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运营

一:如何才能做好产业园区的运营管理

原创]如何做好管理工作——一个管理者的总结 (入选推荐日志,加10币)

管理工作要想做好,有很大的难度,别看名片上印着经理什么的头衔,很多都是涂有虚名。要真正做好管理工作,需要思想观念、意识、心态和方法方面做足功课。

日本的稻盛和夫说过,“成功就是能力*努力*态度”,从这个角度讲,能力和努力都是正投入,可以根据程度定位0-100%,而态度是-100%-100%,可见心态在人的成功方面显而易见。

优秀管理者是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我认为管理的要义在于知行合一,不但要知道,也要做到。做好管理工作,成为优秀的管理者,需要理论、实践和经验等的积累。总的来说,需要做到观念到位、心态积极和方法得当。从思想,到态度,到行为,到习惯,到性格,到命运,在优秀管理者身上是正循环,是个不断强化的过程。笔者从事多年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主要从事虚拟的载体管理,也就是信息,是文功;今年以来,我开始介入企业实体经济,从供应链、物流等角度介入管理工作,是武功。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个优秀管理者的能力是客观的,不会因为客观环境变化,管理对象转换而失去。所谓,有效率的人总是积极进取的,没有效率的人总是拖拖拉拉的,即心态决定将来能否把所有事情做好,正向强化的理念是管理获得成功的法宝。

第一,观念修炼。

真正的领导要有良好的观念,意识,明白自己的责任是始终围绕着为跟随者创造利益,而非扩展自己的利益。管理工作的本质是通过他人完成工作,也就是管理应该“无为而治”。管理工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往往取决管理者的眼界,没有意识到就不知道该如何做,知道了就会不断找方法去做。管理者的价值在于不断复制自我的能力,提升下属的实力,放手授权。然而,授权不授责任,工作没有做好,永远是管理者的责任,不能让下属跟上自己的思路,未能有效启发下属,是管理者的错。

第二,心态完善。

管理者要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的反省,遇到问题要从根本上,治标更要治本。作为管理者要始终抱着主动积极地同下属分享的态度,构建高绩效团队。当然,包容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管理者存在的价值就是提升下属的不足,所以,碰到管理问题要始终反省自己的心态,不要认为都是别人的错,打心底里积极地愿意去分享,同时,要有吸纳、接受、容忍不同声音的气度。

第三,方法得当。

1、管理团队要抓好四个关键点,即有效的愿景管理、建立工作标准、赏罚分明及时、人性化关怀。

2、管事理人,先理后管。管理工作先要有梳理,明确方向和目标,然后要有跟进,有检查,有管的动作。

3、学习标杆管理。管理者要善于寻求外部和内部标杆,找出差距,进行整改提升。

4、做教练型管理者。教练涉及四个过程,也即说给他听,他说你听,做给他看,他做我看。

5、让部属学会思考。下属遇到问题,管理者不要给出直接的答案,要启发下属的思考,培养下属解决问题的能力。

6、从员工内心激发热情和欲望。

7、坚定的工作信念,包括工作是为自己做,而不是为了老板做、工作做不好不是能力的问题,是态度的问题、你在这里做不好,在任何地方也会做不好、每个人都要创造自己的工作价值,不仅仅是完成工作任务。

8、鼓励并身体力行推进团队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

二:产业园区为什么一定要走 “产业+基金”这条路

过往的产业园区运营,是“基地+基金”的概念,就是在提供办公场地、设施等基础物理空间外,还要为入驻企业提供成长中的各个阶段所需要的投融资服务;但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转型、优化升级,不管是企业还是市场都对产业园区的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化成了“产业+基金”的模式,要求产业园区不仅要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的效应,还要在这个集群的共性认知上,形成一个着实有效的资本投融资机制。招商引资内参选取此文供参考。

在中国住宅地产、商业地产触碰到“天花板”,呈现下滑的发展态势下;国家及时喊出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口号,使得一直默默无闻、低头耕耘的产业园区一下子就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撬动内需、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一时间,住宅地产开发商、互联网巨头、基金大鳄等纷纷冲入了这股大浪潮中,或开发、或投资、或服务运营,一度使一些在产业园区领域低调了十余年的老牌企业都成为行业顶礼膜拜、争相研究模仿的时代样本。

可是时代不同了,榜样的力量也在经受考验。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对园区的要求,不再只是停留在“基地+基金”层面,不再仅仅满足于办公设施物理空间的提供,人力培训、法律咨询、商标申报等基础服务的提供,及成长中各个阶段所需要的租金入股、股权投资、PE退出等投融资支持;还要求园区要形成产业集群的效应,要求园区依靠龙头企业的联动效应,使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像紧紧咬合的齿轮一样,滚动循环,形成一个闭环的生态链,使得入园企业能够生长在一片可持续发展的滋养沃土上。所以,以往那些仅仅是依靠一级土地开发、二级园区物业租售等商业模式赚取经济利润的产业园区商们,发展空间将越来越窄。

产业园区的开发运营离不开“重资产”,没有物理空间的承载,园区后期的运营服务变成了空话。但是一旦“重资产”,就势必绕不开“资金”来源的话题。比起住宅地产、互联网巨头的丰厚的资本身家,产业园区商们显得捉襟见肘,毕竟靠办公场地、厂房的租售及微薄的运营服务收入,是很难让产业园区商像住宅地产开发商们轻轻松松豪掷几个亿买地、建设,然后长期持有物业,慢慢坐等物业增值、租金上涨带来的“溢价值”。

产业园区商原有的“重资产”模式存在着资金周转的压力,需要通过快速售卖物业所获得收入来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投资运营或者异地扩张。其中两种模式最为常见,一种是快速建厂房、通过强大的招商团队快速销售,快速实现品牌扩张,毕竟没有足够的市场占有率,也就没有了行业地位,进而丧失了行业话语权;另外一种就是靠住宅配套建设开发所获得的资金不断供血产业园区的运营。也许就是因为“重资产”资金的桎梏,使得很多产业园区商的模式被诟病,始终摆脱不了“地产开发”牟利的嫌疑。

但随着产业园区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就“前端”的园区建设速度、规模来看是拼不过财大气粗的住宅地产开发企业,所以产业园区商只能在“后端”的运营服务上不断地深化创新,衍生价值。毕竟比起住宅开发企业这些门外汉们,产业园区商还是具有对“产业”属性的深刻认知和把控力。

尤其是我们刚刚提到的,“产业+基金”是目前产业园区运营的主要方向和趋势。产业是核心,是基础,优秀的产业区在产业层面要符合市场或产业需求,有必要进行合理的产业规划。这些产业园区们通过十余年的深耕细作,已经对熟悉的产业领域的成长机理、发展特性、分化组织等方面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所以能够快速对区域市场做出反应,哪些区域适合哪些产业,或者哪些产业中的哪些环节存在增值潜力,规避了后期“孵化”过程中产生的投融资风险,使得一个产业园区项目呈现良性发展的状态。而且通过后期产业......余下全文>>

三:工业园区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它是如何运营的?

几乎所有中国的工业园区都是政府拥有的。工业园区通常有两个机构,一是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二是工业园区有限公司。前者是工业园区所在地域的政府派出机构,执行该区域的政府职能。工业园区有限公司是一个经济实体,从事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两者都由地方政府全面控制。工业园区的商业模式需要解释的是单纯从工业园区运营的角度来看工业园区的成本和收入状况,以判断把工业园区作为一个企业看待时,它的盈利模式和可持续性。工业园区的成本构成: 土地开发成本:该成本包括农民的动迁补偿、农民的养老补偿、农作物的补偿。 各级政府收费:该部分在土地出让时,由各级政府收取。该部分约占工业用地出让价格的70%。 基础设施费用:包括道路、各类地下管路。 日常管理费用: 财务成本:工业园区开发早期通常都从银行获得贷款,需要支付高额利息。 工业园区的收入: 土地出让金的留存部分。即客户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在扣除各级政府收费后的留存部分。 工业园区内企业的税收留存。即工业园区内企业缴纳的税收,在扣除各级政府留存之后剩余的部分。

四:工业园如何运营

几乎所有中国的工业园区都是政府拥有的。工业园区通常有两个机构,一是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二是工业园区有限公司。前者是工业园区所在地域的政府派出机构,执行该区域的政府职能。工业园区有限公司是一个经济实体,从事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两者都由地方政府全面控制。

工业园区的商业模式需要解释的是单纯从工业园区运营的角度来看工业园区的成本和收入状况,以判断把工业园区作为一个企业看待时,它的盈利模式和可持续性。

工业园区的成本构成:

土地开发成本:该成本包括农民的动迁补偿、农民的养老补偿、农作物的补偿。

各级政府收费:该部分在土地出让时,由各级政府收取。该部分约占工业用地出让价格的70%。

基础设施费用:包括道路、各类地下管路。

日常管理费用:

财务成本:工业园区开发早期通常都从银行获得贷款,需要支付高额利息。

工业园区的收入:

土地出让金的留存部分。即客户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在扣除各级政府收费后的留存部分。

工业园区内企业的税收留存。即工业园区内企业缴纳的税收,在扣除各级政府留存之后剩余的部分。

五:电子商务园区运营模式

整合企业资源,品牌商家入驻区、电商服务型企业入驻区、仓储物流入驻区。 再有就是基本的物业管理及相关生活服务支持。园区可以定期以项目招标会的形式举行活动。如果有媒体的支持 更便于园区招商推广吸引商家。

六:为什么产业园区需要PPP模式

产业园区需要PPP模式的原因

首先,产业园区最适合以PPP模式来运作,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产业园区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和公共产品与服务属性;

2、产业园区总体投资规模大,运作周期长,总体利润水平不高;

3、过往政府重资产、大投入、高优惠、行政化的运营效果逐渐进入瓶颈期,亟需市场化、高效率的社会资本力量的进入。

PPP模式,其实是解决了以往部分质疑,认为中国产业地产是一种畸形的产物,是中国国有土地制度、财政制度和政绩思想下的一种怪胎。园区的产业集聚本应该是政府的分内之事,具有强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属性,但政府缺乏经验、能力和实力,只好让渡给市场来解决。

在这种怪异的框架下,政府和企业往往是一种囚徒博弈的关系:

政府希望最大化地解决GDP、税收、就业等问题,见效越快越好,持续越长越好,而企业则希望最大化地盈利,赚钱越快越好,持续越长越好。实际上,如果解决得当,在合适的时间段与激励机制下,双方的利益诉求是可以一致的,但是很多时候,政府急于求成,求全责备,企业短视逐利,舍本逐末,最终导致了博弈关系中最坏的结果——园区运营远远达不到理想状态,甚至烂尾荒置,形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负面效应。

所以说,一直以来,中国的产业园区存在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园区开发建设热火朝天,但真正到园区的具体运营时就无人问津。究其原因就在于缺乏一个政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存在,社会资本运营方既缺乏束缚,也缺乏激励。短期开发有利可图,长期运营缺乏资金支撑,成为一个难以解开的死结。

而一旦将园区运营纳入了25年以上的PPP框架中之后,就建立了一种长效均衡机制来有效解决这种囚徒博弈的困境,让短期一口气赚到的钱摊到几十年的时间里,让政府和社会资本都不会将目光局限在一城一池的短期利益之上,企业很难短期逐利,政府也很难要求短期的速效政绩。

这样一来,随着双方的利益诉求捆绑在一起,趋于一致,就能够各显其能,勠力同心于产业园区的整个生命周期之中,着眼于长远的规划和稳定的运营,从开发到招商到城市与产业运营,制造多个发力点。

一旦这种长期均衡的发展机制建立起来,无疑会使得多方(区域、政府、企业、产业)共赢获益,我们也能够看到更多良性运行的新型园区,这才真正符合新型城镇化和产业地产的本质含义。

七:如何运营电子商务产业园

电子商务产业园,确实有点大,要是运营,首先需要明确发展方向,发展哪些业务,总的框架要列出来,再具体地进行细分。细分的时候,需要哪些人,做好分工。建立个机制,调动各企业以及成员的主动性,为了产业园的发展共同努力。

八:如何打造未来文化产业园区的运营模式

这个需要自己去制定一套制度。

九:产业园区规划的服务内容

◆ 园区和开发区整合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要素,主要包括产业园区的发展战略规划、项目概念规划、总体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详细规划。◆ 区域和产业研究围绕环境、区位、资源、政策等因素对项目进行客观、科学、全方位的论证,从多方位多角度支持项目的开发和发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区域竞争力研究、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开发策略研究、产业定位研究及产业市场研究。◆ 产业园区的经营管理系统围绕园区运营目标,在园区的规划开发、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引入现代高效管理理念和经营策略,提升园区的运营水平,提高园区的运营效益。主要服务内容包括开发建设模式研究设计、投入产出预警体系研究设计、管理模式与运营组织系统设计、工作绩效与激励机制设计、产业园区规划的大致框架。◆ 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系统◆产业链设计产业链涉及区内产业链的搭建,确定产业链核心环节和延伸环节,重点项目研究,产业链重点支撑体系设计等方面的内容。◆运营链设计运营链涉及区内的发展战略、投资建设模式、产业导入、产业扶持、公共服务等内容。◆供应链设计一方面确定投资融资模式,加速园区的开发建设;另一方面确定目标客户群,制订合适的诱导方案,运用高效的策略,吸纳企业商家进驻经营。主要内容包括投资融资策划、招商政策策划、招商策略策划、主题招商策划及招商活动筹划。◆载体链设计载体链涉及构成区内的各种基础设施以及标准化厂房、产业综合体、办公楼宇、独立工厂等物业载体,主要是空间规划的内容。

十:如何提升产业运营专业知识和运作产业园能力

电子商务产业园,确实有点大,要是运营,首先需要明确发展方向,发展哪些业务,总的框架要列出来,再具体地进行细分。

细分的时候,需要哪些人,做好分工。

建立个机制,调动各企业以及成员的主动性,为了产业园的发展共同努力。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