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

一:如何应对公共危机(危机事件处理)

首先说你的这个问题是目前学界都在广泛研究的问题,有很深的内涵,不是一两句就可说清楚的。危机事件处理、公共危机应对、突发事件处理等概念内涵基本相同,只是有公共部门和私人领域之分。在这里我们只说公共危机处理。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是各级政府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职能。

加强我国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应建立健全应急体制、预警机制、协调机制和应急保障机制;加强应对预案和应急救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构建社会应对网络。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有逐步增多的趋势,其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是各级政府的重要社会管理职能。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治国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但从总体情况看,应急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够,全民防灾意识教育比较薄弱;二是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尚不健全,难以形成有效统一的协调机制;三是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四是预测预警和协调联动机制不健全,应急保障和快速处置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加强我国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需要重点解决以下五个问题:(1)健全应急体制,加强专业协作。在机构设置中,应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继续发挥相关专业机构的作用,加强协调配合,理顺相互关系,逐步形成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纵向机构体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横向协作体系。应提高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就地消化”的应急处置能力,把一部分决策权下放到地方政府手中,工作重点应放在辐射范围比较广的大都市和县市级政府上,帮助和推动其建立必要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应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把应急能力评价纳入政府和部门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职责。

(2)加强预警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完善的预警机制包括监测系统、咨询系统、组织网络和法规体系,以保证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科学识别、准确分级、及时响应和有效沟通。应抓紧建立综合性、多元化、全方位的信息收集网络,对有关危机风险源和危机征兆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保证危机信息

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为做好应对弗处理工作提供可靠基础。应进一步增强现有应急预案的完备性、可操作性和操作流程的合理性,并建立预案定期评估修订机制,以便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3)健全协调机制,提高应对能力。突发公共事件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发生过程也不是孤立的,其处置需要多个部门和地区的密切协作配合。因此,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应抓紧建立和完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机制,实现各部门间资源的整合共享与综合利用,以协

调有序地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特别是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的重特大事件。

(4)整合资源,加强应急保障。各级政府应合理地调整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做到专款专用,确保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建议将应急管理的经费支出列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除加大原有的抗灾减灾方面的支出基数外,还应建立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基金和稳定的应急管理经费投入渠道以及多元化的市场筹措方式,以保

证应急费用的足额、及时到位。同时,应加强应急处置专业队伍建设,特别是专家咨询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国家重要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

(5)加强宣传教育,构建社会应对网络。加强对应急预案和应急救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有利于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广泛宣传应......余下全文>>

二:如何完善政府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建设

第一章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教学要求:掌握我国公共危机分类分级与分期管理的基本内容以及公共危机管理基本原则;明确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我国公共危机产生的诱因及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历程和内容。教学内容: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概念的学习关键在于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重点比较传统危机管理与现代高效危机管理的异同。二、公共危机的分类分级与分期危机管理体系的基础是对危机进行科学分析,建立分类、分级和分期管理体系。培训需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基本规定,准确阐述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对“四类四级四期”的基本规定。三、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分析我国突发事件频发原因的基础上,比照现行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现状,重点比较分析如下几个方面:(一)法律框架脆弱(二)综合协调机构缺乏(三)危机应对网络松散(四)社会应对能力薄弱(五)社会预警体系不完善(六)专家队伍薄弱四、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阐述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应该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体制和法制为重点,即“一案三制”,突出对公共危机管理基本原则的系统解释。重点问题:1、准确把握我国公共危机分类分级与分期管理的基本内容。2、正确理解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基本原则。第二章 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制建设 教学要求: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具体内容;明确行政紧急权力及其法律规制;了解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职责、公民权利保障等基本内容。教学内容:一、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建设 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属于非常态法制,清楚阐述相对常态法制的不同点,介绍我国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的建设是必要内容。(一)相对于常态法制,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不同点(二)我国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二、依法行政与公共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是政府的职责,如何本着“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理念,积极承担和履行法定职责是必须了解的基本内容。(一)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职责(二)行政紧急权力及其法律规制三、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权利保障现代危机管理以法治为原则,以保障人权为核心,应该熟悉危机过程中公民的权利及其救济的基本内容。四、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出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内容的重点学习,是突发事件管理中政府“依法行政”的基础。重点问题:1、准确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具体内容。2、正确理解行政紧急权力及其法律规制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建设 教学要求:掌握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机构设置及设置的基本原则;明确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职能;了解改革与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基本趋势。教学内容:一、公共危机管理的领导体制公共危机管理主体是政府,政府领导体制的建立需要在权力分配与监督上加以完善。(一)公共危机管理的统一指挥体制与政府职权划分(二)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责任与监督机制二、公共危机管理的政府职能与机构(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职能(二)公共危机管理政府机构设置原则及机构建设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对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基本规定。三、改革与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强调在政府领导和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同时,加强非政府组织、社会力量、专家咨询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发挥。重点问题:1、准确把握政府危机管理的机构设置及设置的基本原则。2、正确理解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职能。 第四章 公共危机管理的机制建设 教学要求: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对危机预警机制......余下全文>>

三:我国公共安全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5分

一、中国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在公共安全管理领域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有特色的管理体制,但这种体制是以分领域、分部门的分散管理为特点的,政府尚未建立统一的专业职能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实行专业化管理,而是沿用 “条块”方式将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交由相应的职能部门承担。

1.公共安全管理主体缺失。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权威、统一”的应急中心,不同部门管理不同的灾害,涉及灾害管理的部门多达十几个,这些“应急中心”无论在管理主体上、执行主体上还是服务内容上,彼此独立,互不隶属,自成一体。部分职能部门之间于是相互推脱、互不配合,在需多个职能部门协作的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中,往往因为配合不默契或相互推脱而失效。

2.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由于中国政府综合风险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条块分割严重,管理技术也相对落后。在危机应对方面,横向上是分散管理,按照突发事件的类型由相关部门进行专门管理;纵向上是集中管理,由中央集中统一指挥应急工作,地方予以配合。遇重大危机事件,一般是由中央政府或部门行政领导做决策,组成临时机构(即灾害应对工作组),缺乏专门机构和完善的应对体系。

3.法律体系不完善而且进程缓慢。近些年来,虽然中国相继颁布了多个与减灾相关的单项法规,但面对紧急状态,中国仍没有建立一整套减灾法规体系,防灾救灾相关法律体系的不完善,造成中国公共安全管理中责任不明确,特别是涉及到灾害救助、灾后重建财政补助、灾害保险、灾民减免税等方面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 ;而且已有的法律法规基本上是单一灾种法规,无法实现综合的防灾减灾,综合协调部门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

4.职能部门和监管之间缺乏良好的协调机制。政府信息系统缺乏,信息收集渠道过窄,信息发布不力,虽然各部门都建立了独立的灾害信息管理系统,但这些系统往往自成体系,难以实现灾害信息和减灾资源的充分共享和优化配置。媒体部门作用弱化,政府部门间信息沟通严重不足的缺陷在公共危机时期暴露不已。

5.综合危机防范技术薄弱,应急救援能力有限。目前中国对生产安全事故和灾害发生机理、识别理论和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危险源的监测监控理论及技术等公共安全技术缺乏系统研究和开发,公共安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仍未完善,数据库建设较为落后,未能形成全面覆盖的信息管理技术平台和紧急救护网,缺乏系统和长期规划,缺乏物资储备和资金保障机制。专业技能培训不够、应急救援人力少、力量分散造成抢险救灾专业队伍实力不强,防灾技术、设备、物资和力量处于相互分隔的状态,救援能力严重不足。

6.宣传教育不够,公众危机意识不强,缺乏自救能力。要减少公共安全问题,除了政府与社会的重视,公众危机意识也急需提高。目前宣传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是对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应急管理工作与其它工作不同,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各级应急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对加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现在这方面的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二、 中国区域综合公共安全管理体制模式改进对策

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己经摸索出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模式,比如“强总统、大协调”的美国模式,“大总统、大安全”的俄罗斯模式,“强内阁、大安全”的日本模式等。这些国家在应对公共安全时做法虽然不尽相同,但总的看来都有一些共同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经验,同时针对中国公共安全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新的区域综合公共安全管理模式,以及改进中国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的对策。

1.借鉴国外经验,健全政府公共......余下全文>>

四:常态管理和危机管理的关系

这里对一下,人没有你们的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题,每题0.5分,共25分)

1、危机处理要求管理者从战略的高度审视自己管理的对象,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作出判断、预防和反应、控制。这属于危机管理者的( )。

A、宏观决策能力 B、科学决策能力

C、公开决策能力 D、事前决策能力

2、管理者应当在危机的( )承担危机各个阶段的决策、领导和控制职责。

A、危机预警阶段 B、危机控制阶段

C、危机善后阶段 D、危机所有阶段

3、管理者应当在常态管理中强化危机意识,这主要是针对( )而言的。

A、危机管理的经常性 B、危机管理的程序性

C、危机管理的长期性 D、危机管理的必然性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危机管理组织领导的应急反应系统的构成?( )

A、指挥决策中心 B、现场指挥中心

C、支持保障中心 D、物资储备中心

5、以下( )属于危机应对现场指挥中心的工作职责。

A、制定应急战术策略 B、协调各中心工作

C、进行全面统筹工作 D、规划应急整体安排

6、危机事件突发期的管理叫做( )。

A、危机预防 B、危机预警 C、危机控制 D、危机恢复、总结和学习

7、危机预警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 )。

A、危机预警信息系统 B、危机信息发布系统

C、危机信息监测系统 D、危机信息控制系统

8、学习型组织的倡导者是美国当代管理学家。

A、泰罗 B、彼得•圣吉 C、亨廷顿 D、西蒙

9、特定情况之下,以下哪些选项属于政府应对危机时可动用特殊权力紧急征用的资源?( )

A、公共资源与私有资源 B、集体资源与私有资源

C、国有资源与物力资源 D、组织资源与信息资源

10、特定情况之下,以下哪些选项属于政府应对危机时可动用特殊权力紧急征用的资源?( )

A、公共资源 B、集体资源 C、私有资源 D、以上全部

11、下列哪一项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技术支撑体系的构成内容?( )

A、行政管理 B、预案指标体系 C、紧急行为方式 D、信息网络

12、下列哪一项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非技术支撑体系的构成内容?( )

A、基础设施 B、社会心理条件 C、信息网络 D、科技投入

13、以下哪一种传染病属于乙类传染病?( )

A、艾滋病 B、鼠疫 C、霍乱 D、麻风病

14、我国《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是由哪个部门颁布通过的?(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中央

C、国务院 D、全国人大常委会

15、金融危机的特征是基于预期资产价格的( )而大量( )不动产或长期金融资产的行为。

A、上升 抛出 B、下降 抛出

C、上升 购入......余下全文>>

五:请问,公共安全危机的不确定性及实例分析?

安全的高度理解

人们可以理解为国家安全、民族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国际安全、区域安全,还有常见的企业安全等。

公共危机特指一种突发事件,美国学者罗森豪尔特认为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危机的生成与演进机制是渐变与突变,从实践上看,危机不可能完全消灭,但通过积极的管理,可以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危害程度,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从危机的属性来看,危机具有双重属性。危机造成损失的同时,还有正向性,提高社会免疫力,也就是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因此,社会公共危机是可以进行管理的。

危机管理就是政府组织相关力量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预测、监督、控制和协调处理,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除危机、减少损失的过程。

我国已经进入了公共安全危机多发时期,连带性是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一个基本特征,不能有效抑制危机的连带和扩散,就不能有效地解决和处置危机.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扩散性、连带性特征,找出目前在公共安全危机处置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如奶粉事件,及前些年的非典,等等事件严重的反应了该问题的特征。

参考资料:更多请查看法邦网法律咨询 consult.fabao365.com

六:危机现场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危机管理的目标是在企业突然遇到危机事件后,CSO即企业营销总兼能利用危机事件将企业处境化险为夷,同时取得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比专门打广告对企业的影响还来得快和意义深远。以达到宣传企业,固化企业品牌,牢固树立该企业在消费者心目的映象,加深人们对企业的认知,这也是在检验企业在危机来临时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危机管理最重要的是在第一时间,企业的智囊团能够及时发挥团队作用,及时处理问题,紧抓危机问题的关键点,与外部单位充分沟通,尤其就媒体宣传单位,如电视、报纸等影响力大的广告单位,以良好的态度和善意的心态对待事件,解释问题产生的原因,给攻众一个合理的解释

七:分析突发事件与公共危机之间的关系

怎么分析突发事件与公共危机的关系?

八:政府处理各种危机的能力中,排在首位的是

排在首位的是

建立起完善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政府进行危机管理,其目的在于扭转社会偏离的正常轨道,消除或降低危机事件对社会公共安全、稳定带来的威胁,通过建立健全危机管理体系,开展危机预警和危机救治,恢复社会的均衡稳定。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九:如何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

近年来,我国大学校园的突发事件已日益多样化和频繁化,不仅吞噬个体的身心健康、生命, 还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危害与影响。应试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对突发事件认知行为能力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和培养。 如何开展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突发事件认知行为能力,这是当前新的课题。文章从完善高校危机 机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入手探讨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突发事件;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7427(2009)07-0040-02 世界目前正处在突发事件的高发时期,在未来很长一段 影响,尤其是通过5.12地震,很多大学生发现了生命的重 时间,我们都将面临着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近年以来我国 要,表示以后要珍惜每一天,珍惜亲情、友情等,但也有少 也出现了大量的突发事件,SARS事件、清华北大爆炸案、 数同学比较悲观,产生消极的想法。82.1%的大学生认为灾 5.12四川大地震、金融危机等等,不仅吞噬着个体的身心健 难后他们更懂得善待亲人、朋友、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他 康和生命,还给社会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们会更努力地提升自己;8.9%的大学生在突发事件后比较悲 长期以来,高校和一些教育T作者比较霞视高校内发生 观,认为应该好好享受每一天;9%的大学生认为反正生命 的突发事件教育,忽视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教育。其实,高校 也不知道哪一天终结,游戏人生。对于网上热炒的“捐款门”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客观上是不可能游离于公共突发 事件,近90%的大学生认为捐款不应该成为负担,量力而行 事件之外的。因此,应对突发事件不仅是政府行为和社会责 就好,捐款不该用数字去量化,爱心是无价的;但也有10% 任,也是高等教育的责任,更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 的大学生认为有钱人就应该多捐点。 的发展机遇和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对突发事件良好的认知行为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突 一、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现状 发事件来临时沉着冷静,不仅能自救,还能够互助互救;纠 第一,大学生比较关注突发事件,但对突发事件的心理 正突发事件后可能会导致的错误的人生价值和价值观;疏导 准备、应对措施与自救知识了解甚浅,并且接受这方面知识 大学生在突发事件后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各种损失和影 的教育也不够。只有14.7%的大学生是非常关注国内外的各 响降低到最小。 种突发事件与灾害,但是没想过会发生在自己身边,62.8% 二、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对策 的比较关注,24%是偶尔关注,更有极少数的是完全不关注。 2.1 积极开展应对突发事件教育和训练,健全高校应 更为严重的是有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说他们从来没有学习 对突发事件机制。 或演习过突发事件的自救知识,有48.6%的大学生表示学过 2006年8月31日,教育部在清华大学举办高校突发事 一些,仅有1.2%的大学生表示比较熟知这方面的知识。 件应急演练,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开幕式时强调,高校要 29.7%的大学生认为我国对这方面知识的教育力度严重不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足,59.7%的认为是相对不足。 精神,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工作,检验和完善高校应 第二,面对突发事件发生,大部分大学生在关爱与合作 急预案,增强广大师生公共安全意识和防灾避险的能力,提 精神、生存力、耐挫力与坚持力、明辨是非能力、社会责任 高应急处置工作水平。 感等方面有待提高。面对突发事件,极少数大学生表示会进 积极开展戍对突发事件教育和训练......余下全文>>

十:应急管理的四个因素及相互关系

1.突发事件的定义?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分为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2、什么是应急管理?具体有哪些内容?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应急管理是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发生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过程.应急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事件的各个阶段.应急管理还是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 "一案三制",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

3、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要意义

《突发事件应对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突发事件应对法》共7章7O条,是一部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的基本原则和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内容的重要法律,对于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5、中央和有关领导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精神与指示

(1)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精干实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和自救能力,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大投入,落实责任,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2)2005年7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就是要提高国家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扣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这是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政府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充......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