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

一:怎样理解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

近代科技革命主要指蒸汽和电力革命,而现代科技革命就是通常意义中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80年代以来,国内史学工作者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史的研究日益深入,相关研究成果不断问世

与第二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呈现出许多鲜明特点:一是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科技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精密;二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三是这次科技革命的内容极为丰富,而且联系密切,形成了一个群体形式;四是科学技术的社会化趋势大为增强;五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形成的新的技术能力,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二:如何看待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特征和主要矛盾,不仅成为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性质。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走现代化的道路。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着以上两个历史任务。这两大历史任务,既存在着区别,又彼此紧密联系着。目前,中国人民正是在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努力拼博,为完成近代中国的第二大历史任务而奋斗。 2 、中国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发生,从根本上说,不是基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是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激化的产物,这是近代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将中国一步步逼近半殖民地的深渊,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据不完全统计,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战争,外国侵略者同中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包括各种损害中国权益的章程、合同或专条)约有 300 多个。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主义势力相勾结,促成了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特别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更加尖锐,从而使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客观形势趋于成熟。 但是,革命的发生仅有必要条件是不够的,要想使这种必然性转变为现实性,还必须具备主观条件。 近代中国两大新兴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就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主观条件已经形成。 19 世纪 50 年代,随着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产生发展,产生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它代表着中国近代先进的生产关系,是近代中国新兴的革命阶级之一。民族资产阶级分两部分:其上层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联系较多;其下层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联系较少,而且往往最受外资打击,受本国封建势力压制,时常有破产的危险。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就其整体而言,从它诞生之日起,一方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又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与坚定性。这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特性。 19 世纪 40 年代,中国工人阶级产生在外国资本在中国直接经营的企业中。从鸦战争至甲午战争前,约有 3.4 万。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批产业工人。 19 世纪 60 年代,在清政府洋务派官僚开办的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中工作的工人约 3 万人。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兴起的本国民族资本工矿企业中工作的工人约有 3 万人。这样,到 1894 年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队伍约有 10 万人。这一时期,工人阶级的斗争还是停留在自发的、分散的、小规模的斗争阶段,更多的是从事经济斗争,在政治上还是作为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参加的。 总之,鸦片战争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与中国近代新的革命阶级的成长,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已日趋成熟。

三:如何看待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

现代化是中国近代史总主题,根本要求在于搞建设。但革命不成功,建设无保障。所以革命是建设的前提和保障。革命是为了建设。不以建设为目的的革命,是野蛮的革命。对于这一点,邹容很早就讲过。

四:弄清革命与现代化关系对今天改革开放有什么意义

从发展而言,没有革命,就没有生产关系从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向国家土地所有制转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中国与印度建国起步差不多(印度还要好),但是今天的中国的GDP是印度的5倍,完全解决了温饱问题,看今天印度的土地征迁成本是无比巨大,以至于印度的基础设施仅仅相当于中国的80年代水平(总体而言),我们都知道在工业革命以及全球化时代,要致富,先修路的含义;

从要素而言,革命之后,土地、人口素质、市场、技术等要素被广泛的激发和带动起来了,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速度才有可能;

从积极性而言,经过革命之后,人们普遍有主人翁的意识,积极投身于现代化建设当中,是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不是像印度一样保留着最野蛮、最低级的种姓制度,至于种姓制度如何制约印度的发展自请搜索。

五:如何看待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

现代化是中国近代史总主题,根本要求在于搞建设。但革命不成功,建设无保障。所以革命是建设的前提和保障。革命是为了建设。不以建设为目的的革命,是野蛮的革命。对于这一点,邹容很早就讲过。

六:结合中国近代史实,谈一下你对革命与现代化关系的理解

中国梦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代两大历史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只有首先解决这两大历史问题,代替资产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先天不足,无法独立完成革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之后才会给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而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经济基础;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障。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