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体系

一: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原则和原理

1 食品安全管理的原则:

当国家在建立、升级、强化或改变国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时,必须对很多支撑食品管理行动的原理和价值取向给予考虑。这些原理包括:

① 在食品链中尽可能充分地应用预防原则,以最大幅度地降低食品风险;

② 对从“农田到餐桌”链条的定位;

③ 建立应急机制以处理特殊的危害(如食品召回制度);

④ 建立基于科学原理的食品控制战略;

⑤ 建立危害分析的优先制度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⑥ 建立对经济损益和目标风险整体的统一行动;

⑦ 认识到食品安全管理是一种多环节且具有广泛责任的工作,并需要各种利益代言人的积极互动。

2 食品安全管理的原理

2.1 “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体概念

最有效降低风险的途径就是在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链条中遵循预防性原则。要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最基本的就是把食品质量和安全建立在食品生产从种植(养殖)到消费的整个环节。这种从农业种植者(养殖者)、加工者、运输者到销售商的链条叫做“从农田到餐桌”,这个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中都是非常关键的。

食品危害和品质的损失可能发生在食品链上的不同环节,要一一找出这些危害是非常困难的,并且成本也是十分昂贵的。一种有机地组织起来的,对食品链中多个环节进行控制的预防性方法可以有效地增进食品质量与安全。对食品链上一些潜在的危害可以通过应用良好操作规范加以控制,如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操作规范(GMP),良好卫生规范(GHP)等。一种重要的预防性的方法——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可应用于食品生产、加工和处理的各个阶段, HACCP已成为提高食品安全性的一个基本工具。

2.2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指对食品的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的过程。风险评估是以科学为基础对食品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界定,特征描述,暴露量评估和描述的过程。风险管理是对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咨询,消费者的保护水平和可接受程度进行讨论,对公平贸易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以及对政策变更的影响程度进行权衡,选择适宜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过程。风险交流是指在食品安全科学工作者、管理者、生产者、消费者以及感兴趣的团体之间进行风险评估结果、管理决策基础意见和见解传递的过程。

食品法典在国际层面上规范了风险分析的程序,已引入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协议。有关国际组织鼓励其它国家在本国食品管理体系中认可国际风险分析的结果。

2.3 透明性原则

食品安全管理必须发展成一种透明行为。消费者对供应食品的质量与安全的信心是建立在对食品控制运作和行动的有效性和整体性运作的能力之上的。应允许食品链上所有的利益关系者都能发表积极的建议,管理部门应对决策的基础给以解释。因此,决策过程的透明性原则是重要的。这样会鼓励所有有关团体之间的合作,提高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认同性。

食品安全权威管理部门应该撑握将何种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信息介绍给公众。这些信息包括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科学意见、调查行为的综述、涉及食源性疾病食品细节的发现、食物中毒的情节,以及臭名昭著的食品造假行为等。这些行为都可以作为对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一部分,使消费者能更好地理解食源性危害,并在食源性危害发生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食品生产者  适用于所有在食品链中期望建立和实施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零售商,无论该组织类型、贮存和分销服务的组织)、运输、规模和所提供的产品如何,农作物种植者、清洁剂。这包括直接介入食品链中一个或多个环节的组织(如,但不仅限于饲料加工者,以及间接介入食品链的组织(如设备,提供清洁,辅料生产者,配餐服务,食品服务商、包装材料以及其他与食品接触材料的供应商)

三:简述建立和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意义

ISO22000于2005年9月1日正式发布。这是一个新的国际标准,旨在保证全球的安全食品供应。

ISO22000标准的由来和发展

(1)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国内外食品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如0157:H7大肠杆菌中毒、欧洲的疯牛病、肆虐全球的禽流感,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降低,如何确保食品的安全,建立从“农场到餐桌”整个过程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是各国食品生产者、行业管理者和政府主管部门关心的重要议题;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卫生的要求更加关注,而传统的食品生产质量、卫生管理监控方法存在许多弊端;

(3)抽样检验本身就有误判的风险,而且最终食品来自单个的易变质的生物体,易变性要比五金、电子、机电、化工等工业产品更突出,误判风险更难预料;

(4)大量的成品检验费用高、周期长,而且对不合格的处置成本高;危害物质检测的可靠性是相对的,即使检测结果符合法规要求,并不能消除人们对食品安全的疑虑。

(5)国际标准化组织整合HACCP要求:

a) 60年代,美国Pillsbury公司为美国太空项目尽其努力提供安全卫生食品时,率先使用了HACCP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即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的概念,美国FDA于1973年决定在低酸罐头食品中采用;

b) 1985年美国科学院推荐HACCP应被行政当局采用,经过数年的研究和发展,行政当局采用HACCP保证产品安全卫生质量;

c)1989年11月,美国农业食品安全检查局(FSIS)、水产局(NMFS)、食品药品物管理局(FDA)等机构发布了“食品生产的HACCP法则”;

d) 1990—1995年,美国相继将HACCP应用于禽肉产品、水产品等诸多方面;

e) 1997年12月18日美国颁布禽、肉416和417法规,对输美水产品企业强制要求建立HACCP体系,否则其产品不能进入美国市场; f)2005年9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ISO220000标准;什么是ISO22000

ISO 22000:2005,食物安全管理系统-对整个食品供应链中组织的要求的出台可以作为技术性标准对企业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指导。这一标准可以单独用于认证、内审或合同评审,也可与其他管理体系,如ISO 9001:2000组合实施。

ISO 22000采用了ISO 9000标准体系结构,在食品危害风险识别、确认以及系统管理方面,参照了食品法典委员会颁布的《食品卫生通则》中有关HACCP体系和应用指南部分。

ISO 22000的使用范围覆盖了食品链全过程,即种植、养殖、初级加工、生产制造、分销,一直到消费者使用,其中也包括餐饮。另外,与食品生产密切相关的行业也可以采用这个标准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如杀虫剂、兽药、食品添加剂、储运、食品设备、食品清洁服务、食品包装材料等。

ISO 22000适合于所有食品加工企业的标准,它是通过对食品链中任何组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害(指产品)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将危害降低到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水平。

ISO 22000实施程序

ISO 22000引用了食品法典委员会提出的5个初始步骤和7个原理,这5个初始步骤是:1)建立HACCP小组;2)产品描述;3)预期使用;4)绘制流程图;5)现场确认流程图。7个原理是:1)对危害进行分析;2)确定关键控制点;3)建立关键限值;4)建立关键控制点的监视体系;5)当监视体系显示某个关键控制点失控时确立应当采取的......余下全文>>

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包括哪些标准

仅供参考:

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重叠交叉,缺乏统一。据悉,我国食品标准体系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等4级构成。目前,我国共有1070项食品工业国家标准和1164项食品工业行业标准;为了适应进出口食品检验,还有进出口食品检验方法行业标准578项。

1我国食品标准过多过滥,常常令执法部门和企业无所适从

(1)生产流通和市场秩序之所以如此混乱,食品标准之间相互交叉、相互矛盾是其中原因之一。去年我国辽宁、湖南、河南等地陆续被发现氧化硫残留超标的黄花菜,销量随后急剧下降,菜农及加工企业也因此遭受重大损失。有关部门调查发现,《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黄花菜不属于“干菜”,不得使用硫磺等漂白剂,因此不能有二氧化硫残留;而质检、农业部门的标准中规定“干菜”包括黄花菜,且明确二氧化硫的残留限量是0.1g/kg。相关部门标准互相矛盾,各执一词,不仅给黄花菜的种植、初加工、流通造成极大混乱,更使消费者一头雾水,无法消费。最终国务院有关部门迅速行动,重新确定黄花菜属于“干菜”,二氧化硫残留不得超过0.2g/kg,才使问题得以解决。

(2)同一类食品国标、行标相互重复的情况也比较突出。小小一个苹果,既有国家标准,又有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标准、绿色标准、苹果外观等级标准,还有原商业部颁布的苹果销售质量标准。最令执法部门头痛的当属标准的技术内容与相关法律不一致。例如,火腿目前共有《火腿卫生标准》等六项标准,其感官指标规定二级鲜度的色泽,表面可以有霉点,组织状态,肉身稍软,气味、风味略咸,脂肪有轻度酸败味。但《食品卫生法》第六条:“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形态。”两条关于感官指标规定显然不一致,这必然大大降低了《火腿卫生标准》的使用价值,给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带来不少困难。

(3)标准越多、内容越细不一定就能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同一产品没有必要制定众多标准,多标准就等于没标准,实际上只有一个行业标准就完全可以了。同一产品有几个标准,并且检验方法不同、含量限度不同,不仅给实际操作带来困难,也无法适应目前食品的生产及市场监管需要,亟待尽快协调统一,这既有利于企业去遵循和执行,也有利于有关部门监管执法。

2标准残缺:适用性较差

虽然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总共将近3000项,但在某些方面的空白和不配套依然是其无法回避的“硬伤”。目前我国相关标准结构不配套,内容不全面,指标设计涵盖范围窄且存在空白,再加上检验方法不配套,计量单位不规范,由此导致标准的适用性较差。

据了解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体系相比,我国果蔬标准缺乏一些重要食品加工原料的质量标准和分级标准,无法实现对产品质量认证及优质优价,贮藏运输及包装标识标准不能满足果蔬贮藏流通需要,果蔬制品中目前还没有二氧化硫、镉、砷、汞等有害物质含量的检测方法标准。

我国农业初级品标准与生产和进出口贸易要求配套性差,标准间不协调。在分析方法中,大多是用常规的重量法、容量法和比色法,这些方法操作流程长,费工费时,对伪劣假冒产品特别是恶意掺假产品的辨别能力较差。而对酶制剂、促长剂等又缺乏精确有效的监测技术和检验方法,农产品安全卫生指标多是以微量、痕量水平衡量的,很难用常规的分析手段进行检测。目前我国不仅缺乏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单残留检测方法标准也有限,在酱油卫生标准中氨基酸态氮以“%”表示而不是采用国际法定单位,但在分析方法中氨基酸态氮又以“g/1000ml”表示,使监督检测部门难以掌握及正确使用。

我国农业初......余下全文>>

五: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C) 食品危害的控制。

六:一个家庭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怎么写呢

要点:识别过程,然后制定文件进行过程管理。试写如下,供参考

一、目标

通过管控,确保家人食品安全

二、指标

三、管理办法

1、食材以及食品的采购、保管

2、炊事用品和饮食器具的管理

3、食品制作过程的管理

4、剩饭管理

5、个人卫生管理

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哪些内容

一、主要文件:

体系文件:食品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PRP、OPRP、HACCP计划、通用的管制指导书

职能部门的管理性文件:销售、采购、服务、培训等各项管理活动的规定,管理作业指导书

技术性文件:食品配方、食品技术规范、采购文件、作业指导书、检验和试验文件、工艺文件、设备文件

二、文件内容:

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

2.食品安全方针

3.食品安全目标

4.HACCP计划实施描述

5.组织结构及管理工作的职责和权限

6.文件化程序或引用程序文件

7.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各过程(要素)及其作用进行描述

8.关于手册的审批、管理和修改的规定

三、编写结构:

1.封面

2.手册发布令

3.目录

4.手册说明(手册的目的、适用领域、手册控制等)

5.手册版序控制

6.术语与定义

7.企业概况

8.方针和目标

9.组织结构与职责

10.过程(要素)的描述

11.手册附录

——程序文件目录

——其他有关资料

四、记录编制:

1.文件控制程序

2.记录控制程序

3.沟通控制程序

4.顾客服务控制程序

5.应急准备和相应控制程序

6.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7.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8.设施、设备管理程序

9.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10.产品防护和交付控制程序

11.危害分析与HACCP计划建立控制程序

12.确认、验证、验证结果的评价与分析控制程序

13.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14.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5.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6.产品召回控制程序

17.监视、测量设备和方法控制程序

1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19.更新控制程序

20.实验室管理规定

21.实验室常规试剂配制作业指导书

22.常规水微生物测试作业指导书

23.进厂检验作业指导书

八: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包括哪些标准 5分

包括《食品安全法》,还有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国家标准2000余项,行业标准2900余项,地方标准1200余项,以及一些企业标准、地方法规等。涵盖了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原料、环境、添加剂、运输、包装、流通、贮存、生产、检验、配方、工艺、残留郸、等等。

简而言之可以概括为:

食品安全法、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卫生法 、食品添加剂、 标准委员会 、产品标准 、基础标准 、标准体系、 运作体系 。

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有哪些

大多数国家食品管理体系由5个单元构成:①食品法规;②食品管理;③食品监管;④实验室检测;⑤信息、教育、交流和培训。

2.1食品法规

制定食品法律是现代食品法规体系的基本单元。食品法规在传统上包含关于不安全食品的界定,强制不安全食品的召回,以及对负有责任团体和人员的惩处。现代食品法规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有法律效力,而且还要允许食品安全管理权威当局依法建立一种预防性的保障体系。

除了食品安全立法以外,政府部门还需升级和更新食品标准。一些高水平的标准规范已经取代了与食品安全目标有关的原有标准。国家应吸收国际食品法典所长,学习其它国家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方面的做法,将有关信息、概念和需求加以修正,纳入本国标准体系。这种国家标准体系既要能够满足本国需要,又要符合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协定以及贸易伙伴的需要。

2.2食品管理

有效的食品管理体系需要在国家层面上有效地协调,并出台适宜的政策。其职责包括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领导机构或部门,明确这些机构或部门在以下行动中的职责:发展执行国家统一的食品管理战略;运作国家食品管理项目;获得资金并分配资源;设立标准和规则;参与国际食品安全管理的联合行动;制订食品安全紧急事件反应程序;进行风险分析等等。其核心职责可以概括为建立规范的措施,保障监督体系的运行,持续改进硬件条件,提供政策指南。

2.3食品监管

食品法规的监管和运行需要诚实、有效的调查工作为基础。作为调查工作的关键要素的调查人员应当是高素质的、训练有素的、诚实的,他们要日复一日地与食品工业、食品贸易以及社会打交道。食品管理体系的声誉和公正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调查人员诚信和专业水平上的。因此,对调查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是建立有效的食品管理体系的前提。国家应通过持续的人力资源政策,保证调查人员不断得到培训和提高,逐步形成调查专家队伍。

2.4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食品管理体系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实验室的数量和位置取决于体系的目标和工作量的大小,同时应考虑装备一个中央参照实验室,以完成一些复杂的试验和比对试验。食品管理部门的职责是按照标准监督这些实验室,并管理其运行过程。食品安全实验室的分析结果常常会在法庭上作为合法和有效的证据,这就需要在实验分析过程中高度认真,以确保实验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2.5信息教育交流

信息发布、食品安全教育、给食品产业链上多个环节的代理人提出建议,这些工作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工作包括给消费者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对信息进行系统化;推出面向食品行业行政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教育项目;执行“培训培训者”项目;向农业和卫生部门的广大员工提供参考文献等等。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