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一:如何加快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提高生态建设水平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的概念,其意义非同寻常、极为深远。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本单元,要建设美丽中国,首要任务是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努力把农村打造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底蕴深厚、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并积极推动社会物质财富与生态财富共同增长、社会环境质量与农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

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优化农村空间布局

规划是龙头、是发展的大纲。要高起点编制镇村布局、生产力布局、水资源、土地利用、农民集中居住区等规划,科学确定城镇规划区、工业生产区、农业发展区、农民居住区和生态保护区,统筹安排城乡建设、基本农田、产业集聚、生活居住、生态保护等空间布局。

一是推进农村工业向园区集中,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要坚持与工业产业规划、本地资源利用和产业优势相结合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园区规划,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积极鼓励村集体在工业园区内建造标准厂房,吸引农村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以工业园区集聚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产业集群,带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

二是推动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推动农地连片集中,根据农业产业布局规划,整合项目资金,结合土地复垦整理、农田水利建设、农业资源开发,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田园化格局。

三是引导农民向社区集中,促进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吸引农民向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新型社区集中,促进人口集聚、要素集约,让农民享受到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和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

二、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业生态环境

要把农业产业生态化、发展清洁化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举措,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严格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和提升农业生态环境。

一是控“源”。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扩种绿肥与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工程,着力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推进农村面源氮磷生态拦截系统工程建设。加快建立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实行农药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价格及统一差率,杜绝高毒高残留和假冒伪劣农药流入市场,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二是治“污”。按照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为切入点,推广种养相结合、循环利用的生态健康种养生产方式。科学合理地制定养殖业发展规划,推进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推广发酵床生态养殖,建立持续、高效、生态平衡的规模化畜禽养殖生产体系。采取粉碎还田、沤肥还田、过腹还田等省工、省时、实用的秸秆还田技术和方法,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增加土壤肥力,积极开展秸秆饲料、秸秆发电、秸秆造纸、秸秆沼气、秸秆食用菌等多渠道综合利用秸秆试点示范与推广,提高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规划布点村庄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三是活“水”。水是生态之基,贯彻落实“人水和谐”理念,建立农村河道定期轮浚机制,实施拆坝建桥,打通断头河浜,改造束水河段和束水建筑物,畅通水系,加快河道轮浚和水系调整步伐,提高河道自然功能。理顺和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河道长效管理,提升长效管理水平,实现“清水畅流”。

四是植“绿”。大力推广应用乡土树种、珍贵树种造林,因地制宜把村旁、宅旁、路旁、水旁作为绿化......余下全文>>

二:如何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当前,我市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因此, 重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对于促进农业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阿勒泰市环保局于四月九日至四月十九日就展开了实地调研,以点带面,初步梳理出了我市农村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一、 农村生活环境污染的问题突出通过调查剖析,影响新农村建设环境污染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归纳起来,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四难”。1、部分村民环卫意识差,乱丢乱甩制止难。因为农村地面大,空间广,一般村民的生活垃圾、旧农用薄膜、空农药瓶等杂物乱丢乱甩已习以为常,误认为丢了甩了不影响什么,也不碍于大事。然而时间一长,“乱扔物”腐烂发霉,散发出一种臭气,不仅污染了空气质量,而且又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即使有觉悟的群众出来制止,但农村毕竟不比城市,想制止也制止不了,更制止不好。2、农村居住分散,垃圾集中处理难。农村不仅地面广,而且地形差异决定了居住的分散型,然而对农村的垃圾物处理也是一件棘手难事。农户分散居较多,特别是部分偏远乡,单家独户甚多,加上交通又不十分方便,集中清运处理垃圾可比是“蓝纸上写蓝字,难上加难”。北屯、红敦镇、阿苇滩镇、克木齐乡配备了垃圾箱,其它乡镇修建了垃圾池,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数量远远不够,效果也不理想。3、六畜未实行集中圈养,粪便收拣难。据调查摸底,边远村畜禽都未实行集中圈养,作为一种低级动物的畜禽,乱拉乱洒已成本性,只要到农村走一走,畜禽粪便无处不见,即使有人经常清扫,也不能长久,这个问题对农村来说,已成了一种“不治之症”。在这次调查中,我们走访部分村民,他们说这个问题在农村已成习惯,我们一是没有人手,二是没有那么勤快。的确如此,要把农村所有畜禽实行集中圈养,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问题。4、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水质净化难。80年代以后,我国由于受西方石油农业的影响,片面追求高能量的投入,形成了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化肥、农药开始了大量施用。由于化学肥料、农药的大量施用,而过量的肥料、农药渗入浅层地下水中,使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加重了水质的污染,造成水质净化出现了新的难度。二、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 土壤是各种污染物最终的集结地, 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内。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会向水体中迁移或流失,附着其上的重金属能够进入大气,通过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不仅通过食物和水体影响人体健康,重金属元素还会附着在土壤颗粒上,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土壤污染不同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直接关乎到地表水体和地下水安全,可能导致粮食、蔬菜等食品品质下降,影响人体健康。土壤环境面临严峻形势,呈现以下特点: 1.污染重。土壤污染在一些地方呈严重态势,甚至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 2.污染类型多。土壤污染类型多样,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 3.污染途径多。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 4.防治、监管土壤污染不足。污染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会土壤污染防治的意识不强; 5.引发新的社会问题。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土壤的污染,一般是通过大气与水污染的转化而产生,它们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相互重叠和交叉进行,属于点污染的一类。随着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农业化学化水平的提高,大量化学肥料及农药散落到环境中,土壤遭受非点污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在水土......余下全文>>

三:怎样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概论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

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余下全文>>

四:27.如何进一步搞好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必须坚持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扩大国内需求、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社会和谐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切实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海域污染防治。强化“三河三江”、渤海、松花江、丹江口库区及上游、三峡库区、黄河中下游等重点流域区域海域污染防治力度,支持规划内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流域综合治理等设施建设和重大环保技术示范。要稳步实施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二是扎实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年度落后产能淘汰计划,促进电力、水泥、钢铁、铁合金、焦炭、造纸、酒精等行业落后生产能力有序退出。同时,对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对环境污染严重,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一律不批;对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没有总量指标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项目,一律不批。三是进一步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充分发挥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的示范带动作用,落实好“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的政策措施,确保村镇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实施《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着力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污染、工矿企业污染和土壤污染,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污染防治能力。四是深入开展环境执法监督专项行动。大力整治城镇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放和污泥违法处置问题,开展重点流域区域海域污染防治集中督查,强化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排污许可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各类违法排污行为处罚和责任追究力度。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和农村环保领域执法监督的途径和方法,加强生态旅游区、矿产资源和旅游开发环境监管,组织开展第二次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联合执法检查。五是努力抓好环境科技、法制建设和国际合作。推进环保科技创新工程建设,集中力量优先开展总量控制等方面的科技攻关,加快建立比较完备的环保科技支撑体系。尽快推动出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抓紧制定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做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工作,认真组织环境保护法修改的研究论证工作。继续扩大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努力拓展双边、多边以及区域合作领域,积极推动国际环境履约工作。

五:在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方面,主要考核那两项

由于存在重经济轻环境、环境保护工作重城市轻农村等因素,一些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与农村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盾。具体表现:

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能力较弱。部分农村饮用水源主要采用地下浅层水源,容易受到污染,虽然对饮用水源地进行了一定保护,仍然缺乏完善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

农村生活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大多数村庄虽然建有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转运设施,但是还不能做到统一处置,管理措施不够完善,村民环保意识不强,个别村庄存在垃圾乱堆的现象;无足够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尤其是那些经济条件较差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环境,导致农村群众生活环境受到影响。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缓慢。部分农村养殖场大部分没有环评手续,污染防治设施落后,粪便综合处理设施缺乏。

农业排放污染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农药品种使用上还未有具体管理措施,农民群众图省钱,大多都使用普通化肥,而这种普通化肥大部分都渗入到土壤和水体,对农田及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威胁。

农村环保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的农村环保工作,各地村“两委”应着力在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环保力量等几个方面进行。

强化责任,密切配合,编制生态环境规划,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要积极协调配合,通力协力,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积极配合,建立长效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分工明确,协调有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环保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治理,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式,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多种类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对农村生态、公益事业的投入;探索资源有偿使用、区域生态补偿等方式,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着力解决农村环境热点、难点问题。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调整,完善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认真做好应用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无害化处理技术,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加强基层环保力量,强化农村环保舆论引导。逐步设立农村基层环保机构,在乡镇政府建立环保检查员制度,不断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

六:什么是农村环境保护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环发〔2007〕77号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各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及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优化农村经济增长,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造成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完善;二是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四是农村环保监管能力薄弱。

我国农村环境的现状与改善农民健康状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与激发农村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与建设农村新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实现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客观需要。各地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下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二、明确农村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以农村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把农村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结合起来,禁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全面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着力推进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农村环境的监测和监管。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地实际,按照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取相应的农村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以技术创新促进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优化整合。

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落实政府保护农村环境的责任。维护农民环境权益,加强农民环境教育,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

(三)主要目标

主要目标:到2010年,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有所控制,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一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占农产品的比重不断提高,生态示范创......余下全文>>

七:如何治理我国乡村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

3.1进一步节制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自觉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引起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已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多年来,由于人口的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加之对合理利用资源认识不足,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对资源采取掠夺式开发经营,致使资源衰退,破坏了人与资源的平衡关系,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人口快速增长是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生态环境失衡的主要原因。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关键是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尤其是农村人口的迅速增长。每一个有识之士,每一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尤其是农民,为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只生一个孩子吧!

其次是提高人口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社会公德,尤其要加强生态、环境知识的教育和普及。要认识到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严重的危害,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心。树立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在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提倡生态文明。

3.2加强法制观念,强化科学管理。认真学习、宣传、自觉遵守有关森林、土地、水、环境等方面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法律法规。按照法律法规对资源环境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对那些违法经营、肆意破坏的不法分子要坚决给予打击和严惩,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决不姑息养奸。尤其是对那些“权”、“钱”勾结肆意破坏资源、损毁环境,造成巨大危害的贪官污吏,更要狠狠打击、严惩不贷。

要制定和完善农业生态平衡的环境政策。根据各地具体概况,目前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遏制乡镇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破坏,防止水土流失等的政策,坚决取缔、关停并转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十五小”企业;对退耕还林、还草、还水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政策法规,由群众来监督地方官员认真执行。二是对土地施用有机肥、实施生物防治、地膜回收等进行奖励,要制定出农牧产品优质优价的政策。三是加强新上工程和项目的生态环境评价和论证,尊重科学而不是“游戏”科学;尊重科技人才而不是“玩弄”科技人才。在环境问题上要实行一票否决制,以避免造成新的环境隐患和问题。四是放宽“四荒”地拍卖政策,严格遵守协议,加快治理速度。

各级领导部门要制定环保考核目标,落实责任制,经常进行检查和督促,奖惩结合,赏罚分明。环保、公安、工商、司法等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协同执法,坚决打击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

3.3综合规划全面发展,走生态农业之路。生态农业是以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为指导,采用农业生态技术,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良性循环的高效集约农业。生态农业主张提高太阳等自然能源的利用率与转化率,提高生物能源的利用率和农业废弃物的再循环率。开发农村能源,保护自然资源,多施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外部投入防止污染,用地养地,精耕细作,改革农业结构等。在当前对资源破坏严重、环境恶劣、生态脆弱的地区,要确实搞好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草、水,进行资源重组,生态恢复和重建工作。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渍化和毒性化的发展趋势。

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生态农业的特点一是起步较早,二是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三是政府支持和重视。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50多个生态农业试点县和一大批生态户、生态村、生态流域等先进典型,取得了显著的生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这是为本世纪末基本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201......余下全文>>

八: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乡村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的概念,其意义非同寻常、极为深远。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本单元,要建设美丽中国,首要任务是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努力把农村打造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底蕴深厚、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并积极推动社会物质财富与生态财富共同增长、社会环境质量与农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

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优化农村空间布局

规划是龙头、是发展的大纲。要高起点编制镇村布局、生产力布局、水资源、土地利用、农民集中居住区等规划,科学确定城镇规划区、工业生产区、农业发展区、农民居住区和生态保护区,统筹安排城乡建设、基本农田、产业集聚、生活居住、生态保护等空间布局。

一是推进农村工业向园区集中,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要坚持与工业产业规划、本地资源利用和产业优势相结合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园区规划,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积极鼓励村集体在工业园区内建造标准厂房,吸引农村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以工业园区集聚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产业集群,带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

二是推动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推动农地连片集中,根据农业产业布局规划,整合项目资金,结合土地复垦整理、农田水利建设、农业资源开发,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田园化格局。

三是引导农民向社区集中,促进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吸引农民向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新型社区集中,促进人口集聚、要素集约,让农民享受到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和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

二、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业生态环境

要把农业产业生态化、发展清洁化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举措,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严格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和提升农业生态环境。

一是控“源”。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扩种绿肥与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工程,着力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推进农村面源氮磷生态拦截系统工程建设。加快建立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实行农药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价格及统一差率,杜绝高毒高残留和假冒伪劣农药流入市场,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二是治“污”。按照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为切入点,推广种养相结合、循环利用的生态健康种养生产方式。科学合理地制定养殖业发展规划,推进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推广发酵床生态养殖,建立持续、高效、生态平衡的规模化畜禽养殖生产体系。采取粉碎还田、沤肥还田、过腹还田等省工、省时、实用的秸秆还田技术和方法,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增加土壤肥力,积极开展秸秆饲料、秸秆发电、秸秆造纸、秸秆沼气、秸秆食用菌等多渠道综合利用秸秆试点示范与推广,提高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规划布点村庄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三是活“水”。水是生态之基,贯彻落实“人水和谐”理念,建立农村河道定期轮浚机制,实施拆坝建桥,打通断头河浜,改造束水河段和束水建筑物,畅通水系,加快河道轮浚和水系调整步伐,提高河道自然功能。理顺和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河道长效管理,提升长效管理水平,实现“清水畅流”。

四是植“绿”。大力推广应用乡土树种、珍贵树种造林,因地制宜把村旁、宅旁、路旁、水旁作为绿化......余下全文>>

九:农村地区环境如何保护?

1、部分村民环卫意识差,乱丢乱甩制止难。因为农村地面大,空间广,一般村民的生活垃圾、旧农用薄膜、空农药瓶等杂物乱丢乱甩已习以为常,误认为丢了甩了不影响什么,也不碍于大事。然而时间一长,“乱扔物”腐烂发霉,散发出一种臭气,不仅污染了空气质量,而且又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即使有觉悟的群众出来制止,但农村毕竟不比城市,想制止也制止不了,更制止不好。2、农村居住分散,垃圾集中处理难。农村不仅地面广,而且地形差异决定了居住的分散型,然而对农村的垃圾物处理也是一件棘手难事。农户分散居较多,特别是部分偏远乡,单家独户甚多,加上交通又不十分方便,集中清运处理垃圾可比是“蓝纸上写蓝字,难上加难”。北屯、红敦镇、阿苇滩镇、克木齐乡配备了垃圾箱,其它乡镇修建了垃圾池,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数量远远不够,效果也不理想。3、六畜未实行集中圈养,粪便收拣难。据调查摸底,边远村畜禽都未实行集中圈养,作为一种低级动物的畜禽,乱拉乱洒已成本性,只要到农村走一走,畜禽粪便无处不见,即使有人经常清扫,也不能长久,这个问题对农村来说,已成了一种“不治之症”。在这次调查中,我们走访部分村民,他们说这个问题在农村已成习惯,我们一是没有人手,二是没有那么勤快。的确如此,要把农村所有畜禽实行集中圈养,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问题。4、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水质净化难。80年代以后,我国由于受西方石油农业的影响,片面追求高能量的投入,形成了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化肥、农药开始了大量施用。由于化学肥料、农药的大量施用,而过量的肥料、农药渗入浅层地下水中,使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加重了水质的污染,造成水质净化出现了新的难度。二、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 土壤是各种污染物最终的集结地, 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内。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会向水体中迁移或流失,附着其上的重金属能够进入大气,通过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不仅通过食物和水体影响人体健康,重金属元素还会附着在土壤颗粒上,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土壤污染不同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直接关乎到地表水体和地下水安全,可能导致粮食、蔬菜等食品品质下降,影响人体健康。土壤环境面临严峻形势,呈现以下特点: 1.污染重。土壤污染在一些地方呈严重态势,甚至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 2.污染类型多。土壤污染类型多样,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 3.污染途径多。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 4.防治、监管土壤污染不足。污染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会土壤污染防治的意识不强; 5.引发新的社会问题。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土壤的污染,一般是通过大气与水污染的转化而产生,它们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相互重叠和交叉进行,属于点污染的一类。随着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农业化学化水平的提高,大量化学肥料及农药散落到环境中,土壤遭受非点污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在水土流失和风蚀作用等的影响下,污染面积不断地扩大。根据污染物质的性质不同,土壤污染物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无机物主要有汞、铬、铅、铜、锌等重金属和砷、硒等非金属;有机物主要有酚、有机农药、油类、苯并芘类和洗涤剂类等。以上这些化学污染物主要是由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农药和化肥带进土壤并积累起来的。(一)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氮、磷、钾等许多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一般有增产效果。但污水中还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余下全文>>

十:为了解决漫画中“垃圾围田”问题,我们应当(  ) ①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②加强

B ①③④中的做法都有利于解决“垃圾围田”问题,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本题选B项。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