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明祭祀活动记录

一:文明祭祀,爱护环境的作文

文明祭祀,爱护环境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群众开展祭扫活动的高峰时期。倡导和推广一种健康、文明、环保的祭扫方式,对于弘扬清明节“传递亲情、传承文化”的丰富内涵、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祭扫新风尚,构建和谐清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就要到了,今年清明节首次成为国家法定节日,为倡导人民群众在安全、文明、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中进行祭扫,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向全市市民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文明祭扫新风。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俭祭扫,不焚烧纸钱香烛、燃放鞭炮,不搞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拜祭活动。大力倡导为亲人种植一棵树、敬一杯酒、献上一束花、朗读一篇祭文、清扫墓碑、召开一次家庭追思会等文明健康的祭奠方式寄托哀思。

二、发扬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观念。“百善孝为先”,提倡老人在世时子女多尽孝,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时,丧事从俭、文明祭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树立文明新风,维护文明城市形象。树立文明祭扫的意识,移风易俗,摒弃封建迷信的祭扫方式,不在街道、社区等公共场所焚烧纸钱、摆放祭品、燃放鞭炮,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妨碍和影响社会公共安全。现在,青山园殡仪馆已进一步完善了服务设施,可为市民提供寄托哀思的系列服务。请广大市民办丧事到殡仪馆进行,不在社区、居民区搭设灵棚、吹奏哀乐,还清静于民,还文明于社会,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老师要求我们写作文给家长的一封文明祭祀信,500字,现在急需,谢谢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让春节更清新、更明亮、更文明,是每个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城市文明,市民光荣。在过去的一年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文明祭祀工作,阶段性成果显著。鲜花祭祀、网上祭祀、树葬、海葬、草坪葬等文明殡葬方式逐渐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同,社区内大操大办丧事,扰民现象得到遏制,文明祭祀的良好社会氛围已初步形成。打造良好的殡葬文化,树立文明新风,已成为广大市民的强烈要求。

清明节祭祀是对先辈的追思和悼念,更是对生者的启迪与激励,重在感情,贵在真诚。思亲莫让烟尘扰,鲜花一束慰先辈。用一束鲜花、一个鞠躬、一篇回忆录、一场家庭追思会,在安静的告慰和心灵的交流中表达对先辈的思念,在健康文明的祭扫中学习感恩。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倡导低碳环保、健康文明的祭扫活动。

一、文明祭祀。大力提倡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讲一段往事等健康时尚的方式来怀念先人,将祭拜逝者的传统习俗以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式表达,告别祭祀陋习、倡导文明新风,营造文明祭祀的社会氛围。党政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以及广大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文明祭祀的先行者、带头人,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居民。

二、科学祭祀。摒弃焚烧纸钱、冥物等愚昧落后的祭奠方式,树立科学意识,倡导文明祭祀的新风尚。提倡网上祭奠、公祭悼念、家庭追思、放飞思念、网上祭故人、短信表深情等多样式、现代文明祭扫活动,将祭拜逝者的传统习俗用科学、健康的形式表达。

三、环保祭祀。树立环保意识,做到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生活,大力维护优美整洁的城乡环境,自觉做到不在市区烧纸钱、撒冥币、放鞭炮。

四、节俭祭祀。遵守社会公德、崇尚尊老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提倡对在世老人尽孝心,多关心老人,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时,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

希望广大市民朋友积极响应号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遵守社会公德,倡导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从俭办丧事、文明祭祀的新观念,自觉做到不买卖烧纸、不焚烧烧纸冥币,不送灯。对生产、销售非法祭祀用品等行为积极举报,做“告别陋习,文明祭祀”的参与者。市民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慎终追远、传承传统美德、弘扬优秀文化、以实际行动移风易俗,拒绝一切封建迷信陋习,树立文明市民的良好形象,把抚顺建设成为文明、和谐、幸福美丽的城市!

三:怎样为亲人祭扫最文明

清明节期间,天津部分祭扫用品市场和祭扫场所发现,花店鲜花销售量增多,顾客以年轻人为主;传统祭扫用品销售量在减少,仍是部分老年人的选择。 另外,祭扫场所均挂有禁止燃放鞭炮的禁令,派专人巡查,并设有鞭炮、烧纸换鲜花的点位,引导市民采取更环保的祭扫方式。但个别市民仍偷偷在墓地附近燃放鞭炮。 清明节前夕,桃园街、挂甲寺街、越秀路街等多个街道向居民发出文明祭扫倡议,引导更多居民以文明方式祭奠亲人,让“文明祭扫,绿色清明”的氛围更加浓郁。 在挂甲寺街重华社区龙都南园小广场举办的“文明绿色祭扫·清明树新风”活动中,大家改变以往的祭奠形式,用鲜花取代纸钱焚烧,用书写的家书诉说哀思,活动安静庄重,既不失追忆亲人的肃穆庄严,又彰显了文明绿色的新风尚。 “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倡导了绿色文明的祭扫新风尚,使文明、健康、生态的祭奠理念深入居民心中,让清明节回归文明,还清明节“清明”。

四:破除迷信,文明祭扫的主持词

又是一年清明到,祭扫先人表哀思。然而,每到清明祭扫时节,人们随地烧纸钱、燃香烛、放鞭炮,火光四起,烟雾缭绕。这种祭扫方式,既充满着封建迷信色彩,又严重污染环境卫生,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群众的现代文明意识,并以实际行动自觉践行“精彩世博、文明先行”理念,全面提升和展示**科学文明、人文和谐的社会风尚,我们特地举办了本次活动,我代表组织单位倡议:

一是爱护环境,摒弃不文明的祭扫方式。要共同珍惜和爱护奉贤的优美环境,树立起文明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安全意识和公德意识,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改掉在马路边、广场、花园、小区等处烧纸的不文明祭扫方式,共同营造优美的生活居住环境。

二是传承文化,倡导文明安全的祭扫方式。要采取公祭活动、鲜伐祭扫、网上祭扫、种植纪念树、召开家庭“追思会”等方式来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营造安全文明祭扫的社会氛围。

三是祭祀从俭,树立厚养薄葬的道德观念。要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借清明祭扫之机大操大办、大吃大喝,更不借祭扫之机开展封建迷信活动;提倡老人在世时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去世后从俭办丧,文明祭扫,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是自觉践行,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共青团员及广大志愿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向亲属、周围群众宣传殡葬管理条例和文明健康的祭扫方式,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做“告别陋习,文明祭扫”的先行者、带头人;要自觉主动引导和劝阻那些在马路、小区、广场、公园乱烧冥纸、乱放鞭炮的居民群众,崇尚文明祭扫方式,使我们的人文环境更加和谐。

****们,让我们携起手,迅速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文明祭扫,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爱护环境,倡导新风,摒弃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祭扫活动,在文明祭扫中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争做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市民,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努力为***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求作业答案:扫墓是清明祭扫的一种

(1)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清明节祭扫活动集中展示了人们对先人的尊重和怀念情感,应予继承。②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为传统文化丰富新形式,增添新内容。③文化创新应立足于社会实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网络方式对先人进行文明祭扫,值得大力提倡。 (2)①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②反对奢侈消费、铺张浪费,要提倡文明祭奠、绿色消费、保护环境。③要通过各种媒体向公众介绍清明节的历史传统,普及相关知识。④追思先人,不忘先烈和先贤,应该在节日来临之际祭扫烈士墓地或陵园。

六:跳香仪式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土家族“舍巴日”

一、地理环境和历史渊源: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边界。全州七县一市,总人口为265.6万,土家族占110万。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历史上土家族称谓不统一,1956年国务院批准土家族为单一民族,统称为土家族。土家族主要聚居在酉水两岸的龙山、永顺、保靖、古丈,以及紧邻四县的湖北来凤等县,处于湘西州西北部的大山深处。

舍巴日则遗存在这四个县的90余个村寨。

“舍巴日”,曾写作“社巴”,又称“跳马”、“梯玛跳神”、“调年”;是湘西土家族盛大的祭祀庆典。舍巴日是土家人对祭祀仪式的自称:“舍巴”,土家语为“摆手”,“日”即“做”,舍巴日即为“做摆手”。

舍巴日一般在正月举行,也有的在二月社日、三月三、四月八或六月六举行。大都以姓氏或村寨为单位,由梯玛或寨首主持。社区村民齐集摆手堂中隆重祭祖,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土家人将舍巴日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类。

大摆手由若干村寨联办,持续数天,参祭者成千上万,主祀“八部大神”。保靖县拔茅乡摆手堂碑志云:“首八峒历汉晋六朝唐五代宋元明为楚□□□趾□,故讳八部者盖以威镇八峒,一峒为一部□”;其庙联:“勋犹垂简篇驰封八部,灵爽式斯土血食千秋”说明了八部大神的祭祀历史久远、祭仪原始。八部大神是舍巴日祭祀仪式中《摆手歌》(即长篇史诗《梯玛神歌》)中《英雄歌》里的“洛蒙挫托”。“洛蒙”是大神的意思,“洛蒙挫托”是土家语,即“没有住处的大神”。这位大神如同古希腊“酒神祭”中的四处游荡的酒神狄俄尼索斯,是一位生殖之神、丰产之神;也是土家族人的保护之神。从这一点来看,更能证明舍巴日有着悠久的历史。

小摆手以姓氏或一、二个村寨轮流主持,规模稍小,主祀土家族的先人:“彭公爵主”、“向老官人”或“田好汉”等。龙山县西湖御甲村摆手堂刻于清乾隆辛已年(1736)的碑文载曰:“我彭公爵主历代建庙供奉以来数百岁矣。每岁于正月十五进庙十七团散。男女齐集神堂,击鼓呜钟歌舞之,名曰‘摆手’,它的诞生当从五代时算起”。

摆手活动在地方志中多有记载:

清乾隆二十八年《永顺府志》载:“各寨皆设鬼堂,谓是己故土官魂魄衙署。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男女齐集,鸣锣击鼓,跳舞长歌,名曰摆手。”

清嘉庆《龙山县志》载:“土民设摆手堂,……黄昏鸣钲击鼓,男女聚集跳舞长歌,名曰摆手……此风久息,第堂址犹存。”

清同治九年,符为霖编《龙山县志》载:“土民赛土司神,旧有堂曰摆手堂,供土司某神位,陈牺牲醴。至期既夕,群男女并入。酬毕,披五花被,锦帕首,击鼓鸣钲,跳舞歌唱,竟数夕乃止。其期或正月或三月或五月不等,歌时男女相携,足遍跹进退,故谓之摆手。”

清同治十年,林继钦编《保靖县志》载:“正月初间,男女齐集歌舞,祓除不祥,名曰摆手,又谓之调年。”

民国版《永顺县志》载:“八部庙在司治前江西岸凹内,以祀八部大神,每年正月初一用白水牛以祈祥”。

二、舍巴日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舍巴日的仪式长达三至七天。但三天的仪程也包含并浓缩了七天仪程的必需内容。现将主要的仪程介绍如下:

第一天,上午:这是最为隆重的一天:

1、排甲启程:一个村寨为一个排,摆手堂三连铳放响之后,各寨祭祀队伍举旗、鸣炮,向摆手堂进发。其游行队伍的秩序是:①龙凤旗队;举龙旗者领头为前导。②梯玛队;梯玛,又称土老司、巫师,一般有十余人,多者达数十人。梯玛身着红色法衣,系八幅罗裙,戴三叉冠,握八宝铜铃。边走边吹牛角,列队前行。③献牲队;人们抬着猪、牛、羊、粑粑等祭品,猎户扛着火枪,枪上挑着野兔等猎物;如有虎豹之类,则......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