,制定经济资本目标,将经济资本在各个机构、各项业务中进行合理配置,使业务发展与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相适应。

八: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5分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实现对合规风险的有效识别和管丹。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确保依法合规经营。

九: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用风险管理机构方面存在问题。在我国商业银行中)负责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是贷款部门的贷款员)这远远不能满足实际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

2.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而言)贷款的审批和发放主要凭借个人主观意愿)无论是贷前调查还是贷时审查)都缺少科学而完整的客观评价)且缺乏完善的贷后检查工作。贷款资金发放后)银行极少就企业对贷款资金的使用状况及企业的重大经营管理决策等进行必要的检查、监督和参与)这种只“放”不“问”的做法必然导致逾期、呆滞、呆帐贷款的增多。另外)贷款员的责、权、利与贷款质量不挂钩)缺乏明确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

3.信贷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企业信用分析时)采用定性方法者较多)缺乏系统科学的定量分析)信用风险分析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比例分析阶段)缺乏建立在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方法基础上的信用风险量化测量工具)如缺乏对企业违约风险分析模型、企业破产失败预警模型等科学定量模型的开发和使用。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也主要是由各个银行自己进行)评级的主观性强。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起步较晚)很多银行缺乏关于企业详尽完整信息的数据库)缺乏像美国JPMorgan公司那样的成熟的信用风险管理专家系统。

4.信贷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部门缺乏大量的德才兼备的人员)信贷人员素质不高)风险意识薄弱)缺乏自觉维护银行整体利益的观念。信贷部门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完善)信贷人员的违章操作、越权、人情贷款、甚至以权谋私等行为皆有发生~

十: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区别

银行的本质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其基本要求是确保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银行经营的本质就是协调这三者的关系,简言之,就是对风险的承担与管理。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