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西山精舍

一:宿西山精舍 翻译

我兴致勃勃地来到西山的寺庙投宿。其环境幽静、寂寥,甚合我的心境。

沿路尽是苍遒的老松。夜半三更,寂静无声;唯有纷纷雨雪不停,想必积雪已深。

草堂里依稀有僧人说话的声音,此时也渐渐地消失了;从云阁传来缓慢悠长的钟磬声。

我不能长久地住在这里,真是一个遗憾。等到天明了,我再去看看这儿的风景。

很迟到的回答,不知还能不能帮你。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代僧人文兆的诗歌,并回答问题。(8分) 宿西山精舍文兆西山乘兴宿,静兴寂寥心。一径松

小题1:①首联点题。②抒发了“寂寥”的情感,为后文奠定“清静”的感情基调,蕴藏着作者对西山精舍的喜爱。③引出后文对静景的描写。(三点每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小题2:诗歌颔联和颈联是围绕“静”(或“寂寥”)描写的。(1分)颔联由视觉角度描写,颈联由听觉角度描写。(2分)颔联看到老松、老杉森然排列在路的两旁,三更时分,雪花纷纷扬扬,已积有厚度。松老雪深,一派静寂。颈联听到僧人已语息入眠,唯有云阁那边隐隐传来低沉的磬声。磬声入耳,越发衬出精舍之静。(1分) 小题1:试题分析:首联点题,并抒感。第二句中“兴”字,《瀛奎律髓刊误》中作“称”,根据诗意,应作“称”。文兆是僧人,一路游方;又是诗人,故又贪于观赏景色,待他来到西山之时,早已夜色苍茫了,便乘兴歇宿在西山精舍中。一入精舍,他的最强烈的感觉,便是“静”。佛家本以“清静”为本,因此他随即感到,此处的静寂,与他自己的“寂寥心”正相符。首联两句,已含蕴着他对西山精舍的好感。这里称心宜人,他便不忙着就寝,而是先走出户外,准备各处走走,好好领略一番。小题2:试题分析:中间两联便具体描写这个“静”境。颔联由视觉角度描写:他独自一人,慢慢在精舍内的一条小路上散步,看到老松、老杉森然排列在路的两旁;时已三更,除他而外,寂无一人,唯见天空之中,雪花裹着雨丝,纷纷扬扬,向人脸上飘来。四周万籁俱寂,便是连那松杉之“老”与雨雪之“深”,也透发着不尽的“静”意。颈联自听觉角度描写:他又从小路尽头折了回来,徘徊在户外。此时,草堂之中,僧人们早已入眠了,唯有云阁那边,隐隐传来低沉的磬声。更深人静,兼风雪之夜,故说磬声“沉”;低沉的磬声尚能传入他的耳鼓,益发衬出精舍之静。这种幽静境界,使他歆羡不已,便想长栖于此,从此不归。诗人继而想到自己是游方僧,四海为家,不能不归,因而尾联便道:“未遂长栖此,双峰晓待寻。”作为一个僧人,固然未能久栖于此,但作为一个诗人,他听说西山精舍外双峰奇绝,便要待天亮时饱览一番。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