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

一:为什么说“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

举个例子帮你理解

我的专业是比较文学。(我的专业是文学)ok 没有问题

我的专业是文学比较。(我的专业是比较)no 说不通 病句

懂了没?

奥妙就在于

文学 ,比较文学都是名词。只不过比较文学是文学里的一个分类。但它依然是一个名称。也就是说矗词。而当你说出你的专业是xxx时。这个xxx只可以是名词。否则语法不通。

比较 文学比较是动词, 它的含义是文学上的比较或者关于文学的比较。它强调的是你做了比较这个动作。举个例子:颜色比较,大小比较。这通通都是你做的这个叫做“比较”的动作或者事情。再回到上面 比如“我的专业是比较”这一句很明显就是一个语意和语法都说不通的病句。

昂的私单的?

二:川大研究生的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是不是非常难考?

比较文学不是那么难的。

三:为什么说比较文学能更好认识文学的本质

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首先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

文学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优劣,比如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之间的优劣,我想不会有人轻易推断出结论,比较文学是一种研究文学的方法,他建立在对文学整个文化背景的理解之上,追根溯源,可以得出最接近本源的结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两种不同文学之间相互碰撞,相互交流,反而会提高文学的水平,加深研究者的认识。

应当指出,比较文学是为了加深对不同文学之间的了解与尊重,并不是比出谁优谁劣。

四:怎样理解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

前段时间比较文学成为一个流行词汇,什么是比较文学,定义也不统一,各说各的。这个词汇被搞的很神秘,似乎是常人无法理解的东西。出来说话的基本都是文学博士什么的,似乎连一般职业作家也不敢轻易的发表对比较文学的议论。其实没有那么神秘,介绍一个简单的例子,易中天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进行比较研究就是比较文学。做文学研究就必然涉及到比较,比较文学只是区别于一般文学史,一般文艺理论的文学研究的通称,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做文学研究的,基本都是比较文学,只是一般人家只说具体问题,没有无端的加个莫名其妙帽子。

红学研究就是具体的比较文学,流派众多,众说纷云。但是不管从那方面研究,都是在比较,最典型就是版本的比较。蔡元培的引索派就是和当时的时政的比较。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比较,也是典型的比较文学。没有具体文学研究,比较文学就是一个被架空的抽象词汇。文学博士们就是这样干的,架空一个莫名其妙的词汇,飘在空中,用抽象的语言描述这个东西,看起来象天外来客。至少也要被误解成是什么文艺新发明,最次也是西方文艺新动向。其实象《文心雕龙》这样的古书,也是比较文学。

文学流派的研究自然也是比较文学,但是文学流派的诞生演变又和政治经济哲学等所有文化因素相关联,所以比较文学被扩大为比较文化。势头似乎连数学和物理学的阵地都给占领才叫过瘾。什么心理学,哲学,历史学,自然不在话下。不过人家物理学也不是吃干饭的,量子力学的诞生,有人就试图盼望用物理学给世界来个终极解释,占领一切神秘主义的阵地,到那时候,什么比较文学的小儿科就一边去歇歇去吧。

神秘主义的又是什么东西呢?人的心理有个基本原理,就是对未知的事物不仅有好奇心,而且还有恐惧心理。神秘主义在宗教上被应用的最广泛,甚至使用神秘主义力量进行统治,欧洲的中世纪,以及一些宗教盛行的国家,简单的讲就是神秘主义占了统治地位。在文学中也盛行了神秘主义,在这里不是要说,神话,悬疑小说,等具体神秘主义,而是说在文学理论中,也将神秘主义搀和进去。比如比较文学,就用了电报密码式的语言,霸占了文学话语权。

文学理论家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不如历史学家,对于抽象问题的研究不如哲学家。而文学理论家的影响力从来就没有超过过作家。很少听到文学博士写出什么优秀文学作品的事情。而众多文学大家,根本就没学过所谓文学。莫言就说过自己一看文学理论就头晕。这个奇怪的现象极度的普遍,但是却没有作为比较文学课题进行必要的研究,这个完全有理由作为课题进行研究的。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那里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说就不需要文学理论呢?文学理论对文学创作究竟有没有指导作用?首先来讨论文学理论究竟是什么东西?一般的理论建立是这样的一个过程,首先确立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目标。研究对象,诗歌,散文,小说,这种分类本身就是文学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一般的理论研究方法都是寻找共同规律,寻找公理定理。

这在文学中也是有的,比如修辞学,这也可以看作是比较文学。其实就是中学语文中学生们学都学过的东西。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被无限制的扩大,其实还不如回来研究基本问题。这种跨学科扩大,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到基本问题探讨。了解了修辞一些原理是不够的,修辞的深入探讨,会使问题成为诸如哲学,和心理学问题。所以说中学课本涉及的文学问题,就是比较文学。但是没有告诉他们这就是比较文学。以至于文学专业本科毕业怕也弄不清楚什么是比较文学,文学博士估计就更糊涂了。什么是比较文学?因为知道的太多,所以根本就不知道应该从那里说起了。

少年作家行成了一个写作阅读的文......余下全文>>

五: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已成为国际人文学科显学之一的新兴学科,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如今,它在全世界的影响正日益扩大,欧美国家的许多大学都早有了十分正规的比较文学系,在我国,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许多著名大学在内的高等院校,也先后成立了比较文学研究所。这一切,表明了这门学科在世纪之交和21世纪来临之际的勃勃生机。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国家教育部于1998年正式确立了比较文学的学科地位将其列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与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并列的二级学科,定名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这无疑更为这门学科注人了生命活力。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相对于比较文学的学科目标所隐含的潜在可能性或研究成果所达到水平的一个程度量,是界定比较文学与其它学科的内在尺度。这种尺度具有主客观相统一的性质,并因时代的变迁、学派的不同而有所变动。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原则,是在进行研究的实践过程中,为实现比较文学的学科目标和确保研究成果的可比性水准所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立身之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同源性。在以同源性为突出特征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中,影响的种类、影响的途径和接受的实证性方式就成为法国学派比较文学具体的研究内容。除此以外的一切比较文学研究,由于缺乏同源性,法国学派均否认其属于比较文学。由于在法国学派那里可比性已被人为限制到很小的领域内,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全部。

(2)、变异性。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差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3)、类同性。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突破。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现出来。平行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文学。因此,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而综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比较的一种交叉关系。因此,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合性。

六:比较文学一语中“文学”一语实际含义是什么

"比较文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比较文学指的是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首先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

上来自于百度百科

首先通过对它定义的了解,先大概认识一下比较文学。我认为,比较文学的文学属于大文学范畴,是从一个大的层面研究文学之间的差异性,共融性,把小范畴的文学作为研究对象。仅作参考,相互学习,如有不妥,请见谅!

七:关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

北大外院的比较文学没有外语,就是所谓的二外,这个没有,所以不只是外文系的学生可以考。一般来说,中文系的比较文学专业竞争比较激烈,题也相对较难,所以很多人都选择外院的比较文学。具体书目可以在北大外院的网站上参考一下,不过北大的题一向比较广,光是用参考书是不够的,研究真题以及比较文学这几个老师的研究方向,北大这方面出题的特色比较明显。另外,如果有机会,可以去北大听听课,有一部分题就是他们课上讲的,对于外地的考生来说,这一点其实不大公平,不过如果基础好的话,还是有希望的。

八: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生好考吗

比较文学相对现当代来说考题比较基础,不像现当代那么深入,国内比较文学研究相对比较好的学校也就北大、北师大、川大,而且每个学校都相对有侧重研究的方向,比如北大的中国与拉丁美洲;北师大的中日文学对比,等等;比较文学要求至少一门外语的基础要好,很多硕士读外语的,到博士都转成比较文学了,就因为有语言的优势,又对文学了解不多,只作译介对比就可以。anyway,比较文学好考也好研究很多。

九:什么是比较文学

一、比较文学学科的基本学理   n 1、定义:   n 比较文学是一门将研究对象自觉地由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文学扩展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民族和地区文学中进行“跨文化的”综合性考察和研究的学科。   n 简而言之,比较文学是在文学研究领域中对要素A和要素B 之间关系的研究。所谓“自见者不明”(《老子·二十四章》),认识“自我”需要借助将“他者”作为参照,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   n   n 2、“比较”的意义:   n 比较文学学科中“比较”的意义具有特定的并且确切的学理内容,它是一种旨在把握“双边”或“多边”文学的内在关系,并进而认识它们的本质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思维形态、思维过程和方法论。   n 这里的“比较”是指“双边”或“多边”的“跨文化(跨文学)”研究,这里说的“跨文化思维”,指的是“比较文学”学科对于“文学”的思考,必须是从“超越一种文学”,“超越一个民族”,“超越一种语言”和“超越一种文化”的视角考量面临的学术问题。这是比较文学学科的最基本学理。   n 因此,比较文学是与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最贴近的边缘学科,能够最迅带地感知和接受各方面的最新信息,将触角伸向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阵地。比较文学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强调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实践东西方、中外关系上的平等对话,进行双向阐释,以达到互证、互补、互惠的新人文主义目标。   n 二、撰写论文的基础   1、语言基础:你读的无论是中国文学作品,还是对象国文学的作品,应该是原文原著。这就是说,你读的中国文学作品,必须是原著,你读的对象国文学作品,原则上也应该是对象国母语语文的作品。但是,由于我们现在的非外国语系的大学生还没有养成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必须是原著的能力和习惯,所以大多数只能阅读翻译文本。假如一个外国作品有两种以上翻译文本的话,你就需要请教懂行的人,选择其中一种翻译精粹的译本阅读,同样切忌只是阅读“故事梗概”和“简本”。在目前不阅读对象国母语文本的特殊状态中,建议论文的写作者还是应该尽量地能够找到原著,读一读原著的原文“提要”。   n 从事“比较文学”学科论文写作的人,必须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并能进入运用的状态中。特别注重外语能力的培养,提倡直接阅读并采用与论题查关的外文第一手资料,对所比较的双方或多方的语言、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注重论文的学术前沿性(这一点与一般的中文专业不同)   法国著名学者艾金伯勒三十多年前就说过:“在不久的将来,处于最理想状态的比较文学学者是这种人:具有极为广泛的爱好,通晓几种将在2000年前后用来写作的最重要的语言,并且具有对文学的美的深切体会。”这样的“理想状态的”比较文学学者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但却是每位学习研究比较文学者的奋斗目标。   2、文本基础:发挥中文学科的优势,具备关于所比较的双方或多方的文本的基础性知识。这里的“文本”包括文学作品,也包括文学知识和文学范式等。至少你应该读过有关的文学作品,了解并大致掌握与这些作品相关的比如作家的简单的经历,他的文学地位和学术界对他和他的作品的评价等等(这一点与一般的外语专业不同)。   n   n 3、理论基础。   n 三、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研究方法:   n 1、影响研究法:(法国学派)   n 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以法国学为中心,以影响研究为主要内容,跨出了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第一步。   n 比较文学作为学科而言,......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