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规划中小学教师信息提升工程规划书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效益,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决定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简称“提升工程”),根据我省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实际,制定本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和教育部、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及要求,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提升全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提高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服务教师,统筹规划。坚持以服务全省广大中小学教师为宗旨,在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和指导下,由省教育厅统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具体组织实施全省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二)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充分结合我省教育教学特别是教师信息技术实际,遵循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律和教师需求设计培训项目,组织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三)应用为本,学以致用。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导向,以通过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心,提高全省中小学教师运用所学信息技术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水平的能力。
(四)测评驱动,积极创新。坚持行政统筹,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为指导,推进工程实施的管、办、评分离,引入社会资源,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始终,通过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测评,以评促学,以评促用,建立培训、测评、应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机制,实现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统一。
三、总体目标
在教育部的统筹指导下,根据教育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从2014年起,按照先易后难、先骨干后全员、逐步推进的原则,分年度、分层次组织开展全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提升,到2017年,完成全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提升培训工作。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机制,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提升全省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提升培训
1.确定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为全省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2017年前达到退休年龄的教师自愿参训,参加了2013年“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并选择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专题的教师可不参训。重点加强各级专兼职培训者、中小学校长和教研员等骨干队伍以及农村教师的培训。
2.统筹培训项目。根据教育部要求,充分整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培训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携手助学”、“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项目与本省教师培训资源的融合,采取短期集中、远程网络、技能大赛等方式,设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供课程资源,培训骨干培训者和共建培训平台,扩大优质资源辐射范围。
3.创新培训方式。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要强化情......余下全文>>
二:在能力提升工程里,为什么强调要将课程学习和现场实践,网络研修
能力若想提升,没有理论作为基石,光靠现场实践在很多时候也是不容易突破的;但是光有理论学习,而不进行现场实践,只会变成纸上谈兵。
三:请说明自身在信息技术提升方面有哪些思考和规划
参加“国培计划2015”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学习,觉得受益匪浅,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以下是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培训不但全面,而且细致,有温馆长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精彩解读和分析;有各个区域教师现场示范,有课堂实录,更有各种软件培训实践。“国培”为我们这些在职一线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机会,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学习期间,专家们精彩的讲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听了教授的讲座,我进一步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知道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在教学中,利用电子白板多创造互动机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以促进学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要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使他们能够通过主动参与、学会学习、得到发展。培训期间,听了许多的案例课,更加直观地让我们了解到这次培训的作用与意义。
总之,在“国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学习,使我充分了解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对课堂教学的意义;充分提高了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今后的工作中,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那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发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优点。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篇二:2015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心得
2015年的1月6日至10日,我有幸在省奥体中心参加了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工程校长集中培训班第二期的培训,通过这几天的培训,自己了解了精神,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感觉责任更重了。
短暂的五天培训让我收获颇丰,这五天时间,先后聆听了张才生等专家有关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工程的讲座,围绕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的实施,通过几位专家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讲解,使我比较全面地学习了有关创新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工程标准及实施方案,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内容、方法和策略,区域信息化套餐课程建设,信息技术下的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的质量管理,培训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管理与方案设计等内容;初步了解和学习了有关 “翻转课堂”、“微视频”、“可汗学院”等一些世界顶级的教育模式,以及国内对这种教育模式的尝试应用和取得的一些效果;了解了目前世界或是国内在教学上应用的一些先进信息技术。
通过培训,自己受益匪浅。知道了七大教育技术的趋势:3D打印、大规模开放课程、大数据、电子教科书、游戏化、翻转课堂、移动学习,明白了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新名词:云计算、教育云、泛在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学习、可汗学习、翻转课堂、微课、慕课(moocs)、网易课程等等。“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培训其间,我们实地参观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国科研机构,近距离的感受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讲解员的演示、操作、介绍,直观、真实、神奇。双电子白板设备、手持终端机、三维立体工具、物理、化学仿真演示、地理学科实验、音乐学科的操作、全空间数字化监控系统、未来智慧教室的参观,一个个高端的数字......余下全文>>
四:教师全员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怎么选课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近年来,各地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教师信息技术相关培训,取得积极成效,但也存在着项目分散、标准不全、模式单一、学用脱节等突出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效益,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现就提升工程的实施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整合相关项目和资源,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二、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
围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的现实需求,吸收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和最新成果,研究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等,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有效引领广大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规范指导各地建设资源、实施培训、开展测评、推动应用等环节的工作。
三、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
各地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原则上每五年不少于50学时。试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分认定,推动学分应用,激发教师参训动力。教育部整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培训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携手助学”、“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项目与各地教师培训的融合,通过提供课程资源、培训骨干培训者和共建培训平台等方式,扩大优质资源辐射范围。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本地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新一轮全员提升培训。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整合本地区项目和资源,建设教师选学服务平台,推动各地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完善专项培训体系,做好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相关培训的有机衔接,重点加强中小学校长、专兼职培训者和教研员等骨干队伍以及农村教师的培训。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专项培训和专题教研,组织开展区域性教师全员培训。健全中小学校本研修管理制度,确保研修质量。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重点通过现场诊断和观课磨课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用结合。
四、推行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
各地要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强化情境体验环节,确保实践成效,使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建立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确保培训质量。坚持底部攻坚,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建立以校为本的常态化培训机制。推行移动学习,为教师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便捷有效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加强薄弱环节,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方式,为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农村教师提供针对性培训。
五、遴选一线教师满意的培训资源
教育部依托现有资源,建设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汇聚各地培训课程资源和培训服务信息,建立优质资源遴选机制,推动资源交易与交换。对通用性强的优质资源进行加......余下全文>>
五:如何推动教师培训走向专业化
提升专业化要有通畅的交流平台,开放的研讨氛围和务实的学习共同体的支撑。教师培训机构需要共同发起联盟。该联盟需要针对我国教师在职培训的关键问题,以及教师培训者的专业发展,整合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创新教师培训资源流通的灵活机制,为教师培训者的专业发展创造交流的机会,提供研究基地与系统化解决方案,探索培训者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机制与路径。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基础教育教师。
近年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不断加大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支持与管理力度,加强对国培计划、教师培训机构的严格遴选,湖南师范大学培训中心榜上有名。在湖南地区成功获得国培计划的培训资格。在这中间的培训需要组织研制国培计划教师培训课程标准,乡村教师培训指南,能力提升工程课程资源等。这些管理举措与研究成果,凝结了全国教师培训工作者的集体智慧,使得教师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有了设计与实施的标准与规范。
我国现行的教师培训工作具有数量型、学历提升型、学科知识补充型等特点。教师培训转型不应“急转弯”,而是进一步加强专业化、个性化、综合化、信息化和校本化的发展。教师培训的质量标准、课程设置、培训手段、培训者的素质要求,以及相应的形式、手段与学校教育截然不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要将教师培训这项工作专业化。”袁振国表示,要用研究的态度看待这一课题。同时,每一位教师的学科背景、成长经历和发展需求不同,反过来“倒逼”教师培训向个性化发展,让每位参与培训的教师真正得到发展。
“教师培训不能仅仅变成一种短暂的、功利性的培训,要增强教师的学术情怀、人文情怀,要成为一个有内在修养的人。因此我们的教师培训工作,应该要努力的让我们的教师在他非所熟悉的学术领域里面有广泛的涉猎。”一位优秀的教师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对于人生的理解,对于社会变化的洞察远远超出了他对于学科的理解。正因为这个原因,他才能够在社会生活当中有尊严,受到人们的尊重、受到家长们的爱戴,受到学生们的拥戴。
在全国的课堂里,新的思想、新的组织形态、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手段和方法层出不穷,互联网无疑是其中的弄潮儿。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收集,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能够让个性化的教育、个性化的培训变成可能。要知道教师最活跃、最激动的领域是在他的网络社区空间里面。“充分发挥互动社区的功能,可能是我们这个群体能够最好的利用的一个空间。”
此外,教师培训主要在学校里是实现,校本研修也是教师培训最可靠的地方。通过以学校为基础,结合教师培训的功能现状和实际需要。另一方面,要通过个人的反思,通过同伴的互助,通过专家的引领来实现校本研修的高质量,而不是把校本研修变成了本校研修。
六:如何设计一份创建“最美校园”的详细活动方案,该怎么做?
美丽学校建设是进一步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有力措施。全面推进我校美丽校园创建进程,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美丽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三生融合,幸福龙湾”建设的整体部署,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奋斗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总体要求,着力促进公平公正,着力提高质量效益,着力维护和谐稳定,积极创建美丽学校,努力使教育更具活力、校园更加生态、师生更感幸福。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美丽学校建设主题,按照“抓规范、强创建、提质量、出特色、育品牌”的工作要求,狠抓校园环境创设、狠抓课堂教学改革、狠抓教师队伍建设、狠抓学生素质教育,努力打造龙湾区最美丽校园之一。
(二)具体目标
1、校园环境最美化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优化配置、规范管理,强化学校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让学校成为最整洁、精致、人文的“美丽校园”。
2、师资队伍最美化
通过加强师德建设,修身治教、正德育人,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努力培养“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美丽教师”。
3、课堂教学最美化
通过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和校本研训,优化课堂教学,完善教学评价,实践学本课堂,提高教学实效,着力构建“美丽课堂”。
4、学生行为最美化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建立德智体美多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安全自护能力,精心培育“最美学生”。
三、组织机构
(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工作办公室)
组长:张玉香
副组长:王青云王松桃
成员:张来红姜霄娜陈丽霞张维淼许少兰朱美琪方燕燕王大乐
创建工作办公室设在办公室,张来红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职能工作组
1、办公室
组长:
组员:各科室负责人
工作要求:
(1)负责创建工作计划、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2)负责整个创建工作的分工、组织、推进、督查以及各工作组之间的协调;
(3)整理总结学校在创建最美校园、打造最美教师与学生、塑造最美课堂以及创建学校特色等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果。
(4)负责有关创建工作的台账资料的收集、整理;
2、创建最美课堂工作小组
组长:
组员:各教研组长
工作要求:
(1)落实教学常规。在教学常规建设上狠抓落实、形成特色,在优化教学管理、优化教研活动、优化备课过程、优化课堂教学、优化作业设计、优化辅导过程、优化评价过程等方面形成常规管理制度与策略,通过总结提炼,推出一批典型案例和研究成果。
(2)突出轻负高质。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引领,以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水平,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3)构建学本课堂:构建“学本”模式,打造高效课堂。以学习目标为线,以知识探究为纲,以学生课堂主动参与活动为载体,以能力养成为归宿,实施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以学定教,关注学生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方法和活动的指导。课堂教学的目标是高效的,课堂教学的情境是幸福快乐的,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3、创建最美教师工作小组
负责人:
组员:各教研组长
工作要求:
(1)重视师德建设。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从教行为,强化师德督查,树立典范,着力增强教师责任感、事业心,养成爱生敬业、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教风行风。
(2)优化......余下全文>>
七:幼儿园为什么要以研促培,以赛促培来提升年轻教师专业能力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简称《意见》)要求:“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整合相关项目和资源,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简称“提升工程”)是在标准引领下,“培训-测评-应用”系统化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简称“提升培训”)是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之一。掌握培训需求,研制培训方案,是组织实施提升培训的基础性工作,下面对此进行重点讨论。
一、培训需求
(一)调研形式、对象与内容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和文献分析等形式开展专项调研。面向2013年“国培计划”项目的参训学员发放调查问卷,收回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84份。组织召开座谈会,参加人员来自高校、中小学和师训、电教、科研、教研机构,包括教育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培训者、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一线的与会人员以农村为主,兼顾城市学校。在问卷调查和座谈的同时,进行了个别访谈。专项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含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情况、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情况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的困难及迫切需求等。
(二)调研结果与培训需求
1.调研结果分析
(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开展情况。自2005年起,通过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等,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中,一半以上参加了相关项目培训。其中,近三年来参加信息技术应用(或含有信息技术应用)学习和培训的次数,“5次左右”占1.65%,“3次左右”占13.02%,“1次左右”占33.47%,“几乎没有”51.86%。结果说明,五成的教师近三年没有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存在少数教师重复培训情况。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应用信息技术。①普遍重视信息技术应用。超过90%的教师认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十分重要”和“比较重要”。②部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备课。超过25%的教师经常进行电子备课,近70%的教师经常使用搜索引擎和各类型网站来获取教育资源。③多数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上课。35%以上的教师经常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④部分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实践。“经常”开展的占5%,“偶尔”开展的教师占55%。⑤一半以上教师需要支持条件的保障。认为“缺少信息化教学硬件设施”的占55%,“缺少信息化教学软件(平台和资源)”的占61%。
(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够强、水平不够高。①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70%的教师认为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缺少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和技能。②技术工具使用层次较低。多数教师经常使用office常规软件,不经常使用音视频和动画编辑软件、交互式电子白板等;需要各类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达到55%。③教学资源制作技能薄弱。能自己制作上课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资源(视频、图片、动画、课件等)只占40%,从未制作过教学课件的超过10%;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指导的超过40%。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较低。“不了解”内涵......余下全文>>
八:谁能找到2015-2016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网址
具体的网址可以询问学校的管理员。
各县市区教体局,市直学校: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2015—2016学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的通知》(皖教秘师〔2015〕22号),现就做好宣城市2015—2016学年度教师全员培训实施工作通知如下:
一、培训目标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全体教师学习师德规范与法律法规,着力提升教师师德水平与法制修养;引导教师学习与研究教育改革发展政策,以及年度主题培训(能力提升工程)规定的研修专题,着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保育教育)能力,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培训对象
普通中小学、中职学校和幼儿园全体在职教师。
三、培训时间与学时
(一)培训实施阶段
1.启动时间(2015年5月—6月)。基于培训目标要求,分学段、分学科开展培训调研活动,制定区域本学年度全员培训计划和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研修提高三类培训实施方案。
2.实施时间(2015年7月—2016年5月)。
(1)年度主题培训: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的集中培训环节在暑假期间进行,在职教师岗位培训的集中培训环节在寒暑假或分散在双休日进行;远程培训、网络研修、送培送教、影子学习、校本研修和行动研究等环节安排在平时进行。
(2)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与2015年“国培计划”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统筹组织,由省教育厅师资处统一部署,培训工作具体安排另文通知。
(二)年度主题培训学时
1.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培训学时不少于120学时。其中,集中面授培训不少于60学时,“影子学习”不少于60学时。
2.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培训学时不少于72学时。其中,集中培训或远程培训或送培送教24学时,校本研修48学时。
3.骨干教师研修提高培训。集中培训环节不少于72学时,并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行动研究及相应学时的网络研修。
(三)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学时
主要采用网络研修、校本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方式,培训学时不少于72学时,其中信息技术应用课程不少于50学时。
四、培训内容
(一)师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师德教育要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点研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通知》等,牢固树立职业理想情操,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主动适应教育发展新常态。
法治教育要重点学习《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将依法治国的理念、原则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切实增强教师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意识与能力。
要将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等课程作为通识教育必修内容。
(二)业务培训
1.新任教师岗前培训
重点学习教师专业标准与学科课程标准,现代教育理论,德育工作常规与学生教育,班级工作常规与学生管理,教学工作常规与学科教学技能,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教学整合等。
2.在职教师岗位培训
(1)年度主题培训内容
高中教师研修内容:聚焦高中考试评价改革背景下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重点学习和研讨高中考试与评价改革政策,以及学科学习评价理论与实践应用、学......余下全文>>
九:甘肃省深化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因是什么?
一、甘肃省深化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因如下:
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力助推精准扶贫。充分发挥教育在精准脱贫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精准对接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实际,实施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的多元举措,创新思路,积极探索,依靠教育“拔穷根”,突出“精准”保公平,积极为脱贫致富奔小康贡献力量。
二、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甘肃省委、省政府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任务,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主攻方向,提出了“六个精准”的要求:对象精准、目标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考评精准、保障精准。省委、省政府对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和任务举措。甘肃省教育厅聚焦贫困群众对接受教育最迫切、最关键、最突出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教育精准扶贫的突破口、着力点和路线图,出台实施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乡村教师队伍、民族教育、学生资助、高校招生等7个方面的专项支持计划和《支持革命老区教育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等“7+1”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体系,以此来提高教育扶贫的精准度,打好教育扶贫“组合拳”。
三、甘肃省主要从以下十个方面抓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落实:
1、准识别,着力建设教育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
甘肃省下大功夫建设教育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把好“对象精准识别关”,为各项扶贫政策的精准落实提供依据、搭建平台、建立窗口。教育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汇集了各受教育阶段的扶贫对象、扶贫现状、扶持措施、扶贫效果等综合信息,具有查询、统计、分析、筛选等多种功能,能够准确反映教育精准扶贫的工作进展情况和政策实施效果,真正实现了教育领域扶贫工作“精准建档,精准入户,精准录入,精准审核,精准分析,精准施策”工作要求,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精准度和科学性,为教育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提供了有效支撑。
2、补短板,着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
实施《甘肃省精准扶贫学前教育专项支持计划(2015—2020年)》,抓住农村教育发展“短板”,按照“四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利用小学富余校舍和师资、有利于方便幼儿就近入园、有利于乡镇分级管理、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重点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行政村延伸。通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成乡镇幼儿园1616所,实现集中连片贫困县乡镇幼儿园全覆盖;
2015年建成行政村幼儿园939所,实现集中连片贫困县20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较2011年提高33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3%。力争2017年实现革命老区、藏区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2020年实现全省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同时,制定了农村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和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为新建改扩建农村幼儿园配齐保教设施、配足保教人员,真正使农村孩子接受良好启蒙教育。
3、兜底线,着力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实施《甘肃省精准扶贫义务教育专项支持计划(2015—2020年)》,确保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学、活动、生活等设施基本符合教学、安全和生活需要。精心实施“全面改薄”工作,通过引入“第三方”督查、向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致信等方式,督促落实县级政府责任,加大地方投入,加快项目进度。2014-2015年共落实资金103.17亿元,占五年规划总投入的48.21%。实施土建类项目10016个,完工项目8328个;完成设施设备类项目2970个。
已实施项目惠及7574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88万名学生,分别占全省......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