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企业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人事管理存在问题或弊端总的有:宏观管理薄弱,部门职能重叠,协调难度大,工作效率低;选入视野不够宽,用人机制不够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还没有普遍形成;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还不健全、不配套.
在激励方面,一是缺乏总体奖励策略和措施,没有形成系统的激励机制;二是缺乏激励手段、方式、力度与激励对象、拟定目标的一致性,没有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三是缺乏合理可行的考核评价方法,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四是缺乏灵活多样的激励方式,没有形成多元的激励机制。
在约束方面,一是重激励轻约束,有的甚至无约束;二是约束体系不健全,约束目的不明确;三是重违法违纪责任的追究而轻经营成果责任的追究;四是重事后追究轻过程控制;五是没有建立经营者信誉制度,经营者没有生存危机。
绩效管理方面:
弊端之一,绩效管理缺乏系统性。主要表现是:①缺乏系统的绩效目标和刚性的制度约束,组织绩效与员工绩效相分离;②没有建立系统的绩效考评系统,只有对员工的考评,缺少对中层管理者的绩效考评,且以非正式谈话为基础考评员工,员工绩效考核与实际工作相脱节;③绩效考评标准模糊、不切实际,随意性强,绩效保证体系不严密,透明度不高,可操作性差;④绩效管理缺乏全过程的沟通或沟通不恰当,绩效考评的结果对员工没有及时地反馈;⑤绩效考核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相分离,激励与约束不对称,缺乏一致性。由于绩效管理没有系统性的支撑,造成绩效管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仅有的绩效考评也流于形式,而且奖金计划在企业业绩较低的时候,对员工往往缺乏激励,而当业绩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对员工的激励又显得不足,员工的薪酬支付并没有与企业的利益实现共享。
弊端之二,绩效考评指标设计不当,容易产生误导性。从组织的绩效考评来看,过分强调定量指标的考核,忽视定性评议指标的使用,并且在定量指标的选取上,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产生偏差。从员工的绩效考评来看,空泛的定性评议指标权重过大,定量的考核指标使用较少,并且将员工的素质考评与绩效考评混为一谈,以至在员工的绩效考评指标中,对员工基本素质的考核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弊端之三,强调激励的统一性而忽略了激励的差异性。受环境的影响,企业内部各组织之间以及员工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便是同一员工,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在客观上就决定了企业激励的层次性。不对环境和员工的需求进行具体分析,一味追求企业激励政策的统一性,其结果必然导致激励效果停留在浅的层面上,最终流于形式,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如员工直接上级的评分相对较为客观和公正,但是由于不同部门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不同以及管理者理解上的差异,造成部门之间员工的评分标准差距较大,评分结果之间难以作横向比较。
弊端之四,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识缺乏统一性。通常,被考核者是最易感到焦虑的群体,他们既想得第一,又害怕“枪打出头鸟”;既担心被人算计,又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且普遍感觉到绩效管理是约束一般员工的,因此员工对绩效考评首先采取自我保护的态度,以至自评分普遍接近满分的水平,基本上失去相互比较的意义。在员工互评上,抱着一团和气的态度,以求自保,评优时出现“轮流坐庄”现象;在对管理者的评议上,受个人价值观和偏见的影响,那些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成绩突出但个性较强的管理者,员工评议的平均分明显低于那些工作四平八稳且性格温和的干部。而基层管理者往往又对绩效考核持怀疑的态度,要么因与员工接触少,了解信息有限,易用员工知识多少、印象好坏作为评价标准,而不是依据完成任务情况,要么觉得绩效考核对工作的促进与绩......余下全文>>
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方面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选择忽视环境因素,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缺少竞争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选择一般依据企业所面临的压力情况不同进行,主要有全球化竞争战略、全面质量管理战略和绩效改善战略等,常通过诱引、投资和参与等方式来完成。现在,一些公司诸如海尔、通用、宝洁等都已成功地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建设和实施并取得骄人的成绩。于是,处在改革中起步较晚亟待完善的一些企业纷纷照葫芦画瓢般仿,却忽视了环境因素的重要作用,结果可想而知。一些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依然沿用旧的理念、机构建设、用人原则等,出现“一人当官,众人受益”、“群众视其如豺狼虎豹,你视群众如阶级敌人”的混乱局面,忽视人才、能力、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与建设,造成人才和资源的巨大浪费,缺少广泛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如海市蜃楼,与实际相背离,从而使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失去竞争力,甚至导致改革的失败。
2.人员配置规划缺少全面性,对培训机制的理解存在误区。人员的选取、配置和使用是否合理,这是关系到企业发展成败的大事,国内外诸多成功公司如海尔、宝洁、丰田等公司在人员的合理化配置上都下足了功夫。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环境下,企业要想在现有市场与规模的基础上有更长远的发展,必须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进一步为企业注入新的力量。一些企业在培训的问题上存在错误认识:
(1)认为培训费时、无用,或认为培训是下属自己的事,于是敷衍了事,目标与结果差异很大;
(2)培训计划制定不够完善,出现培训方法的选择和培训过程中的沟通不利、缺少关于培训结果的考核机制等问题;
(3)培训内容、时间、人员选择不当,目标制订不当,导致培训工作无法健康运行。
3.激励机制存在不足,绩效评估机制亟需完善。激励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率水平高低和发展程度。目前一些企业对激励制度的设计与执行缺少相应的灵活性,结果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得不到相应提高,企业缺乏竞争力。绩效评估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管理者的重要管理控制工具。部分企业在评估过程中由于系统不完善,运行方法不当而产生一些问题:
(1)缺少必要的沟通,导致上下级之间沟通不良,意见分歧,矛盾激化;
(2)培训力度不够导致评估主体对待评估内容的判定不够客观;
(3)缺少相应的信息反馈和投诉系统,导致评估结果失去预期作用;
(4)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的选择不够全面、准确、适当,依照企业具体相关评估内容和相关需要而定,否则会导致评估结果不够客观公正,达不到满意效果;
(5)负责人对评估的作用、意义和评估成功的定义理解不足,导致评估过程表面化,未能发挥评估系统的重要作用。
4.薪酬与福利管理的合法性有待提高。薪酬与福利是员工劳动所得、生活费用的来源和保障,是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工具,其设计与相关制度安排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然而,在具体运营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却严重侵害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使两极分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比如说在工资上,现在普遍使用两分或三分制,就是将工资部分打卡,作为基本保险凭证,部分以现金形式发放。这样一来,减少企业保险费用支出和税款费用支出,增加员工个人负担量,从而使员工相应的福利保险数额减少。再有,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差,满足于解决温饱问题,而忽视了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和企业依据环境应当相应提供的基本福利保障。
5.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需要加强。信息作为一种媒介,是企业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全面地掌握、消化、吸收、运用、转化它,使之成为......余下全文>>
三:组织人事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何对策和建议
每个企业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即使相同的问题对不同的企业也会有不同的对策,为您转载下面资料,仅供参考:
一、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改制和发展,特别是在产权多元化的趋势下,企业党建工作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党建工作软化。有的企业认为抓党建应该以经济利益为主,有时间抓一抓,没时间放一放,没有精力抓党建,基础建设薄弱;有的企业组织活动无经费、无场所、无器材、无内容,活动难开展;有的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职工思想缓散,组织功能弱化,党员作用难发挥,优秀青年等待观望,党员的培养发展出现断层,甚至存在多年不发展党员的现象;有的企业行政领导兼任党委(支部)书记,主抓生产经营,对党建工作既无经验,也无精力,组织意识不强;有的企业既不开党委(支部)会,也不开董事会,主要领导说了算,组织机构濒临瘫痪;有的企业党务干部政工职称不享受待遇,酬薪明显低于同级别的经营管理人员,致使部分优秀党务人才流失,即使从事党务工作的干部也不安心,不尽心;有些企业改制,机构精减,人员分流,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成为重点,党务干部“兼职化”、“业余化”问题突出。
二是组织功能弱化。党的基层组织应在国有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员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但是企业改制后,特别是企业性质改变后,企业只注重在“做大做强”上做文章,却不愿在党建工作上下功夫。有的认为企业应以经济利益为主,党建工作要服从于经济建设,党组织成了企业的附属机构,党建工作变“矮”了;有的认为企业重大问题应由董事会决策,而忽视了组织的存在,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领导分工负责制难以实现,党委(支部)职能变“瘦”了;有的认为企业抓党建与抓经营相冲突,重生产,轻党建,党课教育难落实,党内活动难开展,党组织变“虚”了;有的认为企业设了组织就得设职位,政治工作是虚的,经济效益才是真的,党建工作变“多”了,等等。这些消极思想、模糊认识的存在,极易形成党政关系不顺、组织功能弱化、党建工作无力等问题,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协调不顺,党建务“虚”,行政务“实”,党组织从事的是“软”工作,经营部门创收是“硬”指标,组织活动与行政管理两夹皮,导致组织参与决策难、监督难、活动难。
三是党性观念淡化。随着国有企业的逐步发展和改制力度的不断加大,下岗分流、自谋出路的流动党员和退休党员数量不断增多,教育管理难度增大。有些企业尤其是困难企业因受教育经费、活动场所的限制,组织活动难开展;有些企业根据下岗分流党员分布情况,动员他们将组织关系转至党员居住地,但由于企业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协调衔接不到位,有些街道、社区不愿接纳
“外来党员”;有些企业的党员分流后,外出务工地点不确定,随意流动性大,党组织难以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有些企业的下岗分流党员长期外出务工,不与组织联系,党组织不好管理;有些企业的党员下岗分流后,思想认识出现偏差,对组织失去信心,党性观念淡薄,不愿参加活动;有些企业的组织部门教育管理滞后,没有及时调整组织设置,导致下岗分流和退休党员没了“家”,成了“三不”党员。
四是处理问题简化。在国有企业改制进程中,由于部分党员因岗位调整,个人利益发生变化,下岗分流人员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事关个人生活的重大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聚众上访,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有的企业管理层实行年薪制,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多万甚至几十万元,而一线员工工资较低,收入差距拉大;有的企业改制重组或变相入股,国有资产流失,职工分流下岗;有的企业重要岗位任人唯亲,裙带关系复杂,利用职务之便捞取好处;......余下全文>>
四:论述我国中小型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哪些不足之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在面对日益复杂、快速变化的经济形势时,往往更看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常只能被动地去满足企业提出的人力资源需求,而不能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发展实际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适当的预测,提前做好准备,难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往往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
2、人力资源投资不足,培训机制不健全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尚未真正认识到人员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往往把培训资金仅作为企业的成本而非长远投资,用于员工培训的经费很少,少数中小企业就根本没有培训经费。
培训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一个培训规划人员,即使有也只是被认为是重要部门整合出来的富余人员。二是没有一个完整、全面的培训规划,或者临时抱佛脚,或者培训课程设置不适合培训人员,或者只培训高级人员,忽略基层人员等。表现出明显的被动性、临时性和片面性,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三是在员工培训开发的过程中没有采取相应的监督、考核等管理措施,培训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3、人员招聘选拔机制不科学
人员的招聘本身应具有很明显的计划性、程序性和科学性。而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规范的招聘规程,在招聘时没有详尽周密的招聘计划,其招聘往往呈现出“现用现招”的特点。结果往往是招聘者重复性地到本地或跨地区的人才市场上去寻找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样既费时,又费力,造成了招聘成本过高,而且企业难以招到满意的人才。
在选拔人才的方法上的存在单一落后的问题。科学地选拔人才应该是采取笔试、情景模拟、面试、心理测试和背景调查等多种方法综合应用来进行的。而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在招聘时仍然是只采用传统的面试的单一方式,很少采用笔试、情景模拟、面试、心理测验等多种科学的测试方法来综合考察应聘者的写作能力、组织决策能力、分析创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在招聘时往往仅凭经验办事,重学历不重能力,重应聘者言谈,不重应聘者的实绩,较少考虑应聘者的动机、态度和对组织文化的认同程度等,这样就难以保证人才的进入。
4、忽视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
许多中小企业不能按照科学的理论分析工具来分析员工的不同需求,更无法设计出针对不同需求员工的不同激励措施,单一地以增加报酬激励员工的工作激情,忽视非物质的激励方式(如理想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培训激励和自我实现激励等),忽视良好的企业组织环境的培育,使得企业缺乏凝聚力,员工缺乏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员工的士气和忠诚度。
5、缺乏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对员工个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没有将人才职业生涯规划纳入企业人才管理,也没有认识到人才职业生涯管理的投资价值,使得员工晋升难、发展空间小,直接导致员工缺乏学习动力,扼杀了员工的潜质,又使企业的整体素质难以提高。
6、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意识还很淡薄,未把企业文化的建设纳入人力资源管理,使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中所具有的动力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振兴功能、协调功能和辐射功能没有被很好地挖掘出来。...余下全文>>
五:人力资源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一、首先应该知道实施绩效管理的基础是什么?
二、还要明确绩效管理本身是什么?
一、首先应该知道实施绩效管理的基础是什么?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根基高楼华而不实,没有根基的绩效管理同样华而不实。
所谓基础,应该绩效管理的立脚点,绩效管理凭借什么来管理,是不是还是管理者说了算,胡萝卜加大棒?不是,一个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必须科学的依据,必须有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那么绩效管理的数据从哪里得来?
从职务分析获得。所谓职务分析即是对公司每个岗位进行科学认真的调查分析,获得科学可靠尽可能量化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形成职务说明书。最终的职务说明书就是绩效管理的立脚点和根基,离开了职务说明书,一些的绩效管理都只能是空谈,乏味没有说服力。
职务分析看似简单,其实不然,一分科学有效的职务说明需要耗费管理者大量时间和精力。整个职务分析本身就是一个科学的体系,一个系统。其作用之大不可小觑。既可以用来进行绩效管理管理,也可以用来进行职务变动,员工招聘、培训,还可以提供薪酬管理有关的信息,是进行职务评价确定岗位价值的重要依据,当然它还能够给我们的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提供依据。
二、还要明确绩效管理本身是什么?
究竟什么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意义和作用何在?实施绩效管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绩效管理的概念告诉我们:它是一个管理者和员工保持双向沟通的过程,在过程之初,管理者和员工通过认真平等的沟通,对未来一段时间(通常是一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达成一致,确立员工未来一年的工作目标,在更高层次的绩效管理里用关键绩效目标(KPI)和平衡记分卡表示。
确立绩效目标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简单的步骤,简单却重要,它是基于员工职务说明书,结合公司未来的规划和战略任务所做,通常是公司绩效目标的分解,每个员工都达到或超过自己的既定,公司才能完成规划,否则,公司的口号喊的再响,也仅仅是口号,不能转化成生产力,不能转化成公司绩效。
绩效管理的目标确立之后,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完成了,而是更多了,管理者需要根据自己下属员工的绩效目标卡,观察员工的工作和行为,不断帮助员工调整自己,更快更好地完成目标。
这期间,管理者除了观察之外,还需要不断记录员工的绩效表现,以此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必要的时候,管理者还要就员工近期的行为与员工进行真诚有效的沟通,了解员工的情况,帮助员工清除障碍,帮助员工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为更好地完成绩效目标服务。
这里又提到了绩效管理的两个步骤,即是:持续不断地沟通和做文档记录。沟通应该是持续不断的,不是等待年终的考核。如果没有平时的沟通,只有年终的沟通,那年终沟通的结果肯定是不欢而散,这种沟通是没有基础和说服力的,本来平等会谈可能就变成了唇枪舌剑的辩论,辩论的最终结果必将是失败的结果。
因此,要达到年终的良好的考评沟通,必须在平时就不断进行沟通,沟通本身就是管理,而且是更高境界的管理,管理不能因为头疼沟通就不做。还有就是注意保留观察记录,以免出现分歧时无据可察。
在上述步骤顺利进行的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就是年终的绩效考评。管理者和员工都忙碌了一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大家都拭目以待,这个时候我们的考评工作就派上了用场,到底完成的怎么样,把绩效目标拿来,把平时的记录拿来,把平时沟通的结果拿来,谁完成谁没有完成,谁多谁少,一目了然,没有什么纠缠不清的。...余下全文>>
六: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许多成功企业的实践证明,人力川源管理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充分证明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加强地勘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地勘单位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根本所在。因此,在进入WTO以后,地勘单位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是地勘单位领导和人力资源工作者必须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地勘单位现存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其框架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它适应了地勘单位以往的整齐划一的经济形式、产业结构、分配体制,以及按指令计划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旧体制。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地勘单位产业结构的调整、分配体制的改革和经营的转换,各自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据笔者了解,目前大部分地勘单位还没有树立起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很多方面的改革还比较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头管理,资源分割。对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完整的管理工作,对企业员工是一个整体。大多数地勘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对职工是分割管理。存在着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干部和工人之分,界限明确。干部(中层以上领导)归地勘单位的党群部门管理(党群部将地勘单位原来的宣传科、组织科和政治处合并);一般技术干部和工人归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就是人事劳动部门管理(人事劳动科将地勘单位的人事科、工资科和教育科合并)。虽然这样的劳动人事管理体制在过去的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促进了地勘单位的发展,但人为地限制了人力资源的发展空间,人力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二重干轻工,投入不当。在地勘单位中,干部和工人二者的工作性质不同,单位没法将技术工人从生产岗位上撤下来进行培训;同时也过多地依赖干部管理水平。所以,在地勘单位内部,大多单位对专业技术干部的培训投入的多,对技术工人投入少。大多数单位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生产中的大部分工人满足不了生产岗位的需要。就我单位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参加培训的80%以上为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参加培训成了凤毛鳞角。 三忙于事务,忽略考核。在地勘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仍停留在岗位配置,缺乏对职工的跟踪考核。在地勘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大多把主要目标放在生产岗位人员的配置上,只要完成生产经营岗位所需的劳动力配置,也就万事大吉。成天忙于事务性工作,比如人员安排、工资调整、工资统计等,仅一个医疗保险的药费报销及缴费等工作,就需要专人管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员工的跟踪考核,谈不上了解和掌握劳动力是否能适应生产岗位需要,做到人尽其才。更谈不上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的其它创新工作了。 四因人设岗,薪随人变。工资分配尚需进一步改革,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在地勘单位中,许多单位实现了档案工资与实发工资相分离,实行了计件工资、效益工资、岗位效益工资制和经营者年薪制等多种形式的分配管理制度。这些分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未能完全做到薪随岗变、同岗同酬。仍然存在着因人设岗、薪随人变、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思想。 五考核机制,有待改革。用人上还存在着行政指令,没有健全的考核机制。用人制度上尚未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没有形成良好竞争机制。岗位需要人员,仍然是行政指令,员工自主选择岗位的余地很小。在很多方面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尤其在中层领导干部培养和任用方面,根本谈不上培养,需要谁,就是谁,领导说了算。同时中层领导干部的管理幅度太......余下全文>>
七:关于人事专员工作上的一些问题!
你好,我和你是同行,我觉得你可以看开一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问心无愧了,在乎别人那么多没必要吧,
咱们人事专员
主要职责
1、执行并完善公司的人事制度与计划,培训与发展,绩效评估,员工社会保障福利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2、组织并协助各部门进行招聘、培训和绩效考核等工作;
3、执行并完善员工入职、转正、异动、离职等相关政策及流程;
4、员工人事信息管理与员工档案的维护,核算员工的薪酬福利等事宜;
5、其他人事日常工作;
人事专员技能及经验要求
1、在人员招募、引进、培训开发及员工考核、激励等方面有实际操作能力;
2、具有优秀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极强的亲和力与服务意识,沟通领悟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强;
3、工作细致认真,原则性强,有良好的执行力及职业素养;
4、熟悉国家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熟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和运作方式;
5、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内外沟通能力;
6、有强烈的责任感及敬业精神,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
7、良好的计算机水平,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软件;员工档案的维护,核算员工的薪酬福利等福宜;
处理好上面这些你就很优秀了,加油!
八:在做人事基本工作、主要收获、体会和存在问题
It was quite deep.
九:人事专员工作中常遇见的瓶颈问题有哪些
人事专员职位覆盖面大!
从人事专员到人事主管中间跨度比较大
十:当前中国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
浅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充分开发和利用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素质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是世界上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兴国﹑提高国民素质已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国策。尽管这样,我国人力资源在素质上和结构上仍存在不少问题。下面就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发表几点本人的观点和意见。
一﹑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招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人员招聘不规范,招聘成本高,招聘方法单一落后,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缺乏规范的招聘规程,在招聘时没有详尽周密的招聘计划,其招聘往往呈现出“现用现招”的特点,我国大多数企业在招聘时,往往采用传统面试法,很少采用笔记法﹑情景模拟法和心理测验发来考察应聘者的做能力﹑分析创造能力﹑组织决策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加上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本身的专业素质较低,在招聘时,往往凭经验办事,重学历不重能力,重应聘者的言谈,不注重考查实际,甚至以貌取人。再就是培训中存在的两点问题:一是培训观念错位,许多企业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人员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有的企业根本就不搞培训;二是培训制度不健全,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二)忽视人力资源规划
中国企业存在一个普遍问题是企业在进行战略规划时经常忽视人力资源规划,我国人力资源质量偏低,而质量是无法通过数量来代替的。据报载,我国对IT人才﹑生物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均有相当大的缺口,而且不同的业务,甚至处在不同的地域,其人力资源的模式和风格可能就是迥异的。
(三)绩效评估制度不完备
绩效评估制度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对绩效评估缺乏一套系统,客观的评估标准,在具体评估过程中只考虑员工的绩效,而不注重影响绩效的各方面因素,比如员工的工作环境,机会的偶然性等。评估结束后,不把评估结果与员工的培训与发展结合起来,甚至评估者对评估人带有偏见,或者仅以员工短期工作行为作为长期工作表现的评估依据等都是存在的问题。
(四)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低下
人力资本投资是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首要环节。我国的教育投入仍处于世界的后列位置,而人才资源是较高层次的人才资源,我国高层次人才断层现象严重,同时其使用效率也是极其低下的,在专业技术人员中,能力得到全面发挥的仅占其中的16%左右,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管理制度下,人才资源难以实现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部门﹑地区和单位间壁垒分割使人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摘自《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