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普查先进个人

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项国家工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持续时间长。为了规范、有序、高质量地完成普查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此次文物普查的范围是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其他等六大类文物。普查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近40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复查。普查登录的内容是:每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名称、位置、地理坐标、年代、类别、数量和文物特征等基本情况;文物本体的保存情况和损毁原因;文物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现状以及文物的所有权属和使用管理情况等信息、资料。调查中应同时测绘文物线图、摄制文物照片、采集文物标本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一并进行登录。 根据全面调查和专题调查相结合、文物本体信息和背景信息相结合、传统调查方法和新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文物普查的技术路线。(一)统筹规划普查实行全国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级负责实施的办法。由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发布《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和普查的各项规范、技术标准,各省级人民政府据此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省行政区域的普查方案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二)统一标准普查实施标准化管理。由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制订统一的普查规范及技术标准,并报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批准后颁布执行。规范和技术标准包括四个方面。1、《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消失文物登记表》及其著录说明;2、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的技术标准,包括文物的认定标准、分类标准、定名标准、年代标准、计量标准;3、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信息、资料的采集、存储、汇总、建立档案和数据库的规范;4、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编制和普查工作报告编制的规范。(三)突出重点1、以全面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对于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主要调查其文物本体的现状和文物的周边环境状况。2、在全面调查、登录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的基础上,应重视乡土建筑和建筑群,大遗址和遗址群,跨省区的线形遗址和遗迹的调查登录;重视具有典型价值的近代工业建筑、金融商贸建筑、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建筑、水利设施、林业设施、交通道路设施、军事设施等行业性质文化遗产,以及各种风格、流派、形式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的调查登录。(四)县为单元普查以县域为基本普查单元。田野调查的组织,文物信息、资料的采集、汇总、上传,普查档案的建立,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编制等均以县为基本单位。(五)控制质量为了保证普查资料、信息及普查成果的真实、完整和科学,普查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应贯穿于普查全过程,其范围应包括普查野外到达率和调查区域覆盖率,以及普查资料、信息登记和录入,数据整合、汇总等各项技术环节。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普查质量控制标准,指导全国的普查质量控制工作。负责派员抽查普查资料、信息的质量,检查各地的质量控制情况。组织全国的普查质量验收工作。普查质量控制实行省级责任制。由各省普查领导小组根据全国统一的标准,制定本省普查质量管理办法,提出具体的质量控制要求,下发各地(市)执行。普查中应分阶段对本省各地的普查质量控制进行定期检查、抽查和现场指导,随时解决质量控制中的各项问题。组织进行质量审核和验收。各省的质量控制情况须定期向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根据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余下全文>>

二:安徽出土过哪些宝贵的文物?优秀答案奖励100分

一、古遗址

(一)古文化遗址

全区已发现古代文化遗址89处,其中滁州23处,来安8处,全椒21处,定远6处,凤阳9处,嘉山15处,天长7处。按时代划分,新石器时代21处,商周时代16处,秦时代11处,汉时代以后41处,其中已发掘和试掘6处。较重要的遗址有:

侯家寨遗址 1978年春发现。位于定远县城西45公里的七里塘乡袁庄村。呈台形,面积3万平方米。1985、1986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发掘,揭露面积375平方米,发现灰坑5个,残居住面3处,以及一批陶器、骨角器、石器等。分4个自然层,经初步整理,将遗址第三、第四层定为一期文化,第二层为二期文化。一期文化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器形以釜形器、陶支脚为代表。鹿角靴形器数量多且磨制精致,是该期文化代表性器场。此外,还出土大量的猪、狗、鹿、狼、牛、鱼、龟、鳖、鸟类等动物骨骼。二期文化仍以夹砂红褐陶为主,遗物比一期明显增多,器形以鼎、甑、钵、豆、壶、形器为代表。伴随出土还有大量彩陶,其图案花纹为红彩,花纹主要是宽窄彩带。一期盛行的鹿角靴形器,刻划符号在二期不见,陶釜和陶支脚在二期则被陶鼎、甑等所代替。二期文化发现残居住面,推测可能是半地穴式建筑。经碳14测定,一期文化年代距今约7000年,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是本省1979年以来考古十大发现之一,1981年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濮家墩遗址 位于滁州市大王乡林楼村濮家庄。为一台形地,南北长65米,东西宽55米,高8.3米。由墩西、墩南的断面可见有大面积红烧土层和灰坑,可见五至七层不等的文化层堆积。采集标本有石器、骨器、陶器以及动物骨骼,初步确定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85年11月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朝阳遗址 位于滁州市担子乡万桥村朝阳庄北500米处。遗址长100米,宽60米,高9米。采集标本有石器、陶器。根据标本初步确定为新石器时代遗址。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龙遗址 位于全椒县城北10公里谭墩乡西。遗址南北长80米,东西宽70米,高5米。首次发现有鹿角、红烧土、陶器残片以及陶纺轮、鬲足、鼎足、足等。根据标本和文化堆积层分析,确定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81年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梓遗址 位于定远县城西南30公里的九梓乡街西。遗址呈长方形,南北长81米,东西宽59米,高8米。50年代、70年代曾两次进行试掘,根据出土的器物初步确定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81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家墩遗址 位于天长县汉涧镇郜山村。有两个墩子,北面墩子高约10米左右,呈椭圆形,曾出土磨光石刀。初步确定为新石器时代遗址。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顿丘山遗址 位于来安县城东0.5公里处。遗址呈台形,南北长200米,东西长120米,文化层平均厚度约2.5米。曾出土大量石器、陶器、蚌器、骨器和铜镞等,其中以卜甲最为珍贵,保存在安徽省博物馆内。经专家考证,确定该遗址为殷商早期文化遗址。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桃园遗址 位于全椒县城西2.5公里的南屏乡地藏村东北。为台形地,高4米。采集标本有陶片,鬲足,定为商周时代文化遗址。1978年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夫台遗址 位于天长县汉涧镇和平村。为一台形地,高约3米,总面积约9120平方米。有大量陶片、瓦砾等,质地以灰陶为主,纹钸有绳纹、弦纹、方格纹,并有少量印陶纹。台上原有一祠堂,名“万福堂”,因之名“万福台”,后误为望夫台。由实物标本推定为商周时期古文化遗址。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狮子墩遗址 位于天长县釜山乡中心村。呈不规则台形,高约5米,面......余下全文>>

三:请茶友推荐实惠的名牌绿茶

我觉得要你自己去喝喝才是耽重要的, 别人说的大厂,但是大厂也会被冒名的。 还是自己的感觉最重要,这个需要点时间,但是很值得.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