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教育观念的一句话
温暖比优秀重要,快乐比卓越重要。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能带来家庭的幸福感。想让一个孩子不幸福,就要不断的冷落他(她),伤害他(她),想让一个孩子成年后有幸福感,做父母的首先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
二:用一句话总结班主任带班理念
谈班主任的五种带班风格
在每一所中学里,班主任工作都要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各个班级带好了,学校队伍就会很齐整,各项工作都能走在前面。怎样做好班主任。也是老生常谈,各有各的看法。班主任工作确实纷繁复杂,责任重大。为了做好班主任工作,历年来,所有的班主任都使出了浑身解数,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形成了不同的带班风格。归纳起来,班主任带班主要有以下五种风格:
第一种风格,叫做“凭个人好恶管理班级”,即“艺术家式”带班。艺术家比较随心所欲、率性而为,班主任也便是这种气质。教师心里高兴,学生做什么都是好的,教师心里不高兴,就把气往学生身上发,多年的陈芝麻烂谷子都翻出来。工作积极性上来了,班级工作十分认真,工作积极性没有了,便百事不管,任尔东南西北风。喜欢哪个学生,不喜欢哪个学生,全凭个人好恶,并且喜怒形于色,毫不掩藏,藏也藏不住。这样的班主任治理班级,有可能一段时间情绪很好,班级治理的不错,但是人生不如意事总比如意事多,时间长了,这个班级的工作会陷入混乱。一部分对班级管理没有任何经验仓促上马的教师也属此列,班级管理没有思路,没有规划,脑子里面空白一片,一切都是骑驴看样本——走着瞧。
第二种风格,叫做“大事小事一把抓”,即“全面抓”带班。班主任工作的确繁琐,但是这种类型的班主任能够在这种繁琐中体会到乐趣,他乐于处理这些繁琐的事,并且把它当成班主任工作的全部。比较典型的又有两种风格,一种称之为“严”,学生见了,怕死;一种称之为“烦”,学生见了,烦死。有严到极致的老师号称任何学生到他这里“一熨斗烫平”,学生的棱角、个性全部抹杀。而那种烦到极致的老师可以把学生叫到办公室里教育,他说学生听,说一两个钟头话不带重样的,学生没有办法,只好缴械投降。这种管理以班级不出事为目标,虽然从结果上来看暂时不会出什么大事,但是问题并不是被解决了,而是被掩盖了。一旦换了一个班主任,学生发觉新班主任不如前面那个严或者烦,问题便会铺天盖地地涌现出来。
第三种风格,叫做“老师学生平起平坐”,即“朋友式”带班。一些年轻的班主任往往会采用这种方式。他很尊重学生,注重发扬学生的个性,学生的缺点他不会直接批评,而是用鼓励的口吻指出来。他和学生的距离很近,师生关系可以很融洽,学生甚至可以亲昵地称呼教师的绰号。学生愿意跟他交心,有些话对其他人包括家长都不讲,但是有可能会对这个老师讲,师生都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向对方展现出来。(班主任
)需要说明的是,相当多的不做班主任的年轻教师和学生也是这种关系。但是,这种班主任管理方式通常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原因是学生常常为别的教师所不容,或者为校纪校规所不容。班主任的愿望很美好,但是往往对真实世界的残酷性认识不足,到头来自己也会受到伤害,遭受痛苦。最终发现,他对学生的影响力几近于零,对自己也产生怀疑。
第四种风格,叫做“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即“辅导员式”带班。大学里面每一个班级通常都会配备一个辅导员,但是绝大多数的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都很宽泛的,基本上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许多重点中学的班主任也是这种方式,倒不是他的班主任理念有多先进,而是学生素质太高了,能力太强了,教师也想偷偷懒,因此干脆把班级大小事务都交给班委处理了。教师偷懒成功,学生干部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另一种情况是,班主任还有其他事务,无暇管理学生,迫不得已,只能大力培养班干部。在一些地方,让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实际上放任自流,导致的结果很可能是,学生管理不好学生,班级一盘散沙,群龙无首,缺乏凝聚力,最终乱成一锅粥。
第五种风格,叫做“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奋斗”,即“领导式”带班。领导式的......余下全文>>
三:是否有适合小学班主任的教育理念(一句话
是启蒙,而不是教书
四:幼师工作理念一句话
一、科学的幼儿观
科学的幼儿观是人们对幼儿的正确认识,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幼儿是一个社会的人。他们具有一切基本的人权。
(2)幼儿是正在发展的人。儿童有充分的发展的潜能,而且存在发展的个别差异。
(3)幼儿是独立的人。应有主动活动、自由活动和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4)幼儿是完整的人。除了健全的身体外,还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必须高度重视其在身体、认知、品德、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做到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关于科学的教师观
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幼儿在学习互动过程中共同成长,是幼儿的学习伙伴。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有如下观点:
1、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和扎扎实实的敬业精神。
2、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和勇于拼搏的创新精神。
3、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渊博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4、扎实的基本功和扮演多种角色的能力。
5、激励幼儿、赞美幼儿以及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方法和艺术。
6、 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三、关于科学的幼儿教育观
科学的幼儿教育观是人们对幼儿教育正确的看法和态度。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对于一个人品行和习惯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幼儿教育保教并重。
二十一世纪的幼儿教育应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关心”、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四、关于科学的幼儿教育质量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它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幼儿积极主动的态度,强烈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与环境互动能力,初步的合作意识、责任感等等。所以幼儿教师应了解、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五、关于科学的评价观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教师对幼儿的科学评价应注意:
1、关注幼儿的学习变化及成长历程。
2、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为对其实话有效的因材施教积累依据服务。
3、注重幼儿评价的多元性,使其在促进幼儿潜能得到整体的、充分的发展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4、在真实的情境的互动中进行评价,重视评价过程。
六、关于科学的教育功能观
所谓教育功能,就是教育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主体的人”及“客体的环境”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教育具有两天基本功能,即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恢复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
五:一句话区别中西方教育差异
中西方教育的主要差别在:
1西方国家教育重视逻辑,中国教育重视经验。
2西方教育重视创新思维,中国教育重传统文化渊源。
3西方教育重视学习效率,中国教育重视完成任务的质量。
4西方教育特别重视科技,中国教育重视平衡发展。
中国教育的缺点:
1太保守,传统文化的壳子太重。考试八股文的气息太重。这一点在作文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从小学到博士皆是如此。
2太喜欢照本宣科。不管该不该记,一律让孩子死记硬背,忽视了智力的发展。背诵本身没有错误,而且还可以激活孩子的大脑。但是背诵过的东西,除了考试一概用不到就是问题了。如果只是为了遵循传统,或者是为了让孩子显得看起来更有谈资,那实在是个大错误。
西方的教育缺点是:
1忽视了人的重要性。
2凡事都喜欢理论化,凡事都讲系统。殊不知有些问题是不能用系统来研究的。
共同问题是:中西方都把学生的能力低估了,把孩子想象的太幼稚。其实不是孩子幼稚,而是好奇的驱动力和无忧无虑的环境压住了他们深刻的认知。这是符合一个人发展心理轨迹的。很多东西不用去刻意教育,而是会自然习得。
六:您感触较深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西方国家大学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宽进严出,这个所谓的宽,宽到什么程度呢?对于一个西方国家高中生来说,基本上只要有高中毕业文凭,总是能申请到一个公立大学的。但不夸张的说,真正能够毕业的人,大概就在30%左右。这还是类似经济管理这些相对容易毕业的专业的毕业率,例如比较凶残的医学院,可能毕业率都不到5%。
举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我当年在公立大学读经济的时候,有好几个看上去就比我们年纪大很多的西方国家学生,一问,基本上都是在医学院读了两年读不出来淘汰下来最后只能转到经济的。
国内大学由于高考的存在总的来说是保持严进宽出。从数据上讲,国内一本类大学每年延时毕业或者不能毕业的同学我想绝对占不到总人数的百分之十。
再举个实际的例子吧,西方国家公立大学的补考(rattrapage)也是非常凶残的,因为补考的难度往往要大于第一轮考试,为什么,因为公立大学认为参加补考的同学有更多的时间复习,所以自然对他们要求更高,很多在第一轮开卷的考试,到了补考就变成了闭卷,所以大量智商不够的考生(他们真的很很认真)就只能硬生生的被淘汰掉,从这一点来看,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是非常残酷的。
那么这个差异就造成学习态度的差异。西方国家公立大学的同学普遍都比较认真(但有时候真的智商不够,很可怜),因为不认真的话,一不小心就毕不了业了。所以这个认真,基本是趋于拿文凭的硬性压力。而在国内做学霸,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上进心(好成绩用来申请国外大学,让自己CV更硬),而不是趋于毕业的硬性压力。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国内读大学认真读书更多是为了提升自己,而在西方国家公立大学则是迫不得已。
七:感悟一句教育名言
人类进入了21世纪。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教育不再是一个封闭的领域。教育置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之中,着眼营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氛围,实现“全世界人的潜力都得到充分发挥”的人的发展,乃是教育和文化的最终目标。教育格言名言,作为长久的、有价值的全人类教育经验结晶,作为民族意识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浓缩,它对于教育的传承和革新将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歌德说过:“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也说过:“巴尔扎克携带的手杖上刻有这样的一句名言:‘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可我的格言却是‘每一个障碍粉碎了我’。”在教育改革中,要建立新体制,首先要建设新型的教师队伍,关键是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许多人的成功都得力于一句格言的鼓励”,许多发明创造,得力于一句格言的启迪,“聪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经验,都在格言里面”。高尔基说:“在用格言进行的思维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之所以把此书奉献给读者,就
是希望能给广大教师、家长和青年们提供一个更广阔的文化背景,提供一个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用人类优秀文化的结晶去认识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不断实现自身潜力的发挥和拓展。之所以把此书奉献给读者,就是要进一步给青年们证实弗兰西斯·培根在《学术的推进》中的哲言:“智慧和学术给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影响远比权力与统治持久。在《荷马史诗》问世以来的2500年或是更长的时间里,不曾有诗篇遗失,但却有多少宫殿、庙宇、城堡以及城市荒芜或是被焚毁?”
本书精选编辑了中外一千三百多条格言名言,再加上解读中引用的一千余条,全书汇集格言名言二千三百余条,近30万字。其内容上溯到先秦,下至于当代,从《论语》、《札记》到《朱予语类》、“二程理学”,从近代民主教育家到当代教育名流;从欧洲“文艺复兴”到美国“独立宣言”,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夸荚纽斯,到集教育理论和实践之大成、作为世界教师偶像的苏霍姆林斯基;从我国的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到日本岸根卓郎真、善、荚为一体的“永久的教育论”(《我的教育论》);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教育改革的檄文,到我国有关教育工作的决定决议;从伟人、领袖关于教育问题的远见卓识,到一批批优秀教师对教育的切肤感悟。所选条目内容,紧紧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大教育支柱为核心,以“识自教育”为灵魂,以人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兼容并蓄,广采博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尊重历史,不苛求古人,努力辨析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其内在联系。以期做到“正衣冠、明兴替、知得失”,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丰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薮。
本书的编排体例有三个特点。一是按内容分门别类。根据相同或相近内容共分为8篇35项。其中前四篇,即“读书做人”、“学用探究”、“生存处世”、“道德修养”,以教育四大支柱为统领,针对教育者应达到的目标及其实现目标的途径确定选项内容。后四篇,即“教书育人”、“课程教学”、“师道师表”、“尊师重教”,针对全牡全以及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为实现教育目标,从端正教育方向,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学氛围和改革举措等方面来确定选项内容。二是本书重在解读,区别于格句名言辞书。所谓解读,只是重点摘采各条目内容的闪光点和现实性,抒发作者的所知、所想、所感、所悟,没有在格言、名言本身的注释和系统解释上下大功夫。解读中,由于作者自身水平限制,同时,想多给读者朋友提供更多的格言名句,试图用格言名言解释格言名言。这不是刻意堆砌,其用心是让处于不同时代、不同种族、不同国籍的......余下全文>>
八:孩子的教育理念天地人和
精锐教育庆春路校区数学柴老师为你解答 一、端正教育观念。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过渡期。伟大的人民教肓思想家陶行知
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言之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重视。很多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学习上生活上对子女关怀备至,将良好行为的培养却置之一边不顾,对孩子听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让他多学点东西,其它方面无所谓。家长的这些错误观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教肓的效果,而且也间接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抓学习的同时,也别忘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1、在实践中锻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幼儿良好行为形成的关键。由于观念、情感上的原因,有些父母对四五岁(甚至更大)的孩子仍采用婴儿期的教育方法。比如父母给学龄儿童穿衣,洗脸,喂饭,替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这种包办代替行为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多种锻炼权利,而且使孩子的依赖心理越加顽固。长此下去,将会造成儿童的懒怠,骄横甚至无能。良好行为习惯又谈何实现。
2、培养应该持之以恒。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思想上比较重视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但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教导孩子,这与要求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自相矛盾的。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试着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人际、同伴、集体中,学会独立饮食、睡眠、盥洗、人际交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练习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这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去教导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讲明道理。讲道理是提高认识的一种方法。幼儿时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生硬的教训、批评可能会令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闹僵。这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通过简洁的语言使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同时在与孩子的谈话过程中注意不要用否定的口吻,如“不准”“不许”,要多从正面引导,对他的不良行为避免批评引导,而应该直接告诉他:你应该……比如家长在发现孩子抢别人玩具时,应该告诉他抢别人玩具是不对的,如果想玩可以向别人借,或者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让他明白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争抢吵闹是不对的道理。作为孩子自身来讲,道理听多了,良好的行为准则自然而然在心中就有了定位。
4、适当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家长对孩子要以积极鼓励表扬为主,消极批评只会使孩子灰心丧气。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三岁以下的孩子就要多鼓励表扬。例如:妈妈看见孩子摔跤了,不要急着把他扶起来,可以马上说:“宝宝真勇敢,跌倒了会自己爬起来,也不哭。”本来孩子也许会哭,可听了妈妈对他的鼓励,也许会自己从地上爬起来,也不会哭鼻子了。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对成人的评价很敏感,有强烈要求被表扬的愿望,这就要求家长的表扬鼓 励要适当,不能给孩子乱戴......余下全文>>
九:陶行知的教育理念
简记为: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
详细为: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7、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8、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9、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10、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11.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12、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添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13、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1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15、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16、教育是立国之本。
17、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18、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9、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20、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21、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
22、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23、象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24、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25、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26、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27、......余下全文>>
十:家长的教育理念怎么写
做好家长须有三大教育理念
第一、言传身教胜过千言万语。
有多少父母天天陪读、伴读,他们熬白了头发,熬弯了腰,但做子女的并不领情。正如高尔基所说:“单单爱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的事,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
在美国,有这样两个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一个是珠克家族,两者都已传至第八代。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奋。他的子孙,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是教授,80多个是文学家,60多个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珠克是个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浑浑噩噩。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7个是杀人犯,60多个犯过诈骗和盗窃罪,400多人因酗酒致残或夭亡。
家族的历史说明什么?父母的素质如何,对下一代的影响很大。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教育名言:“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自己!”孩子在父亲和母亲的潜移默化中启蒙成长,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会跟着学什么样。这句话提醒着家长: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到言传身教。何谓家风?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
总统肯尼迪的家庭一门三杰在政坛上显赫一时。当时出任英国大使的肯尼迪老先生常常在饭桌上和孩子们大谈特谈当时的政治风云和国内各党派的竞争和立场,并且鼓励孩子们自由发表他们对世界大事的意见,遇到意见分歧时便激烈辩论起来。在讨论中,孩子不但对政治增加了认识,而且对国内国外的事都有浓厚的兴趣,常常各自到图书馆寻找更多的资料来阅读。结果一个儿子成为总统,两个成为议员。
我的父母从没有对我陪读、伴读过,甚至没有花多少时间来管我,也没有对我做过什么功课辅导,但是他们却在无形中给了我很好的阅读习惯。这种阅读的习惯和兴趣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就是我父亲的言传身教。一个行动胜过千言万语。我父亲是一个非常喜爱阅读的人,他一生最大的乐趣就是看书。在他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很自然地,我从小就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和思考的兴趣。(励志一生www.lz13.cn)这种习惯和兴趣牵引着我学习和成长。有一个说法是“吃什么,成什么”,我觉得应当是“读什么,成什么”。读了什么样的书,就会拥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理解我在那样的年纪做出那样的选择,可我自己却觉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今天,所有的父母都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时间都放在孩子身上。那种让母亲从社会上退出回家做全职母亲的作法是根本不现实也是不科学的。时代需要的是“无为而教”——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兴趣后,每个父母就能花极少的时间,收到最富有成效的结果!
第二、不需扬鞭自奋蹄——给一个孩子选择的自由、发展的空间
现在流传着一句话:“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坏了就有钱”。于是,男人防着女人,女人防着男人,防来防去成了习惯。对儿女的教育也采用防范的方法,生怕儿女变坏,于是整天盯着,看着,跟着,说着,于是矛盾不断,冲突不断。这无疑是最坏的教育。那么,最好的教育是什么呢?
最好的教育就是追求“不需扬鞭自奋蹄”,追求的是“教是为了不教”,追求的是“自动化的教育”。
可以给大家再讲一个真实的案例,这是一次我在餐厅吃饭时亲眼所见的:邻桌一位太太带着她的两个孩子在吃午餐。一个男孩,长得很壮实,有什么就吃什么。另外一个女孩,挑食,好多菜都不吃,看起来很瘦。邻桌的这位太太让小女孩多吃点肉,小女孩执意不听。这位太太反复说了多次......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