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的文言文意思

一:古文中表示和,与的意思的字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其中“朕、我”我现在还在用,其余的都不用了。

二:和在古文中的意思 5分

①<形>音乐和谐;协调。《察传》:“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

【又】协和;和睦。《季氏将伐颛臾》:“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②<动>和好;交好。《屈原列传》:“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议和。”

③<形>温和;暖和。《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④<形>和悦;谦和。《信陵君窃符求赵》:“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⑤<介>连带;连同。杜荀鹤《山中寡妇》:“时挑野菜和根煮。”

⑥<介>与;跟。《陈州粜米》:“和那害民的贼徒折证。”

⑦<连>与;和。岳飞《满江红》:“八千里路云和月。”

①<动>应和;跟着唱;跟着吹奏。《荆轲刺秦王》:“荆轲和而歌。”《垓下之战》:“歌数阕,美人和之。”《赤壁之战》:“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②<动>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词。白居易《初冬早起寄梦得》:“诗成遣谁和?”

huò

<动>混合;揉合。《活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三:及,寻和全在文言文里什么意思

及:

1.赶得上 例子: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登泰山记》

2.至,到 例子:及郡下,诣太守 《桃花源记》

3.趁着,等到......时 例子:及既上,苍山负雪,眀烛天南 《登泰山记》

寻:

1.找寻,寻求 例子:寻向所至,遂迷 《桃花源记》

2.顷刻,不久 例子: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

全:

1.完整 例子:全石以为底 《桃花源记》

2.保全 例子:苟全性命于乱世 《出师表》

四:文言文中 哪些字的意思是 她 和 你 的意思

与‘他,她’意思相同的有,‘其,之,彼,’;与你意思相同的‘尔,汝’

五:趣和类的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①<名>意向;旨趣。嵇康《琴赋》:“览其旨趣。”

②<名>乐趣;情趣。《归去来兮辞》:“园日涉以成趣。”

<动>通“趋”。趋向;奔赴。《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①<动>通“促”。催促;督促。《陈涉世家》:“趣赵兵亟入关。”

②<动>通“促”,急忙;赶紧。《海瑞传》:“趣执之,无使得遁。”

lèi

①<名>种类;类别。《齐桓晋文之事》:“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②<动>类推;推论。《公输》:“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③<动>类似;像。《与吴质书》:“志意何时复类昔日。”《项脊轩志》:“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④<名>事例;事物。《屈原列传》:“举类迩而见义远。”

⑤<副>大抵;大致。《训俭示康》:“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⑥<名>典范;榜样。《怀沙》:“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六:古文翻译和意思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译文:

梅子落地纷纷,

树上还留七成。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

请不要耽误良辰。

梅子落地纷纷,

枝头只剩三成。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

到今儿切莫再等。

梅子纷纷落地,

收拾要用簸箕。

有心求我的小伙子,

快开口莫再迟疑。

诗经·国风·召南.摽(biào鳔):一说坠落,一说掷、抛。有:语助词。2.七:一说非实数,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3.庶:众多。士:未婚男子。4.迨(dài代):及,趁。吉:好日子。5.今:现在。6.倾筐:斜口浅筐,犹今之簸箕。塈(jì既):一说取,一说给。7.谓:一说聚会;一说开口说话;一说归,嫁这是一首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从抒情主人公的主观心态看,“急”就急在青春流逝而夫婿无觅。全诗三章,“庶士”三见。“庶”者,众多之意;“庶士”,意谓众多的小伙子。可见这位姑娘尚无意中人。她是在向整个男性世界寻觅、催促,呼唤爱情。青春无价,然流光易逝。“真正的青春,贞洁的妙龄的青春,周身充满了新饥的血液、体态轻盈而不可侵犯的青春,这个时期只有几个月”(《罗丹艺术论·女性美》)。如今梅子黄熟,嫁期将尽,仍夫婿无觅,怎能不令人情急意迫!青春流逝,以落梅为比。“其实七兮”、“其实三兮”、“顷筐塈之”,由繁茂而衰落;这也正一遍遍在提醒“庶士”:“花枝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无名氏《金缕曲》之忧心“无花空折枝”,似乎深有《摽有梅》之遗意。从诗篇的艺术结构看,“急”就急在三章复唱而一步紧逼一步。重章复唱,是《诗经》基本结构。但从诗意的表达看,有两种不同的形态,即重章之易辞申意和重章之循序渐进。《草虫》首章末句“我心则降”、次章末句“我心则说”、末章末句“我心则夷”,即为语虽异而情相类的重章之易辞申意。《摽有梅》则属于重章之循序渐进。三章重唱,却一层紧逼一层,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情急意迫的心理过程。首章“迨其吉兮”,尚有从容相待之意;次章“迨其今兮”,已见敦促的焦急之情;至末章“迨其谓之”,可谓真情毕露,迫不及待了。三复之下,闻声如见人。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