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健康的影响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指运用行政的或组织的手段,广泛协调社会各相关部门以及社区、家庭和个人,使其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战略。

基本上包含了以下主要内容:①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针对某些疾病或者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②健康促进主要是直接作用于影响健康的病因或危险因素的活动或行动;③健康促进不仅作用于卫生领域,还作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健康促进指导下的疾病控制已非单纯的医疗卫生服务,而应采取多部门多学科多专业的广泛合作;④健康促进特别强调个体与组织的有效和积极的参与。

我们认为,健康促进是指健康教育以及能促使行为与环境改变的政策、法规、组织的结合体,是影响、教育人们健康的一切活动的全部过程。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组成要素之一。政策、法规、组织以及其它环境的支持都是健康促进的组成部分,但它需要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没有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将成为徒有虚名的概念。另一方面,如果健康教育得不到有效的环境(包括政治、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支持,健康教育尽管能成功地帮助个体为改变某些行为作出努力,但明显是软弱无力的。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区别

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内涵本质: 教育→参与→行为改变 行为改变→可持续性环境支持

主要方法: 传播结合教育,以教育为主 多因素全方位整合性,

强调组织行为和支持性环境的营造

特点: 以行为改变为核心, 社会参与、多部门合作

常局限疾病危险因素全 对影响健康危险因素立体干预

效果: 可致KAP的变化, 个体和群体健康水平的

可带来个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但难以持久 提高效果的持久性

二: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教育学生有什么影响

教师心理问题对学生教育的影响、教师的人格及其言行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影响或教育手段,这种影响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其它影响所难以比拟的,是任何其它教育手段也代替不了的。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会对学生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

1、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影响学生乐观情绪、健全人格的建立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角色接触的广泛性和长远性的影响。如果教师时常带着情绪工作,把来自家庭、社会、同事、领导的不满转嫁到学生身上,使学生蒙受不白之冤;或在与学生交往中表现出过于情绪化,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掺杂个人的喜好,对学生进行讽刺、人格侮辱、习惯性谩骂,等等,都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所谓“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心理不健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另外,教师的人格形象是学生做人的榜样,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决定了学生在很多时候无法独立地辨别是非,只会直观地模仿,简单地看待问题。教师对待工作、对待学生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

社会性发展特点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剖析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创设课堂气氛。教师的这种对教学投入的积极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厌恶学习,有些情况下与教师有关。有的教师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用过激的语言,对成绩差的学生冷淡,处理事情不公平等,致使一些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如何改善教师心理问题

如何调适教师心理,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是重中之重。接下来将从三个方面探讨积极的减少、克服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1、从教师自身角度

教师自己应要注重自我意识的培养和协调,克服影响进取型人格培养的心理负效应。要培养群体归属的自我意识,树立学校群体职业信念。明确社会赋予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自我意识,形成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增强行为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明确自已的职责。加强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有意识地、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善于自我调整,注重学习心理理论,以理论指导,促使自己做情绪的主人,在调节、控制情绪上下功夫,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心境。

2、从学校的角度

学校环境是教师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与生活场所,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学校环境不佳最容易引起教师行为受挫。学校作为教师的直接领导者,要多关心下属,充分地信任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心教师的疾苦。学校领导还要致力于优化校园人际关系,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

3、从社会的角度

要考虑到教师首先是平凡人,和其他人一样,有人的所有本性和需求。全社会都要为教师营造一个支持教师职业威望的社会心理氛围,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与心理负荷,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教师的心理健康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如果全社会都来关心与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那么建设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将大有希望。

三:健康教育服务对居民的健康生活有什么好处

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居民了解影响健康的行为,了解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知识;让居民树立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自觉地采纳并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四: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对临床的意义

在二十一世纪人人享有健康的战略目标下,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提 高,医院的工作也逐步从以治疗疾病为中心向以预防保健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对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和社会人员进行健康知识指导和信息传递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 容之一.健康教育是一种增进健康的、有计划的、有目的 、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医院健康教育是贯穿始终的,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使健康教育与系统护理相结合,营造一个洁净、舒适、安全和谐的氛围.因此, 在本世纪护理专业的最大挑战就是护士不但要成为称职的操作者,而且要成为称职的教育者.护理人员在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的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五:什么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环境

六:教师素养对于教育教学质量有什么影响

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

教师素质,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教师作为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二是教师的岗位素质,也称职业素质,是其从事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素质方面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是教师教学与管理工作中经常起着重要作用的内在要素。是为实施学校教学与管理活动在德、识、才、学、体等方面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首先、从教师自身来说。教师在教育好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要受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水平、学校设施设备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学校管理水平实质上是诸教师的素质修养水平,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要因素,教育教学水平实质上是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设施设备水平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物质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与培养,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协调与激励,可见教师素质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素质是承提教学与管理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是有效地进行教学与管理活动的重要主观条件,俗话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这是相当有道理的。

其次、从教师的教学管理活动看。教师的管理活动是教师个人与学生群体间的一种特殊性的互相作用的过程。因此,教师自始至终要正确处理个体与群体、领导与群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即把协调作为教学与管理的核心职能。教师在班集体之间,班委会与团委会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就起着平衡、协调的作用,既要让学生努力学习,为班级服务,又要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以避免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有错不认,见利就要,遇事就推的不良问题的发生。所以,教师要成为有效的协调者、影响者,发挥其领导影响力,其自身素质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协调力越强,影响力愈大,学生向心力就越高,班级管理活动与教学活动就实现的愈好。

第三、从教师教育的对象看。教师素质尤为重要。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思维类型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对老师更怀有敬仰、崇敬的心理倾向。学生的模仿性和“向师性”决定了教师素质的示范性。教师是学校管理的主体,他们的教育、管理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自身的素质,人格和言行,在引导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的时候,他们自身形象也作为周围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成分出现在学生面前,参与学生的认识过程。例如:教师上课迟到了,就应向学生道歉,保证以后不再迟到;在校园内遇见脏纸片随时拾起放到垃圾箱里;升旗的时候,挺胸立正仰望国旗,高唱国歌,这无疑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因此,教师在学校教学与管理中既要“言传”又要“身教”。 以其良好的素质,以其表率影响广大学生。

二、教师思想品质素质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础

良好的思想品质素质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教师自身取得成功的内在因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前提。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有无良好的品德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校活动的方向性和规范性。因此这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和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工作路线,说实话,办实事,关心学生,为人正派,不以师压人,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能严以律己、诚实正真、言行一致、秉公办事、心胸宽广、谦虚谨慎、光明磊落。要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对教师,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威信和地位。因此,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教育家都主张和倡导教师“以身......余下全文>>

七:学校心理健康对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在大学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途径等。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观念,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

1、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

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由于对该阶段发展任务的适应情况不同,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如,同样进入青春期,有的孩子适应得好,顺利度过,健康快乐地进入下一个人生发展的阶段;而有的孩子适应得不好,或加入了不良团伙,或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面临着心理危机。而一个面临心理危机的青春期学生,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关注与帮助,在其后的发展中就有可能摆脱心理危机而踏上心理健康发展的道路。心理健康的这种阶段性正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也说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可行性的。

2、从差异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

心理健康并非是截然的和绝对的,人无法被截然划分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类,同时也没有绝对心理健康的人。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面临的问题,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侧面,只是哪种情况占主流和程度不同而已。心理健康的这种相对性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全员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但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还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个别生开展的教育活动。诚然,个别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别的教育和帮助。但是,如前所说,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余下全文>>

八:心理健康教育意义是什么?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① 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

中学生正处在心理机能迅速发育成熟的时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耿容,就是及时地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对症下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学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② 有利于学习、工作效率的提高。

健康的心理对于学习、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对竞赛技能的发挥更为重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朝气蓬勃,开朗乐观,学习和工作就有劲,效率就高。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虑过多,不能集中精力于学习和工作上,既影响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碍创造才能的发挥。

③ 有利于智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

心理健康对于促进人的智力与个性和谐发展,发挥人类最大的聪明才智,对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处在智力发展成熟和个性形成时期的中学生尤为重要。一个人重视心理健康,可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发挥大脑功能,有利于开发智力,充分发挥各种能力,有利于个性的和谐发展。

④ 有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

心理疾病的发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注意防止和消除产生心理疾病的各种因素,以防止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人的心理疾病,大多数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积累逐渐形成的。如果发现学生有了心理病变的苗头,就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使它在量变过程中得到以终止和消失;如果确实患了心理疾病,应及早给予积极的治疗,使之尽快恢复健康。

九:如何理解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对教师提出什么要求?

一、营造品德形成中的心理健康环境 心理健康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优良品德和思想的基础,在第一层意义上讲又是他们的直接组成部分,心理健康的人,往往都具有较好的思想品质。因此,我认为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时,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以更好地为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服务。 1、培养真挚的师生感情。革命导师列宁也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可见,情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发展的基础。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教学过程是师生心理交流、沟通的过程,是情感交融产生共鸣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真诚地去关心和爱护学生,力求让学生在积极健康、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这种情感时,他们不仅体会到温暖,受到鼓舞,并且更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要求,积极地将老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这时,真挚的师生感情就像催化剂,催促学生努力奋进。 2、尊重和激发培养学生的“二心”。自尊和自信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也是个体克服缺点而努力上进的重要动力,还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点。教学中,要注意保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特别是在学生遭受挫折的时候,注意多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并设法让学生通过克服困难,享受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细微的成功中看到自己的努力,使他们充满自信。平时要注意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成长过程,从多角度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绝不因其微弱而忽略这些小的进步,并经常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学生感到自己有希望、有前途,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自强不息。 3、一视同仁,不偏爱、不歧视。偏爱和歧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品德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在教学中,时刻要以一颗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以自己的好恶出发,对学生区别对待。特别是后进生还要以更多的爱心、耐心,教育带动学习优秀的学生和经济富裕的学生多关心和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心、同学们对自己的关心,感受集体的温暖,从中受到感染、激励,促进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营造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健康环境 1、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都有深远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美国心理学家科勒斯涅夫曾说过:一个不注意听讲,没有反应,成绩不好的学生,不一定没有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他只是不舒服或有某种至今没有发现的严重疾病。这就是说,成绩不好与学生的健康有关,这其中包括心理健康。科学研究还证明,心理健康、个体经常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情,则容易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灶,从而促进大脑机能水平的提高,这对于调动个体智力活动积极性,促进新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和旧的神经联系的复活都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我们要在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做到充满热情还要注意与学生平等相交;做到慈中有要求,严中溢爱心,不以严厉和冷淡对待学生,忌武断地批评和挖苦一个学生,表扬先进时要注意不损伤其他学生。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得到教育和启发。并让学生在自愿结合的基础上,建立互帮互助学习小组,倡导学生在平等友好的前提下公平竞争,比一比哪一组的学习方法好,谁的进步大,这样既增进了学生友谊,又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2、提出可行的学习要求。学习要求的高低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学习的成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果学生得不到成功的体验,不仅丧失学习兴趣,产生消极态度,严重地还会造成厌学、逃学、辍学或其他心理障碍。反之,如果学习上没有失败和挫折则易引起学生对学习漫不经心,对将来的学习不利。为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余下全文>>

十:为什么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很好的体现了三级预防的思想

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表现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病因预防,如帮助人们建立 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有效利用免疫接种等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安全的食品和饮用 水等; 二级预防体现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疾病的发展,促进疾病的治愈。通 过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做到定期体检、在察觉有疾病征兆时及时就诊,合理利用 卫生服务。三级预防指的是及时有效的治疗与康复,预防并发症和伤残,恢复社会生活和劳动 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于慢病而言,本身就是有效的治疗因素。此外,健康教育与 健康促进还能为康复提供设施设备等环境支持和政策的支持。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