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三要素

一:如何表述教学目标

本人认为,好的教学目标具有教学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具有“明确、具体、可测”的特点,其表述中要含有“行为、条件、标准”这三个要素,并且是以陈述句表述。目标三要素与陈述句结构关系如下:目标三要素行为主体条件、标准行为陈述句结构主语状语谓语宾语学生条件、标准行为动词教学内容

(1)行为主体(陈述句的主语部分),即教学对象,一定要是“学生”,但大多在不会发生误解的情况下可省略掉。

为了有针对性的说明表述的方法,我以教师编写的教学目标为例说明 (黑体字为原目标,括号中是省略部分,楷体字为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1)(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

判断Na、Mg、Al元素金属性的相对强弱。主体条件行为动词教学内容行为(2)(学生)能抓住事物的突出特点,撰写出广告词。主体标准行为动词教学内容行为(3)(学生)能描述

滚珠丝杠螺母副轴向间隙的调整原理和方法。主体行为动词教学内容行为

(二)能力目标(1)(学生)

能够根据简单体模型正确绘制三视图。主体条件标准行为动词教学内容行为(2)(学生)能用万用表判断安装的线路是否正确。主体条件行为动词教学内容标准行为(3)(学生)能选择合适的工具,

完成垂头上的内外圆弧及圆弧连接的加工。主体行为行为(4)(学生)能灵活完成

运球、上篮、投球的连续动作。主体标准行为

(三)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表述大体相同,只是陈述句的宾语部分不再是教学内容,而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德育范畴的内容,由于德育目标是无形的抽象目标,一般不易“明确、具体、可测”,因此要用“体验性”语言来描述,如下。(1)(学生)亲历

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体验

成功的快乐。主体行为动词教学内容行为动词情感行为行为(2)(学生)体味

文章所表现出的浓浓的父子情谊。主体行为动词情感行为(3)(学生)认真标注元件符号,

养成

严谨的作风。主体

行为动词教学内容行为动词态度行为行为(4)(学生)体会加工方法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习惯。主体行为动词教学内容行为动词态度行为行为

郑重说明以上目标表述只是本人的“一家之言”,是否合理仅供参考。

二:课堂教学设计三要素

课堂教学设计三要素

1、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灵魂;

2、教学资源——课堂的重要条件;

3、教案设计——教与学的结合点。

希望能帮到你

三:幼儿园写活动目标中的三要素的关键词

一. 日常生活中注意捕捉孩子的热点与兴趣在探索性主题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一味的关注教学计划如何实施,教学目标如何完成,而应该时时关注孩子,倾听还还的声音,捕捉孩子的兴趣所在,并且及时的加以引导,鼓励孩子进行讨论,探索,从而促进主题的产生。小班的孩子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但有的孩子不善于表达,有的孩子胆子小,就将这些可能成为主题的火花熄灭了,不禁让人为直惋惜,而有些话题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同样不能产生主题,也令人着急。这天入园时,潘诗怡带来了一辆小汽车,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看着,叶智炀说:“我家也有玩具汽车,是爷爷在我生日时买的警车。”顾浦帆说:“我家有赛车。”范徐悦说:“我还有一辆遥控汽车。”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一时间对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都想看一看玩一玩潘诗怡的车,而潘诗怡却把车抱的紧紧的,惟恐被其他小朋友拿走。这时叶智炀说:“我舅舅是开车的,我让他开车到幼儿园来,我们一起看我舅舅的车。”这时,我就及时满足孩子的兴趣需求:“唐老师带你们一块儿看车去好不好?”“好!”约十分钟后我带着孩子出发了,我们在马路上看车,由此“汽车”主题活动产生了。其中,使我认识到选择这一主题活动进行预设的价值所在:这是一个孩子生成的活动来源与孩子本身的热点所在,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关注孩子的生成活动,是二期课改的理念之一。二. 努力创设与之有关的、丰富的活动环境环境在教育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探索性主题活动的开展往往与环境材料密切相关,环境的创设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探索兴趣。在探索活动中,由于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十分有限,特别是小班幼儿,各方面的知识经验都十分的欠缺,要让他们自发生成主题好象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创设生动、活泼的活动情景,通过对开放性问题的讨论,让孩子寻找资料,组织参观访问,让孩子制作和展示作品等活动,引发孩子的兴趣,能满足孩子进一步探索的需要。汽车的主题形成后随着幼儿们探索的不断深入,他们一不满足对现有的进行探索。

四:如何陈述课堂教学目标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着手教学准备,进行教学设计时普遍认为“教学目标”是多余的,对教学实施起不了多大作用,只是为应付检查才不得不完成这一环节。这种将教学目标虚化的主要原因是:相当一部分教师不理解何谓“教学目标”、不了解教学目标分类的基本知识、不了解教学目标构成的基本要素和阐述的基本要领。那么,将教育理论专家对教学目标的研究,转化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操作行为,让教师在备课时能正确地运用教学目标的陈述技术和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

五: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等,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但就整体而言,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的三个要素。 教学中介,也称为教学影响、教学资料,是教学活动中教师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的具体内容,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反馈和教学环境等子要素。上述教学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教师,教学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生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生,教学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学影响,教学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学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因此,教学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组合。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学系统状况的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充分发挥各种要素的作用,改善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之产生一种更大的整体“合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运用ABCD法编写一个教学目标

以研究行为目标著名的马杰(Mager)在1962年提出,一个教学目标应包括行为、条件、标准三个基本要素。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人们认为有必要在三要素的基础上,加上教学对象的描述,于是形成ABCD教学目标编写模式。   A——对象(Audience):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r):通过学习后能做什么   C——条件(Condition):上述行为发生的条件   D——标准(Degree):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   (1)对象的表述   教学对象是教学目标的构成要素之一。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的工作由教师来做,但阐述的应该是学习者学习之后的结果,是学生在教师与同伴的帮助下,利用资源和工具学会了什么,默认行为主语是“学生”。 如“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参加在职培训的人员”等。   (2)行为的表述   行为是教学目标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明确、具体的目标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及时了解是否达成目标,以便及时调整策略。常用的方式是用行为动词和动宾结构短语表述学习的结果。最好不用“了解”“学习”“理解”“培养”等抽象含糊的动词,而使用“解释”“说出”“给······下定义”“分析”等具体的行为动词。例如“理解课文如何围绕中心思想取材”这一目标表述比较含糊不好判断,可以改为“学生能依据课文的自然顺序列出文中记叙的主要事件,并说明它们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 常用的编写教学目标行为动词   (3)条件和标准的表述   条件指的是行为产生时所需的条件,包括环境因素、人的因素、设备因素、信息因素、时间因素、问题明确性因素等。标准是行为完成质量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表明了行为合格的最低标准。它们是行为目标中的可选部分,为后续判断是否达到目标提供判断依据。但是有时条件和标准很难区分,例如“3分钟之内”既可以认为是条件的描述,也可以认为是标准的描述。一般情况下教师不需要刻意区分两者。

七:如何制定与表述课堂教学目标

如何制定与表述课堂教学目标

由于工作的关系,经常要看教案、听课。课后与教师交谈,发现不少教师在编写教案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疑虑。编写教案主要包括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描述“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下面针对这几项谈几点看法。今天谈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如何表述教学目标

本人认为,好的教学目标具有教学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具有“明确、具体、可测”的特点,其表述中要含有“行为、条件、标准”这三个要素,并且是以陈述句表述。目标三要素与陈述句结构关系如下:

目标三要素

行为主体

条件、标准

行为

陈述句结构

主语

状语

谓语

宾语

学生

条件、标准

行为动词

教学内容

(1)行为主体(陈述句的主语部分),即教学对象,一定要是“学生”,但大多在不会发生误解的情况下可省略掉。

(2)行为(陈述句的谓语及宾语部分),即通过学习后学生能怎样。包括行为动词和教学内容:行为动词(陈述句的谓语动词)必须具备准确、明确、可测的特点;教学内容(陈述句的宾语部分)要尽可能具体。

(3)条件和标准(陈述句的状语部分),条件是说明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产生的;标准是表明行为要达到的最低表现程度。此项在不会引起误解或多种解释的情况下可以省略。

为了有针对性的说明表述的方法,我以教师编写的教学目标为例说明 (黑体字为原目标,括号中是省略部分,楷体字为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1)(学生) 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Na、Mg、Al元素金属性的相对强弱。

主体 条件 行为动词 教学内容

行为

(2)(学生) 能抓住事物的突出特点, 撰写出 广告词。

主体 标准 行为动词 教学内容

行为

(3)(学生) 能描述 滚珠丝杠螺母副轴向间隙的调整原理和方法。

主体 行为动词 教学内容

行为

(二)能力目标

(1)(学生) 能够根据简单体模型 正确 绘制 三视图。

主体 条件 标准 行为动词 教学内容

行为

(2)(学生) 能用万用表 判断 安装的线路是否 正确。

主体 条件 行为动词 教学内容 标准

行为

(3)(学生) 能选择合适的工具,完成垂头上的内外圆弧及圆弧连接的加工。

主体 行为 行为

(4)(学生) 能灵活完成 运球、上篮、投球的连续动作。

主体 标准 行为

(三)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表述大体相同,只是陈述句的宾语部分不再是教学内容,而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德育范畴的内容,由于......余下全文>>

八:怎样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

以研究行为目标著名的马杰(Mager)在1962年提出,一个教学目标应包括行为、条件、标准三个基本要素。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人们认为有必要在三要素的基础上,加上教学对象的描述,于是形成ABCD教学目标编写模式。

A——对象(Audience):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r):通过学习后能做什么

C——条件(Condition):上述行为发生的条件

D——标准(Degree):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

(1)对象的表述

教学对象是教学目标的构成要素之一。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的工作由教师来做,但阐述的应该是学习者学习之后的结果,是学生在教师与同伴的帮助下,利用资源和工具学会了什么,默认行为主语是“学生”。 如“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参加在职培训的人员”等。

(2)行为的表述

行为是教学目标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明确、具体的目标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及时了解是否达成目标,以便及时调整策略。常用的方式是用行为动词和动宾结构短语表述学习的结果。最好不用“了解”“学习”“理解”“培养”等抽象含糊的动词,而使用“解释”“说出”“给······下定义”“分析”等具体的行为动词。例如“理解课文如何围绕中心思想取材”这一目标表述比较含糊不好判断,可以改为“学生能依据课文的自然顺序列出文中记叙的主要事件,并说明它们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

常用的编写教学目标行为动词

(3)条件和标准的表述

条件指的是行为产生时所需的条件,包括环境因素、人的因素、设备因素、信息因素、时间因素、问题明确性因素等。标准是行为完成质量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表明了行为合格的最低标准。它们是行为目标中的可选部分,为后续判断是否达到目标提供判断依据。但是有时条件和标准很难区分,例如“3分钟之内”既可以认为是条件的描述,也可以认为是标准的描述。一般情况下教师不需要刻意区分两者。

九:如何制订生物课堂教学目标

生物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生物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预先确定的、在具体的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它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成果及教学终点行为的具体描述或对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知识、态度等发生变化的说明。生物课堂教学目标是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缘起与归宿,它制约着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向,是教师处理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选择教学媒体的重要依据。此外,生物课堂教学目标也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尺度。系统化教学设计(ThesytematicDesighofInstruction)是使传统的教学设计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一项重要的教学设计技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做到行为化、具体化或作业化,并将这些可操作可观测的教学目标作为评量教学效果的根本标准,从而克服了传统以“课堂教学活动”本身来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观性和不可靠性。因此,科学、全面、准确和具体地陈述生物课堂教学目标是现代生物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教学设计技术。传统生物课堂教学目标的陈述太多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教学目标所陈述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二是用含糊的、无法观测的描述内部心理状态的术语陈述课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