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谁能帮我做一张关于西湖旅游的小报(景点、风景介绍)带西湖图片,用Word做,做完发到xyx1005@163.com 5分
你还真是会偷懒啊
二:知识手抄报大全
wall is back in front of her.
三:求杭州西湖北高峰毛泽东石碑题诗译文
《三上北高峰》 毛泽东
三上北高峰 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 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 冷去对美人 一片飘飘下 欢迎有晚莺
这是毛主席1959年11月在杭州写的一首诗《五律·看山》。20世纪80年代公开发表后,大家都说毛主席这首诗是对杭州的湖光山色的赞美。如果光从字面上看,是无可非议的,也是可以接受的。其实不然,主席是在批评我们的警卫工作。主席对我们在警卫工作中脱离群众的做法十分不满,用写诗词的方式提出了严肃的批评。
主席三上北高峰,都在他第一次来杭州那段时间。根据主席不走回头路的习惯,这三次我们分别从北高峰的正面和东、西两侧爬上去,再从不同方向下山的。主席为什么对北高峰特别感兴趣,连去三次?我分析是北高峰乃杭州近郊最高的山峰,主席喜欢登高望远,站在北高峰顶,放眼远眺,湖光潋滟、山色空蒙,涛涛钱江、烟波浩渺。主席诗人气质,对这景色的感受肯定和常人是不大一样的。
四:关于桥的手抄报主题
1.中国古代的桥(潘洪萱)
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早在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建造。公元前三百多年建于陕西省蓝田县蓝峪水上的蓝桥,就是多跨木梁木柱桥的一个代表。《诗经·大雅·大明》第一次记叙周文王娶妻,在渭河上造了座专供帝王使用的浮桥。长江、黄河上曾设过近二十座浮桥。第一座黄河浮桥建于公元前541年临晋关附近,是秦景公的母弟后子,怕被景公杀害,乘车逃奔晋国途中所建。第一座长江浮桥是公元35年东汉光武帝建造的,桥址在宜昌至宜都之间的江上。
吊桥首创于我国,吊索由藤索、竹索发展到铁链。在唐朝中期,就有了铁链吊桥,比西方早八百年以上。拱桥始建于东汉中期,其形式之多,造型之美,为世界少有。
灞桥、洛阳桥、安平桥、虎渡桥、绍兴八字桥、阴平桥、程阳桥等是木、石梁桥的代表。西安灞桥建于汉代,是座木梁石柱墩桥,它用四段圆形石柱卯榫相接(中间还加石柱)形成一根石柱,由六根石柱组成一座轻型桥墩,墩台上加木梁并铺设灰土石板桥面。是石柱墩的首创者。
“闽中桥梁甲天下”是宋朝(特别是南宋)闽中地区大量建造石梁桥的真实写照。南宋一百五十年中,建成七十余座石梁桥,其中五公里以上的长桥就有四五座。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宋绍兴八年到二十一年(1138—1151)建造,长约2.5公里,故又名五里桥,用花岗石砌筑,为我国现存最长古桥。1240年建成的虎渡桥(又名江东桥),它最大的石梁长23.7米,宽1.7米,高1.9米,重二百余吨,即使在今天要开采、运输、架设这样的石梁,也是十分困难的。1979年5月,我国有关部门发现现存最古老的石梁桥——晋江县大桥和小桥,这两座桥均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绍兴八字桥是座宋代城市石梁桥,布局十分巧妙,既保证了水陆交通,在建造中又不拆房屋,不改街道。程阳桥坐落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河上,是一座四跨石墩伸臂的木梁桥,建于1916年,全长64.4米,分四个桥孔,每孔净跨12.2米,宽3.4米,高16米。五个桥墩之上各有民族形式的宝塔型、宫殿型桥亭,桥亭檐层层而上,如翼欲飞,宏伟壮观。整座桥梁建筑不用一颗铁钉或其他铁件,均采用榫槽结合或竹木梢钉,但结构联系却十分牢固。程阳桥精湛的建桥技术充分显示我国侗族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力。
四川灌县的珠浦桥是竹索桥的代表,它位于著名的都江堰口,横跨岷江的内外两桥,长340米,8孔,最大一孔跨径为61米,它的24根粗5寸的竹索由细竹篾编织而成,桥的两端和中间石室中,安放绞竹索和木绞车等设备,桥始建于宋代以前,历代时毁时修。泸定县的大渡河铁索桥建成于1706年4月,净跨100米,净宽2.8米,桥面距枯水位14.5米。用了13根铁链9根底索承重,两边各放二根作为扶手缆。每根铁链平均由890个扁环扣联而成,重约一吨半。1935年红军长征中,飞夺泸定桥,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奇迹。它在国际桥梁展览活动中多次展出。据调查,跨径不小于泸定桥的铁链桥或铁眼杆桥,在四川、云南山区不止一座。由于它结构简单、用料节约,当地人民又有世代相传的建造经验,因此解放后这种桥型不仅没有淘汰,还有所发展。
赵州桥、宝带桥、卢沟桥、枫桥以及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十七孔桥等都是拱桥的杰出的代表。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余年后才采用弓形拱。
解放后,桥梁建筑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就,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胜利建成,标志着我国桥梁建设事业达到了先进的水平。
(选自《旅游天地》1980年......余下全文>>
五:关于荷的电子小报的背景图片 100分
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唐?王昌龄《采莲曲》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忆莲>> 江南风景秀 最忆在碧莲 娥娜似仙子 清风送香远
<<访莲>> 友人致电来, 邀我游苑址。 斜风雨数点, 新月柳几枝。 行到近春园, 立观荷花池。 莲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种莲>>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风带露沾侬身 待到花开如满月 览胜谁记种莲人
<<对莲>> 古柳垂堤风淡淡, 新荷漫沼叶田田。 白羽频挥闲士坐, 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 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 对莲余做世外仙。
<<采莲>> 燕园不可采莲 莲叶空自田田 无鱼戏在莲中 我亦难入莲间
<<画莲>> 朱颜碧墨放池畔 舞袖挥毫对玉莲 尽态极妍宛若生 一脉幽香把君难
<<赏莲>> 炎夏雨后月, 春归花寂寞; 满塘素红碧, 风起玉珠落。
<<咏莲>> 池塘一夜风雨, 开起万朵红玉; 怜君自来高格, 爱莲谁若敦颐。
<<问莲>> 花中君子来哪方 婷婷玉立展娇容 暖日和风香不尽 伸枝展叶碧无穷 纵使清凉遮炎夏 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愿纤尘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赞莲>> 陆上百花竞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与桃李争春风 七月流火送清凉
<<梦莲>> 京北秋来风景异, 天高云淡雁迷离; 踏破铁岭无觅处, 寻遍荷塘空水遗; 无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胜雪倾心起; 何故幽叹无缘见, 夏风十里一潭碧。
<<残莲>> 萧瑟秋风百花亡 枯枝落叶随波荡 暂谢铅华养生机 一朝春雨碧满塘
六:颐和园手抄报内容摘要
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是利用昆明湖,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距北京城区15千米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近郊海淀区,占地约290公顷。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苏州的留园)之一,苏州的拙政园、万寿山为基址
七:介绍武汉的手抄报内容
武汉是一个九省通衢的城市,也是鱼米之乡。它的历史文化、江河湖泊、特色小吃都非常著名。 说起历史文化那是千言万语都说不清。古琴台是钟子期和俞伯牙交朋友的地方,这里山高水长,参天大树随处可见,这里的桂花,真是国色天香,迎面而来的花味,无法抵抗。东湖,它的面积是西湖的好多倍,水很清澈,一点儿也不浑浊。这里的菊花是极品,没开时像一个害羞的少女,开放时像个自信的模特,喜欢表现自我。还有湖北省博物馆里的标本在上万种,被人们称为世界奇观,被一代又一代的人赞美。 如果要吃武汉的小吃,那我的小嘴可能就要说崩了,有蔡林记的热干面、五芳斋的汤圆、老通地的豆皮、精武路的鸭脖子,堤角的牛骨头…热干面是武汉独有的哦,其他地方的朋友可能全没吃过。在蔡林记那儿有鲜鱼海虾味的快餐,也有蔬菜味的。蔬菜味的有营养,吃上去滑滑的、香香的,吃完,嘴会赞不绝口,闭都闭不上。那个味儿,好上再好,无法比喻。豆皮,哦,我流口水了。去年,我去老通城,一股股沁人心脾的香味,流入了我的鼻子,那味道,顶顶的,我仿佛看上了瘾,吵着要吃十二元的最好的美味,上等的豆皮。有的朋友可能说我夸张了点儿。不可能一点儿也不。当叫到我领豆皮的时候,我是疾步如飞、兴致勃勃、精神焕发、兴高采烈的冲了上去。我嗅了嗅,这比山珍海味还香。我赶忙尝了一口,这不是人吃的,是神吃的。我一句句赞叹,全是发自于自己内心的思想。我吃完了,也被这美味迷着了。 好美的武汉,它的景色、文化、美味,真是令人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