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可是在我们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令人心惊胆战。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有资料描述道:“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目前采用国际标准的比列仅为23%,二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英法德国家农业出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已达到80%以上。”而对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网上流传着这样的的话:中国在食品中完成了科普:从大米中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肠中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中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木耳中我们认识了硫酸铜;最近我们又从奶粉中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
为了除虫害,有人大量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致使蔬菜、果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为了提高产量,有人盲目使用违禁激素;为了增加猪的瘦肉率,有人竟在饲料中掺上“瘦肉精”;为了使面粉和粉丝增白,有人胆敢把有毒化学品“吊白块”掺和其中;为了骗钱,有人用稻草沤水兑上色素和盐当酱油卖;为了赚取高额利润,有人把含有黄曲霉素的霉变陈大米抛光上腊充新大米出售,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警钟。
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为什么在我国家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从中国发展的历史来说,长期以来,我国食品生产的总体水平不高,我国国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一次事件过后,往往不会去思考它深层次的原因。
同时,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制度与法制建设正在完善中,技术、法律和管理跟不上,环境污染导致食品安全风险性居高不下,人们的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等原因,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屡现。
2、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来说, 一是现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这是国内国外企业存在大量不诚信的现象的主因。政府之前没发现是因为监管力量不均衡造成的,而监管不到位,就不会给企业提供诚信的土壤。二是目前中国经济体制面临转型,过去粗放不完善的经营模式,迟早会遭遇滑铁卢,企业早一点觉醒和发现问题,可为品牌再造达成好的基础。
3、从中国产业和企业发展现状来说,食品产业规模化、组织化、规范化程度不高,行业自律约束机制不健全,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能力较低,是食品安全处于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的重要原因。
从当前情况看,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意愿、举措还没能传递到基层农场、工厂、市场和监管层。在各地,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受制于薄弱的产业基础依然散乱,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难以计数,而在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监管能力显得捉襟见肘:人手不够,资金短缺,监管乏力。再加上GDP至上的惯性思维,一些地方为了带动税收、拉动就业,纵容食品生产企业违规经营,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助长了企业逃避监管的侥幸心理,使一些小隐患积累成大问题。
4、从管理来说, 食品安全的监管和奖惩机制的不健全无疑也是造成食品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
农业部、质检局、工商局、卫生部等监管部门的多头管理和分工不明确、协调不力等让投机分子有机可乘。而食品监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贪污、受贿等问题也助长了不法商家的气焰。不健全的法制和相关规定也为不法商家提供了机会。由于法律体系不健全和执法不严等原因,大量的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处在法律监督的“盲区”。同时,检测标准的缺失。
5 、科技水平仍相对落后, 食品行业标准相对滞后。
6、 道德滑坡、诚信缺失助推了中国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生产的确是个良心活。 投毒式的生产加工已经是业内的潜规则,生产无处不在,你很难设想每个食品生产加工点都存在一个监管者......余下全文>>
二: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食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全球的焦点之一。从有关部门不定期对食品质量抽查的情况看,当前,我国常见的食品质量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卫生指标超标,菌落总数、大肠杆菌群等严重超出国家强制性标准,个别的甚至超过国家标准许多倍;二是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已经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剂,例如苯甲酸、山梨酸含量超标,违规用已经禁用的人工合成色素瘦肉精、三聚氰胺、吊白块等;三是食品包装、标签等不规范,虚假标签、以次充好等人为造假、现象较多
食品不安全的因素产生于人类食物链的每个环节,即从原料生产、加工、贮运、销售直到消费的整个过程,其中既有因农业、工业发展带来的各种污染,也有因精神文明素质不高而弄虚作假或对食品安全性了解不够等人为因素。目前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诸多方面:
(1)、生物危害源
生物性污染导致的疾病包括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及其代谢毒素对健康的潜在威胁。食源性疾病是当前影响中国食品安全、危害公众健康的最主要因素, 以细菌、病毒引起的为主。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性污染、病毒和真菌及其毒素的污染。目前, 中国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95%以上。因此, 在中国, 微生物污染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罪魁祸首。细菌对食品的污染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一是对食品原料的污染: 食品原料品种多、来源广, 细菌污染的程度因不同的品种和来源而异; 二是对食品加工过程的污染; 三是在食品贮存、运输、销售中对食品造成的污染
(2)、环境对农副产品的污染
化工厂排放的化学物质、煤烟粉尘、酸雨中的化学物质等都是大气污染源;水体污染也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日益严重, 使渔业和农产品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3)、化肥农药的残留
过量施用氮肥使大量的硝酸盐积蓄在作物体内, 对作物本身无害, 但对人畜有害。例如利用焦化厂废气生产的氨水, 酚的含量高, 造成土壤的酚污染, 使农产品的品质下降, 食品有异味;磷矿石中除含磷外, 还含有砷、镉、铬、氟、汞、铅等, 长期使用也会造成污染。农药的过量和超范围使用, 使食品中农药残留量增大, 危害更严重
(4)、抗生素与合成激素的滥用
动物性食物中的化学物质主要来自饲料添加剂。抗生素是畜禽养殖中常用的饲料添加剂, 应用量过大或使用不当, 都可通过食用肉、蛋、奶途径将抗生素转移到人类身上。近年来为刺激植物和畜禽生长而应用的激素类
(5)、食品加工环节
违规使用添加剂,食品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 一些从事食品生产销售的企业或个人,由于安全卫生意识、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为降低生产成本、牟取暴利,在生产制作、加工处理的环节中违规地使用防腐剂、色素、添加剂等,为食品的安全性埋下隐患。如用“吊白块”冒充面粉增白剂,以工业石蜡代替食用油的蚌埠瓜子,添加敌敌畏的金华火腿,添加工业染料和吊白块的腐竹等,数不胜数[6]。使用劣质原料,食品缺乏营养 某些企业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为降低成本,用便宜原料生产出几乎没有营养的产品,致使消费者深受其害,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便是一个重要例证。劣质奶粉中的主要原料包括淡奶粉、蔗糖、麦芽糊精、精炼植物油以及钙、锌、铁等微量元素。这些原料中,用鲜牛奶制成的淡奶粉价格最贵。有的生产者放弃淡奶粉作为原料或使用少量作为补充,取而代之的是添加营养价值相差很多的淀粉。这样的产品虽然不含有毒成分,但它已经使众多婴儿毙命。专家预测,劣质奶粉只是冰山一角,食品柜台或许充斥着很多的“空壳食品”。
...余下全文>>
三: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可是在我们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令人心惊胆战。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有资料描述道:“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目前采用国际标准的比列仅为23%,二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英法德国家农业出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已达到80%以上。”而对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网上流传着这样的的话:中国在食品中完成了科普:从大米中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肠中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中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木耳中我们认识了硫酸铜;最近我们又从奶粉中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
为了除虫害,有人大量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致使蔬菜、果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为了提高产量,有人盲目使用违禁激素;为了增加猪的瘦肉率,有人竟在饲料中掺上“瘦肉精”;为了使面粉和粉丝增白,有人胆敢把有毒化学品“吊白块”掺和其中;为了骗钱,有人用稻草沤水兑上色素和盐当酱油卖;为了赚取高额利润,有人把含有黄曲霉素的霉变陈大米抛光上腊充新大米出售,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警钟。
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为什么在我国家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从中国发展的历史来说,长期以来,我国食品生产的总体水平不高,我国国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一次事件过后,往往不会去思考它深层次的原因。
同时,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制度与法制建设正在完善中,技术、法律和管理跟不上,环境污染导致食品安全风险性居高不下,人们的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等原因,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屡现。
2、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来说, 一是现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这是国内国外企业存在大量不诚信的现象的主因。政府之前没发现是因为监管力量不均衡造成的,而监管不到位,就不会给企业提供诚信的土壤。二是目前中国经济体制面临转型,过去粗放不完善的经营模式,迟早会遭遇滑铁卢,企业早一点觉醒和发现问题,可为品牌再造达成好的基础。
3、从中国产业和企业发展现状来说,食品产业规模化、组织化、规范化程度不高,行业自律约束机制不健全,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能力较低,是食品安全处于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的重要原因。
从当前情况看,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意愿、举措还没能传递到基层农场、工厂、市场和监管层。在各地,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受制于薄弱的产业基础依然散乱,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难以计数,而在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监管能力显得捉襟见肘:人手不够,资金短缺,监管乏力。再加上GDP至上的惯性思维,一些地方为了带动税收、拉动就业,纵容食品生产企业违规经营,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助长了企业逃避监管的侥幸心理,使一些小隐患积累成大问题。
4、从管理来说, 食品安全的监管和奖惩机制的不健全无疑也是造成食品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
农业部、质检局、工商局、卫生部等监管部门的多头管理和分工不明确、协调不力等让投机分子有机可乘。而食品监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贪污、受贿等问题也助长了不法商家的气焰。不健全的法制和相关规定也为不法商家提供了机会。由于法律体系不健全和执法不严等原因,大量的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处在法律监督的“盲区”。同时,检测标准的缺失。
5 、科技水平仍相对落后, 食品行业标准相对滞后。
6、 道德滑坡、诚信缺失助推了中国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生产的确是个良心活。 投毒式的生产加工已经是业内的潜规则,生产无处不在,你很难设想每个食品生产加工点都存在一个监......余下全文>>
四:现在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中面粉的问题是什么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引发食品安全问题通常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食品自身因素(如毒蕈),一个是人为因素。后者为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令人堪忧,从冠生园陈馅月饼到金华毒火腿,从大米的矿物油抛光到面粉的增白剂增白,从海产品的甲醛增色、增亮到水果的化学催熟、增大,从山西假酒案到阜阳的毒奶粉案,食品安全问题已尤为突出。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
1、食品源头的安全状况令人堪忧
一是农药、化肥的大量和不科学使用,造成了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的超量残留;二是兽药、复合饲料的滥用,造成抗生素、激素及其他有害物质在禽、畜的体内及乳制品、水产品中残留;三是重金属在农禽产品中超标、超量残留。化学性中毒已占我国重大中毒性事件的40%以上,如有机磷农药中毒、毒鼠强中毒、瘦肉精中毒等。
2、食品加工、生产的安全状况令人堪忧
一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劣质原料,如用病死、毒死畜禽加工食品;二是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如超限量使用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防腐剂“苯甲酸”及甜味剂等;三是非法使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如二氧化硫、甲醛、吊白块等;四是人为造假,牟取暴利。
3、食品储存、运输的安全状况令人堪忧
食品的储存、运输环节没有有效控制污染的措施和规定。
4 、食品卫生的安全状况良人堪忧
根据卫生部2004年1——3季度重大食品中毒情况的通报,全国1——3季度的微生物性中毒共有5849人,我国的集体性食物中毒大多由微生物引起。
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状况令人堪忧
在我国,转基因食品早已摆上了人们的餐桌,但从国内外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来看,转基因食品可能损害人类的免疫系统、产生过敏综合症或产生毒性,对人类和人体存在着未知的危害。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国家食品监管局局长郑筱萸在今天举行的全球食品安全论坛上说,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正在不断改善,但仍有5个问题值得注意。
对策
一、基本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据我们初步统计,1949年至今,我国部级以上机关所颁布的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以及各类规范性文件等多达840篇。其中基本法律法规107篇、专项法律法规683篇、相关法律法规50篇;文革前(1966年5月前)7篇、改革开放前(1978年12月前)1篇、改革开放后(1978年12月后)832篇。国务院于1979年8月28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现已失效),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2年11月19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现已失效),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10月30日发布了现行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这3个法律规定从法律层面上相继构成了我国改革开放后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对我国的食品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随着经济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有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食品安全形势的发展需要,作为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食品卫生法》对体系内其他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指导作用也有所降低。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所调整的范围过于狭窄。《食品卫生法》第四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都必须遵守本法。"从此条可以看出,《食品卫生法》的"食品"概念是狭义的,并没有包括种植、养殖、储存等环节中的食品以及与食品相关的食品添加剂、......余下全文>>
五: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及解决办法
现状唬杯盘狼藉 解决方案;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机制,抑制贪污受贿——很简单啊
六: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有多糟糕
虽然中国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但是国家也在积极加强监管中。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过程,总体来说我国目前食品安全还是超良好趋势走的,消费者购买正规的产品是安全的。
七: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到底处于什么状况
比以前好多了吧,现在一条龙监管,出了地头就是我门管了
八:如何看待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论文
食品安全现状 1.选题必须符合学生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成人高等教育的特色。学生本人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选题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慎重地选好自己的论文题目。鼓励学术创新,解决实际问题,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严谨,语言通顺。2.选择有科学价值的、有实用价值的论题。题目应具体明确,尽量避免大而空。科学价值,是指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起先导、开拓作用,对本学科领域或相关学科领域的工作具有起重要指导和推动作用。实用价值,是指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以及本专业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问题。3.选题可以是临床工作经验总结、案例分析、疗效观察、护理观察、新药、新技术应用等。选题要有足够的工作量和难易度,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能够按时完成。
九:我国食品营养与卫生存在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1、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1.1 农产品生产过程存在隐患
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几乎所有农作物都要使用一定数量的农药。尽管我国已对农作物施用农药种类和剂量做了明确规定, 允许使用的农药大都是高效低毒的, 降解快, 对人畜危害性小。但很多一部分人为了降低成本, 为了获得更快更好的杀虫祛病的目的,违反规定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如甲胺磷、氧化乐果等。我国居民在日常膳食中的各类农药摄入量, 往往数十倍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仅农药六六六的摄入量标准, 中国就是美国的 84 倍、日本的 15 倍。据统计, 有38 %的农产品有害物残留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部分地区蔬菜农药超标比例高达 80 %。许多人对农作物的种植缺乏科学知识, 盲目施用过量的化肥, 既造成土壤板结、土质变坏, 还造成农作物中硝酸盐过多。过量的硝酸盐在人体内易转化成亚硝酸盐, 进而合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甚至一些农户为了提高作物产量, 改进其外观品质, 滥用植物激素, 如胀大剂、催红剂、增甜剂等, 使作物中激素和稀土元素残留量大, 食用后会造成儿童早熟, 成人内分泌紊乱等。
1.2 加工制造中道德缺失
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可供食品加工用的添加剂种类及其用量和在产品中的残留量, 超量使用便可能对人体造成重大危害。经有关部门检测, 就有在面粉中发现超限量 5 倍的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酞”; 在腌菜中超标准 20 多倍的苯甲酸; 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的化学合成甜味剂等[7]。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 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使用范围的化学物质 (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如: 熏蒸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 使大米、饼干增亮用矿物油; 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 延长保质期; 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块”等。食品加工用原料质量差、劣, 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如: 用已霉变(含黄曲霉毒素)的大米加工米制品:使用病死畜、禽加工熟肉制品; 早餐摊点使用“地沟油”加工油炸食品等。更有甚者是生产假冒伪劣的食品造成众多消费者身亡, 如: 2003 年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 2004 年 5 月广州毒酒致人伤亡事件等。食品的原料和加工程度决定了它具备了微生物生长的条件, 加工制造过程和包装储运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生长。我国发生的食堂和饮食服务业中的食物中毒, 大多由微生物引起。在我国, 易造成食物中毒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 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每年都有发生, 尤其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更易发生此类中毒事件。
1.3 市场和流通中监管难度大
许多个体食品加工、制作点不经许可,不受监督,随意布设, 给居民日常生活的饮食安全带来隐患。如:遍布城市的饮食摊点、农贸市场内的现场制作小作坊和熟食制品摊点等。这些摊点的经营者缺乏食品生产经营许可, 缺少食品卫生相关知识, 不具备完善的生产手段和食品保障, 生产的产品很难达到食品经营要求。这些摊点的流动性强, 难于监管和控制, 是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和食物危害的重要根源之一。
2、 根据美国的相关经验结合生活提出以下建议
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表明,尽管我国已经在食品安全方面做了一定解决工作,可并没有长期有效的实行。
2.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首先,对全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鼓励民众进行学习,加强政府在相关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其次,教育从小做起,让下一代拥有健康的身体的同时,让他们成为食品......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