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通用规范(试行)
第一章 总则
1、为进一步落实全省加工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责任,规范生产加工行为,保证加工食品质量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等有关标准,特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福建省内的加工食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质量安全管理可参照执行。
3、企业应加强自律,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本规范要求,保证食品安全。
4、企业可在本规范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补充、完善,形成本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其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本规范的要求。
5、企业可结合自身规模、产品类别、组织结构及人员配置等实际情况,合理分工,确定本规范中清洁消毒、采购物资查验、食品添加剂使用、生产过程管理、出厂检验以及台账记录的登记、保存等相关工作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员,确保落实到位。
6、企业可根据产品类别、质量控制要求等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各类记录表单,但应体现本规范记录表单中所要求的内容、要素。
7、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记录本规范要求记录的事项。
第二章 厂区卫生要求
1、厂区内不得有烟尘、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得有昆虫大量孳生的场所(如垃圾场、牲畜棚、污水沟等)。
2、厂区内主要路面应采用便于清洗的混凝土、沥青或其他硬质材料辅设,路面平整,不积水,不起尘,其他裸露地面应绿化。
3、厂区应合理布局,生产区与生活区严格区分、有效隔离,生产区内不得饲养家禽、家畜。
4、排污(水)管道应通畅,厂区内垃圾、污物收集设施应为密闭式,并定期清洁,不孳生、集聚蚊蝇,不散发异味。
5、厂区应保持清洁卫生。垃圾、污物应定点存放,做到日产日清。
6、厂区应定期或在必要时进行除虫灭害,防止鼠、蚊、蝇、昆虫等集聚和孳生。对已发生的场所,应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消灭,防止蔓延,避免污染食品。
7、使用各类杀虫剂或药物,应采取措施,防止人员中毒及造成食品、设备、工器具污染。
8、对厂区环境进行清洁应有记录(见表1)。
第三章 采购管理
第一节 供应商管理
1、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采购物资分为A、B两类。A类包括主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包装物等,其余为B类。
2、对A类物资的采购,应进行供应商评价;对B类物资的采购,可不进行供应商评价,但每批应有进货查验记录。
3、评价内容(见表2)应包括:
(1)索证。采购食品原料,应索取供应商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近期产品质量合格检验报告(原则上应为半年内由有检验资质的第三方出具);采购食品添加剂和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包装物,除索取工商营业执照和近期产品质量合格检验报告外,还应索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2)样品评价。包括感观评价、图片评价、小样检测等。
(3)现场评价。必要时(如采购物资连续出现不合格或质量不稳定时),应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评价。
4、食用农产品的合格供应商应有近半年内由有检验资质的第三方出具的产品质量合格检验报告,其他原料的合格供应商还应持有有效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生产(流通)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仅针对已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否则不得列为合格供应商。
5、经评价符合条件的,报企业负责人批准后,确定为合格供应商,并建立名录(见表3)。
6、每年应对合格供应商至少进行一次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质量安全稳定性、物资交付及时性、服务情况以及相关资质证明文件的有效性等。
7、......余下全文>>
二: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措施有哪些
仅供参考
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控制是为了确保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对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安装和服务过程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生产过程的分析,诊断和监控。
主要内容:
①物资控制、可追溯性和标识。生产过程所需材料和零件的类型、数目及要求要作出相应规定,确保过程物资的质量,保持过程中产品的适用性,适型性;对过程中的物资进行标识,以确保物资标识和验证状态的可追溯性。
②设备的控制和维护。对影响产品质量特性的设备工具、计量器具等作出相应规定,在使用前均应验证其精确度,在两次使用间合理存放和防护,并定期验证和再校准;制定预防性设备维修计划,保证设备的精度和生产能力,以确保持续的过程能力。
③生产关键过程控制管理。对不易测量的产品特性,对有关设备保养和操作所需特殊技能以及特殊过程进行重点控制;及时改善和纠正过程中的不足,在生产过程中,以适当的频次监测、控制和验证过程参数,以把握所有设备及操作人员等是否能满足产品质量的需要。
④文件控制。保证过程策划的要求得以实现,并保证在过程中使用的与过程有关的文件都是有效版本。
⑤过程更改控制。确保过程更改的正确性及其实施,明确规定更改职责和权限,更改后对产品进行评价,验证更改的预期效果。
⑥验证状态的控制。采用适当的方法对过程的验证状态进行标识,通过标识区别未经验证、合格或不合格的产品,并通过标识识别验证的责任。
⑦不合格产品的控制。制定和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时发现不合格品,对不合格品加以明确的标识并隔离存放,决定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并加以监督,防止顾客收到不合格品及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避免进一步加工不合格品而发生不必要的费用。
控制方法:
①编制和执行专门的质量控制程序;
②强化检验和监督;
③详细填写质量记录,明确责任,保证可追溯性;
④对不合格品的处理严加控制;
⑤加强 设备的维护保养;
⑥采用统计控制方法进行生产过程控制,如控制图、统计抽样程序和方案等。
三:质量如何在生产过程中有效控制
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控制是为了确保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对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安装和服务过程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生产过程的分析,诊断和监控。
主要内容:
①物梗控制、可追溯性和标识。生产过程所需材料和零件的类型、数目及要求要作出相应规定,确保过程物资的质量,保持过程中产品的适用性,适型性;对过程中的物资进行标识,以确保物资标识和验证状态的可追溯性。
②设备的控制和维护。对影响产品质量特性的设备工具、计量器具等作出相应规定,在使用前均应验证其精确度,在两次使用间合理存放和防护,并定期验证和再校准;制定预防性设备维修计划,保证设备的精度和生产能力,以确保持续的过程能力。
③生产关键过程控制管理。对不易测量的产品特性,对有关设备保养和操作所需特殊技能以及特殊过程进行重点控制;及时改善和纠正过程中的不足,在生产过程中,以适当的频次监测、控制和验证过程参数,以把握所有设备及操作人员等是否能满足产品质量的需要。
④文件控制。保证过程策划的要求得以实现,并保证在过程中使用的与过程有关的文件都是有效版本。
⑤过程更改控制。确保过程更改的正确性及其实施,明确规定更改职责和权限,更改后对产品进行评价,验证更改的预期效果。
⑥验证状态的控制。采用适当的方法对过程的验证状态进行标识,通过标识区别未经验证、合格或不合格的产品,并通过标识识别验证的责任。
⑦不合格产品的控制。制定和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时发现不合格品,对不合格品加以明确的标识并隔离存放,决定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并加以监督,防止顾客收到不合格品及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避免进一步加工不合格品而发生不必要的费用。
控制方法:
①编制和执行专门的质量控制程序;
②强化检验和监督;
③详细填写质量记录,明确责任,保证可追溯性;
④对不合格品的处理严加控制;
⑤加强 设备的维护保养;
⑥采用统计控制方法进行生产过程控制,如控制图、统计抽样程序和方案等。
四:生产车间质量考核管理制度
生产车间管理制度
目的:为了维持良好的生产秩序,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订以下管理制度。
范围:适应于生产车间全体工作人员。
一、早会制度
1.员工每天上班必须提前5分钟到达车间开早会,不得迟到、早退。
2.员工在开早会时须站立端正,认真听主管或组长的讲话,不得做一些与早会无关的事项。
3.各条线的组长每天上班必须提前10分钟到达车间组织员工准时开早会.
4.各条线的组长在开早会时必须及时向员工传达前天的工作情况以及当天的生产计划,时间应控制在15分钟。
5.组长开早会时讲话应宏亮有力,多以激励为主,不得随意批评和责骂员工。
二、请假制度
1.如特殊事情必须亲自处理,应在2小时前用书面的形式请假,经主管与相关领导签字后,才属请假生效,不可代请假或事后请假(如生病无法亲自请假,事后必须交医生证明方可),否则按旷工处理。
2.杜绝非上班时间私下请假或批假。
3.员工每月请假不得超过两次,每天请假不得超过两人。
4.员工请假核准权限:(同厂规一致) (1) 一天以内由拉长批准; 三天以内由车间主管批准; (3) 超过三天必须由生产部经理批准; (4) 连续请假按照累计天数依上述规定办理。
三、清洁卫生制度
1.员工要保持岗位的清洁干净,物品要按规定位置放置整齐,不得到处乱放,组长要保持办公台的整齐干净。
2.每天下班后值日生打扫卫生,周末须进行大扫除(公司内的门、厕所、窗户、生产线、设备保养、风扇、饮水机等都须清洁)。
3.卫生工具用完后须清洗干净放在指定的区域,工具由专组专人保管,不得乱丢,倒置、甚至损坏。
4.不得随便在公司内乱丢垃圾、胡乱涂划;卫生间须每天用水清洗。
四、车间生产秩序管理制度
1. .员工上班应着装整洁,不准穿奇装异服,进入公司需换拖鞋,鞋子按划分区域整齐摆放。必须正确佩带厂牌,穿工作服上班。不得携带任何个人物品,如手机.MP3.手袋.食品等。
2.上班时,物料员须及时把物料备到生产线,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运作流程操作,不得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
3.员工在作业过程中,必须保持50-80CM以上的距离,不得挤坐在一起,作业时须按要求带好手套或指套,同时必须自觉做好自检与互检工作,如发现问题并及时向品检与组长反应,不可擅自使用不良材料以及让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必须严格按照品质要求作业。
4.每道工序必须接受车间品管检查、监督,不得蒙混过关,虚报数量,并配合品检工作,不得顶撞、辱骂。
5.小零配件必须用兰色胶盒盛放,一个盒子只可装一种零配件,安装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品必须用红色胶盒盛放,所有的物料盒排成一行放于工作台面的左手边。
6.所有员工必须按照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等)操作,如有违规者,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罚。
7.员工在工序操作过程中,不得随意损坏物料,工具设备等违者按原价赔偿。
8.工作时间离岗时,需经班组长同意并领取离岗证方可离开,限时十分钟内。
9.上班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停工随时关水关电。
10.下班前必需整理好自己岗位的产品物料和工作台面,凳子放入工作台下面。
11.员工之间须互相监督,对包庇、隐瞒行为不良者一经查处严厉处罚.
12.任何会议和培训,不得出现迟到、早退和旷会。
13.本车间鼓励员工提倡好的建议,一经采用根据实用价值予发奖励。
注:本制度与厂规发生冲突时,以厂规为准。
希望上述资料对您有所帮助!...余下全文>>
五: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品质管理制度
1、总 则
第一条:目的为保证本公司品质管理制度的推行,并能提前发现异常、迅速处理改善,借以确保及提高产品品质符合管理及市场需要,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范围 本细则包括: (一)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 (二)各项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 (三)仪器管理; (四)品质检验的执行; (五)品质异常反应及处理; (六)客诉处理; (七)样品确认; (八)品质检查与改善。 第三条: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 本公司品质管理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 各项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设订 第四条: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范围规范包括: (一)原物料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 (二)在制品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 (三)成品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设订; 第五条: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设订 (一)各项品质标准 总经理室生产管理组会同品质管理部、制造部、营业部、研发部及有关人员依据"操作规范",并参考①国家标准②同业水准③国外水准④客户需求⑤本身制造能力⑥ 原物料供应商水准,分原物料、在制品、成品填制"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设(修)订表"一式二份,呈总经理批准后品质管理部一份,并交有关单位凭此执行。 (二)品质检验规范 总经理室生产管理组召集品质管理部、制造部、营业部、研发部及有关人员分原物料、在制品、成品将①检查项目②料号(规格)③品质标准④检验频率(取样规定)⑤检验方法及使用仪器设备⑥允收规定等填注于"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设(修)订表"内,交有关部门主管核签且经总经理核准后分发有关部门凭此执行。 第六条: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的修订 (一)各项品质标准、检验规范若因①机械设备更新②技术改进③制程改善④市场需要⑤加工条件变更等因素变化,可以予以修订。 (二)总经理室生产管理组每年年底前至少重新校正一次,并参照以往品质实绩会同有关单位检查各料号(规格)各项标准及规范的合理性,酌予修订。 (三)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修订时,总经理室生产管理组应填立"品质标准及检验规范设(修)订表",说明修订原因,并交有关部门会签意见,呈现总经理批示后,始可凭此执行。
2、仪器管理
第七条:仪器校正、维护计划
(一)周期设订 仪器使用部门应依仪器购入时的设备资料、操作说明书等资料,填制"仪器校正、维护基准表"设定定期校正维护周期,作为仪器年度校正、维护计划的拟订及执行的依据。 (二)年度校正计划及维护计划? 仪器使用部门应于每年年底依据所设订的校正、维护周期,填制"仪器校正计划实施表"、"仪器维护计划实施表"做为年度校正及维护计划实施的依据。
第八条:校正计划的实施
(一)仪器校正人员应依据"年度校正计划"执行日常校正,精度校正作业,并将校正结果记录于"仪器校正卡"内,一式二份存于使用部门。 (二)仪器外协校正:有关精密仪器每年应定期由使用单位通过品质管理部或研发部申请委托校正,并填立"外协请修单"以确保仪器的精确度。 第九条:仪器使用与保养 1、仪器使用人进行各项检验时,应依"检验规范"内的操作步骤操作,使用后应妥善保管与保养。 2、特殊精密仪器,使用部门主管应指定专人操作与负责管理,非指定操作人员不得任意使用(经主管核准者例外) 。 3、使用部门主管应负责检核各使用者操作......余下全文>>
六:生产管理和生产过程管理的区别
生产管理的主要模块: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制造管理、品质管理、效率管理、设备管理、库存管理、士气管理及精益生产管理共九大模块。其中包括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 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七:车间质量管理奖罚制度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工作责任心,减少质量损失,实厂有效劳动和长效管理,特制订本条例:
第二条 本规定所指产品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考核条例、质量事故处理办法、质量评选奖励的制度、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制度、质量信息管理制度、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管理办法、关于新产品试制和鉴定的规定、样机试制管理等。
第二章:质量考核处理条例
第三条 凡产品出厂前,因设计、计划、投料、加工而造成返修、报废的损失费用在1000元以内的,由责任部门承担15%,1000元以上承担10~15%,其中各责任部门所罚款项的80%落实责任者;凡是内外部质量损失,部门领导在收到质量通报后必须落实责任者并于二日内将落实结果书面送交质管处,否则,部门主要领导人负管理责任。
第四条 加强让步率的控制:
1、按加工产值计算,让步率控制在2%以内,每超1%,扣200元。
第五条 加强产品检验,凡具备交检条件检验员应及时检查,严禁压检、错检,漏检。如是过程检的责任扣所属部门,终检责任扣检计处。过程检、终检员应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在业务上属检计处领导,在问题处理上由检计处裁决。跨部门的责任处理,不得私自处理。必须通知相关部门领导,否则由所在部门承担责任。
1、对错、漏检而造成的损失每次扣责任者100~500元。
2、凡办理让步单尚未同意之前而流入下道工序则扣调度员100元。
3、凡零件完工后不经检查流入下道工序,则扣调度100元。
4、凡发现质量问题,不开出缺陷品通知单,一经发现,立即下岗。
5、公司过程检验中开出的缺陷品通知单,必须将零件、材料、重量、工时、责任部门、责任者等情况填齐,并于每周一交检计处,公司过程检验记录卡,必须每月初上交检计处,检计处输入电脑后交质管处。
6、过程检开出的缺陷品通知单,部门领导必须如数上交检计处,如不交,一经发现,扣责任部门领导500~1000元。
7、严禁擅自更改技术条件、缺陷品通知单、工艺路线单、检验记录、入库单等质量技术文件,一经发现,给予责任人100-200元罚款。
第六条 加强工序过程的质量控制:部门分管质量的领导、过程检、终检员应严格把关。渗碳前的螺伞必须倒角,轴承烘套严禁用火焰,否则,计扣责任部门每次100元。
第七条 凡错漏下零件目录、材料、生产准备计划扣责任部门100-200元。
第八条 凡产品出公司后用户反映无出库单或漏发配件扣责任部门100-500元。
第九条 部门施工人员、外勤人员无权在路线单上签字,违反规定按100元/次计扣。
第十条 供应、采购人员必须在公司确定承包运输方,遇有困难,需另寻其它承包运输方(含物价)必须请示公司生产部门领导批准,否则计扣责任人每次200元
1、凡是供应、采购造成回厂返修、报废,公司一律不承担任何责任(含材料、运输、工厂损失费用)责任人负责索赔。采购员对采购质量负责,凡是供应、采购物资进公司不经检计处检查,私自投入使用,一经发现扣责任者每次100元。
2、凡是供应、采购物资回公司后因质量问题影响公司生产进度和造成重大损失(含整机产品质量)扣责任人100-500元。
3、凡相关部门反映涉及供应、采购回公司物资多次发生质量问题的,质管处会同责任部门进行分析、调查,对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因责任心不强发生严重质量事故造成极坏影响者给予下岗处理。
第十一条 凡产品(零件)在库房或生产现场因运输或保管不善而造成零件遗失、严重锈蚀、碰伤责任部门扣每次100元。
第十二条 千元以上的设备等质量事故必须在24小时内通报职能部门,万元以上的重......余下全文>>
八: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制度,注重的是生产过程的,麻烦各位帮忙了 5分
谢谢您的信任,真的很抱歉!我没有这个行业的经验,帮不到你。
九:如何规范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管理
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加重了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要求规范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操作,确保产品各个生产环节得到有效控制,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生产过程及生产前后的质量监控管理,保证药品质量。
1生产前监控
首先在生产硬件上,生产环境要符合规定,操作间温度、湿度、压差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洁净区定期进行了监测且符合要求。各岗位操作规程为现行版本,准备生产的产品批记录及设备使用记录齐全。如一般区生产环境要求厂房、设备、容器、器具、工用具、地面、门、窗及其它表面应干净、无灰尘、厂房内无老鼠、苍蝇、昆虫及其它啮齿动物。洁净区生产环境除有一般区生产环境的要求,还应洁净区级别符合相应药品要求,洁净区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10帕,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洁净室(区)之间的压差大于5帕,每班记录。空气洁净级别要求高的洁净室(区)对相邻的空气洁净度级别低洁净室(区)要求呈相对正压,每班记录。
在人员要求上生产人员要求合格上岗,着装、个人卫生和操作行为符合要求。以口服制剂为例,洁净区工作人员手要用75%乙醇消毒,洁净区工作服、口罩清洗干净后消毒灭菌(100℃,40分钟烘干灭菌),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洁净区地漏每天清洁干净,地漏在清洁后加入消毒液,地漏内消毒液的存放时间不超过24小时。
工艺用水符合工艺条件,监控结果符合要求。如口服制剂用的纯化水要求每两小时检测一次纯化水的酸碱度、电导率(电导率≤5μs/cm)、氨、氯化物,检测结果应符合纯化水质量标准,每月取纯化水样品送质量部门做项目全检。停产三天以上,必须下罐清洗;纯化水贮罐至少每3个月必须下罐清洗一次。清洗时,先用0.5%碳酸钠清洗擦洗,再用饮用水、纯化水对贮罐进行彻底冲洗,检测最后一次清洁水的酸碱度、氨、氯化物、电导率应符合纯化水质量标准。纯化水贮罐和管道系统消毒可每周巴氏消毒一次,水温控制在80℃以上,循环两小时。
生产前,生产现场应按照清场相关管理规程进行了清场,有清场合格证且在清洁有效期内;现场应不得留有与即将生产的产品无关的物料、文件、工器具等;状态标识齐全、正确、清晰。各工序生产人员按照批记录中各工序生产前检查表进行检查,双人复核,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确认合格后签名准许进入生产阶段。
2生产过程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应对生产现场、环境、物料、生产设备、工艺参数、人员操作等进行监控。要求生产设备处于已清洁状态并在清洁有效期内,设备是在确认或校验有效期内的正常状态,以确保生产条件始终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称量、配料、投料均应有独立复核人复核,物料标签及时填写、粘贴,能正确指示物料信息,数量正确。如物料领料时,车间生产主管根据批生产指令,通知车间材料员向库房领取检验合格的原料、辅料。车间材料员逐一对库房来料进行核对,无误后接收物料,并将物料交配制操作人。配制操作前,操作人员根据产品工艺卡和批生产指令逐一核对原辅料名称、批号、检验报告,检查原辅料外观质量,并计算、复核投料量,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再对其进行复核。
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在生产现场要检查房间、设备等状态标识应与操作间正在进行操作的产品是否一致,批记录内容与现场内容是否一致。生产操作过程、参数控制是否符合工艺规程,生产过程是否符合批记录及岗位操作规范程序的要求,生产人员是否及时正确填写批记录及其他记录,填写符合要求。物料、中间产品进出暂存间流程要求正确,交接手续齐全,领发料数量正确,应双人复核;物料标签及状态应标识齐全、正确,摆放整齐有序。
3生产结束监控
生产过程结束......余下全文>>
十:求食品企业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 质量控制 卫生管理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1、目的
对影响生产质量的主要因素或环节实施控制,使生产过程、产储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产品生产、检验的工序质量的控制。
3、定义
3.1、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3.2、生产过程:由生产管理人员组织作业人员,按产品技术文件、工艺文件以及其他规定的要求,将原材料、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过程。
3.3、重要工序:指对产品质量形成过程有重要影响的工序,如腌制、烘烤、包装等。
4、职责
4.1、生产科负责策划并确定生产资源,组织、协调、指导生产部门人员照章生产。
4.2、综合科参与并执行采购计划,对采购的及时性和质量负责。
4.3、质管科负责对质量的监测。
5、要求
5.1、生产计划
5.1.1、根据市场、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车间详细作业计划。
5.1.2、按照计划要求安排生产进度,并根据生产条件和生产情况调整生产进度,实施生产计划的动态维护。
5.2、生产准备
5.2.1、确保人员数目、技能满足对应岗位要求。
5.2.2、确保生产所要求的仪器、设备、工装、工具都已配套齐备,并处于合格使用状态。
5.2.3、按任务领料,并对生产物料进行必要的确认。
5.2.4、确保生产环境满足工艺要求。
5.3、工序控制
5.3.1、生产管理人员按有效的工艺、技术文件组织生产,操作人员按对应岗位的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范作业。
5.3.2、对不同状态的产品作好分区、隔离或标识。
5.3.3、经检验合格的产品要及时转入下一工序或入库。
5.3.4、及时将生产进展状况及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报告主管部门,确保生产过程受控。
5.4、质量检验
5.4.1、合理组织操作人员进行自检与互检,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
5.4.2、为了配合检验员工作,指定岗位的操作人员应按规定及时送检。
5.4.3、依据检验程序进行检验。
5.4.4、对于生产、检验发现的不合格现象应标识、返工或销毁。
5.5、包装入库运输
5.5.1、半成品检验合格按照包装工艺要求包装、办理入库。
5.5.2、产品储运应符合温度、卫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