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在县一级得到落实
中央搭配上直辖市(上海)在试运行,可见深改组的阻力不少。传递到县一级还需时日。如足球,估计也得先让京上广先行,,,,
二:县区在教育工作中有哪些深化改革措施
(七)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事业是促进社会公正、增进人民福祉的有效途径.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以更大的投入和更有力的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学条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营养状况.发展学前教育.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继续增加中央财政教育投入,提高使用效率并强化监督.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学自主权,鼓励发展民学校.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们要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三:如何推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新的共识
此前10年左右,改革之所以进展不快,与对改革出现新的争议、改革共识不足有一定的关系。有的争议关系到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如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保护个体权利与维护公共利益的矛盾、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中国模式(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等等。
说改革形成了新的共识,首先是对改革大方向和改革重要性的认识。改革开放初期,姓资姓社、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激烈交锋。今天虽然还有极个别人从意识形态角度反对改革,但总起来看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已形成高度共识。第二,说改革形成共识,是大家普遍认识到不改革中国难以进步,甚至会出现倒退。改革必然触及某些人的利益,必须下决心打破利益集团的阻碍。第三,一些重要改革的目标及改革路径已经有了共识,如人民币利率、汇率改革,财政预算改革,房产税的开征等。有的改革路径虽然不完全清晰,但对改革目标的认识基本一致,如企业、教育、文化单位行政级别的取消,司法改革,等等。
(二)从经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改革从经济领域开始,从底层试点开始。但实际上,即使在体改委时代,改革也不仅仅局限于经济体制。如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石油部、化工部、纺织部、冶金部、煤炭部、机械部等部门,早在20年前就都已经改掉了。今天政企不分仍然受到广泛批评,但相比改革开放初期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是,相比经济领域改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军队、社会治理乃至国家政治方面的改革确实滞后了。一个国家如果文化落后,政治不民主,即使物质非常发达,也不能成为现代国家。
(三)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组建及其职责
现在中央已经决定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由总书记兼任,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有关的政治局委员、各有关部门的领导等。总起来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后,不可能全面取代它们。有的领导小组和机构作用发挥得很好,就应该继续以它们为主推进原来的改革;有的领导小组和机构推动改革难度大的,就应该加强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直接推动的作用。
(四)地方怎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体改委时代,各省、市(地)绝大多数都成立了体改委,县一级大多也成立了体改委。根据报道,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大多数省已经决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如北京、天津、重庆、广东、吉林、广西、内蒙古等。广东省委书记要求市、县都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县委书记担任组长。借鉴体改委时代经验,根据形势的变化,省、市(地)两级应该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机构,而县一级一般就不需要成立了。
很多改革,在中央层面非常重要,如汇率利率改革、财税改革、垄断企业改革等。但在省及省以下,这些改革都属贯彻落实的问题,不需要地方去自己设计。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机构,很重要的一个考虑就是打破部门利益对改革的阻碍。在县一级,县委县政府的统筹能力非常强,部门很难构成对改革的严重阻碍。当年,县一级体改委最大的成绩是国有企业改革。现在,县一级类似国有企业改革这种需要组织大量力量一家一家推进的改革,恐怕已经没有了。
组建省、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机构,不像中央层面那样有很多力量可以利用。最直接可能利用的是党委、政府的研究室和发改委的有关人员,也可以从财政、国资、经信、金融、宣传、政法、人大等部门抽调一部分工作人员。省、市大学、社科院等研究机构力量不一定很强,但是也应该尽量利用。
省、市改革工作也有总体方向、总体方案设计问题。各地改革发展情况不一样,有的经济发展已处于较高水平,有的还非常落后;有的民间力量非常强大,有的什么都要靠政府;有的城市人口多,有的农村人口多。像......余下全文>>
四:如何做好旗县区发展改革工作
一、高度重视,努力开创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
县级发改委虽是发展改革系统的“神经末梢”,但随着职能的转移转变,责任愈来愈重,成为政府系统整体工作中重要的一“块”。方城县“四大家”高度重视发展改革工作,条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发改委充分发挥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协调作用。
做到“四个优先”。县委、县政府对发展改革工作提出“四个优先”,即:工作优先安排,问题优先解决,人员优先落实,经费优先保障。经县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县发改委新设立了重点项目管理办公室,在财政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发改委新增了5个财政全供的事业编制,充实了力量,改变我县多年没设大项目办的局面。将2011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融会贯通入县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并经县人大讨论通过。支持发改委牵头协调好宏观经济、行业发展、项目建设、部门机构之间的关系,打破部门条块分割,提高工作效率。落实“五个联动”。在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建设、重大项目建设、项目筛选申报、项目联审联批等方面,支持发改委牵头,带动规划、土地、环保、住建等及农业、工业、服务业职能部门开展课题研究联动、规划编制联动、项目前期联动、项目审批联动、项目稽查联动;形成经济综合工作,由发改委牵头、各部门联动的联手同台“大合唱”局面。在开展项目带动、节能降耗、十二五规划编制等重大活动中,县政府出面,自县工信局、招商局、人社局、教体局等单位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发改委工作队伍。县财政对发改委工作大力支持,充分保障课题、规划、项目三大工作经费。开展各种指导。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听取发展改革工作汇报,指导发改委把主要精力放到制定规划、落实政策、协调服务上来,采纳发改委提出的意见和建议30余条。县人大、政协经常检查指导发改委工作,献计献策。
在县“四大家”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方城县发改委工作面貌有了崭新的变化。一是政策易落实。上级出台的一系列加快发展改革政策不再出现棚架和搁浅现象,更不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是工作易开展。凡涉及发展改革工作,相关部门积极合作,搞好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互动工作机制,有效推进工作的开展。三是任务能完成。发改委的综合协调作用的发挥,打破了县内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战、资源浪费的局面,并做到在“块”上坚强有力,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真抓实干,不断提高服务上级工作新水平
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上级发改委指示精神,不折不扣地执行发展改革政策措施,服务发展改革全局是县级发改委工作的基本要求。2011年,方城发改委认真落实市发展委各项决策部署,在服务工作中,做到严谨、细致、真实、快捷,努力实现发展改革系统内“条”上的畅通高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科学编制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根据市发改委的安排,认真编制了方城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全面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了测算和确定,为市政府考核我县提供了指标依据。编制了方城2011年度以工代赈专项规划、方城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五年规划、方城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年度实施方案、全国新增500亿公斤粮食工程方城县实施方案、方城县2011年度节能降耗工作规划、方城县2011年度生猪规模养殖实施方案、方城县2011年度“项目带动”工作规划、方城县超硬材料工业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方城县“十二五”能源建议发展规划、方城县“项目带动”工作实施方案等40余项。此外,指导相关委局,结合县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了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强对规划的综合协调与管理。
2、认真搞好各种调研、分析、统计、报告工作
根据市发改委安排,坚持谋战略、抓大事,围绕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余下全文>>
五:怎样做好县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和落实工作
一、基本导向
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顺利实现,着重把握五个方面的导向:一是突出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迈出更大步伐的新要求。充分衔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深入分析支撑条件,实事求是确定目标任务,依托战略平台,明确战略举措,在建设生态文明展示区的征程上迈出更大步伐,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二是突出体现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总体部署和县委对全县改革工作的具体安排,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规划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细化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落实好、完成好各项改革任务。三是突出体现经济提质增效的要求。在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主导产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切实管用的新思路和硬举措,加快推动我县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四是突出体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统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五是突出体现以项目为支撑的要求。重点谋划一批转方式、调结构、管长远,有利于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大项目,争取将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十三五”规划。
六: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
①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性工程。当今世界教育和科学的力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激烈的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与教育质量的竞争能力。(3分)②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政府致力于社会平等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力求通过教育尽可能地消除因家庭、区域、遗传、性别等客观因素所造成的不平等,使每个公民都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3分)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将进一步破除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添新的活力。(3分)④我国的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我国教育发展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乡村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1分) 试题分析:我国和我省之所以要进行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原因是我国教育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教育发展很不平衡,而这时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改革来消除和改进。教材中涉及到这方面的知识点有“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以及“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国情”等,只要加强了对教材的记忆,解答此题不难。
七:如何通过深化改革举措来解决群团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健全的组织性。群团工作是党的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如何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群团工作,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对新形势下群团工作定位的认识
群团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做好新时期群团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首先,应把群团工作放在党的工作全局中去看,加强群团工作有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基础,群众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群团组织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加强群团工作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特别在新时期新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对进一步发挥群团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其次,应把群团工作放在实现中国梦的高度去看,加强群团工作有益于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需要社会各界充分理解、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对于调动群团各自所联系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再次,应把群团工作放在创新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去看,加强群团工作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群团组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群团组织来源于群众、扎根于群众,具有广泛联系群众、紧密贴近群众、直接服务群众的特点和优势,是调节社会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化解社会矛盾的缓冲器和调节器。长期的实践证明,群团组织已经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
二、群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形势
(一)群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全省群团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群团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党的要求和广大群众期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些地方党政尤其是个别基层领导对群团组织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够,对群团工作研究不够深入、缺乏有效指导,工作支持乏力,存在重经济工作轻群团工作倾向。一些地方党组织在引导群团组织发挥作用方面重视不够,没有把群团事业发展纳入总体发展规划,在考虑各项工作时,把群团作为一支重要力量纳入总体考虑的自觉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二是组织建设不够健全。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群团组织设置不合理、有被弱化边缘化倾向等问题。群团组织机关编制普遍偏少(县级工会组织一般为3至5人,县级团委、妇联分别为1至3人),基层专职群团干部更少。在城市化和企事业改革过程中,一些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对设置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存在“可有可无”的现象;一些机关单位和改革重组企业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与其他科室归并到一起,加之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很不合理,已不适应新时期群团工作需要。
三是政策法规不尽完善。目前国家已制定了一些涉及职工、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群体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但规定较原则,可操作性有待加强,再加上相关配套的政策法规制定相对滞后,使群团组织代表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缺乏刚性条款和制约措施。加......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