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谁有普希金诗集读后感600字的
这个是翻译的作者写的,你可以参考一下. 我与普希金的中国翻译家们 最早跟普希金的作品结缘,是在20多年前的中学时代。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借到一本戈宝权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编译的《普希金文集》,我平生第一次被诗歌的非凡魅力所征服!普希金那朴素、凝练、动人、明朗如水晶一般的文笔使我深为倾倒。书中收入的几十首诗,我几乎能全部背诵。花了两三天时间,我将长诗《茨冈》抄录下来,订成了一本小册子——这是我平生所抄的第一本书。 普希金的中国粉丝,又有谁不熟悉大翻译家戈宝权呢?他编译的《普希金文集》,从1947年初版起,10年间共重印9次,总印数达12.4万册,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印量! 1988年,我有幸得到了戈老签名钤印惠赠的新版《普希金诗集》,北京出版社1987年首版,塑面软精,装帧精美,图文并茂。扉页戈老题字:“1988年6月30日,时为参加全苏联‘普希金诗歌节’归来之日。”有意思的是,因戈老给我题字时年事已高,写的字又细又密,有好几个字我根本无法辨认,只得写信并寄去复印件请教他的夫人梁培兰老师后才弄清楚。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于1995年的《普希金文集》七卷集,寒斋的书架上原有四卷,是在邻县的新华书店里发现的。虽不全,我亦欣然购置。因出版有年,为了配齐全套书,我只好给该文集的主编卢永先生写了一封信。不久收到回信说:“看到你的信,很让人高兴。我爱普希金,没想到,在遥远的贵州,还有一位爱普希金的朋友。不过,《普》七卷集一般都是一次卖的,不零卖,你怎么会只买到几卷?我可以把我的整套拆散寄送给你。我已年纪大了,成全爱好普希金的朋友也是一乐事也!” 为了普希金,著名的翻译家冯春先生在酷暑下挥汗,在严寒中颤抖,牺牲一切娱乐和爱好,把每个夜晚都献给普希金,利用20年的业余时间,独立翻译出版了洋洋十大卷《普希金文集》。得知我的藏品尚缺他翻译的普希金小说后,慨然将两册签名寄赠给我,说:“这两本书除收入《普希金小说集》外,还收入普氏的一篇重要散文,内容更丰富,我想可以满足您的需要。” 华东师范大学的退休教师王智量先生,从22岁起就与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已过了古稀之年,还在孜孜不倦地修改和校订。从1956年他开始翻译《奥涅金》,到他只剩头上一顶“右派”帽子,失去干部身份、健康甚至户口来到上海时,随身的行李是几袋书和一只盛满各种各样碎纸片(都是《奥涅金》的译稿)的手提包。“文革”中,智量先生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默默地坚持翻译这本俄国文学的“皇冠”,译稿又至少重译重抄过上十遍。直至1985年,这部穷尽先生半生苦功,几遭劫难的译本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问世。智量老师在给我的信中说:“谢谢您喜欢我的译文,请多多指教才是!书我是托人从浙江买来的,可能有错页,请您仔细查看。收到书以后,望能告知,以免挂念!”赠书的扉页上,智量老师写道:“愿我们一同学习,一同进步。” 普希金有几句诗这样写道: “我们走吧,无论上哪儿我都愿意, 朋友们,随便你们想去任何地方, …… 不管是到遥远的中国长城边上 ……” 其实,向往长城的普希金并未真正到过中国,但他伟大的作品却永远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心中。他若九泉有知,在中国有这样一大批传播者和知音,我想一定会为他们写一首激情澎湃、感人至深的优美诗歌的。
二:普希金诗集 哥萨克读后感
怎样写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的格式(简单的说):
第一段 把书中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者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
第二段 选择一个比较重要的点,也可以是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我觉得哪哪哪比较好,我有什么样的看法。
第三段 联系实际生活,把书里的和生活中的结合起来,抒发下真情实感,生活中怎么怎么样,我觉得怎么怎么样,我学到了什么。
做到以上3点,那么这篇读后感基本就出来了
当然 不一定就三段
中间可以自己分,详略得当就好
但是 结构层次一定要鲜明,读和感结合,重点在“感”上。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首先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三:普希金诗选的普希金的诗
我记得那神奇的瞬间: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就像昙花一现的幻像,就像纯洁之美的精灵。在无望忧愁的折磨中,在喧闹生活的纷扰里,温柔的声久久对我回响,可爱的脸庞浮现在梦里。岁月飞逝。骚动的风暴,吹散了往日的幻想,我淡忘了你温柔的声,和你那天仙般的脸庞。幽居中,置身囚禁的黑暗,我的岁月在静静地延续,没有神灵,没有灵感,没有眼泪、生活和爱情。 你将在痛苦的激情中获得享受;你乐于让泪水流淌,乐于用枉然的火焰折磨想象,把静静的忧愁在心中隐藏。天真的幻想家啊,请相信,你不会爱。哦,如果你,忧郁情感的追寻者,一旦被爱情那可怕的疯狂所触及,当爱的全部毒液在你的血管中沸腾,当失眠的夜在漫长地延续,你躺在床上,受着愁苦缓缓的煎熬,你在呼唤那欺骗的安静,徒劳地把哀伤的眼睛紧闭,你痛哭着,把滚烫的被子拥抱,你愿望落空的疯狂中变得憔悴,请相信,到那个时候,你便不会再有不雅的幻想!不,不!你会泪流满面,跪倒在高傲情人的脚旁,你颤抖,苍白,疯狂,你会冲着诸神喊叫:诸神啊,请把我受骗的理智还给我,请把这该死的形象从我面前赶跑!我爱得够了,请给我安宁!但那幽暗的爱情和难忘的形象,你永远也摆脱不掉。 你们可曾听见树林后面那深夜的歌声?那是一位爱情和哀伤的歌手在歌唱。当清晨的田野一片寂静,那忧郁、朴素的声音在鸣响,你们可曾听见?你们可曾在林中荒芜的黑暗中预见遇见他?那是一位爱情和哀伤的歌手在歌唱。你们可曾看到泪痕和微笑,看到那满含忧愁的静静的目光?你们可曾遇见?你们可曾叹息,当听见那静静的歌声?那是一位爱情和哀伤的歌手在歌唱。当你们在林中看到这个青年,遇见他那暗淡无神的目光,你们可曾叹息? 许多人和我一样,来看过这个喷泉,但是有些人已经死了,又有些人流落在远方。——沙地基列坐在那里,目光幽暗。他的琥珀烟嘴冒着浓烟;卑微的臣僚鸦雀无声环绕着这威严的可汗,宫廷里弥漫着一片寂静,所有的人都必恭必敬。从可汗的阴沉的脸膛看到了忧烦怒恼的象征,但骄傲的帝王已不耐烦;摆了摆手,那一群臣僚便弓着身子,退出金殿。他独自坐在宏大的殿里,这才比较自如地呼吸,他的严峻的前额,也才更清楚地表现内心的激动,这有如海湾明镜似的水波映照着团团狂暴的乌云。是什么鼓动着那高傲的心?是什么思想在他脑海里盘旋?是不是又要对俄罗斯战争?还是要把法令传到波兰?是心里燃烧着血海的冤仇?还是在大军里发现了叛谋?难道他忧惧深山里的好汉?或是热那亚的诡计多端?不是的,战场上的光荣他已经厌烦;那威严的手臂也已经疲倦。他的思想已经和战争毫无关系。难道是另外一种叛乱由罪恶底曲径向后宫潜入,难道宫闱里幽闭的嫔妃有谁把心许给了邪教徒?不是的,基列怯懦的妻妾连这么想想都没有胆量;她们受着严密而冷酷的监督,象花朵,在悒郁的寂静里开放;她们在枯索无聊的岁月中从不知道什么是偷情。她们的美貌已被安全地关进了牢狱的阴影,就好象是阿拉伯的花朵在玻璃暖房里寄生。她们一天天将岁月消磨——呵,悒郁的岁月,无尽无休,而看着自己的青春和爱情不知不觉地随着流走。对于她们,每天都那么单调,每一刻钟,都那么迟缓,在后宫里,生活异常懒散,它很少闪过欢笑的颜色。年青的嫔妃无精打采,便想些方法排遣胸怀,不是更换华丽的衣服,便是玩些游戏,谈谈闲天,或者成群结队地款步在喧响的流泉旁边,高临那清澈见底的水流,漫游于茂密的枫树荫间。凶狠的太监跟在当中,想要躲开他万万不能;他的监督的耳朵和目光时时都盯在她们身上。就靠他的不懈的努力建立起永恒不变的秩序。可汗的意志是他唯一的法典,就连可兰经的神圣教言他也不这样死死地尊行。他从不希望别人的垂青,象一具木偶,他承受着人们的嘲笑,指责,憎恶,还有不逊的......余下全文>>
四:《普希金童话诗》的读后感
小说和童话诗等各种体裁的文学创作方面都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为俄罗斯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丁
在普希金的诗歌创作中,童话诗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童话诗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民间诗歌的特色。早在1817年到1820年间,普希金便根据民间故事和传说,创作了内容丰富、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轰动了整个俄罗斯诗坛,甚至使他的老师、当时最著名的诗人茹科夫斯基也赞叹不已,连呼:“惊人的天才!美好的诗篇!”此后,在 19世纪 30年代,除了未完成的童话诗《母熊的故事》,普希金给世人留下了完整而珍贵的五篇童话诗:《神甫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1830)、《国王萨尔坦和他那光荣而力大的勇士儿子格维东?萨尔坦诺维奇公爵以及美丽的天鹅公主的故事》(1831)、《渔夫和金鱼的故事》(1833)、《死公主和七个勇士的故事》(1833)、《小金鸡的故事》(1834)。
19世纪,俄罗斯还是一个农业国家。这个国家的农民一生都离不开民歌民谣,农村里到处都洋溢着歌谣声和讲童话故事的气氛。路上,伴随着马车铃铛声的是车夫的歌声;田野上、节日里,不管是劳动中还是在婚礼上,都离不开唱歌和跳舞;即使在休闲的冬季夜晚集会上,人们也是通过唱歌和跳舞来表达自己的欢乐和痛苦、斗争和回忆。可以说生活中的一切都反映在歌谣、童话故事和传说里。普希金小时候就经常听外祖母和奶娘讲童话故事和各种各样的传说,受到民间诗歌环境的熏陶。这些民歌、民谣和民间故事不知不觉地留在了普希金的记忆里,渗透到他的诗歌创作中,成为他的童话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幽默用语的原型和素材。就故事内容、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来说,普希金所有的童话诗,都保留了俄罗斯民间文学的特色。不过,在通常情况下,俄罗斯民间故事都是散文形式的,而普希金所再创作的童话故事则是以诗体形式出现的,这样就更通俗,更顺口,有利于朗诵和传唱。像民间故事一样,普希金的童话诗一般都带有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富有寓意,发人深思。正如《小金鸡的故事》结尾所明确指出的那样:
童话虽是虚构,却深有寓意!
对善良的年轻人,不无裨益。
在童话诗《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里,普希金讽刺和揭露了神父的贪婪和愚昧,赞美了长工巴尔达的机智、聪明和爱劳动的特点。普希金爱憎分明,作品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在普希金的童话诗帼王萨尔坦和他那光荣而力大的勇士儿子格维东?萨尔坦诺维奇公爵以及美丽的天鹅公主的故事》里,有两点是应该引起注意的:一是曾遭两位姐姐嫉妒、诽谤和陷害的妹妹最终有了公正和圆满的结局;二是创造了一个理想的、幸福的王国形象――岛上到处是楼房,人人都富裕,小松鼠不断地创造财富,勇士什1组成了捍卫岛国的警卫队。在沙皇专制统治和暗无天日的时代里,普希金能创作出这样的鞭笞邪恶、憧憬美好未来的作品,实属难能可贵。
在创作童话诗的过程中,普希金常常变换情节和人物形象,加进不少自己的东西――新的内容和新的人物,使作品更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所以说,普希金是在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和丰富了俄罗斯民间文学的故事内容和体裁形式。其中,《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家喻户晓,最受欢迎和喜爱,具有深刻的进步意义。贪得无厌的老太婆最终必然受到惩罚,因为她不仅“胃口越来越大”想过贵妇人和女皇的生活,而且随着欲望一次次得到满足,变得越来越可恶可恨,她甚至扯着仆人的头发痛打,硬逼老伴儿到马厩里干苦活。这还不说,当了女皇之后,她还差点儿逼着武士把老伴儿的脑袋给砍下来,最后竟异想天开,让“有求必应”的小金鱼来侍奉她,听她差遣。
在普希金所有的童话诗中,最抒情、最富......余下全文>>
五:普希金诗集其中的几段!!!快快快!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 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好象是朋友忧郁的怨诉, 好象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 我最后一次在倾听 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 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 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 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 (第一节) 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 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 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 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 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 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 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 致大海
大群的船只就会覆亡。 我曾想永远地离开 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 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 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 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第二节) 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 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枉然: 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 使我留在你的岸旁…… 有什么好怜惜呢?现在哪儿 才是我要奔向的无忧无虑的路径? 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样东西 它曾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惊。 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 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 是一些威严的回忆; 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 在那儿,他长眠在苦难之中。 而紧跟他之后,正像风暴的喧响一样, 另一个天才,又飞离我们而去, 他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个君主。 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 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 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 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 (第三节) 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 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长: 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深沉, 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世界空虚了,大海呀, 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 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 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 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第四节饥 哦,再见吧,大海! 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 我将长久地,长久地 倾听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 我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海湾, 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 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第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