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工作

一:如何做好社区防灾减灾工作

一、 摸清底子

目前社区共有危、旧宿舍房共计636户。其中重点危房有267户,市房管所直管公房危房占267户中的90%,主要分布在细巷子、楠屋坪、石巷子、横街片区,有94户无人居住。老宿舍房有369户,主要为湘潭原压缩机厂拐角楼宿舍、水运公司宿舍、再生公司废旧宿舍、华南仓库宿舍、东坪粮店宿舍等。80%左右的老宿舍房有居民居住。

二、 采取措施

(一)夯实基础 有效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社区成立了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年初制定了防灾减灾工作计划、立足实际制定了应急预案、完善了综合减灾基础设施,建立了临时安置点、医疗救护点、防灾减灾办公室、物资储备室等、制定了灾害风险地图、综合避难图、应急救援过程图、建立健全了防灾减灾日常管理制度、隐患检查记录台帐,组建了防灾减灾志愿队伍,积极宣传动员居民参与、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及各类活动等。针对暴雨期、防汛期,制定值班安排表,加强巡查,做好防范措施,杜绝隐患。

(二)有的放矢 积极解决辖区灾害风险

1、原低洼易涝地段汽车东站、扁担街、太平街一带58户。该地域每逢湘江涨水期必定内涝,东坪街道、横街社区常态化地设置紧急转移安置场所,以便在湘江涨水期能及时转移人员及重要财产、发放生活补贴、租船巡防保安全等。街道、社区自2009年至2011年累计投入资金10万余元。该地段通过烧窑港项目工程进行改造,已于2011年建成了湿地公园,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2、2008年,细巷子一带房管所危房户房屋半夜倒塌,街道与社区将受灾民居紧急转移安置居住旅馆,发放生活补贴。当年街道争取政府支持于2009年解决该类廉租房45户。

3、2009-2010年,针对石巷子片区成堆房屋漏雨严重,居民无法居住,街道耗资8万余元对该片房屋进行修缮和维护。

4、2010年,街道耗资7000余元搭防护架,对细巷子2号家用电器厂内多家危房倾斜,墙头砖瓦经常掉落严重影响过道行人安全的地段进行补救,以确保行人安全。

5、2013年3月11日凌晨2点,横街32号居民家发生火灾,周边都是危房,砖木结构。消防车又进不来,导致该户财产全部销毁,所幸未刮一点风,未造成人员伤亡,也未烧及邻户。社区将其转移安置并对其邻居造成窗户破裂等赔偿近万元。

6、2013年,横街危房影响行人安全及周边住户,街道耗资近2万余搭建了防护棚。

7、2013年,由于横街一家企业原有旧围墙因水涝发生局部倒塌,危及邻近几户居民住宅安全,由街道出资2万余元对该围墙进行修缮。

8、对沿街经常内涝的地段争取区建设局支持对石巷子片区主马路修建了下水道,共耗资5万余元,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9、2014年,针对石巷子片区房管所直管公房危房,社区结合同心社区创建,与岳塘房管所沟通联系,争取支持,房管所将其纳入棚改项目进行了改造,对房屋进行了修缮、改装、对道路进行了提质、重点危房区域修建了防护墙,杜绝隐患。

三、下步工作

1、加大廉租房申报和落实力度。针对由于社区危房户多的具体情况,应全面加强危房户的排查,对重点危房实行快报快审批,及时转移安置,确保居民居住安全。

2、对控规区域落实危房审批特事特办的机制。对符合政策申报三原维修建设的居民户实行特事特办,缩短审批时间。

3、政府加大对东坪街道各社区存在危险的公共设施、重点部位的维修改造投入,确保居民居住和出行平安。...余下全文>>

二: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方针是

答案A

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故选D.

三:防灾减灾工作属于哪里管

民政局。

防灾减灾,会联合消防武警,气象。一起做防护工耽。 总管部门实属民政。

谢!

四:人类在防灾,救灾方面可以展开哪些工作?

战略措施1:制订预案,常备不懈

通过在国家、省、市、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制订与演练应急预案,形成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有条不紊、有备无患的局面。应急预案应包括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调查评估等机制,形成包含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的一整套工作运行机制。

不能将预案束之高阁,要通过培训和预案演练使广大群众、灾害管理人员熟练掌握预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要增强忧患意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政府应鼓励社区制定紧急防灾预案、开展救灾演练、装备专门的通讯设备在紧急条件下替代常用的通讯方式,并保证必要的紧急储备物资和设施。积极做好装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应急准备。

战略措施2:以人为本,避灾减灾

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防灾减灾的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

面对自然灾害,科学防御,从早期盲目的抗灾到近年来主动地避灾,体现了在防灾减灾中的科学发展观。

战略措施3:监测预警,依靠科技

在防灾减灾中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向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

气象灾害是可以有较长预警时效、较高预测预报准确率的一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

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采用与推广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科技水平。

2005年台风防御工作实践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气象科技在防台抗台中的重要作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移动气象台,以及气象卫星等现代化探测手段,提高了对台风的最新动态进行实时监测的能力;数值预报产品,为准确预报台风未来的路径提供了参考依据,使预报员对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更有信心、更有把握,为准确超前的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骨干预报员在台风预报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战略措施4:防灾意识,全民普及

社会公众是防灾的主体。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需要广大社会公众广泛增强防灾意识、了解与掌握避灾知识。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普通群众能够知道如何处置灾害情况,如何保护自己,帮助他人。

政府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庄”行动,使最基层的社区居民、广大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社会弱势群体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减灾目的。防灾减灾需要从娃娃抓起,把灾害、灾害应急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

有关部门应编写自然灾害防御宣传手册与宣传材料,广泛宣传与普及灾害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与自救能力。

社会公众要充分认识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类预警信息含义,在收到灾害预警信息时,根据不同预警信息、不同的预警级别,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需要建立广泛、畅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街区显示屏和......余下全文>>

五:我国进行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是

答案A

我国进行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六:我国防灾减灾的工作方针是

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七:什么是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

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地震灾害预防体系、地震紧急救援体系。

具体是:

一、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地震监测和速报;前兆信息的捕捉;地震预测预报;群众性地震动物宏观网络;建立重点地区防震减灾系统工程等。

二、地震灾害预防体系:城市建设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地震灾害预测和评估;地下隐伏断层探测和危险性评价;抗震能力较弱建筑物的加固;村镇要建设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公共设施和住房等。

三、地震紧急救援体系:破坏性地震预案及相关预案的制定;生命线应急保障队伍的组建、完善及演练;地震应急救灾指挥中心的建设;地震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建设; 地震应急专项资金、救济物资、药品等储备。

八:怎样防灾减灾?

面对灾害,除了要在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应对灾害的具体解决之道。灾害危机难以预测和完全避免,但可以化解,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减少发生、减轻影响。

在经历多种灾害天气的应对和磨炼后,我们从认识到理念,从政策到总体规划等防灾减灾工作正在发生变化:从国家减灾委员会的成立,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的颁布再到《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相继出台,对灾害应对、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作了规范。

虽然各级应急机制和预案相继建立,各级部门建立了应急机制和应急法制,但预案的时效性、科学性仍不够,多数停留在表面上、形式上。比如,南方发生雪灾,去年、今年东北也发生了雪灾,但很多不该再现的损失和影响仍旧没有避免。

目前各类应急预案的协调联动仍显不足,好多预案做好后就束之高阁,而不是进行持续性和动态性更新,应急预案制定应是一个动态制定、管理和修订过程。首先要对风险进行评估,在制定过程建议广泛吸纳公众参与建言建策,同时要对议案的执行情况作持续性和动态性的评估,只有这样的预案和机制才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防灾减灾需要公众参与

当灾害发生时,最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受灾群众,所以对防灾减灾来讲,不仅是政府的事,也不仅是部门的事,普通社会公民也有责任。防灾减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打雷闪电,政府、气象部门有责任提醒公民,但是公众自身也要有防范的意识。比如我们这两年通过对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因雷击伤亡的人数就大幅度下降了,这也是社会参与的有效成果。

减灾从社区做起。中外巨大灾害的救助实践证明,在最初的救援和急救中,社会扮演并发挥着独到的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角色和作用。我们要逐步形成以社区基层组织为主要组织者的防灾减灾局面,让防灾减灾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除去良好的预案和全社会的参与外,我们不仅仅是依赖外在的技术,还需要提升自我的应急能力。必须区分风险,分别启动应急管理。系统风险考验整个城市管理体系,从水电气热到交通道路都受到考验,所以在制定和启用应急预案时,必须整合全社会的方方面面,调动所有相关部门系统性地解决问题。而要解决极端性灾难风险,关键是提高应急能力。

从知识、经验到手段三方面的能力提升,知识的普及,经验的积累,加上装备、避难场所等手段的配合,就可以做到无论发生什么突发事件,我们都能及时处置,从而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

九:为什么要成立防灾减灾工作小组

防范可以避免的灾情发生,当灾情发生时该小组会立即想办法应对,向国家报告,组织相关人员救援。如果没有这个小组,灾害发生时,人人都想着一定会有人已经展开行动开始救援了,于是都按兵不动等待命令,直至灾情继续扩大,直至有人忍无可忍才号召大家集体行动,那时就晚了。还有谁会天天去琢磨什么可能导致灾害,什么情况会加重灾情,大家不会那莫有觉悟的。

十:如何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一、加大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力度,增强灾害防御能力

,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防灾减灾思路,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和群防群控,着力提高社会综合减灾能力。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了“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成果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保护好草原和湿地……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江大河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增强城乡防洪能力。”实施好这些重大防灾减灾工程,就会有效防范重大自然灾害,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我们要抢抓机遇,在抓好重点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同时还要抓好关系民生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一是在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要把土坯房改造纳入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山区农村是自然灾害多发区,山区农民居住的土坯房最易遭受自然灾害的破坏,山区农民又最穷,拿不出更多的钱建设防震、防洪、防地灾的小楼房,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农民的住房被毁,农民筹资建房的能力较差,政府投入灾后重建的压力就大。因此建议在十二五期间中央和省政府把农村土坯房改造纳入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增强山区农村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二是在城市要把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按照防火灾、防洪涝、防地震的要求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国家应安排相应的项目资金配备标牌标示、饮水、医疗、食品供应等必要设施,满足灾害来临时应急需要。三是大力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不断完善城乡社区减灾防灾设施,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制度,增强城乡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避灾能力。

二、加大抗灾救灾体系建设力度,增强灾害救助能力

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县乡村、城市社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单位、学校都要制订应急预案,实行应急预案全覆盖。制订预案要符合实际,科学适用,不断修订完善,形成指挥有序,处置有力,科学调度,反应迅速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积极推进预案建设和演练,组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社区家庭等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防灾减灾活动,组织开展防灾减灾业务研讨和应急演练,进一步完善预案,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干部群众对预案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完善防汛抗洪气象信息预报、雨(水)情信息预警、地质灾害信息收集上报及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形成指挥统一、社会联动、运转协调的灾害预警工作体系。加强自然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通过不断培训,提高灾害信息报送能力。建立网上信息平台,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信息互通,提高科学判断灾情能力。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设备设施建设,以县市为单位装备气象预警、水文预警、地震监测设备,提高灾害及时预警能力。

建立健全抗灾救灾应急救援体系。建立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中心,科学调度各方应急救援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展救援行动。加强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改善技术装备水平和训练条件,充分发挥解放军、武警、民兵和公安民警的主力军作用。大力发展社会化紧急救援服务组织,积极培育基层兼职救援队伍,充分发挥志愿者、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团体在灾害紧急救援中的作用,提高灾害应急救援能力。

建立健全自然灾害调查评估体系。制订灾情核查工作规则,整合民政、交通、水利、农业、通讯、电力等各职能部门力量,分类开展灾情核查,通过汇商,科学评估自然灾害损失,为政府灾后重建提供决策依据,提高灾后重建参谋决策能力。

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灾民救助体系。完善灾害应急救助制度,灾情发生后要在第一时间将资金物质送到灾区开展救助,确保灾民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