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反思

一:从这语句中,我体会到什么再见了亲人

这是一次十分深刻的检查,我对于我这次犯的错误感到很惭愧,我真的不应该不重视老师说的话,我不应该违背老师的话,我们作为学生就应该完全的听从老师的话,而我这次没有很好的重视到老师讲的话。我认为造成这个重大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我的思想觉悟不够高,对重要事项的认识严重不足。回家后我一直在想:我怎么会做出这样的傻事呢,我怎么会丧失诚信这一重要的原则呢的!这个考试作弊的阴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荡使我寝食难安。我感到很抱歉,我希望老师可以原谅我的错误,我这次的悔过真的很深刻。这几天我真的是很深刻的认识到了我的错误的严重性,知道了老师说的话不能够装做没有听见,老师说的话就要听从,老师所要管的一定是为了我们学生好,我们学生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好好的听从老师的话,好好的学习好,让老师可以放心,让老师可以信任。我犯了这样的错误,对于家长对我的期望也是一种很大的打击,家长辛苦的赚钱,让我们孩子可以生活的好一点,让我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可是,我却违背了家长的心意,我犯了这样的错误,简直是对于家长心血的否定,我对此也感到很惭愧,家长的劳累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每天为了生存而忙碌,为了家庭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所不能够了解的,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做他们的乖孩子,听从家长的话,家长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在现在这个社会上最可以信任的人,所以我们就要尽量的避免家长生气,不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烦恼。而我们作为他们最亲的人也不能够惹他们生气,这个都是相互的,当我们伤害到他们的心时,也是对于自己心的伤害,因为我们是最亲的人。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

其次,我考试作弊的行为也是一种对老师的工作不尊敬的表现。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就讲究尊师重道,这是一种传统的美德,过去我一直忽视了它。抛开着一层面,不单单是老师,无论对任何人,我们都应该尊重他,尊重他的劳动,他的劳动成果。我这样做,直接造成了不尊重老师,不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劳动的恶劣影响。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一名正在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来说,这种表现显然不符合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再次,我这种行为还在学校同学间造成了及其坏的影响,破坏了学校的形象。同学之间本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监督,而我这种表现,给同学们带了一个坏头,不利于班级的学风建设。同时,也对学校形象造成了一定损害。我在考试的时候写答案给别的同学,这是作弊行为,我和那个同学关系很好,他找我帮忙,当时不忍心和侥幸心理之下量成了现在的后果。虽然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当代中学生理应具备的品质。现在我才深刻的意识到这不是助人为乐。我在考试的时候将答案写在小纸条上,还传给其他同学,这并不是真的在帮别人,同时也是在害自己和同学们,考试是用来平衡学生学习的好坏,不论是什么原因把答案传给别人,或者还没给别人,都是很不对的,违背了做学生的原则。当然,我不能说我是为了帮助别的同学取得好的成绩才作弊的,这是不能成为我作弊的理由。鲁迅先生说过:不友善的帮助就是恶意的伤害。我只有认真反思,寻找错误后面的深刻根源,认清问题的本质,才能给集体和自己一个交待,从而得以进步。做为一名学生我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本应该把正确的答案写在考卷上,而我却给了别人,辜负了老师平时对我的教育之恩,老师含辛茹苦的把知识教会我们,是想让我们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其实考试的目的只是检验我们学的如何,通过考试来看我们那里学的薄弱,而我却帮助他人欺骗把知识无私的教给我们的老师,我现在已经彻底认识到我的行为不仅没有起到帮助同学的目的,反而是害了他,也对老师是一种欺骗行为。自从接受了老师对我的批评教育,我......余下全文>>

二: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里面的过程与方法怎么写

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2.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三:五年级语文再见了亲人

问题说清楚

四:一年级语文下删我叫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上了本课,有以下几点感受一、上勾下连,整体感知 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要从文章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文道统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每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都反映了作者要讲的道理,通过情与理起到育人作用。文章的情与理是交融的,《再见了,亲人》第二部分的“情”是建立在第一部分“理”之上的,找准文章情与理的切合点是学好这篇文章的关键。学习第一部分,我们提出了三个归结性的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写了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把你感动的情节划下来,重点体会,并作批注。体会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吗?第一部分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抓住文中句式和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分析典型场面、典型事例,想象朝鲜人民为志愿军舍生忘的动人情景,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导学生体会其内心的思想感情。 二、逆向求真,咀嚼情节 本文在情节的处理上另辟路径,它没有直接写出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宏大场面,而是侧重于志愿军战士追忆朝鲜人民可歌可泣的事迹。文章为了突出“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中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挖掘文中蕴藏的志愿军战士们对朝鲜人民做出的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来讲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那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通过资料的补充,让学生们了解到在朝鲜这片沃土上,不仅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也洒下了无数志愿军官兵的鲜血。在加深对中心的认识上,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三、以读激qing,引起共鸣 对表达思想感情强烈的课文,都是老师应多花点精力,指导学生进行表情朗读,以读激qing,引起共鸣。 《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作者有意识地在陈述的语气中较多地运用了祈使句、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表达了赞美、感激、关切、崇敬等感情内容,字里行间洋溢着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在有所感悟之后,注意指导学生们读出语气。适时地安排一些富有感染力的导语,也是启动学生思维,激发朗读情感的好手段。 四、通过比较阅读,加强学生对文章结构、写作方法及思想感情的深刻领悟。在学完第一部分后,我们安排学生同读者一部分,比较三个人物和事件有哪些相同之处。通过比较,学生们发现了这三个段落的结构相同;三个人物都是为了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目的相同。在学生说到三个短的结尾都用了反问句,从而加强了语气,更能出朝鲜人民与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时,及时地让学生读一读来加深理解。《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题记: 下周就要公开课了,为了自己,更为了孩子们。我在网上查看了很多的资料,但是,这么多的教学构想摆在了一起,我又有点眼花缭乱,到底怎样教,还是糊涂一片。双休日,我呆在电脑前,打算备课,其实反反复复中思路早已了然于心,一直下不了决心,或许就是心中一直认定一个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真、实”或许才是自己的追求,犹豫、徘徊……在迫近眉睫之际,在“滴答、滴答”的键盘声中,开始了我的一槌定音。 《再见了,亲人》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赞美、感激的情感,表现的是“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国际主义精神的主题。为了启发学生想象,在头脑中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和形象,使他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我采用了“情感教学”。首先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质疑:“亲人”指谁?是谁的“亲人”?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题目中的“再”字怎么理解?……使学生了解“亲人”指的是像 “大娘”、“小金花”、“大嫂”之类的朝鲜人民。志愿军所以称她们为亲人,是因为中朝人民在共同的抗美战斗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余下全文>>

五:人教版语文书14课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选自随军记者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课文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作者在众多告别场面中,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 魏巍,河南郑州人,1920年1月16日生于一城市贫民家庭,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童年及少年时期曾就读于“平民小学”及简易乡村师范,开始接触文学作品并产生浓厚阅读兴趣,1937年抗战爆发后,即赴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后转至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至晋察冀边区,在部队中做宣传工作,曾任宣传干事、宣传科长、团政委等职。建国后亦未脱离部队生活,曾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解放军总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总政治部文艺处副处长、北京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北京部队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等职。从1939年至1949年,主要从事诗歌创作,曾先后写作发表了《蛔蛔,你喊起他们吧》、《好夫妻歌》及《黎明的风景》、《寄张家口》、《开上前线》等诗歌作品,其中1942年创作的长诗《黎明的风景》因成功地表现了抗日斗争的生活而获晋察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鲁迅文艺奖金”。建国后专事故文及小说的创作,曾在1950年至1958年间三次赴朝鲜,写下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及《故士和祖国》、《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依依惜别的深情》等作品,1952年与白艾共同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长空怒风》后,1956年又与钱小惠合作写出了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1963年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解说词编写工作。从1959年始至1978年,历时22年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东方》,以史诗般的笔触,热情而又深远开阔的思想,表现了壮烈的抗美援朝的战争生活,因而荣获1982年中国首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创作奖)。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出志愿军于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赴朝进行的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继续在军事上援助蒋介石,同时扶持朝鲜、越南等国的反动势力, 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圈。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同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美、英等国的操纵下通过决议,联合国会员国要派兵随从美国军队入朝。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同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遣责美国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揣侵略。”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在14日发出《关于举行‘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的通知》。抗美援朝运动开始播及全国,形成第一个高潮。 从8月27日起,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进行侦察和轰炸扫射。面对这种形势,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0月19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分别从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辑安等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战。从10月25日至12月24日......余下全文>>

六:小学五年级第14课再见了,亲人有帮助志愿军的有,课文中没有的,做了什么也要 10分

我也是五年级的,我也在稜 再见了,亲人。

我写小练笔是写:有一天,一位志愿军叔叔在敌占区发现了一个洞,里面有个朝鲜小女孩就要掉下去了,因为小女孩抓着的那根树枝就要断了,而且洞底都是荆棘藤。周围没有任何人,也没任何工具,眼看着小女孩就要死了。志愿军叔叔便奋不顾身的跳下去,拉住一条荆棘藤,虽然手流血了,但最后救了朝鲜小女孩,可志愿军叔叔自己牺牲了。

七:五年级下册语文14课的教材 (全部) 快!我马上要用! 5分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上了本课,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上勾下连,整体感知

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要从文章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文道统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每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都反映了作者要讲的道理,通过情与理起到育人作用。文章的情与理是交融的,《再见了,亲人》第二部分的“情”是建立在第一部分“理”之上的,找准文章情与理的切合点是学好这篇文章的关键。

学习第一部分,我们提出了三个归结性的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写了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把你感动的情节划下来,重点体会,并作批注。体会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吗?第一部分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抓住文中句式和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分析典型场面、典型事例,想象朝鲜人民为志愿军舍生忘死的动人情景,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导学生体会其内心的思想感情。

二、逆向求真,咀嚼情节

本文在情节的处理上另辟路径,它没有直接写出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宏大场面,而是侧重于志愿军战士追忆朝鲜人民可歌可泣的事迹。文章为了突出“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中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挖掘文中蕴藏的志愿军战士们对朝鲜人民做出的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来讲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那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通过资料的补充,让学生们了解到在朝鲜这片沃土上,不仅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也洒下了无数志愿军官兵的鲜血。在加深对中心的认识上,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三、以读激qing,引起共鸣

对表达思想感情强烈的课文,都是老师应多花点精力,指导学生进行表情朗读,以读激qing,引起共鸣。

《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作者有意识地在陈述的语气中较多地运用了祈使句、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表达了赞美、感激、关切、崇敬等感情内容,字里行间洋溢着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在有所感悟之后,注意指导学生们读出语气。适时地安排一些富有感染力的导语,也是启动学生思维,激发朗读情感的好手段。

四、通过比较阅读,加强学生对文章结构、写作方法及思想感情的深刻领悟。

在学完第一部分后,我们安排学生同读者一部分,比较三个人物和事件有哪些相同之处。通过比较,学生们发现了这三个段落的结构相同;三个人物都是为了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目的相同。在学生说到三个短的结尾都用了反问句,从而加强了语气,更能出朝鲜人民与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时,及时地让学生读一读来加深理解。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题记:

下周就要公开课了,为了自己,更为了孩子们。我在网上查看了很多的资料,但是,这么多的教学构想摆在了一起,我又有点眼花缭乱,到底怎样教,还是糊涂一片。双休日,我呆在电脑前,打算备课,其实反反复复中思路早已了然于心,一直下不了决心,或许就是心中一直认定一个死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真、实”或许才是自己的追求,犹豫、徘徊……在迫近眉睫之际,在“滴答、滴答”的键盘声中,开始了我的一槌定音。

《再见了,亲人》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赞美、感激的情感,表现的是“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国际主义精神的主题。为了启发学生想象,在头脑中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和形象,使他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我采用了“情感教学”。

首先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质疑:“亲人”指谁?是谁的“亲人”?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题目中的“再”字怎么理解?……使学生了解“亲人”指的是像 “大娘”、“小金花”、“大嫂”之类的朝鲜人民。志愿......余下全文>>

八:再见了亲人中曾经酒过鲜血指的是

再见了亲人 目录[隐藏]   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编辑本段]课文内容   小学冀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本第21课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第二学期课本:(作者:魏巍) 14.再见了,亲人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座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你妈妈知道了,带着你混进敌占区,偷偷的靠近了关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你妈妈故意跟哨兵争吵,引出那个班的敌人。你趁机钻进屋里,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出了老王。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同志们伤心的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 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本文选自随军记者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编辑本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其中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噩耗、刚强、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5.朗读前三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6.课后小练笔:从文中挑选一件志愿军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展开想象,再写下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想一想:课文写到了那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教学难点: 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开展读书活动......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