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的分类

一:植物病害的类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二、根据寄主受害部位可分为:根部和茎基部病害、茎叶部病害和果实病害等。 三、根据症状表现分为:腐烂型病害、斑点病害、坏死型病害、花叶或变色型病害等。 四、根据病原生物类型可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以及寄生植物病害等。 五、根据病原传播方式可分为:种传病害、气传病害、土传病害和介体传播病害等。 六、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可分为: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省农资协会)

二:按病原物的类型或来源可以把植物病害分为

1、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引起,例如营养元素的缺乏,水分的不足或过量,低温的冻害和高温的灼病,肥料、农药使用不合理,或废水、废气造成的药害、毒害等。

2、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引起,有传染性,病原体多种,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或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三: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具体些)

1845年左右,爱尔兰岛上的马铃薯受到了晚疫病(由马铃薯晚疫病菌引起)最严重的摧残,马铃薯是当地居民的最主要粮食来源,结果造成约100万人在饥荒中死亡。1879年由于葡萄霜霉病(病原菌为葡萄生单轴霉菌,为防治此病而发明波尔多液)的大流行,毁灭了全法国的葡萄,从而使法国的酿酒业一度停产。植物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很多,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能引起植物生病的有病毒、细菌、真菌等。如引起烟草花叶病的是烟草花叶病毒,能引起水稻恶苗病的是赤霉菌,而禾柄锈菌能引起小麦杆锈病等。一般情况下,植物体内的寄生菌为真菌,但由于植物病毒一般十分微小,由它们引起的植物病毒病尚无良策对付,因而给农业造成严重损失。比如从1936年起,非洲加纳的可可树因被可可树肿枝病病毒感染而生病,而且来势凶猛,蔓延很快,到1944年遍布加纳全国。

此后又蔓延到尼日利亚、多哥、象牙海岸等国家。这显示了植物病毒病的传染性。植物病毒病的另一特点是暴发性,如柑桔衰退病是一种病毒病,据报道,单在巴西圣保罗州,此病暴发时就使600万株甜橙死亡。就粮食作物而言,小麦、大麦、水稻、高粱等均能受到多种病毒的侵染。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只能在特定的寄主细胞内生活繁殖的生命体。根据植物病毒核酸的不同,可以将植物病毒分成四种,即双链DNA病毒(ds—DNA)、单链DNA病毒(ss—DNA),双链RNA病毒(ds—RNA)和单链RNA病毒(ss—RNA)。植物的双链DNA病毒为数不多。1960年首次报道了椰菜花叶病毒后,近几十年来又报道了约4~5种植物的双链DNA病毒。单链DNA病毒含有两种大小相似的单链DNA组份,称这种植物病毒为双联病毒。双联病毒是病毒家族中最年轻的成员,它直到1978年才为人们所承认。1981 年龚祖埙等发现我国第一例双联病毒——烟草曲叶病毒,从而填补了我国在植物病毒研究中的空白。双链RNA植物病毒为数不多,其结构类似动物的呼肠孤病毒。大多数植物病毒为单链RNA病毒,其典型代表是烟草花叶病毒。自发现植物病毒是植物病害的病源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消灭和限制这一病毒的方法,以减少作物的损失。关于植物病毒病的治疗,目前较有成效的是热疗法,一般水热在 55℃时很多植物会被杀死,故常用的方法是气热35~40℃,如将葡萄蔓放在38℃的人工气候箱内30 分钟可除去扇叶病毒。另外还可以利用茎尖培养来获得无毒种苗,在防治马铃薯、甘蔗、苹果、柑桔、葡萄及一些观赏植物的病毒病上采用茎尖培养获得较大成绩。最近将热处理和茎尖培养技术结合起来,从而更加容易获得无毒种苗,以避免植物病毒的危害。

四:什么是植物病害?判断植物是否发生病害有哪两个标准

植物病害是植物在生物或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下,发生一系列形态、生理和生化上的病理变化,阻碍了正常生长、发育的进程,从而影响人类经济效益的现象。

判断植物病害的两个衡量标准 (1)病害必须有病理程序; (2)病害必须造成损失。

五:植物病虫害分类鉴定

这个太专业了,建议你到书店看看

六:蔷薇科植物病害种类

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锈斑病,青枯病,蚜虫,卷叶蛾,蚧壳虫,白粉蚧这些都是

七: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物种类主有哪些

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寄生植物

植物病害病原物是能侵染寄生于植物体并导致侵染性病害发生的生物。多为异养型的非专性寄生物。病原物虽具有致病能力,但不是形成植物病害的决定因素,更不是唯一的因素。能否导致发病,还决定于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环境条件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八:什么是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plant disease) 植物在生物或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下,发生一系列形态、生理和生化上的病理变化,阻碍了正常生长、发育的进程,从而影响人类经济效益的现象。

病原种类:

种类很多,根据病原的种类可分为两大类:

(1)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引起,例如营养元素的缺乏,水分的不足或过量,低温的冻害和高温的灼病,肥料、农药使用不合理,或废水、废气造成的药害、毒害等。

(2)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引起,有传染性,病原体多种,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或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防治的原则

植物病害防治的原则是:消灭病原物或抑制其发生与蔓延;提高寄主植物的抗病能力;控制或改造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寄主植物而不利于病原物,抑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一般着重于植物群体的预防,因地因时根据作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每项措施要能充分发挥农业生态体系中的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避免公害和人畜中毒。使病害压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之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防治方法有植物检疫、抗病育种、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和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九:植物病害的病状有哪些

一、症状

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和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即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病状。 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征性表现称为病征。

(一)病状 植物病害的病状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

1、变色

植物生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颜色称为变色。原因:由于叶绿素或叶绿体受到抑制或破坏,色素比例失调造成的。

变色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

褪绿和黄化:整个植株、整个叶片或其一部分均匀地变色,褪绿是由于叶绿素的减少而使叶片表现为浅绿色;当叶绿素的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就表现为黄化。属于这种类型的变色,还有整个或部分叶片变为紫色或红色;

不是均匀地变色,如常见的花叶:由于形状不规则的深绿、浅绿、黄绿或黄色部位相间而形成不规则的杂色,不同颜色部位的轮廓是清楚的。

变色部位的轮廓不很清楚,就称作斑驳。斑驳症状在叶片、果实上是常见的。

典型的花叶症状,叶上杂色的分布是不规则的;有的可以局限在一定部位,如主脉间褪色的称作脉间花叶;沿着叶脉变色的称作脉带或沿脉变色;主脉和次脉变为半透明状的称作明脉。

病害的病原类型:植物病毒病和有些非侵染性病害(尤其是缺素症)常常表现以上两种形式的变色症状;有些植原体引起的病害往往表现黄化症状。

此外,田间还偶尔发现叶片不形成叶绿素的白化苗,这多是遗传性的。

烟草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白菜 辣椒病毒病 菜豆花叶病 苹果花叶病

2、 坏死 指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死亡。

原因:通常是由于病原物杀死或毒害植物,或是寄主植物的保护性局部自杀造成的。

表现: 坏死在叶片上常表现为坏死斑和叶枯。坏死斑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因病害而不同,但轮廓都比较清楚。有的坏死斑周围有一团变色环,称为晕环。大部分病斑发生在叶片上,早期是褪绿或变色,后期逐渐变为坏死。

坏死发生在花朵上,则直接降低花卉的观赏和商品价值。

病斑的坏死组织有时可以脱落而形成穿孔症状,有的坏死斑上有轮状纹,这种病斑称作轮斑或环斑。环斑是由几层同心圆组成的,各层颜色可以不同。类似环斑的症状,有叶片上形成的单线或双线的环纹或线纹,形成的线纹如橡树叶的轮廓就称作橡叶纹。以上各种斑纹,如表皮组织坏死的则表现为蚀纹。

类型:许多植物病毒病表现环斑、坏死环斑和各种环纹或蚀纹症状。 豇豆轮纹病

叶枯是指叶片上较大面积的枯死,枯死的轮廓有的不像叶斑那样明显。叶尖和叶缘的大块枯死,一般称作叶烧。 桃细菌性穿孔病

植物叶片、果实和枝条上还有一种称作疮痂的症状,病部较浅而且是很局限的,斑点的表面粗糙,有的还形成木栓化组织而稍为突起。

植物根茎可以发生各种形状的坏死斑。幼苗茎基部组织的坏死,引起所谓猝倒(幼苗在坏死处倒伏)和立枯(幼苗枯死但不倒伏)。木本植物茎的坏死还有一种梢枯症状,枝条从顶端向下枯死,一直扩展到主茎或主干。

果树和树木的枝干上有一种溃疡症状,坏死的主要是木质部。病部稍微凹陷,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增生和木栓化,限制病斑进一步的扩展。

疮痂病症状

3、 腐烂 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

原因:由于病原物产生的水解酶分解、破坏植物组织造成的。

表现:

腐烂与坏死的区别:腐烂是整个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而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和细胞的轮廓。

干腐:组织腐烂时,随着细胞的消解而流出水分和其他物质。如细胞的消解较慢,腐烂组织中的水分能及时蒸发而消失则形成干腐。

湿腐:指细胞的消解很快,腐烂组织不能及时失水则形成湿腐。

软腐:主要先是中胶层受到......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