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人物赏析,要具体点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生动刻画了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赵惠文王等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他们或耿直或忠厚,或鲁莽或机智,形象鲜明生动,令人叹服。现就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赏析一二。
抓住人物特征,人物形象凸现纸上。
司马迁善于抓住人物主要特征进行极力渲染。如在对事迹颇丰的蔺相如这一形象进行处理时,便抓住“智勇”这一特征为核心展开描述。正如他在本传传末所论赞的:“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也。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在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事件进行描述时更是紧紧扣住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这一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层层衬染,极力蓄势,造成人物形象的张势。
司马迁在文中极尽渲染之能事,层层蓄势,有如大江截流。如他在文中五次渲染相如操天下供势为己用之睿智:为国纾难,利用国际舆论,借使秦负曲之势,奉璧至秦;秦王得璧不偿城,相如以“璧有瑕,请指示王”诓得玉璧后,抓住秦王贪婪的弱点,欲以璧击柱,借“秦恐璧破”之势威胁秦王;抓住秦国二十余君“不坚明约束”之过,借理在我方之势,使人怀璧归赵;渑池之会,借“五步之内以颈血溅大王”之势,逼秦王就范,为一击缶;借“赵亦盛设兵以待秦”之势,迫使秦不敢动武。相如勇智,已是光彩照人。行文至此,司马迁笔势陡转:多谋善断、意气风发的蔺相如竟对无理取闹的廉颇一再退忍避让,连门客都感到羞愧。当门客要离开他时,才袒露他“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胸怀。相如的绝顶智慧和贤相风采凸现在读者的眼前。
2.
危难之处显身手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赏析
江苏 孙兴奇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塑造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光辉形象,这篇课文在人物塑造上除了选择典型事件和在矛盾中刻画人物之外,我认为把人物放在危难之处在外患内忧之时凸显人物性格,也是这篇文章刻画人物一个重要手法。下面结合课文的三个故事作些分析。
一 当赵国得到楚和氏璧时,秦昭王遗书欲以十五城换取和氏璧。给还是不给?这是摆在赵国面前的两难推理。若给,很可能璧去城空,被秦欺骗,为天下耻笑,国格被辱。若不给,可能授秦以把柄,给秦提供借口,引发秦国侵略,国家利益受损,这是计困。当时正处于战国时期,秦经过商鞅变革,实力强大,是超级大国,赵处劣势,这是势困。秦派使者送信,按照外交礼节,赵应派使者回复,但满朝文武,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出使秦国的人,这是才困。在这危急关头、一筹莫展之际,宦者令缪贤举荐了蔺相如,而蔺相如也确实是一个身手不凡的人,困扰满朝文武的难题,在他面前,三言两语就予解决。请看他如何分析,他认为,首先秦强赵弱,国家实力的差距决定了和氏璧不得不给;其次若秦不给赵城,就让秦负理亏的责任,在天下人面前留下失信的恶名;最后自告奋勇,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并许下诺言,誓完璧归赵,一位自信、智慧、勇敢的形象跃然纸上。而其后的“完璧归赵”的过程却是惊心动魄、波澜起伏的,可用以下几个字概括这个过程:
1 呈 给秦王和氏璧,这是屈于秦的强势,属于无奈之举,发现秦王嬉戏无意偿赵城,于是以璧有瑕借口巧妙的回收和氏璧,并严正指出秦的不当,目的是让秦理亏。
2拖 怎样把璧送回去,这是相如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他于是编造了一个“赵王乃斋戒五日”的谎言,要求秦王也必须斋戒五日,秦王看到强取已不可能,不如暂且答应,这样不仅有力的维护了赵国尊严,同时也获得......余下全文>>
二:分析《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中心人物定位准确,内容取舍详略得当,线索清晰
原传是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四人合传,涉及时间60多年。本课文节选是原传第一部分。由于蔺相如主要事迹集中在60多年中的前4、5年,而廉颇主要事迹分散在60多年各个阶段,所以这部分蔺相如写得较详细,廉颇较略。
文章先提廉颇“以勇气闻于诸侯”,埋下日后廉蔺争功怄气的种子。接着用浓墨重彩写了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个故事,通过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场面,表现了蔺相如的大智大勇。不过在叙述这两个故事时,廉颇这条线也是隐而不断,例如廉颇与蔺相如一起建议赵王赴渑池之会,并将赵王送至边境商定立储对策。文章明写蔺相如的外交才能,暗写廉颇忠勇,虚实交错,互为衬托。蔺相如拜为上卿后,廉颇这条线由隐而显,与蔺相如这条线双重并行,合为一体。廉颇居功自傲,心胸狭窄,蔺相如宽宏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矛盾冲突最终演绎出一幕负荆请罪、将相和的动人故事。
2.始终放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
a) 秦王骗璧——蔺相如完璧,尤其是怒发冲冠,请就汤镬两节,表现了蔺相如义正词严、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大智大勇精神。
b) 渑池会上,秦王计骗赵王,蔺相如以血溅相逼,拼死一搏,大义凛然,维护了君王及赵国的威信。
c) 将相和中,廉颇争位,相如避匿,门客纷纷请辞,相如道:“先国家之急后私仇”,足显高风亮节。
3. 语言、外貌、神态、心理描写相结合
以语言为例,P145—P146页
谦恭有加——直言斥责——怒不可遏、咄咄相逼——心施巧计——义正词严、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一个大智大勇、忠君爱国的蔺相如形象活脱脱地跃然纸上。
三:请赏析《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任意两句话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思想品质。
2、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重点实词如负、徒、幸、引、为、使、亡、观、奏、顾等;古今异义词如指示,约束;词类活用如名词活用动词的刃、衣、舍、前等;使动用法的完、急、破、归等;虚词如以、之等。结合语境理解,并通过练习来巩固对这些词语认识。
4、了解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和他的著作《史记》。
二、知识链接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信史”。
三、课文阅读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臣等不肖( ) 刎颈之交( )( ) 广成传舍( ) 缪贤舍人( ) 见臣列观( ) 相如虽驽( ) 臣语曰( ) 使人遗赵王书( ) 睨柱( ) 秦王不怿( )
2、填空。
本文节选自《 》,作者 ,字 ,是 时期伟大的 家、 家、 家。《史记》原名《 》,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全书共 篇,包括 、 、 、 、 。记载了从 到太初四年约 年的历史。鲁迅先生曾赞誉《史记》为 , 。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乃辞谢( ) ②从径道亡( ) ③间至赵矣( ) ④臣请就汤镬( ) ⑤左右皆靡( ) ⑥为赵王寿( ) ⑦秦王竟酒( ) ⑧位在廉颇之右( ) ⑨一介之使( ) ⑩徒以口舌为劳( )( )
4、在下列句中通假字下画一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本字。
①可与不( ) ②拜送书于庭( ) ③召有司案图( ) ④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 ⑤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5、解释下面一词多义。
于:①闻于诸侯( )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 )
③归璧于赵( ) ④使不辱于诸侯( )
⑤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⑥苛政猛于虎也( )
之:①得璧,传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