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铁索桥上课文

一:我站在铁索桥上的课文中的铁索桥

位于四川省泸定县的城西大渡河上,以9根铁链铺上木板构成,左右两侧各安两根铁链当扶手,铁链粗如碗口,每根长150米左右,重约一吨。泸定铁索桥坐落在泸定县城西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 ",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 余吨。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赤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桥的两岸有桥台,高20米,上为梯形,下为方形,用条石砌筑而成。两个桥台的后面各开有一口深6米的落井,每口井都有生铁铸就的地龙桩7根或8根,与桥身平行地插在井底的井壁上。地龙桩下面再横卧一根铁铸卧龙桩,每根重1800斤。泸定桥的铁索就固定在这些卧龙桩上,由桥台和桥桩的重力来共同承受桥的拉力,坚固无比。两岸的桥台上都建有桥亭,既可防止雨水侵蚀落井,也是官府征收过桥税费的场所。东桥亭内有康熙“御制泸定桥碑”,记述造桥的始末,西面有康熙帝亲自书写的“泸定桥”三字碑。东桥亭背后还有观音阁,登临其上可俯瞰整个泸定城。泸定桥参观游览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泸定桥。二是泸定桥革命文物博物馆,馆内以照片,资料,实物展出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情况,以及当时红军领导的题词,著名书法家,画家的书法、名画。三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以及其公园,邓小平题定的碑名,聂荣臻撰写的碑文。位置就在泸定县城内,川藏公路旁。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以22位勇士为先锋的突击队,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缘铁索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敌,红军遂过大渡河。泸定桥自此闻名中外。

二: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的读后感

我站在铁索桥上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举世闻名的泸定桥。泸定桥坐落在四川省泸定县城大渡河上,泸定桥的结构特殊,造型别致,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上面铺了木板筑成桥面。整个桥统一和谐,人一踏上桥面,会同桥一起起伏荡漾,如泛轻舟。大家行走的时候,一定注意安全!请不要故意摇晃哦!

泸定桥之所以名扬四海,是因为这13根铁索,曾经扛起了一个共和国。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再次来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1935年的5月29日,中央红军长征到此,当时国民党军队已经占据了大渡河的西岸,同时背后还有敌军大部队在追赶。红军必须越过大渡河天险,才能突围。但是唯一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桥面的木板已被敌军拆掉。对岸是敌人的隆隆炮火,眼前是汹涌澎湃的大渡河,怎么办?红军突击队的22名勇士没有犹豫,他们手持冲锋枪,背插大刀,腰插手榴弹,脚踩铁索,在枪林弹雨中,冒死向河对岸冲去去,消灭了桥头敌人,“飞”夺了泸定桥。红军千军万马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从这英雄的泸定桥渡过了天险大渡河,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英雄的篇章。

毛主席为此而写下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沱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壮丽诗篇。

大家随我一起上桥来感受一番吧。站在桥上,往下望去,大渡河浩荡奔腾、白浪滚滚, 只是站着都会心惊胆颤,而当年红军却是冒着枪林弹雨,在没有桥板的情况下抢夺了这座桥,那样的艰险情形真是无法想象。

参观了泸定桥后,大家的心情如何呢,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胸中涌动着对革命先辈的无限缅怀与崇敬。

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革命先烈用血肉和气魄竖起了一座万世瞩目的丰碑,英雄们的斗争精神也将激励着我们好好学习,加倍努力,以革命先烈为榜样,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我站在铁索桥上 本诗所讲的铁索桥,指的是?它位于?

指的是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境内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