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的第三章
操作风险监管第二十三条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应报银监会备案。商业银行应按照规定向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送与操作风险有关的报告。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其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审计的,还应提交外部审计报告。第二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及时向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下列重大操作风险事件:(一)抢劫商业银行或运钞车、盗窃银行业金融机构现金30万元以上的案件,诈骗商业银行或其他涉案金额1000万元以上的案件;(二)造成商业银行重要数据、账册、重要空白凭证严重损毁、丢失,造成在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中断业务3小时以上,在涉及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中断业务6小时以上,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开展的事件;(三)盗窃、出卖、泄漏或丢失涉密资料,可能影响金融稳定,造成经济秩序混乱的事件;(四)高管人员严重违规;(五)发生不可抗力导致严重损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自然灾害;(六)其他涉及损失金额可能超过商业银行资本净额1‰的操作风险事件;(七)银监会规定其他需要报告的重大事件。第二十五条 银监会对商业银行有关操作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和做法进行定期的检查评估。主要内容包括:(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程序的有效性;(二)商业银行监测和报告操作风险的方法,包括关键操作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损失数据;(三)商业银行及时有效处理操作风险事件和薄弱环节的措施;(四)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程序中的内控、检查和内审程序;(五)商业银行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方案的质量和全面性;(六)计提的抵御操作风险所需资本的充足水平;(七)操作风险管理的其他情况。第二十六条 对于银监会在监管中发现的有关操作风险管理的问题,商业银行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整改方案并采取整改措施。对于发生重大操作风险事件而未在规定时限内采取有效整改措施的商业银行,银监会将依法采取相关监管措施。
二:农村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提示的总结报告
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没有范文
以下供参考,
主要写一下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绩,最后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总结就是让上级知道你有什么贡献,体现你的工作价值所在。
所以应该写好几点:
1、你对岗位和工作上的认识2、具体你做了什么事
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动脑子去解决的。就算没什么,也要写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你如何通过努力解决了
4、以后工作中你还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实哪些知识
5、上级喜欢主动工作的人。你分内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备,即事前准备工作以下供你参考: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评价、总分析,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
总结的基本要求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产生的,都应写清楚。
3.经验和教训。为了便于今后工作,必须对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并形成理论知识。
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基本不夸大,缺点基本不缩小。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语句通顺,容易理解。
3.要详略适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突出重点。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
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与日期
三:银行操作风险表现在如下哪些方面
(1)信用风险:即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 (2)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 (3)利率风险: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所面对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的情况; (5)操作风险:主要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 (6)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 (7)声誉风险:该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
四:求一篇银行运营管理或者操作风险方面的专题报告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产生始于商业银行的诞生。但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却与其年龄极不相称。巴塞尔委员会在新资本协议中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它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并称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三大主要风险。我国目前采用的也是这一定义。
1、操作风险不容忽视
近年来,国内银行业不断有大案曝光,均给商业银行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相比国际活跃银行操作风险主要集中在外部欺诈方面,我国操作风险高发的是人员风险。违规操作、内外勾结导致的操作风险在国内更多。国内操作风险的另一个“多发地胆”是IT系统,由于银行对信息技术的依存度已相当高,一旦IT系统出现问题,商业银行可能面临业务瘫痪的局面,国内很多银行在过去的几年中都曾出现过业务系统故障,在影响业务运行的同时,也损害了银行声誉。我们不得不承认,操作风险已成为直接威胁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风险。
2、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
对操作风险来说,尽管这一概念的提出已有很长的历史,但把操作风险作为银行三大风险之一进行风险管控的时间并不长。由于对操作风险的认知比较晚,因此,国际银行业在操作风险方面的研究远不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那样深入,各国对操作风险的概念定义也不统一,对于操作风险的管理实践仅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商业银行将操作风险作为独立的风险进行专门管理仅短短几年的时间。目前,尽管操作风险为银行业普遍认知,但它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操作风险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如业界对于操作风险的定义、衡量标准、计量技术等尚未达成共识,没有可以公开获取的数据库、缺乏成熟的控制技术和相应软件。从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看,国际上主要有三种方法: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不同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量化工作比较困难,如高级计量法非常复杂,对银行的要求很高,其中最主要的是需要非常详细的数据储备,国际上采用的并不多。国内大多数银行采用的是标准法,即按照银行的产品线,分别计算出每个产品线上发生操作风险的概率。这些都导致操作风险管理实施起来较为困难。
3、加强操作风险研究,探索适合国情的操作风险管理模式
操作风险与生俱来的内生性、具体性、模糊性、多样性和不对称性等特征表明,操作风险与具体的环境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模式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发生频率最高、损失程度最大的操作风险事件类型是内部欺诈,其根源在于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及由此产生的权责不清晰。因此,根据目前的实际状况,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关键不是从技术层面上进行防范,而必须从体制和机制改革入手。为减少和杜绝内部欺诈事件的发生,有效规避和控制操作风险损失,除了要加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外,更为现实的是建立一个能够较好解决内部控制问题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应该包括构建适宜的风险管理环境包括;对面临的操作风险能够准确认知并评估;设计并实施控制操作风险的措施,以化解评估确定的风险;对操作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监督以及建立快速反应的报告反馈制度等
银行选用何种具体办法管理操作风险,基于多种因素,包括自身的规模大小、组织复杂性、业务的性质和范围。然而,尽管有这些不同,明晰的战略、董事会及高管人员的监督、对操作风险和内部控制的认真程度,以及完备的内部报告制度和应变计划,是任何规模和范围的银行有效管理操作风险的关键因素......余下全文>>
五:建设银行操作风险与内控合规工作报告
银行柜台业务风险防范措施 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 加强规章制度体系的建设。将散见于历年文件中的管理办法、操作规程、操作细则等等进行全面梳理、更新和归并,形成一套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完整的业务规章制度体系,以利于全行各方面...
六: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的第二章
操作风险管理第五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指引要求,建立与本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缓释操作风险。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形式不要求统一,但至少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一)董事会的监督控制;(二)高级管理层的职责;(三)适当的组织架构;(四)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方法和程序;(五)计提操作风险所需资本的规定。第六条 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将操作风险作为商业银行面对的一项主要风险,并承担监控操作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最终责任。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与本行战略目标相一致且适用于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总体政策;(二)通过审批及检查高级管理层有关操作风险的职责、权限及报告制度,确保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决策体系的有效性,并尽可能地确保将本行从事的各项业务面临的操作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三)定期审阅高级管理层提交的操作风险报告,充分了解本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总体情况、高级管理层处理重大操作风险事件的有效性以及监控和评价日常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四)确保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缓释操作风险;(五)确保本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接受内审部门的有效审查与监督;(六)制定适当的奖惩制度,在全行范围有效地推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地建设。第七条 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董事会批准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总体政策及体系。主要职责包括:(一)在操作风险的日常管理方面,对董事会负最终责任;(二)根据董事会制定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及总体政策,负责制定、定期审查和监督执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和具体的操作规程,并定期向董事会提交操作风险总体情况的报告;(三)全面掌握本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总体状况,特别是各项重大的操作风险事件或项目;(四)明确界定各部门的操作风险管理职责以及操作风险报告的路径、频率、内容,督促各部门切实履行操作风险管理职责,以确保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五)为操作风险管理配备适当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必要的经费、设置必要的岗位、配备合格的人员、为操作风险管理人员提供培训、赋予操作风险管理人员履行职务所必需的权限等;(六)及时对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检查和修订,以便有效地应对内部程序、产品、业务活动、信息科技系统、员工及外部事件和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所造成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第八条 商业银行应指定部门专门负责全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该部门与其他部门应保持独立,确保全行范围内操作风险管理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主要职责包括:(一)拟定本行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具体的操作规程,提交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审批;(二)协助其他部门识别、评估、监测、控制及缓释操作风险;(三)建立并组织实施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缓释(包括内部控制措施)和监测方法以及全行的操作风险报告程序;(四)建立适用全行的操作风险基本控制标准,并指导和协调全行范围内的操作风险管理;(五)为各部门提供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培训,协助各部门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履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各项职责;(六)定期检查并分析业务部门和其他部门操作风险的管理情况;(七)定期向高级管理层提交操作风险报告;(八)确保操作风险制度和措施得到遵守。第九条 商业银行相关部门对操作风险的管理情况负直接责任。主要职责包括:(一)指定专人负责操作风险管理,其中包括遵守操作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和具体的操作规程;(二)根据本行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评估方法,识别、评估本部门的操作风险,并建立持续、有效的操作风险监测、控制/缓释及报告程序,并组织实施;(三)在制定本部门业务......余下全文>>
七:银行授权中心操作风险评估报告怎么写
中国经济信息网好像有这方面的资料 可以去看看
八:银行风险管理报告
目前国内介绍风险管理实物、案例的书记非常少。
可以试试豆丁网,看看有没有你期望的。
九:银监会防范操作风险十三条内容是什么
中国银监会制定的防范操作风险的“十三条”规定全文如下:
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
--------------------------------
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各银监局:
当前,银行机构对操作风险的识别与控制能力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问题突出。一些银行机构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或者对制度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监督,对不执行制度规定者查处不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薄弱,大案、要案屡有发生,导致银行大量资金损失。为此,各银行机构必须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采取措施,有效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各银监局要高度关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问题,切实抓好本通知在基层的监管抽查工作。
一、高度重视防范操作风险的规章制度建设。对无章可循或虽有规章但已不适应当前业务发展和基层行实际管理情况的,上级行应进行专门研究,及时制订或修订。对于基层行和有关部门就规章制度建设提出的问题,总行要认真研究,及时解决,不得延误。对有章不循的,要将责任人调离原岗位,并严肃处理。
二、切实加强稽核建设。要不断完善稽核体制,充实稽核力量,加强对稽核队伍的培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业务主管部门和稽核部门应对业务单位,特别是基层业务单位组织实施独立的、交叉的突击检查,同时,要建立对疑点和薄弱环节的持续跟踪检查制度;总行及相关上级行要对跟踪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要强调有效性、严肃性和独立性。
三、加强对基层行的合规性监督。对权力过大而监督管理又不到位的基层行,要重点加强监督,促其及时整改;要强加对权力的监管和监控,防止权力滥用和监督缺位。
四、订立职责制,明确总行及各级分支机构的责任,形成明确的制度保障。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各行主要负责人和分管的高管人员,要认真履责,敢抓敢管,以身作则。对出现大案、要案,或措施不得力的,要从严追究高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责任,并相应追究稽核部门及人员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隐瞒不报、上报虚假情况或检查监督整改不力的责任。反复发生大案要案,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单位,要从严追究有关高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法律责任。
五、坚持相关的行务管理公开制度。对薄弱环节要定期自我评估,并请外审机构进行独立评估。要进一步扩大社会和新闻舆论对银行的监督。对已发生的大案,可以披露的,要加强信息披露工作,及时详细介绍整改规划和具体措施,正确引导公众舆论,争取主动。通过公众监督,防止银行懈怠操作风险管理,防止管理人员玩忽职守和滥用权力。各行高管人员要分工合作,一级抓一级,并注意对基层的抽检,到问题多的地方去,深入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问题。
六、建立和实施基层主管轮岗轮调和强制性休假制度,并确保这一安排纳入总行及各级分支机构的人事管理制度。要明确具体的操作程序和规定,并由人事部门按照规定就拟轮岗轮调和休假主管的顶替人员预先做好相应安排。稽核部门应对相关的制度安排和执行情况进行有效审计跟踪。
七、严格规范重要岗位和敏感环节工作人员八小时内外的行为,建立相应的行为失范监察制度。稽核部门应就这些岗位、环节工作人员的买卖股票行为建立内部报告制度,要明确具体操作程序和规定。发现有涉黄、涉赌、涉毒、以及未报告的股票买卖和经商办企业等行为的,要即行调离原岗位,并对其进行审计。要及时、深入了解情况,对行为失范的员工要及时进行教育,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八、对举报查实的案件,举报人属于来自基层的员工(包括合同工、临时工)的,要予以重奖;对坚持规章制度、勇于斗争而制止案件发生储,要有特......余下全文>>
十:商业银行管理中,什么是操作风险?且具体有哪些?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在协议第644段所给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该定义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但包括法律风险。一般意义而言,一家银行不断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由于操作原因而导致的损失,必然会对该银行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而委员会之所以提出操作风险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的主要考虑是,因经营策略不当和声誉出现问题所引起的损失增加或收益下降在现阶段是无法量化的,所以不纳入风险资本的监管范围。从委员会给出的定义可以看出,操作风险损失是指与操作风险事件相联系,并且按照通用会计准则被反映在银行财务报表上的财务损失,包括所有与该操作风险事件有联系的成本支出,但不包括机会成本、损失挽回、为避免后续操作风险损失而采取措施所带来的相关成本。
从商业银行管理的角度而言,对于操作风险的管理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如何准确地测量风险;其二是通过何种手段或方法防范操作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目前,国际金融界对操作风险的防控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由于经营环境不同,数据的完整性、可信性不足而没有形成公认的、成熟的能够准确测量操作风险的技术方法。所以,委员会在协议中鼓励各国银行积极地开发这方面的技术。
协议中提出了三种测量风险的方法: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在这三种方法中只有高级计量法是委员会允许商业银行利用本行自己的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外部损失数据、情景分析和定性指标自主开发操作风险的计量模型。除此以外,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确切地讲福称不上是计量操作风险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实质上是委员会人为地设定一定的风险权重,再根据银行的收入通过判断直接得出防范操作风险可能的损失所需要占用的资本数额。
操作风险与内部控制
通过何种手段或方法防范操作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是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操作风险不同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自身内部需要进行各种不同类型的业务操作,而这种业务操作遍布商业银行内部各业务环节、产品线和不同的管理层面。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这些操作过程本身存在着失误的可能性;而绝大多数的操作风险都是可以避免的,即使是不可避免的操作风险也可以通过保险或其他风险转移机制加以缓释。虽然业务操作与其相关的业务活动会为银行带来价值,但是承担操作失误风险本身并不会创造价值。操作风险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商业银行要注重防范损失的发生,而损失发生的减少就意味着收益的增加。为了防范银行内部的利益冲突,科学地控制风险和测量风险,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和测量操作风险是由两个部门分别承担的。银行内控委员会负责操作风险的控制和防范职能;银行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操作风险的测量和资本配置工作。
商业银行内控委员会是通过内部控制系统防范操作风险的。由于操作风险的分散性、多样性特征,要求商业银行内部各产品线管理部门、各个操作环节、各个业务层面的管理者都要承担起自身创造价值各环节的操作风险管理职责。委员会在1998年对商业银行内控体系的建设、风险测量、内部审计及外部监管问题从管理者监察、内控文化、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交换、监测和监管部门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等六个方面提出了14项十分具体的基本原则,以规范和指导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也于2004年末颁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共设八章七十二条,从评价目标和原则、评价内容、评价程序和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等级、组织和实施......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